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主題的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一
這天是父親節,這是一個洋節,中國人什么時候開始過這個節,無從考證。據說,全世界對于父親節的慶祝活動,不像對母親節那樣重視與熱鬧,但是上帝在圣經中教導我們,對于父母的關愛卻是一致的,當母親含辛茹苦地照顧我們時,父親也在努力地扮演著上帝所賦予他的主角,因此,父親節也不能忽視。
其實,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最重視父親的。按照孔老夫子建立的儒家"三綱五常"的要求:"父為子綱",也就是說,父親是至高無上的,"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就是這種思想的極端。在中國封建社會,父親是決定子女一切的,包括子女的養育、教育、婚姻和成長,父親還承擔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職責,"子不教,父之過"、婚姻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父親在子女眼里是最神圣的,最權威的,人們在形容仇恨之大莫過于"殺父之仇"。但是,這種等級森嚴的父子關系,剝奪了多少人的幸福,又造成了多少人痛苦,那就無法統計了。
進入20世紀以后,吃人的封建禮教已經被徹底打碎了,代之以新型的平等的父子(女)關系,這是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其實,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既為人父人母,也為人子人女,父母的這天也是子女的明天,何必把關系搞得那么緊張呢。父子(女)關系最正確的選取是:要平等,要人性化,遇到問題要換位思考,既不能相互代替,也不能拒之門外。父母的老經驗和子女的新眼界要搞好融合,才能取得雙贏的效果。
為人父已30多年了,既沒有給父親過一過這個節日,也沒有給自我過一過這個節日。當父母的都期望子女有點出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把子女都打發走了,讓他們自我"闖天下",無數個家庭在"母親節""父親節"這一天都是父母獨守空門。據說,在美國父親節有這么個規矩,在父親節的那一頓早餐是由子女們做的,父母早上不必早起,能夠繼續睡,子女們做好早餐拿到床前給父母親用。而我這天的早餐則是在賓館吃的。但是,使我最感欣慰的是,昨日,女兒給我寄來一個父親節禮包,里面裝的是一條沒有尼古丁的"香煙",名字叫"漢草"。女兒為了讓我戒煙可謂用心良苦,我是得好好思考一下戒煙問題了。
我找了幾條關于父親節的格言,算作我的"感言"的結束:
父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父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
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
父愛如傘,為你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為你濯洗心靈;父愛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父愛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他不求回報;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聞,寓于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體會。
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二
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在一個家庭里,經歷最多風雨的是父親,得到最少傳頌的也是父親。有的父親因為工作常年在國外,他們希望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卻只能對鬧著不讓爸爸走的孩子說“聽話”;有的父親老了怕麻煩孩子住進養老院,嘴里跟孩子說“不用經常來”,送走孩子后卻黯然神傷;有的父親為了給子女掙學費,在外沒日沒夜地打工,卻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今年的父親節雖然趕上端午小長假,但很多父親沒法和子女團聚,這一天,他們都是孤獨的。
父親是大山,對孩子們來說意味著強大和依靠。在孩子的眼里,父親是男子漢,是頂天立地的,但卻不善言辭,不會像媽媽般無微不至,但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最先想到的是找父親。調查顯示,過半數90后遇困難第一時間找爸爸。雖然今年的“父親節”遭遇端午小長假,卻有太多的父親未能和孩子一起團聚,對于許多做父親的來說,“父親節”注定是孤獨的。而孤獨對于父親來說,可能不只是“父親節”這一天。
父親節前夕,一組名為《世界那么大,別讓他等太久》的漫畫在網絡走紅,因觸碰淚點而在微博朋友圈引起了大量轉發。漫畫通過表現女兒和父親的相處點滴解讀了一個不善言辭卻默默付出的爸爸,網友反映看后好想回家。不過,那些想著要回家的網友,卻未必真能夠回去。
