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初一作文
品味初一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品味初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品味初一作文1
時間像那無情的流水,朝朝暮暮間滾滾東去。初一上學期已停留在十二月——早已結束。初一上學期已經離我們而去。我們將從初一上學期“晉升”到初一下學期,到達一個新的起點。回憶起初一上學期的學習生活,還真是有點舍不得。轉過身,回顧這半年的點點滴滴,回首這半年的朝朝暮暮,心里百感交集。各種陳雜的感受如泉水一般頓時涌上了心頭。
品味初一,是一種特殊的甜味,還是淡淡的苦澀?讓人深思,能否讓我回味?
在過去的學期內,不斷地學習,使我的成長背包里滿載著收獲。學到不少知識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有了屬于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不過在初一的上學期我并不是很努力,上課沒有百分百的專心,回家的自主學習也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我想我是沒有明白自己的處境。初一的上學期是初中三年的基礎,是地基。在初一的上學期,就要把地基打扎實,打穩固了,到初二,乃至到了初三學習才會輕輕松松。也等于說初一就是一個轉折點,初一的知識穩固了,才會引導你走上更好的學習之路。努力!想想自己的處境,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應該知道什么,應該領悟什么!
關于本學期的體會:我想,有些事情沒有必要去勉強自己去迎合,說不定那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東西,我沒有必要去刻意去讓自己融入其中。我覺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并沒有說要把我們塑造成哪一類人,他們也只是引導我們打開思路而已。想不想出與眾不同的想法并不重要,關鍵是我們去想了沒有,怎么想的。不能否認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欣賞你的作品,連自己都不欣賞的作品誰又會喜歡呢?
很多事情不是環境將我們改變就是我們將環境改變,但是在通常的情況下都是環境將我們改變,而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使自己越變越好,而不是越變越壞。
時間就像手中的沙礫,可以擁有,卻不能把握。時間就是這么無情的向前走著,而我們卻在為了不被它丟下拼命的追逐著,誰都不想被時間丟下。就這樣,初一的上學期過去了,而我將面對初一下學期。
回首過去,心中無限感慨,展望未來,相信依舊燦爛。學習中的收獲,生活中的點滴,思想上的感悟,使我成長。明天的我,吸取教訓,不再讓自己陷入過去錯誤的泥潭中。我將啟航揚帆,駛向我理想的目標。我也不再感到迷茫了,而過多的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讓我以嶄新的自我,更強的自我,去迎接新一學期的學習生活吧!
品味初一作文2
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像一杯白開水,你喝了沒味,但是你不喝還不行;偶爾你的喝的時候還可能嗆你一下,但是你細細品味,可能你還感覺到一絲絲的甜味!
我們是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是——弱者強食,譬如職場上的激烈競爭,如果你不比別人強大,你就會沒有面包可食,就會被社會淘汰掉。既然生下來了,就要活下去,既然要活下去,就要努力在競爭中生存。這就是大自然與生活教會給我們的。
我們并不強大,但也絕不弱小。
我不曾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洗劫,對生活有些一知半解。往事回首,有過成功的喜悅和自豪,也有過失敗的悔恨和自責,曾有歡聲笑語伴隨耳旁,也曾有寂寞孤獨與我相伴。
當夕陽漸漸在視線中下滑,晚霞染紅了半邊天的時候,我喜歡喊上鄰居家的孩子(與我同齡)一起出去走走。一次,我們看夕陽西下時,空中正好一群麻雀嘰嘰喳喳地飛過,她說:“你我都是‘空中鳥’,天空好比生活的大籠子”。我頗有所悟,“無論我們怎么飛,都飛不出生活的大籠子”。
慢慢地,我開始注意生活的點點滴滴。品嘗過生活的苦與樂之后,我發覺生活的確很苦,但苦中有樂卻是以前所不曾發現過的。生活本應該是美好的,要學會捕捉生活中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我贊嘆過旭日的輝煌,也驚異過落日的燦爛;我感慨過星空的浩瀚壯觀,也贊美過大海的博大深沉。可我面對烏云密布或大雨滂沱的天氣,也許就會不自覺地皺眉頭。
有人認為生活并不都是真實的,追求真實會讓人無法生存。所以人們常常要在無可奈何之中,臆造出一種使自己滿足的假象。在痛苦時浮現出的笑容,煩惱時體現出的輕松,那都是人們慰藉他人或自己的假象。
也許人認為生活來不得半點虛假,制造假象的人,都是在逃避現實。
兩種說法好像都對,又好像都不對。
生活,真的很難解釋清楚。它永遠是個無法破譯的謎。
生活到底是什么?
