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滸傳讀700字讀后感通用
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水滸傳讀700字讀后感篇一
小說前四十四回,先講述單個英雄的故事。后來逐步發展為梁山大聚義,七十回以后,寫他們歸順朝廷走向失敗。整部小說環環相扣,線索分明。
《水滸傳》情節生動曲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其中的一篇“智取生辰綱”。作者施耐庵選取兩條線索,一條明線是楊志押運生辰綱,另一條暗線則是晁吳智取生辰綱。文章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將人物形象刻畫的生動形象,如其中的“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雖是晴明的好,只是酷熱難行”,這處環境描寫突出了當時天氣的炎熱,楊志又急功近利,粗暴蠻橫,使其與廂禁軍發生沖突。作者又通過對楊志及押送人員的語言描寫,在矛盾沖突中推進情節,快速轉換場景,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后來吳用等人又運用心理戰,讓眾人先吃好酒,使楊志等人誤認為酒中無毒,是好酒,讓人放下顧慮,這個便是計策。
《水滸傳》中人物形象鮮明,深入刻畫了人物的性格以及他們命運的發展史。這些梁山好漢號稱“一百單八將”,宋江、吳用、林沖、魯智深、武松……無不有血有肉,個性鮮明。
武松是下層俠義之士的典型人物,有仇必復,有恩必報。為兄報仇,不惜斗殺西門慶,血濺鴛鴦樓。林沖是上層人物的代表,他是被迫造的。他一直安分守己,卻因被陷害誤入白虎堂,在發配期間,被董超和薛霸陷害,幸得魯智深相救,最后被逼上了梁山。
《水滸傳》是一部不朽的傳奇,它記敘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失敗的全過程,表達了作者對平等社會的向往。
正如胡適所說的“重興《水滸》,再造梁山,畫出十來個不會磨滅的英雄人物,造出一副永不磨滅的奇書。我想,這也正是從古至今,人們都愛《水滸傳》的原因吧!
從今天起,我也要把這部奇書從書架上取下,再次品味。
水滸傳讀700字讀后感篇二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我的祖國,對自我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我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資料。《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能夠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能夠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能夠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能夠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好處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我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能夠不相信神,卻不能夠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我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水滸傳讀700字讀后感篇三
當我看到這個作文題目的時候,我看《水滸傳》已經是3年前的事了,劇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本來就沒認真看。迫不得已,只得從網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讀,竟發現:其實水滸傳真的是不錯。
第一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里白條張順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拔群,還有入云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說《水滸傳》里108將是勉強湊齊的,就是為了湊傳說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認這點,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寫多少,那么不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丟失了一百單八將從天而降的意義,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極品。
第二點就是《水滸傳》中對劇情的刻畫描述。《水滸傳》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到一百單八將聚一堂,從宋江大破連環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間事情的繁瑣,人物的眾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卻用自己優秀的文筆將如此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卻絲毫沒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環套一環,使讀者不由得繼續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實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讓人嘆服。
第三點我要說的是《水滸傳》對于歷史的記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這樣一個類似于"科幻神話"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編,哪有什么真的歷史。的確《水滸傳》是神話故事,可他對當時民不聊生,奸臣當道,外敵入侵,軍隊戰斗力下降的社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剖析。你們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適,那么怎么會有100多好漢奮勇起義如果忠臣當道,那么為什么高逑會當宰相如果國家太平,那么金朝來干嗎如果軍隊豐足,那么何必招安呢在我看來,水滸傳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說,更是一本反映當時社會的歷史書。
我說了這么多,其實沒什么用,只不過把《水滸傳》好的地方舉了出來而已,我還依舊喜歡《三國演義》。所以,每個人心目中的好書是不一樣的,我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心儀的那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