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路安全生產匯報材料 公路安全生產總結匯報通用
當工作或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并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總結。什么樣的總結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路安全生產匯報材料 公路安全生產總結匯報篇一
首先,我代表綿陽市交通局及系統全體職工歡迎你們來檢查指導我們的工作。根據此次全國干線公路檢查安排,這里我把綿陽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情況作個簡要匯報。剛才大家看了短片,詳細工作總結已印發給各位領導,由于時間關系,我重點補充匯報公路養護體改及規范化管理方面的情況。
“十五”期間,綿陽市公路養護體制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交通廳、省公路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認真貫徹執行交通部、交通廳以及市委、市政府
關于
交通體制改革的文件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受到省市領導的肯定。原綿陽市公路局是承擔全市國、省道和高等級公路的養護管理,指導、協調各區市縣公路養護管理的正縣級事業單位,直接管理養護公路273公里。局機關設置三處一室,成立有綿陽公路工程總公司和綿陽公路工程咨詢監理事務所兩個經濟實體及直屬一、二分局,核定事業編制641名,其中局機關95名,直屬一分局459名,直屬二分局87名。
隨著公路事業的發展,公路管理體制中存在的“機構設置過多,管理職責分散;管理與生產不分,事企不分;管理關系不順,責權不統一;經費不足,生產技術落后;人員膨脹過快,生產效率低下,生產成本過高,‘養人’與‘養路’矛盾突出”等弊端日益凸顯。從xx年開始,綿陽作為省上的試點進行改革,截止去年年底,整個改革基本結束,取得了一定實效。
一是管養分離,理順關系。剝離原市公路局及直屬一、二分局、市高等級公路管理處、市公路規劃勘察設計院等單位的行政職能,按照“精簡、效能”原則,組建綿陽市交通局公路管理處,為正縣級監督管理類事業單位,受市交通局委托,負責全市公路養護、路政和收費行業管理、協助全市公路建設和規劃工作。原公路局直屬一、二分局剝離行政職能后,按照“管養分離,養護市場化”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組建綿陽惠通路橋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了公路養護生產與行業管理分離的目的。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的公路管理體制已初步建立,各區市縣均成立了公路管理所,組建了股份制或民營化的養護公司。全市有368名在職職工解除了全民身份,退休職工2578人進入社保領取退休
生活
費。二是事企分開,職責明確。原綿陽市公路局直屬的綿陽公路工程總公司、綿陽公路咨詢監理事務所既是管理者,又是生產者,極不利于行業管理與發展,改革中按照先脫鉤后改制的思路,將綿陽公路工程總公司和綿陽公路咨詢監理事務所與原市公路局脫鉤,獨立開展公路工程建設和公路工程咨詢監理等經營活動,實現事企分開。
三是減員增效,合理分流。按照職能因事設崗,以崗定編的原則,市公路養護系統由原定事業編制641名改為現定事業編制60名,縮減事業編制90%,改變了過去機構臃腫,人浮于事,隊伍龐大的弊端,實現減員增效,合理分流。全面推行全員聘用制,按照選賢任能、優勝劣汰的原則,中層干部實行競爭上崗,一般工作人員實行雙向選擇,并簽訂聘用合同,實行新的用人機制,增強了職工的競爭和危機意識。同時,根據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實行了以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為主要結構的分配方式,充分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新組建的惠通公司,通過職能重新整合,公司下設綜合部、養護部、經營開發部、財務部,定員37人,較改革前減少管理人員75人。下屬工程公司、養護公司、綠化公司、機械化公司實行統一管理,分級核算,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經營成本。其具體作法是:
改革分配機制,變“論資定薪”為“以崗定薪”。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改革后,公司徹底打破“鐵飯碗”,取消了檔案工資,實行以崗定薪,崗位工資標準隨公司經濟效益浮動的工資分配機制。公司在分配中合理拉開崗位間的差別,收入向關鍵性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及重要人才短缺崗位傾斜,員工收入直接與工作業績和貢獻掛鉤。一線養護職工收入較改革前平均增加100多元,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轉變經營思路,一業為主,多元發展。惠通公司現管養291公里高等級收費公路。公司根據各路段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劃分合同段并測算其養護費用標底,在公司內部進行公開招標,公司與養護承包人簽訂養護管理承包合同。在日常養護中實行“全天候、全斷面”養護,各養護站根據實際情況將承包路段按“一級路承包到組,二、三級路承包到人,統一管理與分散作業相結合”的原則劃分“責任段”,將各責任段的養護責任落實到小組或職工個人,并將養護質量與職工的收入直接掛鉤,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公路養護水平也明顯提高。公司所管養公路好路率常年保持在91.7%以上,在近三年的公路養護評比中均名列全市第一。
