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篇一

1、初二年段是課改的年段,學生的知識面較廣,個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課堂上,應當順應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對學生的積極思維給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導,從而激發學生敢想、敢說、愛說的欲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剛進入初二的學生對自主學習還不大習慣,缺乏相應的主動性;另外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他們對新鮮的、有趣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課要提供大量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甲午戰爭是中華民族歷一次深重的民族災難,它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恥辱,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兩次鴉片戰爭,但損失之慘重超過了鴉片戰爭以來歷次外禍之總和;下啟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在這以后中國更為全方位地被迫開放,并且相繼受到大規模的軍事侵略,是民族危機最嚴重的時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積貧積弱現象徹底暴露,亡國之禍迫在眉睫。也正是這場戰爭,促成了自鴉片戰爭以來前所未有的民族覺醒,危機也是轉機。因此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讓初中生深入認識甲午戰爭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并從中吸取教訓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難點

重點:

黃海海戰中鄧世昌的主要事跡及《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和影響。

難點:

為什么說《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加深。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及永和中學的校情和學情,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教學緯度,本課的目標如下:

1、基礎知識:甲午中日戰爭的起因和經過;鄧世昌與黃海海戰;《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影響;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養:

(1)引導學生分析甲午戰爭清軍戰敗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資料分析歷史問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3)通過深入探討甲午戰爭的影響,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3、情感體驗:

(1)鄧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強暴、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2)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是中國一次次被動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學方法:

1、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激發學生的目的出發,啟發誘導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的想法、意見給予充分肯定,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在歷史學習中應提供主動建構的時間和空間,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根據這一理論在課堂上要提供平臺給學生展示和討論,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示地圖、聲音、影像、動畫、文字資料,同時,讓學生參與多媒體操作,豐富教學資源,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明確概念、啟發思維的目的。力圖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圓滿完成教學目標。

五、教學構思:

1、本課教材共分為黃海海戰、《馬關條約》、和瓜分中國的狂潮三個子目。為使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的前因后果有一個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做了變動,教學線索安排如下:

戰爭起因經過結果影響啟示

2、根據以上線索,重新組織教材并適當加工,利用真實、形象、有說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證,使學生的理性認識得到升華和提高。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從多角度探討問題。

六、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對聯進入新課。上聯是:“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下聯是:“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問題:“玉帛相將”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后,教師設問:為什么甲午戰爭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殘敗,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戰爭起因。提問:對日本發動這場戰爭的原因,你有什么認識?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戰爭的性質。接著用簡短的語言講清中日兩國政府對戰爭的態度,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3、戰爭的經過。戰爭經過包括:平壤戰役、黃海海戰、旅順大屠殺、威海衛戰役。利用多媒體演示,把靜態的教學內容轉化成動態形式,在有限的時間里展示每個戰役的特點。再現戰爭場面,讓學生明確概念,掌握要點,啟動思維,深化知識。講完經過后,提出問題:清軍為什么戰敗?讓學生去思考探討,得出教全面的結論,然后展示一副對聯:“普天同慶,萬壽無疆;三軍戰敗,割地求和”。

4、戰爭結果。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內容可濃縮為八個字:割地、賠款、開埠、設廠。這是本課的重點。可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每組由一名代表闡述條約內容給中國造成的危害。

5、戰爭影響。教師引導:甲午戰爭的慘敗,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無能以外,這場戰爭對中國、對日本、對世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還會造成什么影響?這樣,學生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思考,開拓思路,多角度深層次地認識這一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教訓與啟示。從戰爭的失敗中得到什么教訓?對今天有什么借鑒意義?這兩個問題有助于幫助學生從理論上升華認識,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認識。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是本教學設計的初衷。

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篇二

【教材分析】

本課是從經濟方面縱向概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過程及特征,并介紹了晚清時代的狀元實業家──張謇及其創辦的大生紗廠的興衰。內容較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躍性強。

【學生分析】

對于近代的民族工業發展了解很少,但對當代的民族工業發展有一定了解。通過對近代政治史的學習,已經模糊地認識到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化有一定的聯系。

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分析史料和歷史圖片的能力。

【設計理念】

1.關注學生的知識現狀,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從而做到溫故而知新。

2.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通過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歷史結論。

3.注重以歷史知識為載體,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4.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應掌握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開端、初步發展、黃金時期、凋敝破產的情況。

2.應培養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以及發展中的困難是什么?應培養總結歷史知識的能力: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中呈現的特征。

3.應認識到近代中國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所導致的,具體說是帝國義和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的結果。應認識到以張謇為代表的一些實業家具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精神,他們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

能深刻體會到沒有獨立的國家主權,沒有和平穩定的環境,經濟就不會發展。

【教學流程】

一、導入設計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

1.老年人口中所說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釘其實就是什么?為什么要加“洋”字?這表明了什么?