也許,“生活的真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每一個人對生活的感悟也都是不同的。以你特有的方式,去經歷生活,去感受生活,去感悟生活,去品味生活,讓生活好好地進行下去吧!
品味初一作文3
一年一季的秋風吹散了春天的姹紫嫣紅,也吹走了夏日新荷的黛綠、粉白與銀紅,那么她給人們帶來了什么顏色呢?
人們喜歡用“金秋十月”來形容秋天的顏色,諸如金黃的稻谷,鵝黃的秋菊,說明秋色與金、黃色有關,但依我看秋色未必盡然。
不妨仰視一下天空,蒼穹的顏色是淡淡的蔚藍色,猶如兒時母親穿的符綢上衣,顯得慈祥博愛。偶爾飄來的薄如蟬翼的云,是白色的,淡淡的,幾近透明。走近河邊,幾經秋霜的河水,清澈地倒映著藍天,時而掠過的翼,為它增添了無尚生機,所有這些無不在說明:秋天的主色調是藍色,泛著一點點白。
走近秋色的分會場,不妨先邁進鄰居的公園,讓你最感醒目的,很可能就是那被霜浸染的楓葉的火紅,倒掛金鐘般的劍蘭的皎白,亦或許會讓你看到高聳樹梢的橙色,更有那讓人癡迷的金桂的雅黃在飄撒芬芳。
步進濃蔭,定會柳暗花明地發現:墨綠的楊柳枝條披上了褚黃的坎肩;白果則是一頭的杏黃,零星散落的葉片,象一只只精靈般的蝴蝶在翩舞;香樟在秋風拂面時由黛綠變成墨綠,仰視宛若置身山水畫中;鳳尾竹收攏了艷姿,乍看像孔雀展開翠綠的屏。
漫步田野,你會欣賞到稻穗天成的金色的波、金色的浪,偶爾會鑲嵌著一片墨綠,點綴著棉花的凈白,還有高粱的臉漲得鮮紅、玉米的胡須飄揚棕褐、高高矮矮的菜田泛著層層油綠。
打開心扉,躍入心海,深撈一把海底的積淀,深深聞一聞手中的秋色:珍珠的晶白、瑪瑙的紅、翡翠的綠、金子的黃旋即會馥香四起,能讓你分辨整個秋天,但總的則是甘醇的窖香,足足使你醉上一個冬、春、夏的輪回。
縱看三秋,盡是喜悅的神色:有七夕情人節繽紛的浪漫,有中秋佳節的吉慶祥和,有教師節莘莘學子手中花的飛舞,有重陽節的夕陽紅霞,更有天安門城墻上的偉人之音的雄渾傳揚。且不要說這些,光一個豐收的喜慶鑼鼓,就足以震紅三秋之色。
橫觀三秋,恰是一條色彩斑斕的鏈,又似五彩繽紛的虹,是色彩纏綿,是色彩的悱惻,讓我說,只能說是n種顏色的組合。
如果讓我選擇:一年四季之色的最愛,那毫不猶豫地定然是秋色,因為春光太艷麗、太乖張,夏貌太葳蕤,太氤氳,冬景則微顯單調、太冷峻,唯有秋色才是獨領風騷的佼佼者,無須贅言,讀者心中定有自己的品味。
如果時光可以量身裁定,我愿一直披著秋的霓裳,長久地生活在秋高氣爽,氣候宜人的秋色里。
品味初一作文4
在20xx年世界田徑錦標賽上,中國的跨欄運動員劉翔第一個沖過了終點,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這個中國小伙子身上,在場的全體中國人都激動的熱淚盈眶,他們都為劉翔的成功而驕傲,而自豪,場內的掌聲和喝彩聲響成一片,這是對劉翔成功的最好肯定。當劉翔披上五星紅旗時說的那句‘我是中國人’讓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劉翔贏了,贏得讓世界震驚,劉翔的成功給我們做了一個最好的榜樣。
12秒88不是奇跡,不是偶然,而是用以一次次的失敗、汗水堆砌而成的,如果沒有劉翔每天高強度的訓練就沒有他今天的成功。要想得到成功、得到喝彩就必須努力,就必須要承受失敗和困難。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喝彩,它可以是考試得到滿分,運動會上的冠軍等等,當看到別人取得了這些成功,而你卻沒有時,不要去羨慕,要想一 想你們的差距 所 在為什么人家做到了,而你卻沒有,是不是別人比你付出的更多,比你更加認真、更加有毅力呢。
人生在世,不過匆匆幾十年而已,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努力的抓住機會,抓住成功的機會,不要輕易就說放棄,當你做一件事時,要報有‘我一定會成功’的心態,只有這樣它才會驅使你一如既往的走下去,直至成功。
