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經典名人故事及人物素材 名人故事寫作素材+適合主題優質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經典名人故事及人物素材 名人故事寫作素材+適合主題篇一
結果卻令眾人大跌眼鏡,這只是一座古羅馬的亂葬崗而已。由于沒有特殊的文化價值,“鬼城”一直荒廢著,人煙雖然稀少,卻吸引了無數野獸的注意力,它們紛紛將家搬到此地扎營,還時常對附近的村莊進行襲擊。
沒有人敢對這樣的文化古跡提出質疑,直到2000年,一個叫果爾的附近村民拍案而起,一紙訴狀將“鬼城”告到了羅馬法院。他在訴狀中這樣寫道:“它騷擾了我的生活,使我的家人失魂落魄,每日還要警惕野獸的襲擊……這樣的古跡,滅了它又如何,不是所有的古跡都值得留存。”
這場訴訟簡直是一次劃時代的變革,但也注定是一次馬拉松式的戰爭,由于沒有先例可循,意大利政府將此案鎖進了抽屜里。直至十年后果爾病逝時,他的妻子又一次宣稱要與“鬼城”斗爭到底。
從落滿灰塵的抽屜里拿出了當初的訴狀,意大利國會嚴肅、認真地對“鬼城”的去留進行了辯論,辯論停停歇歇,像夢一般的旅行,直至2011年年底,討論的結果才浮出水面:對于這樣一個毫無意義的“鬼城”,消滅才是真理。
意大利“鬼城”就這樣消失在眾人的視野里,村莊恢復了安詳,許多村民選擇了返鄉,人民的生活也重歸平靜。
素材運用:不是所有往事都值得留戀,腐爛的、廢棄的故事壓垮人的斗志,潔白的、美麗的故事讓人笑逐顏開。不是所有古跡都值得留存,扔了沒用的,完善能用的,建設實用的,才是人間正道。
經典名人故事及人物素材 名人故事寫作素材+適合主題篇二
1899年愛因斯坦在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就讀時,他的導師是數學家明可夫斯基。由于愛因斯坦肯動腦、愛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賞識。師徒二人經常在一起探討科學、哲學和人生。有一次,愛因斯坦突發奇想,問明可夫斯基:“一個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做出自己的杰出貢獻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卻被問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興沖沖地找到愛因斯坦,非常興奮地說:“你那天提的問題,我終于有了答案!”
“什么答案?”愛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師的胳膊,“快告訴我呀!”
明可夫斯基手腳并用地比畫了一陣,怎么也說不明白,于是,他拉起愛因斯坦就朝一處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徑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們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被弄得一頭霧水,非常不解地問明可夫斯基,“老師,您這不是領我誤入歧途嗎?”
“對、對,歧途!”明可夫斯基顧不得別人的指責,非常專注地說,“看到了吧?只有這樣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跡!”然后,他又解釋說:“只有新的領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無數人、無數腳步涉足的地方,別想再踩出腳印來……”
聽到這里,愛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對明可夫斯基說:“恩師,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從此,一種非常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開始主導著愛因斯坦的思維和行動。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詞典、手冊里的東西,我的腦袋只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載入書本的東西。”
于是,就在愛因斯坦走出校園,初涉世事的幾年里,他作為伯爾尼專利局里默默無聞的小職員,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在物理學三個未知領域里,齊頭并進,大膽而果斷地挑戰并突破了牛頓力學。在他剛剛26歲的時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為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科學史冊上留下了深深的閃光的足跡。
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啟發了愛因斯坦的創新和探索精神。其實,在人類社會和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各式各樣的“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等待著人們踩出新的腳印、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