初三作文錦集7篇
【精品】初三作文錦集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作文 篇1
一個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沒有食物、沒有水。一眼望去,全是茫無邊際的沙。幾天后他卻成功走出了沙漠,獲救了!因為他身上有一個蘋果。每當他快要倒下時,就告訴自己“我還有一個蘋果,我還有一個蘋果”。正是靠著這份信念,他走到了最后,正是因為他心里的那盞燈仍然亮著,他拯救了自己。
燈亮著,就能使人充滿力量,勇敢向前。
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后去創業,甚至有一些人在初中或高中畢業后就去創業,踏入社會,努力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們大部分沒有豐富的經驗,沒有靠山,沒有充足的資金,甚至沒有足夠的知識。但仍然不畏艱難險阻,勇敢向前。即使負債累累,得不到他人的支持,也不曾放棄,之所以能做到這些。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永遠有信心,相信自己會成功;是因為他們心里的那盞燈一直亮著,永不會滅。
燈亮著,能使人充滿信心,不懈奮斗。
許許多多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必然經歷過無數次挫折,受過無數次打擊。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嘗試過幾千次,也失敗過幾千次,但也始終沒有放棄,發明出了震憾世界的電燈;林肯為了競選上總統,一次次的落選,但他也始終不氣餒,依靠自己的實力,實現了愿望。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這些人的天賦并不比其他人高,只是因為他們不畏挫折,敢于挑戰,站起來比倒下來的次數要多一次,才看到了燦爛的曙光。只是因為他們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只是因為他們心中亮著一盞燈,使他們一次次站起來,邁向成功。
燈亮著,能使人看到前方,走向終點。
馬拉松比賽是考驗耐力與心態的一種運動。參賽選手在比賽時看不見前方還有多遠才到達終點。但是,這些選手們卻大部分不會放棄,他們會不停息地奔跑,直到終點。他們之所以能夠不放棄,是因為在他們心里,前方不遠處便是終點,是因為在他們心里,那盞燈亮著,照亮了前方的路。
燈亮著,能使人堅持信念,永不停步。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盞燈,那盞燈使你充滿信心,渾身有股力量,讓你能夠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能夠成為一顆閃閃發光的明星,懸掛于天空中。那盞燈使你幻想著未來的美好,為了未來而努力奮斗,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紛呈!
那盞燈,將永遠地亮著。
初三作文 篇2
世間萬物本無情,但當他們賦予了人的某種感情時,他們便成為了一條紐帶,讓忘卻的事重現,讓冷漠的人感動。
遠遠望去,奶奶的雙腿相盤,倚在床頭上,整理著幾箱子舊書。褶皺的雙手輕撫著布滿灰塵的書頁,如似珍寶。我好奇的湊上去,熟悉的字跡映滿眼眶,再仔細一瞧,那統統都是我小學時的舊書。奶奶指著書,眼睛瞇著一條縫,笑著告訴我:“這是你一年級的語文書,你那個時候的字啊……。”她說著,樂著,安詳的樣子讓我感到了舒適的歸屬感。陽光篩進透明輕薄的紗簾,投射在地上,攏住了久違的溫暖…。。
曾幾何時,奶奶因為幾箱書,被我埋怨得啞口無言;曾幾何時,我言辭強硬地勒令奶奶賣掉那些占地兒的書;曾經…