而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也不要因為一點挫折就氣餒,因為我們身上肩負著沉重的使命,我們是祖國的 未來。我們要有一種‘never give up’的霸氣。不要等到失去了成功的機會,才說那時我要堅持下去該有多好啊,到那時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既然生活中坎坷多于平坦,鮮花少于荊棘,我們就必須去拼搏。生活有了拼搏才顯得火熱,人生有了拼搏才更壯麗。人要不愧于來到這個世界,許多失敗才讓我們更加珍惜成功的來之不易,許多挫折才讓我們更加堅強的面對一切,我始終堅信一句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因為腳可以走過無法丈量的路,人可以積累無法丈量的山。
流過的淚會讓眼睛更明亮,流過的血讓心靈更堅強。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成功是什么,是風雨之后傲視群雄的自豪;是波濤洶涌之后的風平浪靜。
當我們以后看到別人的成功和聽到喝彩時,不要只羨艷表面的耀眼光環,也要想到別人背后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品味初一作文5
我愛看書,經常浸泡在濃郁的書香里,享受著書香童年。
我的書柜里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書,只要一有空,我就會捧起書津津有味地讀。伴著書,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伴著書,我明亮的眼睛展現出無限生機。我看到陶淵明的朵朵菊花點綴了朦朧的南山,龔自珍的片片落紅化成了軟軟的春泥,晏殊的獨自徘徊落寞了通幽曲徑,溫庭筠的脈脈斜暉籠罩了悠悠碧水,還 有很多很多……
伴著書,我詩意的生命被開墾出最豐美的田園。放白鹿于青崖之間的旅者,豪酒入胸,七分釀成了月色,剩下三分,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揀盡寒枝卻終不可棲的孤鴻,手持青青芒杖,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嘆“大江東去”,不為“蠅頭微利,蝸角虛名”所觸動,只愿滄海濟余生;落日橋頭,斷鴻聲中的浪子,一邊是枯藤老樹,西風瘦馬,一邊是寶馬香車雕滿路,可他只愿做“燈火闌珊處”的伊人。
伴著書,我童年的生活變得趣味盎然。我懷著“東籬采菊,南山飲酒”的心境,“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賞“禪房花木,曲徑幽通”,品“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憶“黃梅時節,棋子燈花”。
伴著書,我結識了易安——這個身世悲涼的奇女子。她在經歷國破家散、喪夫流離之后,這個如水如畫的女子“人比黃花瘦”。于是,她重新認識自己,自此“三杯兩盞淡酒”,可酒淡怎敵晚風急,在纖纖玉手擲下酒杯時,才發覺“舉杯消愁愁更愁”啊!她不禁發出“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反問,用哀婉蒼涼的筆調將愁苦悲凄寫得淋漓盡致。還 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等。有誰能不為這位寂寞千古的婉約詞人的滿腔愁緒而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呢?
是書讓我了解了她,是書讓我的心靈騰飛,融入那千年前的唐風宋雨中,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云卷云舒,聆聽海天相接處漁歌唱晚,體會夕陽斜暉里情意綿綿,品味古道長亭邊古箏輕嘆。書,讓北方漢子沉迷于江南的碧玉韻致;書,讓身處江南者感受到塞外大漠的孤煙壯闊;書,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品味書香,快樂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