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上海復旦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復旦大學生活感受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赴上海復旦大學培訓心得體會復旦大學生活感受篇一
復旦大學創建于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強不息,寄托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后,學校內遷重慶北碚,并于1941年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后,復旦大學成為文理科綜合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
上海醫科大學創建于1927年,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醫學院校。建院時定名為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1932年改名為國立上海醫學院,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1985年改名為上海醫科大學。
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并,成立新的復旦大學,進一步拓寬了學校的學科結構,形成了文理醫三足鼎立的學科格局,辦學實力進一步增強,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等十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2010年,學校有普通本專科生13237人,研究生13851人,留學生3805人(其中攻讀學位的留學生2706人);另有成人教育、網絡教育本專科生16611人。有專任教師2346人,其中高級職稱1538人。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6人,其中雙聘院士1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58人、講座教授34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0人。有直屬院(系)28個,設有本科專業7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4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154個(其中自設30個,專業學位1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229個(其中自設51個,專業學位10個),并設有2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1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有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4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9個,總后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7個,“985工程”科技創新平臺5個,“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7個。
學校已經形成“一體兩翼”的校園格局:即以邯鄲校區、江灣新校區為一體,以楓林校區、張江校區為兩翼。占地面積244.32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49.23萬平方米。此外,學校還擁有中山醫院、華山醫院等10個附屬醫院。
2005年復旦大學百年華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發來賀信,希望復旦大學發揚優良傳統,不斷開拓創新,努力建設成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會主義綜合性大學,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百多年來,學校在培養人才、創新科技、傳承文明、服務社會方面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復旦師生謹記“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嚴守“文明、健康、團結、奮發”的校風;力行“刻苦、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發揚“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復旦精神,為民族的解放和振興,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作出重要貢獻。
上海市邯鄲路220號
所在省份:上海
所在城市:上海市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赴上海復旦大學培訓心得體會復旦大學生活感受篇二
自主招生自薦信的要求,在自主招生簡章中寫的很清楚,考生要按照要求寫。 但如何能寫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自薦信呢?下面小編為您帶來上海復旦大學自主招生自薦信范文一篇,歡迎閱讀參考!
尊敬的領導,
你們好!
我的父母在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幸運地考上了大學。對于出生于外省小鎮的父親和母親來說,大學不僅是他們的夢想,更是改變他們命運的神圣殿堂。那個時候大學錄取率只有3%左右,他們從許多人中脫穎而出,經過一步步腳踏實地的拼搏,然后憑著學歷和專業成就以人才引進的方式來到上海,在這里發揮著自己的專業特長,實現了安居樂業的人生理想。
但是,每一次我跟著父母回故鄉,都會看到我父母當年同學和朋友中的許多人依然過著貧苦的日子,或者外出打工勉強養家活口,或者固守一方土地維持最低溫飽,或者成為小商小販游走在紛亂的街頭,就這樣沿著他們父輩的生活軌跡,艱難掙扎在物質生活中,默默消失在人海里。相對來說,“知識改變命運”這一信條在我的父輩這一代人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大學,是他們改變自身命運的重要一步。
比起我的父輩,也許改變命運的緊迫性在我的身上已經不再強烈,但是人生一世應該有自己的渴望與追求,有自己的價值實現。我渴望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豐富自己的人文情懷,為使自己真正成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人類文化的保護者做好充分的準備。作為一個未來的創造者,我要繼承父輩那種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學有所成,不僅讓我的親人幸福,也為千千萬萬的草根服務。
所以,我的大學夢應該是責任與行動。在世界范圍內,貧富差距的拉大使許多與我同齡的學生至今無法如愿地接受良好的教育。當我夢想著我的大學時,心中也深感我的大學夢之重。大學的學習注定將是責任的再一次擔當,而責任付諸實踐,便產生行動。我要用在大學練就的本領服務于社會,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大學夢。
作為一個理科學生,我希望自己所選的學科既朝科學的方向靠攏,又不失人文精神——經濟學將是我的第一選擇。曾經有一個諾貝爾獎得主說,經濟學家應當是擁有良知的一群人,而非受利益所趨。雖然我并不一定能夠如他一樣成為這個領域的拔尖人才,但是在我的能力范圍之內,我將始終用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幫助弱勢群體——最起碼在經濟上,我與志同道合者的努力能使他們不為學習的費用而發愁,能夠圓他們的大學夢。去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穆德“尤努斯的成就堅定了我的夢想。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聲音,知識分子應當時刻行動,墨家的實踐者的腳步應該在當代知識分子的身上回響。康德也曾經說過,知識分子應當是社會的良心。踏入大學,我就將成為社會知識分子的后備力量。我將對社會更多地關注,并且參與其中。而這一切,正是我的父輩們對我的最大期望。
為此,我要努力考進復旦這樣的理想的大學,助我實現人生的理想。我理想中的大學,是大之有道、大之有所謂。梅貽琦先生曾經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楊福家教授在他的基礎上這樣解釋大學:大學有大樓、大師、大愛。在我的眼中,大樓,并不一定指高樓大廈,之時大學應當擁有超出基礎教育的完備設施;大師,不一定要有顯赫的名聲,指示應當有獨立的思考,自由的學術,能夠在精神和學術上引領學生成長;大愛,不僅僅是銘刻在校訓上的生硬的字句,更是融入整個校園的一種追求自由、努力創新、探究真理的人文氛圍。我與復旦雖未有太多直接接觸,但神交已久,夢想已久。復旦大學在百年風雨征程中養育了屬于自己的精神,“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是復旦人的精神地標。大學,當屬于這樣的大學,它是我夢想中的大學。
我的大學夢,只是我眾多夢想中的一個,但是它卻又站在我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注定要對我未來的生活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假如人生是由一層層磚石一步步搭建上去的階梯,那么處在這個時代,大學這一塊磚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我選擇復旦是經過了慎重的考慮,我相信復旦是一所能夠將我帶上人生理想高峰的大學。同樣的,我也相信當復旦選擇了我,假以時日它將為我而自豪。大學并非我人生的終極目標,它將是一個新的起點。伴隨著我的大學夢,我將以大學為原點,畫一個很大的圓,將我的人生畫得闊大飽滿,讓我的人生與更多的人結緣,為更多的人服務。為此,我常默默地對自己說:努力吧,踏著父輩的足跡,前進!