想著想著,我笑了,輕輕坐在她身邊,和她一同整理。奶奶咬了咬嘴唇,狠狠地說:“家里地方小,不能再放它們了。”她重重嘆了口氣,拿起一本書,欲放下又拿起來,搖搖頭,淡淡的雙眉緊擰在了一起,瞧瞧這本,看看那本,猶豫不決。最后她把那些書原封未動地裝了回去,“明年再說吧。”便轉身離開了。看著她笨重矮小的背影,陽光射入眼眶,滿是晶瑩。
或許家里被亂糟糟的東西塞得滿滿的,或許那已破舊不堪,但是,在這小小的房子里傾注了奶奶滿滿的愛與關懷。從那以后,腦子里常涌出那天的一幕:奶奶小心翼翼地理著書的身影,她笑著的雙眸,溫暖的陽光,為難的呢喃…。
泛黃的書頁僅管不值得一提,但是那書中蘊涵的情感讓我感動,它喚起了我難得的情愫,扯走了我曾經的冷漠……
初三作文 篇3
昨天看了同學的一篇文章,回憶她的奶奶,她討厭奶奶活著的時候,最后老人終于去了,那些怨恨瞬間消散,她回憶著參加葬禮,看到老人那張悲涼恐怖的臉,生前的恩恩怨怨都化作悲慟,沒有什么比死亡更沉重。
看了之后,也想起了我的奶奶,一個我不愿提起的人,一個我憎惡又陌生的人。
清明,原本是萬物生長的節氣,送走寒冬,迎來萬物生的春天,迎來一年的希望,同時又是人們掃墓悼念先人的日子。
她走了有七個年頭了,如果沒有爸爸帶著,我連她的墓是哪個都搞不清楚,墳前應該是種了一株老柳樹,為什么要移種柳樹,也許是迷信吧,也許是傳統。關于她,她還在的時候,我甚至不愿意叫她一聲奶奶,這么多年遇見那么多老人,叫了陌生人那么多聲奶奶,我甚至不愿意在她活著的時候叫她一聲。不過也無所謂,反正她那么多兒孫,又不少我這一聲吧。
她是哪一年開始癱瘓在床,我記不清了,也許是小學吧,也許更早。在我的記憶里,她幾乎每天都是躺在床上的,因為中風說不清話,總是流口水,偶有太陽暖和的時候,她被人扶著出來走走。她的衣服總是有涎水印,屋子陰陰潮潮,看起來邋里邋遢,散發著霉味,回去的時候我只站在門口遠遠的看她一眼,客氣的說上一句話便走了。是的,我嫌棄她,行動不便又邋遢的老人,我想在哪里都是被嫌棄的吧。
她和爸爸的爸爸是重男輕女的,是啊,什么時代了還有這思想。但是,確實如此,在農村,老人們總是重男輕女的好像只有男人可以繼承家業傳承香火,女兒總是要嫁出去的,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女兒像是家里寄養的客人。
我自然是被輕視的,在記憶里,她沒有疼過我,她不像大家所熟悉的奶奶那樣,抱我疼我,沒有給我糖,沒有給我做可口的飯菜,沒有貼心的親親我。我和她,沒有交集,因此沒有感情,我唯一知道的是媽媽說她曾給我做過一件小棉襖,但是太小了穿不了。我們沒有感情,我自然不愿和她親近,后來她又一直躺在床上,我更甚不愿叫她一聲。
聽說,她年輕的時候是個特別利索又有力氣的女人,做起農活來,絲毫不比男人差,走起路來風風火火,罵起人來嘴皮停不下。如果后來她沒有中風,也許我可以見到她的風采。她年輕的時候不曾享過福,她的丈夫懶得不下地,她又有四兒一女,靠她一人把兒女拉扯大,我想她一定吃了不少苦。后來兒女們都成家了,她卻癱瘓在床了,自此更無福享受,還要遭兒媳冷眼,兒女們也很少去看她。她的那個丈夫每天混跡在茶館,早出晚歸,中午有人給她做飯吃嗎,有人給她翻身嗎,有人給她按摩嗎???倒是堂姐和弟弟們常去看她,因她總是把客人送的補品讓他們拿去分了解饞。
初二那年,在秋天,她突然就走了。我知道時,并不覺得悲傷,覺得生老病死很是正常,走了也好,不再遭罪了。
回去參加喪葬,請的幾個樂隊在吹吹打打唱唱鬧鬧,蕭瑟里熱熱鬧鬧的唱幾嗓子。她穿著新的壽衣干干凈凈的躺在棺材里,叔伯們白衣白鞋跪在周圍,我在外面靜靜坐著,遠遠看著棺材,蠟燭,紙灰,樂隊唱著戲鉆進我耳朵里,一邊是沉悶的靈堂,一邊是熱鬧的吹打,這才頓覺幾分悲涼。
在西方,人們去世的時候,每個人都笑著參加葬禮,從他的出生,童年,成年,一一回憶,笑著祝福。現在,一邊是唱戲的笑聲,一邊是低頭哭著的叔伯嬸母們,我該笑還是哭呢。我終是沒勇氣走進棺材去看她,人們不是說尸體是很恐怖的嗎。
秋天,村里早上的空氣涼涼的,有點逼人,她躺在里面會冷嗎。不,我竟忘了她已經死了,死人是不知道冷暖的。
該祭奠的也祭完了,中午該出殯下葬了。