2.今天我國的有些民族工業品牌也走向國際市場,你能舉個例子嗎?這又說明什么?

學生活動:探討、回答。

(1)說明近代中國技術水平十分低下,很多東西都需要進口。

(2)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爾集團、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場。

教師活動(引導):民族工業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這其中的歷史很值得我們去探究、回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

設計理念:【關注現實生活,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關注學生的興趣,激趣導學】

二、新課探究

1.民族工業的發展階段

(一)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清末到洋務運動)

教師活動(展示課件):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引導學生體會含義;并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大膽判斷: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是?為什么?

學生活動:體會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并就老師的問題作出判斷,回答: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是從清朝末年到洋務運動為開端的。因為,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特別是洋務運動自強、求富的刺激下開始的。

設計理念:【考察學生對已學過的歷史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1.與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有關的歷史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從我們學過的近代史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歷史事件對民族工業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的刺激、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設計理念:【檢查學生頭腦中的感性認識,對學生認識現狀有所了解,以便加以引導。給學生創造參與課堂的機會】

2.甲午戰后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及原因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甲午戰爭前后企業發展表格

學生活動:分析表格,得出歷史結論,認識到甲午戰后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并探究其原因。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分析史料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馬關條約》允許民間辦廠促進了民族企業的發展】

教師活動:布置閱讀教材導入框內容及第一段課文狀元實業家──張謇。探討:是什么因素促使張謇放棄高官厚祿,去開辦大生紗廠?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活動:閱讀、分析、回答。

(1)《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利用中國廉價原料、廉價的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張騫深感要晚會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

(2)張騫興辦放棄高官厚祿興辦實業的愛國精神和不畏世俗的勇氣值得我們學習。

設計理念:【通過張謇創辦實業的典型例子讓學生認識到“實業救國”思想也是甲午戰后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之一,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三)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教師活動(置疑):大生紗廠發展最快是哪個時期?分析書中統計表,探討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發展快的原因?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

(1)大生紗廠發展最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2)第一次世界大戰其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華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機會,進入了“黃金時代”。

設計理念:【注重通過歷史資料和統計數字直觀地認識歷史】

(四)受挫、破產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教師活動:

(1)置疑:大生紗廠結局如何?為什么?

(2)布置閱讀課本小字材料:榮氏兄弟創辦企業的興衰。

(3)出示課件:陳啟源辦廠__;四大家族與榮氏企業。

學生活動:分析歷史資料,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1)最后被外國公司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又一次在中國大量傾銷棉花和棉紡織品,紗廠的產品被迫銷價銷售,收不抵支,負債累累,做后被吞并。

設計理念:【讓學生認識到民族工業發展中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民族資產階級必然有革命的一面】

小結:導致近代民族工業長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資產階級具有革命的一面,所以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但由于軟弱、妥協,最終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成功。

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

教師活動(置疑):我們已經縱向了解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你能一句話概括一下發展的特征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

設計理念:【承上啟下,帶出相關問題,激勵學生探究】

學生活動:分析書中所給的3幅照片,說說民族工業在行業發展上的特征。打開彩色地圖,分析民族工業分布的地域特點。

深受三座大山壓迫總體水平落后-----表現在:

(1)從行業上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

(2)地區發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從圖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三、小結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民族工業發展的歷程,點出應掌握的知識點。

設計理念:【畫龍點睛,明確問題,理清學生思路】

四、出謀劃策活動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分析課本上的材料,這段話反映了什么問題?

毋庸置疑,加入wto對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但我們更應該清楚地看到,大量優質價廉的進口品種沖斥我國市場,對我國民族工業無疑是個很大的挑戰。請你為我們民族工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學生活動:討論、分析、自由表達。

設計理念:【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學生歷史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1.民族工業的產生、初步發展(萌芽階段)──黃金時期──蕭條破產階段

洋務運動甲午戰后一戰期間一戰后至新中國成立

發展原因發展原因發展的障礙

2.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艱難曲折、落后、不平衡

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篇三

[課標內容]

(1)講述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外交史實。

(2)以我國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的活動等史實為例,說明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了解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過程及中美建交的經過,分析其重大意義,提高學生分析闡釋歷史現象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搜集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另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過程及中國合法席位恢復后在聯合國發揮的重要作用,從而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重大意義。

(2)指導學生查閱資料及閱讀課文有關內容,了解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美關系發展的情況,認識中美建交的重大意義及中美關系發展曲折復雜的原因。

