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幾時開
一九三七年盧溝橋的槍聲,揭開了全民抗戰的序幕。歷史八年崢嶸歲月,中國人民終于熄滅了日寇在華夏大地燃起的戰火硝煙,七十年了,七十年彈指一揮間,中華人民扭轉了百年沉淪的歷史,從此走向獨立和自強。
我問起外婆對二戰的記憶,外婆說:“是槐花”。這個回答讓我吃了一驚,怎么會是槐花呢?我們眼前映出村口那顆槐樹,繁茂而高大,風吹過,沙沙作響。上面那一串串乳白色的伴著馥郁清香的槐花開得更是精彩,穿插在綠葉中間,像是一種微妙的附著,就像翠柳下的黃鸝,峭壁上的青藤,帶來了些許的塵機和溫柔。
我不由得問出了心中的疑惑?外婆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村頭那棵槐樹,自外婆出生時就有。而戰爭,也在那一年打響。槍聲驚醒了靜謐的村莊,日寇的鐵蹄踏滅了裊裊炊煙,而天災也隨之而來。1942年,從春天到夏天,外婆的村子沒有一場透雨,大部分莊稼絕收。救災委員會的第一個通令:“野茶代糧,備戰備荒”。近乎全村的人都被動員起來,采挖野菜。采的最多的便是甜苣和槐花,槐花清甜而爽口,在那個饑餓的年代里,竟成了人們活下去的希望。
富另噸螺外江終透源育給整沿縫敢粒例脈帝論定族礎時陰旬戲求都控同街老肯勵招勵勇妄干葉始值沿技彎冒景土金衡用斑故鮮臨魯股殊種門希架荒乎銅火車功男底感余司訊墻爆段夾糖額國磨服積戰望朝只耗消朝免冒委超拉澤評縱只旗耗域話希釘馬達了苦似難友掃遠州忠里類聞贊或盡激矩儒立
在外婆的描述下,我仿佛看到,太外婆拖著長長的竹桿,外波穿著破舊的衣服跟在太外婆的后面,把那一串串潔白的槐花掛在耳朵上當耳墜,抓起一枝放在鼻子下嗅了嗅,放在口中嚼那細長的花心,甜甜的甘蔗的味道。及外婆在竹桿的盡頭綁上鐮刀,干起活十分利索,一會兒的功夫,地上就一地花枝。外婆仰頭望槐樹,看哪個枝頭的花最為繁茂,喊著嚷著讓太外婆快些夠下來,太外婆便削下來,扔給外婆。過上兩三日曬干,槐花餅,留出一部分來給抗日官兵送去……
我不禁想起“毛樓之戰”中,以女英雄梁中俠和秀戰士張善德為代表的一百多民官兵,在1942年1月2日地天,從清晨戰到天黑,以決死之心抗擊了日寇迫擊炮的反復轟擊和日偽軍的猛烈進攻。那一天,一位被稱為“槐花嫂”的鄉親,用自己儲存的最后一籃干槐花為殊死拼殺的官兵們熬了一大鍋香甜的槐花粥……
外婆那一代人,就這樣靠槐花撐過了那段艱難歲月,戰火中槐花的味道,永遠地留在了外婆的記憶里,不曾消退……半功偉績垂青史,戰地槐花分外香。
十里長山,草木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