棺材上蓋上了一條嶄新的紅布,由十幾個年輕有氣力人抬著,鞭炮聲開了道,紙扎的房子被高舉著,女人孩子哭起來,嗩吶聲凄凄吹著,長長的送葬隊伍前進了。如果紅布下的棺材換成紅轎子,那應該是她生命中最幸福的那天吧。
老人生命的燈火說燃燼就燃燼了,像一株夏天的'麥子,一株秋天的黃豆,成熟了就等待收割,不會再貪戀陽光明媚,日子的絢麗。被歲月抽取了油脂的生命憔悴成一株面黃肌瘦的黑麥穗,被樹木合成的棺木緊緊抱攏著,打發生命上路。在她最后的那段時間,她越來越瘦,干干瘦瘦,臉上顴骨突著,原來是油盡燈枯了。
在她走之后,每次過年,我們都會去她墳上燒點紙磕三個頭。我在上學的這七年,不管在家還是外地,幾乎不曾想起過她。有時候在街上,看著小女孩親昵的叫著奶奶,我的心頭會沉沉的,也許是羨慕也許是愧疚,我不曾善待過她。
死亡是最沉重的,生前的恩怨我都原諒你了,愿來生,我們可以善待彼此。
初三作文 篇4
愛只隱藏在你看不見的地方。
從學校回來,明晃晃的大太陽格外刺眼,灑在路旁的梧桐葉上,葉子幾乎是透明的,透過梧桐葉的陽光撲頭蓋臉地傾瀉而下,帶來梧桐葉的苦澀,直扎我的內心。
在教室里受了大半天的“狂轟濫炸”,已是“心力交瘁”,真是什么樣的心境就有什么樣的世界,我郁悶地想。原來黑夜也可以被想象光明,再燦爛的艷陽天在一個情緒低落的人心里也只有道不盡的陰雨綿綿。我漫無目的地走,卻也到了家,開了門,準備輕輕掩上的同時又拉了回來,重重地砸向門框。連我都吃了一驚,你是怎么了啊?
我坐下來拆鞋帶時,樓上傳來焦慮的喚聲:“振宇,你怎么回來那么遲啊!”我瞥了一眼手表,一驚,居然十二點半了。我沒有回應。
我到了餐桌前悶聲坐下,媽媽問我:“你怎么出校門都不刷卡的啊,你知道我有多擔心嗎?我不知道你回來了沒,連班主任都問過了!”她的語氣里帶著一種小小的波動。
我不假思索地說:“你以為累了半天的人還記得起這個?我這周值日,不早就跟你說了!”我說話的時候害怕地想:你媽擔心你,你怎么這樣和她頂嘴啊?
媽媽搖了搖頭,眼里滿是失望與黯淡,沒有說話,我看到了她瞳孔中央無盡的失落。
……
傍晚,又是放學回家時,我從書包內層掏出了校訊通,輕輕地貼在刷卡機上。 這一系列動作都是自然地從我內心流露出來的。
等一下!
我看到了卡的旁邊夾著一張紙條。我放慢了腳步,又是在一棵梧桐樹下駐足。夕陽愜意的光芒洋洋灑灑,那最美的一縷,照在紙上。
“女兒,不能因為個人的情緒傷害了他人。”
只是這一句話。我的眼眶已是淚影重重。
愛在細微處,這愛,是句溫暖的勸解,是忠告,也是油然而生的奉獻。
初三作文 篇5
小時候,三伯屋前有一條土坡,土坡兩邊長滿了桔子樹,每到秋天,樹上都結滿了桔子。后來,為了出入更加方便,三伯把桔子樹都砍了,土坡也變成了水泥路。
爺爺奶奶家挨著三伯家,走過土坡,再經過三伯的院子,就是爺爺奶奶家了。我們鄉下有一個習俗,就是如果自己的哥哥或姐姐生的全部都是女孩,就會從自己家里過繼一個男孩給哥哥姐姐。當年,三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過繼了爺爺的妹妹,這是所有人人都知。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伯母經常和奶奶鬧一些矛盾,兩家的院子也被三伯用水泥磚隔了起來。
小時候,我每次回鄉下,爺爺就會在土坡上等著我,看到我回來了,總是笑呵呵的。小時候,我總是調皮的。記得有一次我在爺爺家對面的田邊上玩,看到田邊的雜草長得很高,一時興起,就把它點燃了,不一會田邊都燒起來了。這時爺爺沖了過來,用鄉下那種自制的“竹掃把”,拼命地撲打著燃燒的火堆,回家之后,爸爸就把我罵了一頓,要不是爺爺發現得早,對面的山上都要燒起來了,后果真不敢設想。
表哥是三伯唯一的孩子,我從小就他的跟屁蟲。表哥釣魚很厲害,每次回家,我都纏著表哥帶我去釣魚,每次都都滿載而歸。我們在太陽底下一呆就是一下午,我都懷疑我就是那時曬成現在這么“健康的膚色”。