(3)閱讀課文,了解我國新時期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的特點及外交活動的重大成就,理解我國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20世紀70年代,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及中美建交,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表明中國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

(2)新時期,中國外交方針的調整適應了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國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認識維護國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提高綜合國力也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貢獻,從而激發學生為人類進步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美建交和新時期外交新局面的開創。

難點: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

[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閱讀、教師講述及問題討論教學法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什么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義?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我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完整體現,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構成了世界各國相互了爭與生產共處的堅實基礎,獲得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贊同,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國政府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取得了許多新的外交成就,我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導入新課

一、另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美國阻撓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2、中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及其意義

二、中美建交

1、尼克松訪華及上海《中美聯合公報》

2、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三、新時期的外交成就

1、新時期的外交成就

2、中國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小結]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外交活動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主要成就,表明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已成為國際事務中舉足輕重的力量。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必將對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做出更大貢獻。

[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

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篇四

一、教材分析

中華民族在20世紀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變。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巨變,是中國近代化艱難起步進程中的重要環節。它-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此后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繼續和發展。從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來看,洋務運動的歷史功績是為近代化留下了雖然菲薄卻又極其珍貴的物質遺產,維新派的歷史功績則是為近代留下了雖然曇花一現卻影響深遠的政治遺產。這樣,中國早期近代化進程的艱難和曲折,成為呼喚辛亥革命到來的社會要求和強大動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則為辛亥革命準備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條件。辛亥革命后,中國人民的革命洪流洶涌澎湃,勢不可擋,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相繼爆發。

本課的主線可以歸納為:準備——爆發——結果。孫中山是20世紀中國走在時代前列的第一個偉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終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發,-了清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本課的重點是辛亥革命:通過了解同盟會成立的過程及其革命綱領,正確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質;通過了解中華民國建立前后的斗爭歷程,進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本課的難點是如何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深遠,如何通過史實總結出來,這需要運用分析歸納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而這些對中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

二、學情分析

1、八年級的學生平時喜歡競爭,民主氣氛比較濃,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們的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2、本課根據課標的要求有兩個層次:一是知識層次,二是運用層次。學生通過一年的學習,對知識層次的東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決,像“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知道武昌起義”這個要求,學生學會利用教科書,提取教科書中提供的各種信息,學會自主學習。而對于“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這個第二層次目標,則可讓學生通過課外查找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小組探究的方式去實現。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學習小組的解說、討論活動,讓學生學會交流學習體會,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

3、教師在課堂上內,采用播放有關音像資料,創設情境,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或引起學生共鳴。教師就有關問題啟發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分析和討論,使學生真正有感而發,最后達成共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采用小組為單位,競爭回答課堂提問,以積分的形式評出本課“學習小組”,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集體榮譽感。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并概括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掌握制作歷史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的情況,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過程與方法:

1、閱讀課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孫中山進行的主要革命活動;巧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查找有關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和運用史料支持觀點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學習一代偉人“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革命精神;繼承他“喚起民眾”“振興中華”的偉業;使自己具有胸懷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全面振興而奮斗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精神和競爭精神,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1、網絡平臺教學法:知識容量大。

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通過創設情境,設計比較適合學生的課堂活動,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課堂,比較自然地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滲透情感教育。

3、問題教學法:根據初中學生具有好勝和集體榮譽感的特點,課堂采用小組競賽形式,大部分問題的回答都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學生學習自覺性高,課堂氣氛活躍,效果較好。

4、講述和競答法:講述歷史小故事和問題競答相結合,著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歷史思維能力。

五、教學或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學生按小組收集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有關故事(可根據課文內容的先后順序,各小組抽簽分別準備)。

2、教師提出思考題:20世紀中國有哪三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有何歷史意義?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這個思考題是各個小組都要準備的,并且要盡量找到支持自己觀點的史料。

3、教師為學生提供相關的網站、書籍名稱等查找資料的途徑。

4、學生課前明確分工,選出組長、發言人,主動查找資料,收集圖片、照片、音像資料、文字資料等等,在教師的指導下,編寫解說詞、制作課件等。組內交流,以便于上課時,能快捷調出所用資料;同時,要設計多種表達方式來歸納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編演歷史劇小品。

5、在準備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分配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任務,從中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二)教學或活動過程

1.導入新課:出示孫中山的畫像及播放電影片斷《辛亥風云》。

設問:同學們知道孫中山的哪些事跡?孫中山為何被稱為“國父”?為什么說孫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下面讓我們帶著疑問走進孫中山的青少年時代,了解歷史的真知。(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以歷史故事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學習新課

