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極端化工作小結大全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去極端化工作小結篇一
時間是看不見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它已經悄悄的和你擦肩而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不如讓我們小結經驗,展望未來。那么你有了解過小結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去極端化工作小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過去每次在農村和社區組織宣講報告會,接受教育的始終是比較自覺的少數群眾,絕大多數人以生產忙等種種借口不愿參加聽講,有的群眾甚至不愿與深入到他們當中開展工作的干部搭話,仿佛心里面有一堵打不開的門,宣講效果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和碩縣積極探索“去極端化”宣講新方法,成立青年宣講隊,利用周末休息時間有針對性地來到群眾家里,義務為家庭成員拍全家福或微電影;與此同時,積極向群眾宣講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群眾遠離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這種走訪式的宣講方法,群眾很樂于接受,收到了良好效果。我們還把拍攝到的全家福做成展板在社區展出,同時也把群眾的全家福放大裝裱后送給戶主。當被拍攝的家庭成員看到精美的照片和微電影時,全都樂得笑開了花。通過走家入戶給老百姓拍攝微電影和全家福,利用這種機會與群眾拉家常,引導他們把胡子刮得干干凈凈、衣著光鮮亮麗,從而筑牢“去極端化”輿論宣傳主陣地。
以文化大巴扎活動為載體,把文化大巴扎活動與鄉村百日文體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與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結合起來,與農牧民群眾的情趣、愛好結合起來。在文化大巴扎活動中,不僅有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還有黨的惠民、民族政策現場有獎問答、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全家福送照片等內容也始終貫穿其中。群眾通過參與文化大巴扎,使業余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不斷豐富和滿足。
隨著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前來和碩縣務工的流動人口逐年增加。流動人口居住條件一般,居住地缺乏文化娛樂設施、缺乏積極健康的現代文化引領,勞動之余無所事事、閑則生事的問題普遍存在。對此,和碩縣積極探索流動人口管理模式,在轄區流動人員較多,人員復雜的.社區、村建立“文化大院”。在“文化大院”的道路兩邊及門前、院內的墻上都繪制上關于民族團結、民風民俗及維吾爾族諺語等內容的宣傳畫。將“文化大院”打造成流動人口溫暖的家,除送去必備的圖書、娛樂器材外,還引導外來務工人員在每天勞作之余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讓他們遠離宗教極端思想的影響,把民族團結、法律知識、現代文明以及健康的生活理念傳播給他們。截至目前,我縣已投入30萬元在全縣建立了三個“文化大院”試點,讓外來務工人員充分享受積極健康文化的同時,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發動團干部、志愿者對今年5月以來“嚴打”專項行動對象及其家中青少年走訪摸排,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結對子”的方式,對幫教人員進行登記建檔。根據教育轉化幫教對象思想、心理、行為差異和一貫表現及其生活圈、工作圈等,確定教育轉化方案,實行一人一案。通過集中授課、面對面結隊幫教、開展法律宣傳、有針對性的開展職業技能教育等多種形式提高“80、90后”青年群體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覺抵制極端宗教思想的滲透,堅決反對暴力恐怖活動。尤其是針對其家中青少年兒童開展結對子、親情陪護、學業輔導、生活關愛等服務活動,開展“牽手行動”“小手拉大手”活動,進一步增進子女和家長感情,在民族團結、遵紀守法、去極端化等方面讓子女去影響家長,讓家長來關心孩子的成長。
s("content_relate");【去極端化工作小結】相關文章:
精選去極端化手抄報內容
03-05
安全標準化勞動競賽小結
11-29
月工作小結
01-27
教研工作小結
01-26
美術工作小結
11-29
見習工作小結
11-29
“推進以案促改常態化”活動小結
01-27
臨床工作自我小結
12-08
美術老師工作小結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