后來,每次回家爺爺依舊等在土坡上,而我的一聲爺爺,卻沒有了回聲。奶奶告訴我,爺爺年紀大了,耳朵聽不見了,和他說話要在他耳邊大聲地說,他才能聽見。而家里,奶奶每次和爺爺說話都像吵架一樣,我知道奶奶那樣大聲只是為了讓爺爺聽得更清楚,可是每次都會讓我覺得十分難過。再后來,即使大聲地和爺爺說話他也不一定會回答我,因為爺爺得了老年癡呆,連我們他都不認識了。每次回家,爺爺雖然還是會站在土坡上,但更多的時候,他會坐在院子里望著遠處發呆,我幾次問他在望什么,他都是說:“我在看利利什么時候回來,他都很久沒回來看我了。我當時不知道應該說什么,只是靜靜和爺爺一起坐在院子里。
去年,三伯得了結腸癌,爸爸和大伯他們因工作顧不上照顧三伯。后來經過手術治療,三伯的病得到了控制。他出院回到了家里,醫生要他好好休息,可他不聽,說什么一定要到兒媳婦喊他一聲公公。回家休養了半個月,三伯把二樓進行裝修,夜以繼日地工作,家里人紛紛勸他,他卻犟得像頭牛,誰勸也沒用。后來二樓裝修好了,三伯又倒下了。當救護車把三伯送去醫院的那天,得了老處癡呆的爺爺也中風了。經過醫院調養,爺爺回到了家里,癱瘓在床,由奶奶照顧他,而三伯卻因為癌細胞擴散,無力回天,也回到了家里。
三伯去世的那天,我在旁邊,一家人都喊著要他等一會,他的準兒媳在趕回來的路上。可是,三伯沒有等到,三伯出殯的時候,為了不讓爺爺知道,特意把爺爺安排在里屋。我當時去看了爺爺,老年癡呆中風,讓爺爺瘦得只剩下皮包骨了,他當時在一個勁地流淚,我不知道現在的他是不是懂,可是,爺爺確確實實地哭了。一個月后,爺爺也走了,當時我正是高三,家里人沒有告訴我,到了第二天,我才知道,當我回到家的時候,看到的只是一口棺材擺在堂屋里。奶奶告訴我,爺爺沒有閉眼,讓我去用手合一下,看能不到合上。我走了過去,剛一碰到爺爺的臉,那冰冷的觸覺讓我的心也冷了,我用手撫了一下,爺爺合上了。爺爺,你還能看見我嗎?
現在,表哥表嫂去了德山,三伯母也去了,橫在院子里的圍墻也沒有了,平常只有奶奶一個人在家,像爺爺一樣,望著遠處發呆。
屋后的柿子紅了,但無人摘。
初三作文 篇6
今年的元宵在3月5號,也就是我們開學后的第四天。這是第一次在學校和同學共度元宵夜晚。
一只只困鳥在牢籠中目光呆滯地盯著資料,而卻機靈地捕捉到了“噼啪”的微聲。“轟隆”,巨大的爆炸聲伴隨著閃人的光亮將我揪出思緒。絢爛的煙火點綴著夜空,將我們的目光牢牢抓住。在過年那天還被我吐槽沒花樣的煙花,此時的花樣更簡單但卻更吸引我們這群“可憐”的小孩。一個個激動成狼,貪婪地汲取著迷人的光。
煙火升空后便如曇花一現般,即刻消失。不知是煙火渲染了夜空,還是夜空襯托了煙火。一道道一閃而過的光打在臉上,映在眼里。亮光照耀著我們,目光閃射它們。夜的黑,變成了我們的陪襯,襯出這彼此的唯一。學校的監控室里的一群管理員或許正納悶著,“怎么一群群的學生快激動得跳出窗去了,不就是個煙花,至于這樣激動嗎?”殊不知我們這群孩子不是激動,而是思念,思念與我們相隔的家人,想念與他們一起看煙花的感覺。此時的心臟不僅負擔著熱血,還承載了滿滿的思念。只要它緩緩地律動著,這思念就溢滿了胸腔。但此時能與我們一同度過元宵的人就只有同學了,也只有同學了。
突然想起了上學期同組的人與我開的玩笑,“你融入了夜色中。”這不是說我黑,也不是說我穿黑衣。(我記得當時我穿了件大紅色的羽絨服)問她們為什么好笑,她們也不說。當時自己也被笑得不好意思,只反駁了下她們,證明自己不黑。但現在卻想融入夜色中去,與夜空一起。這樣就不用看著對面被煙火余光映射著的玻璃并聽著伴隨煙火的巨響,來以此想象全景的壯美及人群的熱鬧。
熱鬧好像總是躲著我們這些命苦的高中生。
待自習一下,只能聽到學生的歡呼聲,而煙火的宴會已散去。只有遠處飄來的一絲青煙來為剛才宴會證明,也籠罩了我的心頭。
初三作文 篇7
今天、現在是21世紀。既不是風情、古典的19世紀,也不是優雅、浪漫的20世紀;更不是充滿未知、向往和擔憂的未來世紀。當下E時代正以一種叛逆的腳步和難以想象的光速發展著、前進著。
從樸素到虛榮,從保守到發散也不過短短一念間;然而最近社會上正出現一種新事物,從出現到蔓延的狀態之快讓我們已然目不暇接。它就是————“共享資源”。這是什么理念呢?其實啊,就是把生活中所有能公用的一切物種,快速組織成一種系統分享的資源。在方便大家的同時謀取相對的利潤;那么它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呢?