在此基礎上,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公司抓住改革的契機,積極爭取工程項目,先后承攬并完成了2100余萬元的公路建設施工任務。xx年5月,公司又與梓潼縣政府簽訂了省道302線梓潼境內62公里二級公路改建項目投資及授權經營合同,總投資2億元人民幣,采用“bot”方式改建經營該路段,目前該項目正有序推進,可望今年底建成通車。
針對改革前機械設備經營中存在的“吃大鍋飯”現象,公司對機械設備的經營管理進行了徹底改革,在內部進行公開招標,實行目標管理。機械化公司采取定人、定機、定職責和合同租賃制管理,多方聯系業務,擴大經營范圍,使公司機械設備經營狀況有了明顯改變,機械完好率達95%以上,利用率達95%,改革前事業經費累計超支292萬元,改革后經營兩年來實現租賃收入122萬元。
改革前的路政支隊是僅有60個編制的單位,實有人員達119人,超編近100%,一度成為全省路政行業的“典型”;由于事少人多,路政巡查不得不實行上一天休一天的“輪班制”。而工作方式也采用了“坐班制”,路政成了“家政”來形容他們更為貼切。有事沒事坐車到路上打一頭就回來,就算完成了當天任務。而真正遇到突發事件,從辦公室趕到現場已經晚了。人心渙散,不思進取,作風拖踏,紀律松懈,政令不暢。交通體制改革后,綿陽市交通局路政管理支隊煥發出了新活力。新班子于xx年3月在局直單位中率先拉開了改革的序幕,從人事用工、工資分配、管理模式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
——搬掉“鐵交椅”。定崗定員,超編分流;中層干部競爭上崗,一般崗位雙向選擇。上崗人員均與支隊簽定為期兩年的用工合同,從而使職工危機感倍增,職工體會到了工作崗位的來之不易。
——打破“大鍋飯”。改革工資分配體制,制定了內部工資分配方案,實行崗位業績為根本的工資制度,分配中的“多”與“少”與業績掛鉤,從而使職工積極性倍增,看到干與不干的差距。
——改革“舊模式”。創新路政管理方式,將路政巡查中隊設在所管轄公路沿線的養護站或收費站,變“家”政為“路”政,改“貫通式巡查”為“駐點式巡查”,實行路政巡查8小時工作制和24小時責任制。從而使職工責任感倍增,激發了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特別是駐點管理制度的實施,路政執法人員對路政案件的查處更加及時、迅速,同時使路政管理人員更貼近群眾,為管理對象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去年11月9日凌晨4時左右,綿三路325k+0m處一輛滿載水泥的紅巖大貨車因避讓行人不慎翻下十余米的公路護坡下,車上二人受傷。接到報案后的路政人員,立即趕赴事發現場施救,迅速將受傷人員送往醫院,把受損車輛護送到綿陽維修,此舉受到了當事人的好評。今年正月初五,綿鹽路柳池路口發生交通事故。巡查中的路政人員迅速組織現場施救,將傷者火速送到醫院搶救,受到了在場群眾和傷者家屬的好評。自駐點以來,像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逐步加深了人們對路政的了解,樹立了路政執法以人為本的新形象。
為確保公路常年處于良好狀態,我市加大了公路管理和養護檢查力度,規范了各項管理,促進了我市公路養護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截至xx年8月,全市建成示范路線634.5公里,全市國省道平均好路率為85.9%、縣道平均好路率為76%,比省局下達指標分別提高0.9和1個百分點。
1、注重日常,逗硬檢查。根據省廳局要求和綿陽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實際,我們制訂了《綿陽市公路養護工程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市局公管處和區市縣公管所采取分片負責、適時檢查的形式,加大平時檢查與考核力度,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限期進行整改,每月進行一次評分,一次情況通報。每月評分作為年度考核
成績
組成部分,以引起各單位重視,有利于促進日常養護的良好開展。2、全面實行“養護監理制”。全市高等級公路均實行了“一路一監理”的養護監理責任制,負責各條公路的養護質量監督檢查,并按合同規定每月檢查驗收一次,作為各養護站完成養護任務獎懲依據。
3、創新思路,大力推進示范路線(段)建設。在日常養護管理中,我們要求每個區市縣每年確定一條路作為示范路;每個養護站確定2公里以上的路段作為示范段。示范路(段)嚴格按照部頒標準和市上的養護管理辦法進行檢查考核。通過發揮示范路線(段)的示范作用,從而帶動了全市整體路況水平的提高。
4、規范養護站(班)建設。為加強養護站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管理,市局公管處把養護站(班)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對制度管理、圖表上墻、責任養護等提出具體要求,并抓好落實。為樹立文明養護,所有養護路段均設立了養護責任區公示牌,增強了社會各界和服務對象的監督力度。