和父親在一起的日子是快樂的,也許每個人都會記得,小時候那個喜歡削鉛筆,教我們騎自行車,給我們包書皮的爸爸;長大后為我們無私付出,與我們共同分擔的老爸。但我們對于父親又了解多少?調查結果顯示,71.3%的90后知道父親節的日期,28.7%的90后不知道父親節的日期。如果說要問父親的生日,可能有許多人根本就不清楚。
我們一天天長大,父親卻會一天天老去,陪伴父親的能有多少時間?而陪伴父親身邊,又有多少話能和父親聊聊?和父親在一起往往是沉默的,很少能夠像小時候那樣和父親聊很多,自然不太可能會達到無話不說的地步。
我也是一位父親,平常扮演的是“嚴父”的角色,和孩子在一起,多是談學習,很少是嬉戲的。總感覺和孩子隔著許多。雖然平時看到孩子快樂的樣子很開心,但卻很難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瘋狂”,只是在心中默默地高興著孩子的高興。
父親一定要孤獨嗎?一定要扮演“嚴父”的角色嗎?一定要作一個“虎爸”嗎?父親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給家庭帶來幸福,要給孩子擋風遮雨,但父親卻不該是孤獨的,無妨和孩子一同歡笑,一同嬉戲,成為孩子的朋友,當老的時候,也無妨主動打電話孩子,和孩子聊聊心理話,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不管任何時候,父親都不該是孤獨的,愛孩子,也該說出口,也享受著孩子的愛。
做父親的,是自豪的,是快樂的,應該遠離孤獨。“父親節”的“父親”不該是孤獨的。
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三
父親的愛,總是深沉而又無言的。在父親的心目中,我們永遠是他們最重要的存在。但是他們卻時常不會表達出來,他們只會默默做著,默默付出著。就像朱自清《背影》里所描寫的父愛一樣,簡單樸實卻又如此的深厚。
在父親節這一天。我們學校組織了一場特殊的家長會活動。它的特別之處那就是在這次的家長會里只能是學生的父親才能來參加這次的活動。這次的家長會弄得十分的有新意。但是我不確定我的父親會不會同意來參加,因為我的父親從來沒有來學校參加過我的家長會。從小學到初中,再到現在的高中,在我的記憶里,每一次的家長會都是我母親來參加的。
我甚至覺得是我的父親不喜歡我的學校,還是不喜歡我,我也不太能理解父親為什么總是在我要開家長會的時候就忙的抽不開身。到了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是我父親覺得自己太土氣了,沒讀過什么書,也沒有一身拿的出手的衣裳,他來參加我的家長會,他怕他會給我丟臉。在知道了這件事后,每次開家長會我都會直接的去找我的母親。并不是怕我父親讓我丟臉,我只是不想讓我父親感到為難。所以也一直沒有跟他好好的談一下這件事情。其實現在想起來,我跟他之間需要溝通的事情還有太多,我們之間的交流也總是少的可憐。
在那天稍微跟他提了一下這件事情后,沒有想到他居然同意了。想到過幾天就是父親節,又想到他衣柜里沒有幾件好衣服。所以,在父親節的頭一天晚上,我就偷偷的跑到商場里,拿出了我積攢了半年的積蓄給我父親買了一套名牌衣服。在父親節當天的早上,我拿出這套衣服送給他作為禮物的時候,我居然還有很多的不好意思。父親收到衣服后,雖然沒有任何表示,但是在他轉身的時候,我卻看到了他嘴角微微上揚的笑容。我就知道他肯定是喜歡的。
在他參加我家長會的過程里,他顯得格外的認真,一直正襟危坐的像個學生一樣,我看到了突然覺得很好笑,真想把那一刻給記錄下來。
家長會結束以后,看著父親離去的背影,就想到了《背影》里面有描寫父親在送兒子上火車,要去給他買橘子,讓他站著別動時的場景。突然就覺得有一些淚目。這次的父親節,興許對我,和我父親來說,都是一個意義非凡的父親節吧。
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四
又到父親節。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可是,我也享受到了水般溫柔的父愛。
90年代中期的我還是小東西,跟著當老師的媽媽生活在一個美麗的小山村,爸爸在千里之外的云南的部隊里工作。感覺那時的軍人很受人尊敬,爸爸也有很多出差的機會。于是,我便經常可以穿一些漂亮的衣衫,吃一些鄉下孩子幾乎見也沒見過的東西,甚至還有大白兔奶糖。直到現在我的牙齒仍是黃黃的,估計是那時吃糖吃多了的緣故。而孩提時最快樂的是爸爸從部隊里回來探親,我便可以整日騎在身高1.76的爸爸的肩上,戴著大大的軍帽,把清脆的笑聲撒滿鄉間的小路。
在爸爸媽媽的小心呵護下,我不盡如人意地長大了(盡管爸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可一直體質太差)。上中學的時候,爸爸轉業到地方,被當地政府部門委以重任。后來,媽媽由于工作出色也擔任了領導,自然少了一些時間來照顧我。記得有一次我又生病了,媽媽太忙,只能要爸爸帶我去醫院。在醫院輸液的時候,醫生找不到血管,扎了一次又一次,我依靠在爸爸的懷里。爸爸見我那么痛苦,對醫生說:要不不打了吧!回到家,爸爸有那么一點點生氣,覺得兩個人都忙于工作疏于照料孩子不行。沒過多久,媽媽就真的辭去了領導職務,一心一意照顧我們。
此刻,往事一樁樁,一件件越來越清晰地在腦海里重現,一股股熱浪在我身體里奔涌。
爸爸,在兒子的心中,非常清楚地知道,只有你和媽媽才是真正舍不得我,時刻牽掛著我的人。兒子也許從沒有認真地對您說過一句“我愛你“,有時甚至讓你傷心了。今天,就讓兒子在心里輕輕地說一聲:爸爸,我愛你!
祁愿我的雙親身體健康,開開心心度過每一天!