我認為它應偏向后者多一些!也許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種思想不僅方便了公眾、減少了負擔,還解決了一些經濟問題。它明明就是個“天使”,可我還是決定堅持自己的觀點。單說“共享單車”想必大家都了解、也都用過。針對我的看法它只是其中一個例子,也是共享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共享單車一出現就大受歡迎;大街小巷都能隨處見之。為趕時間搶占市場,生產商們也因此你追我趕、快馬加鞭的大量生產投放。到今天為止已經產生了一種怪象:有些地方的單車東倒西歪的堆積在各個角落,白白浪費了許多、許多的工業材料。而后經過一段的日曬雨淋,那么多閑置的共享單車最終將化身為一堆、堆的工業垃圾,造成環境污染。給大自然、給環境帶來一場不小的“襲擊”。
其次,共享單車(包括其它一些如雨后春筍般閃現的共享資源);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生活,人們將不再需要花費大筆的金錢去購買某些用品了。而這能以幾塊錢就換取幾小時的暢騎的共享單車,也肯定不會被所有人像珍惜自家物品那樣;“含在嘴里怕化掉、捧在手中怕壞掉”的那般用心保護和對待了!而是騎完十分隨意地往那一扔,就不用管它是否停穩了、會不會跌倒摔歪脖子、碰掉漆等等。相反,若是花自己血汗錢全額買的愛車,使用起來肯定會小心翼翼的愛護它。共享單車就算有再長的使用壽命,也經不起這樣經常暴力對待的!馬路上隨處可見那些經過多次摔碰后、傷痕累累的歪把手、掉座墊、壞鏈子的病車;或歪斜著靠在同伴身上、或兩輪朝天的癱在地上,仿佛在無聲地呻吟著、訴說它們的悲慘遭遇。這時的生廠商就需要花費時間、人力和物力來回收、保養它們吧?換下的懷舊零件就成為多余的工業垃圾,這不是資源浪費是什么?
接著,就像《哈姆雷特》中所言“生存還是滅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活在激烈競爭中的生廠商們,為了“生存”就動起了歪腦筋:“把共享單車的質量成本降低再降低,那只能以次充好了!”本以為可以“茍且偷生”卻沒料到質量一低損壞率就更高了,需要付出更多的維修人力和財力。而上過當的人們也不會選擇再次使用同一家好的單車了,沒了人氣企業就失去市場也只能倒閉了。而其他類似的共享資源在這個質量至上的市場上,也是你紅一陣、他衰一陣,又紅一陣、再衰一陣的此起彼伏地掙扎著向前。
共享資源作為一種新事物的出現,不僅改變了環境也改變了人們對生活新理念的認知。然而也造就一些低素質人員對愛護公共財產的思想淡化!甚至有人把共享單車當成自己的專用車給上了鎖;也就產生了社會上一個又一個需要及時解決的、棘手的新問題。雖然在一部分人和眾多的年輕人的追捧下,共享企業的生意市場還算紅火。但是正如以前看過的書上所說“人類若盲目創造文明,又將被文明所毀滅。”凡事都有好、壞兩面,我相信在大家認識了共享資源的負面影響后,都將一起為努力改變我們的環境和生活理念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