5、通過技術比武,提高公路養護職工素質。堅持抓好職工隊伍教育,把競賽與提高職工養護技術水平結合起來,達到既鍛煉隊伍,又調動職工積極性和改善路況的目的。xx年9月,我市組隊參加了全省公路養護技術能手決賽,取得全省瀝青路養護團體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為使全市的大中修、專項工程、危(病)橋整治工程工作進一步規范,制訂了《綿陽公路養護工程管理辦法(大中修、專項、病危橋整治工程部分)實施細則》,明確了工程報建、計劃管理、工程驗收等關鍵環節,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1、成立橋梁養護管理機構。為加強全市橋梁養護與管理,市交通局成立了橋梁領導小組,設立了辦公室,明確了專職橋梁工程師,各區市縣均成立了橋梁養護管理機構,落實了專職人員。為完善橋梁檔案,市縣兩級積極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對國省縣道橋梁的基礎數據和圖片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完善橋梁技術檔案,建立了橋梁管理系統(cbms),并適時更新數據。
2、堅持橋梁經常檢查、定期檢查、特殊檢查三項制度落到實處。按照《公路養護技術規范》、《四川省橋梁養護管理工作制度》及其《實施細則》的要求。我們注重了準確掌握橋梁使用狀況,為養護管理決策提供依據,保證了車輛安全通行,各養護單位加強了橋梁的預防性養護,發現病害及時處治,避免了病害的加劇,對出現較為嚴重病害的大中橋梁、商請檢測單位進行特殊檢測,作出明確的結論和加固建議方案,為后續工作的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矗
3、積極采取新工藝、新材料,嚴格施工管理。在危病橋整治和公路大中修工程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施工技術規范,實行項目負責制、工程監理制,對原材料、施工配合比進行嚴格把關,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進場,不按施工程序、偷工減料的問題必須嚴肅查處,從而提高了工程質量。我們還針對鋼筋混泥土構件出現裂縫比較普遍的現象,在安縣桑綿路雎水關大橋,墩秀路152廠橋和新建橋做了灌注環氧樹脂漿封閉裂縫,貼碳纖維布參與共同受力處理裂縫的試點,收到了較好效果。
4、加強工程監督、驗收工作。受市局委托,公路管理處負責大中修、專項工程的監督、檢查、驗收等工作。公路管理處按照技術規范,認真搞好了施工過程的監督、檢查,做到竣工一項驗收一項,從不循私情,確保了工程質量。
“十五”期間,交通部對我市危病橋整治補助項目共6座,補助經費共825萬元。截至目前,完工4座,在建2座,完成補助經費595萬元,占補助經費的72.1%。
為全面提高公路基礎設施服務水平,保障行車安全,我市按照省廳對安保工程提出的要求,積極實施安保工程。xx年交通部下達補助項目為g108線,里程68公里,補助經費195萬元,當年實際完成投資為338萬元。xx年交通部下達補助項目有s105線23.7公里和s302線24.6公里,補助經費193萬元。截至目前,s105線安保工程已完工,實際完成投資188萬元,s302線正在實施中。
為了把全市公路建成生態路、環保路,市政府決定從xx年起,利用3年時間完成對我市公路進行全面綠化的目標。為切實完成公路植樹綠化任務,市政府先后制定了高等級公路植樹綠化管理實施辦法和檢查驗收辦法,并與各區市縣政府簽定了目標責任書。
各區市縣抓住春秋兩季公路植樹綠化大好時機,積極實施公路植樹綠化工程,堅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適地適樹、一路一樹、各具特色的原則,認真抓好樹木栽植質量,做到現場放線、規范打窩、適地適樹、標準栽植。各級黨委、政府,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大力宣傳公路植樹綠化的目的與意義。各區市縣在做好樹木栽植工作的同時,狠抓了對已植樹木的后期管護工作,截至xx年底,全市公路綠化里程達3975公里,所有高等級公路和重點
旅游
公路可綠化里程綠化率達到了100%,同年被省綠委評為全省綠化先進單位。xx年10月,我市全面實施了收費公路“統收統支、統貸統還、總量控制”,收費公路項目由原來的28個歸并為10個(含一個年費項目),收費站點總量控制為22個,在原來的基礎減少11個。截止xx年8月底,我市正在實施收費的項目共9個(其中一個項目為年費項目),收費站點21個,總收費里程832公里。
回顧“十五”期間綿陽公路工作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主要有以下五點體會:
一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公路行業快速發展的前提;
二是領導重視是公路行業快速發展的關鍵;
三是迎難而上,成功實施公路管理體制與養護運行機制改革是促進公路行業快速發展的核心;
四是提高職工隊伍素質是公路行業發展的基礎;
五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公路行業健康發展的保障。
隨著“xxx”的到來,綿陽交通又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部、省交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繼續發揚團結、拼博、求實、奉獻、廉潔的綿陽交通精神,為推進綿陽科技城建設和綿陽交通發展新跨越作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