(1)故事擂臺:

學生活動:組內指定專人講述、專人協助播放圖片、多媒體影音材料,或表演以增加故事的生動性。

第一組:講述青少年時代的孫中山、孫中山棄醫從政的故事。

(教師點評:這些史實說明青少年時代的孫中山就樹立了胸懷大勇的風范)

第二組:以小品表演的形式講述“孫中山上述李鴻章”的故事,講述興中會的成立、同盟會的成立等。

(教師點評:這體現了孫中山“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革命精神)

第三組:同盟會成立后,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的故事,其中主要是武昌起義的故事。

(一邊播放武昌起義的錄象,一邊講述起義中的歷史情節,烘托氣憤,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網絡展示“武昌起義后形勢圖”,讓學生找出宣布獨立的省份,并圈出來。

第四組:中華民國建立的故事,如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宣統帝退位等。

在講故事時,教師要著重指出需要把握的重要歷史事件:

創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

最先采取武裝斗爭的革命方式——資產階級革命

創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

提出了當時最先進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

(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旗幟?或問:為什么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設計理念:學生要參與表達,要注意交流過多或過少的不足。)

引導學生用制作大事年表的方式列舉出孫中山的主要革命事跡(可用表格、圖示或列舉法)。

1894年,創立興中會

1895年,發動廣州起義

1900年,發動惠州起義

1905年,創立同盟會

1906年,發表三民主義

1906—1911年,革命黨人在其影響下發動了多次起義

1912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2)問題競答

孫中山的名字從何而來?孫中山棄醫從文值得嗎?什么事件使孫中山意識到救中國只能用武力-清朝?這一事件發生在哪一年?同年發生了什么戰爭?當時孫中山幾歲?為什么說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面性的資產階級政黨?武昌起義發生在哪一年?這一年是農歷什么年?中華民國是哪年成立?哪年哪個皇帝下詔退位?民國元年是公元多少年?中華民國第一位臨時大總統是誰?中華民國-了什么政權?它又是如何鞏固政權的?武昌起義與辛亥革命有何關系?

(設計理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進一步了解和鞏固基礎知識。)

教師加以小結和點評:

1、組織規模、領導機構、政治綱領、機關刊物等方面分析,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同盟會。

2、孫中山領導下,革命黨人愈挫愈奮,一次次的武裝起義,最終推動武昌起義的爆發,武昌起義的成功,中華民國才得以于1912年成立。

3、要充分利用課本中“武昌起義形勢圖”,說明武昌起義后全國大部分省份已脫離清政府,標志著清政權已土崩瓦解。強調這里的獨立是指脫離清政府的統治,不是從一個國家分離出去。

4、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環節。

(3)組織討論: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了?

(設計理念: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極大推動了中國人民思想的解放,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使帝國主義再也無力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它為民族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辛亥革命也是亞洲革命風暴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辛亥革命說成功,也行;說失敗,也可以。理由充足即可。之后,教師總結:辛亥革命雖然建立了中華民國,-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并沒有真正實現民主共和,三民主義也沒有實現,中國依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革命尚未成功,辛亥革命最終是失敗的。

3.課堂小結學生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之后,教師總結:辛亥革命的先輩們為之奮斗、為之獻身的理想,今天已成為現實,辛亥革命先們開創的偉大事業,正由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繼續推向前進,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和豐富的思想資源,成為激勵后人繼續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精神動力。以此加強對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5.板書設計

第8課辛亥革命

一、準備:孫中山創立同盟會

二、爆發:武昌起義

三、高潮:中華民國的成立

六、評價

本課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大容量資料的優勢,向學生展示有關辛亥革命的各種歷史材料,以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并派代表陳述交流本組對辛亥革命的看法,能很好地解決難點。

七、教學自我反思

第一,歷史學習要注意引發學生的思考,應該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尋找適合的切入點。

第二,采用“探究性學習”的.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第三,形象的材料,會使學生更貼近歷史。

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篇五

教學目標

1、了解阿古柏侵占我國新疆和殘酷剝削、壓迫新疆人民的史實;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敗阿古柏,收復新疆的史實。

2、學習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史實,學會正確評價左宗棠,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3、知道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行為會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

教學重難點

重點:左宗棠收復新疆

難點:講清收復伊犁的重要性與付出代價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導入】教學過程

(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并配一組展現新疆美麗、富饒的圖片,最后一張圖片定格于“左公柳”。