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五
父親節來臨,微信、微博上各類祝福語開始刷屏,一些購物網站也推出父親節禮物清單或排行榜,受到網友追捧。對此,一些老人直言:“子女們有這份孝心當然是好的,可我們更希望他們能在平時多花些時間陪陪我們。”話雖平常,個中意味卻耐人深思。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父母與子女間的情感表達較為含蓄、內斂。隨著社會更加開放,母親節、父親節等逐漸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這些節日里公開向父母表達孝心。不過,節日期間的關愛密集但也短暫,更像一種“突擊式”盡孝,讓精神贍養如細水長流,才是父母內心真實的情感需要。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很多地方的老年人的物質需求基本得到保障,精神與情感層面的需求愈發凸顯。
在農村,青壯年勞力普遍外出務工,大量老人“空巢”留守,日常陪伴無從談起;即使在城市,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坐下來靜靜“聽媽媽嘮叨”、“跟爸爸談談工作上的事情”,對不少年輕人也并非易事。于是,“節日集中,平常稀松”、“重物質供養,輕精神贍養”成為相當一部人表達孝心的常態。
節日“突擊盡孝”是現實的無奈,也是社會轉型期的體現。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達2億多,占總人口的15.5%。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人口老齡化仍將快速發展。面對“銀發浪潮”沖擊,我們不僅需要考慮解決好老人的養老、就醫等基本需求,也要針對老人“空巢”和“情感空心”等難題,努力使他們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
當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質條件滿足以后,精神滿足成為決定老人生活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標,所以當我們在追逐物質財富積累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忽略了父母的內心感受。別只是逢年過節才想到關愛父母,想方設法“常回家看看”,讓父母開心快樂,不讓老人“空巢”又“空心”,才是我們當前最為迫切的孝道。
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六
父親節,你想對爸爸說些什么?用寫信的方式來告訴他吧。“父親節把愛送回家”公益活動第一站選定xx大學商務學院,此項公益活動為學生免費提供附帶郵資的信封、信紙,在父親節來臨之際,希望大學生能夠放下手機,用書信這種傳統的方式,把平時疏于表達的感恩向父親說出來。
此項活動由院辦牽頭,得到了xx大學商務學院團委的大力支持。現場分發信封300余個,并全部現場寄走,預計在6月21日父親節當天爸爸們可以收到孩子們的祝福。
“老爸,這是我長這么大第一次給您寫信……”“爸爸,生日快樂!可能您收到這封信時,您的生日已經過去很多天了,女兒把祝福送給您。”同學們用這種“原始”的.方式來和父親溝通,給了他們別樣的體驗。
“原來可能只會用短信在父親節發一句祝福,今天寫信竟然有寫不完的話,把自己從小到大想說的話全寫了出來。”現場寫信的一位男同學給父親的信寫了滿滿的兩頁信紙。
活動現場還鼓勵學生當場給父親打電話說出“爸爸,我愛你”。藝術設計系的學生賀添是太原人,周末剛剛從家返校,可真正對著電話講出“爸爸,您辛苦了,我愛你”時,卻潸然淚下。
“爸爸對我說,我在他心里是最優秀的,要聽話,以后不要惹爸爸生氣了。”賀添說上午還因為小事在電話里跟爸爸生氣呢,一聽到爸爸這么說,頓時眼淚就忍不住了。
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七
自從有了母親節,父親們便有點憤憤不平起來,同樣的養兒育女,為什么厚此薄彼?于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6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便成了父親節。商家們當然會趁這個時候大搞促銷活動,我們呢,特別留出一塊空間,讓當父親的倒倒苦水,讓當兒女的說說父親。
因為我的一顆種子被保存并且長大,所以我成了父親。
我和那些不育的或被稱為光棍的男人相比,從本質來說沒有根本的區別。
我是一個守法的男人,我在就職的公司里松弛而謹慎,我已經過了壯懷激烈的年齡,我在心理上處于守勢,在許多需要表態的時刻,我決不刻意堅持自己的觀點,我看到許多比我晚做父親的同事,在業務上的幼稚和自負,像是在一個超大的家族里爭奪父權,我大都在表明我的觀點后保持默然,事實上我的某些放棄是明智之舉。
我的家庭生活基本是鐘擺式的,它在運行,節奏平穩而舒緩,我對此并無反感。我似乎沒有感到父權在我身上的存在,我既沒有為了確立某種規矩而顯出家長的樣子,也沒有要求周圍的人根據我的臉色行事。事實上,我的家庭角色在我兒子眼里是無足輕重的,他與我談話時的輕視與不屑,足以證明家庭里父權的旁落。我想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我在他那個年齡里同樣存在著嚴重的“弒父情結埂n掖永疵揮兄竿過我的兒子在望著我的背影之后寫出朱自清那樣的文章。
當然,在家庭生活的很多領域,我的太太取代了我。她有一份令人感覺良好的職業,許多時候,她的話語變成命令式的,我知道那是因為她就職的公司無意中賦予了她父權,她在一個領域里生殺與奪,這種情蔓延到我的家庭,從我的著裝到選擇旅游目的地,從購買保險到購買住房那樣的大宗消費,她的選擇往往是決定性的,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