自薦人:xxx
2024年xx月
赴上海復旦大學培訓心得體會復旦大學生活感受篇三
您好!
我叫,今年,是來自中學的一名高三學生。
感謝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看完我的個人陳述。
梅貽琦先生曾經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復旦大學作為上海最好的大學,有著眾多名師,同時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身處于上海,擁有更多的機會和挑戰,從而更加開闊我的視野,這使我堅定了“將來一定要到上海復旦讀書”的決心。
我堅信自己是有資格進入上海復旦大學的。
我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老師,自小時候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小到一言一行,大到待人接物,都一絲不茍。
長大后,高中三年在一個高中理科實驗班,在這個高手如林的班級中,有壓力,但更激勵我勤奮,三年來,成績突飛猛進,現在穩定于年級前列,這其中有我無數的汗水,也讓我明白,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的道理,而且機會也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
從讀書的時候起我主動和同學交往,和大家相處融洽,親密無間,我曾經在全校同學面前演講,也擔當了多年的班干部,還參與過班級小品的表演,并且組織過多次班團活動,而且相當成功。
我因此受到同學們的歡迎,并被評選為三好學生。
我喜歡證明我的潛力是無限的。
我自小對數比較敏感,這可能與我父親陪我玩二十四點關。
小學時數學的附加題每每啃下,十八屆數學希望杯全國二等獎讓我名聲鵲起,高一的時候數學希望杯全國競賽的全國一等獎,更讓我引以為豪;參加物理競賽,獲得了市一等獎。
高二時,我參加了生物競賽,獲得了市二等獎,也證明了我生物上的能力。
到了高三,我潛心準備物理,得到的回報是省三等獎。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除此之外,我還通過了公共英語三級考試,證明了我在英語口試與筆試上的能力也毫不遜色。
我自幼愛好文學,我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名著,四大名著中我獨愛紅樓夢的家族沉浮,我曾追隨沈從文走過邊城,對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探求對人性的思考,隨著飄勇往直前,莎士比亞悲慘劇情讓我痛苦,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讓我神往,村上春樹的傷情讓我神傷……。
在對自己未來進行規劃時,鑒于自己較強的數學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對信息的'捕捉和分析能力,我理想是做一個律師,堅持正義,秉公執法。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渴望復旦能助我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揚帆起程,乘風破浪,請老師給我這個機會來證明我的實力,張揚我的個性,實現我的價值。
給我的夢想插上翅膀,我將用心在藍天翱翔!
赴上海復旦大學培訓心得體會復旦大學生活感受篇四
復旦大學創建于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強不息,寄托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后,學校內遷重慶北碚,并于1941年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后,復旦大學成為文理科綜合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創建于1927年,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醫學院校。建院時定名為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1932年改名為國立上海醫學院,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1985年改名為上海醫科大學。
下面是會計學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介紹:會計學是商業的語言,可以通過公司的賬面和會計知識來了解一個公司的整體運營狀態。通常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都會在就讀期間或畢業后參加注冊會計師資格證的考試,美國的cpa和英國的acca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注冊會計師協會,很多畢業生都選擇考取這兩個協會的資格證。
會計學專業畢業生可勝任各類工業企業、商品流通企業、服務業、金融保險機構等部門或單位的出納、會計核算、納稅申報、內部審計、財務管理、物資管理、柜員、客戶經理等工作;也可從事會計師事務所、代理記賬公司、財務公司的會計師助理、代理記賬、會計咨詢服務等職位。
下面是臨床醫學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介紹:臨床醫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專業。它致力于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前景:目前絕大多數醫院的發展重點不在擴大規模而是以急需的、具備一定資歷的專業人才為主,大量接收畢業生的狀況將不存在.因此,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難度越來越大。
下面是金融學專業的詳細介紹: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銀行及金融系統。除了商業銀行、股份制商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以外,還有幾大主要去向: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控股集團等風險性很大的金融公司;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等;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等;國家公務員序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下面是法學專業的詳細介紹:
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具有良好法學思維,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系統法律專業知識;熟悉我國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法律問題;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掌握律師實務、司法鑒定、法醫等技術知識的高級法律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傳統觀念認為,法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會從事法官、檢察官等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職業,因此,很多家長同學比較偏愛法學專業。很多報考法學專業的同學也希望畢業后做法官、檢察官、高校教師等社會地位較高的工作。其實,這種工作對同學們的院校背景或學歷水平都有相當高的要求。
下面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詳細介紹:
培養目標:數學與應用數學是一個學科專業,該專業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具備運用數學知識、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主要到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其他單位的教學、科研技術和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