設問:在新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種柳樹,人們親切地稱它為“左公柳”。哪位同學知道這些柳樹為什么被稱為“左公柳”?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正像歌中唱的那樣,我們新疆是個好地方,風吹草低見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可是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美麗富饒的新疆曾一度被外國侵略者侵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一曲正氣之歌,看左宗棠如何收復新疆。

(多媒體出示課題) 第3課 收復新疆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學生閱讀11頁“導入框”和本目課文內容,根據教師的提問在書上劃出或標注答案。

1、根據13頁地圖,標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線。(“浩罕國”→喀什噶爾→天山以南→[北疆]烏魯木齊→吐魯番等地)

2、有人說阿古柏“一仆二主”。請問他的“二主”是哪兩個?(英、俄)其中哪個國家直接出兵占領伊犁?(俄)

設疑過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員,面臨著新疆地區這么嚴重的危機,你會考慮怎么辦?(先讓學生合上課本,在小組里自由表達,然后要他們打開課本看看當時實際上是怎樣處理這場危機的。)

左宗棠收復新疆

學生閱讀12——14頁本目課文、“自由閱讀卡”等,思考回答:

1、請學生扮演“李鴻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語言說明主張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將怎樣打敗阿古柏?怎樣收復新疆?(允許自由發揮)

3、左宗棠打敗阿古柏后,怎樣處理伊犁問題?(沒有直接與俄國交戰,而是主張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同時在哈密設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紀澤的外交斗爭。)

教師過渡:為了配合曾紀澤為收復伊犁而同俄國進行的談判,左宗棠抬棺上征程,表明了自己誓死收回伊犁的決心,請同學們表演一段歷史劇來展示這段歷史。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學生1(扮演曾紀澤):伊犁是我大清的國土,沙俄無理搶奪,已是不符合各國和平共處、互不侵犯的國際法則,伊犁歸還大清是理所應當的。

學生2(扮演左宗棠):左宗棠讓士兵抬著棺材出場,走過一場。

學生3(歷史評述者):“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頌揚了19世紀70年代中期,欽差大臣左宗棠率領湖南戰士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業績。

學生4(歷史評述者):左宗棠在哈密設立抗俄司令部。在前往哈密的路上,讓士兵抬著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擊俄國,收復伊犁的決心。左宗棠的壯舉,有力地支援了曾紀澤的外交斗爭,迫使俄國歸還伊犁。

1、他這樣處理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

正確。首先,他根據不同的形勢、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斗爭策略。對于較弱的浩罕國,取勝的把握比較大,就果斷動武;對于較強的俄國,就盡量避免直接交戰,有利于維護國家的軍事實力。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大門,如果不收回來,整個新疆就無安全可言。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錢作為代價,保住更為重要的安全大門,是明智之舉,有所失才會有所得。

再次,外交斗爭必須有武力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勝利。

總之,在收復新疆這個問題上,左宗棠能夠高瞻遠矚,用全局的眼光來分析、解決問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聯系左宗棠和戚繼光等人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愛國大臣、愛國將領都有什么樣的兩面性?(對外反侵略,值得贊揚;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必須批判。)

3、根據第11頁“動腦筋”:為什么說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兩漢設置西域都護、隋唐對突厥實行有效管轄、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少數民族反動首領的叛亂、清政府在1884年設置新疆行省等。)

采用詩歌形式:俄英垂涎爭新疆,入侵稱汗阿古柏。海塞并重左宗棠,力退敵寇壯山河。威震伊犁名天下,新疆收復回祖國。

左宗棠在天山南北留下的,不僅是戰績、故事、祠宇,還有一叢叢在戈壁灘中頑強生長的“左公柳”。(多媒體展示圖片)

從蘭州到哈密,從哈密到烏魯木齊,所植倒柳“連綿不斷,枝拂云霄”。正是

大將籌邊尚未還,

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

引得春風度玉關。

我想“左公柳”承載著左公的精神和氣節,肩一天風塵,守腳下土地。左公柳深深扎根于西北的地層,升華、完善、豐富、成熟,成為矗立于戈壁荒漠中的民族的脊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罗大陆动漫免费观看全集最新 |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视频不卡| 91九色视频在线观看| 性做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资源在线| 日本高清护士xxxxx|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免费a级毛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2022a| 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囗交| 国产大学生真实视频在线| 欧美18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曰批视频免费40分钟试看天天|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视频|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17| 女人又黄的视频网站| 一人上面一个吃我电影|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破解版| 中文字幕网伦射乱中文|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日韩精品免费电影| 久草网视频在线| 最近韩国电影高清免费观看中文|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欧美黑人肉体狂欢大派对| 亚洲视频天天射| 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毛片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 欧美日韩免费大片|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做一级爱a做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