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反思優秀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反思篇一
信息2.0研修反思
推薦度:
信息技術工作總結
推薦度:
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
推薦度: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推薦度:
信息2.0教師研修反思
推薦度:
相關推薦
今天下午去了京溪小學參加課題研討學習,聽了一節信息技術課,在區教研員龍老師的評課中,我對課題的研究深有體會。龍老師提到的幾點問題值得我們在今后工作中進一步修正:第一是京溪的課題選題有研究的價值。例如京溪的課題是“intel未來教育”,但在研究課中關于課題的內容體現出來了嗎?第二,課題里的一些研究內容如單元化、問題框架、學生的頭腦風暴等體現在哪里?龍老師接下來對京溪下一步的研究模式作了指導。由此我聯想到我校課題開展中的一些做法和問題:“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研究”這一課題是比較符合我校實際的.,課題研究目標比較具體,重點就是進行校本課程研究,而課題的有效開展,必須落實到平時的教育教學當中,樂于把日常工作中得到的點點滴滴,轉化為文字資料保存下來。耐心地在平時工作中發現,分析問題,在總結歸納的基礎上,拓展新的內容。
那么對于我校的課題,有些問題也需要在下一階段研究中加以改進:
首先,整合課要為學生創設學習情景。整合課需要我們精心去設計每一堂課,學生首先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老師要選好教學內容,為他們創設一定的數學情景,進而應用信息技術知識解決數學問題。這是教師在整合課創設學習情景時必須要考慮的,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其次,教學內容的多少與學生接受能力的關系很值得進一步研究。因為是整合課程開發,個別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否接受值得重視,校本課程在進行對學生評價時是否也采取類似其他學科的評價方式。
第三是如何把校本課程內容的規范化、具體化。
還有,校本課程必須有一個完成系列內容的課程支撐,不然就成了單純的課例。所以,在研究課系列開發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挖掘。
s("content_relate");【信息技術工作反思】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工作職責
10-08
信息技術工作小結
11-08
信息技術工作總結
12-30
信息技術工作實結
07-13
信息技術工作總結
08-23
信息技術工作匯報
06-13
信息技術工作總結
06-02
學校信息技術工作總結
12-30
年度信息技術工作總結
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