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古詩詞的作文合集6篇
【推薦】古詩詞的作文合集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詞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詞的作文 篇1
描寫春夏景色:“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
歐陽修描寫雨后景色的語句是:“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夜喜雨》
杜甫描寫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語句:“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陶淵明描寫西湖六月優美景色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以景寫情的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以春景來烘托友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的詩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
志南和尚洞庭湖氣勢之大,景象變化之多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范仲淹
古詩詞的作文 篇2
每每沉浸在空靈的詩行里,就開始了尋山問水的旅行。在泛舟賞月的剎那,細聽最古樸最真切的聲音。
清澈的夜色里,風中低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些或深或淺的心跡交織成曉風殘月,勾勒出地老天荒;有聲音沾著霧氣,吟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清絕蕩盡時光塵埃。輕輕柔柔的聲音念著這些文字,或歡愉或哀傷或懷念或悲苦,不忍唐突了它的風雅美麗。
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便道盡時代的幾多盛奢,一個自由在詩中的風流才子,在歷史中走過。李白,你對月獨酌,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光如華,清亮不似人間物,悠悠流轉人世俗塵,獨獨應了你的景;夜半飲酒愁更愁,卻又吟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塵世煙云,你瀟灑走過。
你說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你吟“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你的幾許閑愁,江水難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你留下愁思縷縷,情傷切切,暮雨入畫,將離愁繪入這紙深秋。“無言獨上高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女兒家心事也曾讓兩眉羞,女兒家的嬌羞與靈動也曾淋漓盡致的展現“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世事坎坷,物是人非后,“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易安,你也曾道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壯語,怎一女子,享盡這穿越百年的孤獨?
在柳堤河畔,或佇倚危樓,且吟一首小詩,且聽一曲清詞,“人間有味是清歡”,低吟淺唱,沉醉在唐風宋雨中……
古詩詞的作文 篇3
每次放假的時候,老師總會布置幾首古詩詞讓我們背,還嚇唬我們開學以后學校要一個一個檢查。
有的同學說:“沒事,我記憶力好,就這幾首古詩詞嘛,幾天就背會了。”有的同學想:“我記憶力差,要是開學以后學校抽查到我,我不會背,給班級抹了“黑”那可就倒霉了”也有的同學覺得我到快開學的時候背,背會幾首蒙混過關就行了。當然還有的個別同學會說:“我就不背,你還能把我怎么樣?
然而就是這種不端正的學習態度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教訓,那是四年級升五年級的時候,暑假已經開學了,我的古詩詞還沒背會,在上學的路上我一邊騎一邊沉浸到了背古詩詞的境界里,漸漸的已經忘了我在騎車。
就在我背的正入迷的時候,有人喊了我一下,說:“小孩,小孩,你快撞到花池上了。”但我一點聲音也沒有聽見。還是飛快地騎著車。又有一位人叫著我說:“小孩、小孩……”他的聲音非常洪亮。把我嚇得不由自主地顫抖了一下,這時我才清醒來。我問著那個叔叔:“你叫我干什么?”他用手指指向前方并沒有說話。我不明白怎么回事,于是一直問著他?他能聽懂我說話,但他就是不說話。這時他還用頭向左前方蠕動。我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這才明白怎么回事,原來是我快要撞到護欄了!
“啥?快要撞到護欄了。”我的心情頓時慌張起來,我立刻開始減速,可是車速太快了,眼看著就要撞到護欄上了,現在只剩下兩種情況:一撞上護欄,二連人帶車飛出去。我只能選擇第一個,第二個是拿生命開玩笑啊!瞬間撞到了護欄。這次是有護欄,要是下一次再這樣沒人提醒你,那你可能沖到機動車道上,如果真是那樣結果可就危險了,會比這次結果嚴重得多啊!
我以后不能再這樣背古詩詞了,不然的話后果可不堪設想啊!
古詩詞的作文 篇4
讀詩、悟詩、品詩、賽詩,詩的魅力無法言喻,在書海中遨游,真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悅的事。
放寒假的時候,老師布置任務讓我們積累古詩。學校為了檢驗一下我們的學習成果并督促我們再次溫習古詩,決定在周二下午舉行一次古詩吟誦比賽。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到來了,我們一到三年級的學生都坐在四樓大廳。唐莉老師宣布規則,首先由耿老師用電腦抽簽隨機決定誰來背詩,抽到的同學到臺前等待耿老師帶給他們抽取兩個詩題。評委老師將會根據選手背誦的熟練程度、表情、感情等方面的表現進行現場打分。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清脆的聲音傳入耳中,這是一年級的小選手在吟誦古詩。別看他人小,但他上臺一點兒都不緊張,看他的`神態,沉著又鎮定,不慌不忙地背完了兩首古詩,輕松過關。
接下來幾個選手也都用洪亮的聲音,飽滿的感情,出色地完成了吟誦任務。終于輪到我們班級了,前兩名選手也很順利。抽到張某某上臺的時候,我著實為他捏了一把汗。因為他抽到的古詩可能背誦的不熟練,又或是緊張了,他背了兩句后卡住,背不下去了。想了一會兒,他又從頭背了起來,我在心里暗暗為他加油。還好這次背下來了,大家都長舒了一口氣,拼命為他鼓掌。
通過努力,我們班榮獲了集體第三名的好成績,我們興奮極了,這又為我們班級爭得了一個榮譽啊!
這次比賽讓我懂得了,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更讓我們全班同學懂得了團結拼搏的魅力。
古詩詞的作文 篇5
只是短短幾十分鐘,我第一次感受到你的美。
之前,我從未真正的去感受到詩詞中所蘊含著無形的美。它是有感情的,有時如溫柔的女子,有時又似那雄壯的雄獅,有時又像那悲情的曲調……
電視屏幕上《中國詩詞大會》這幾個字眼,耳熟能詳。但我沒有想到這次,竟是改變我的、有著非凡意義的節目。
看著那屏幕上的題目,我一概不知,想回答,但大腦卻是一片空白。我懊悔不已,為何我當初沒有認真的去學習詩詞呢?為何我沒有早點發現中國詩詞的獨特魅力呢?
我敬佩每一位選手,將那富有獨特風格的詩詞牢記在心間,脫口而出,而詩詞嘉賓們的解析更是讓我被詩詞所吸引。
祖國的大好河山,各地美景都包含在詩的字里行間之中,楊萬里筆下的荷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蘇軾站在廬山中的感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雖說詩句不長,但卻有著無限的情感而韻味,單單是一個字也能有著許多體會,如《次北固山下》那一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一”流露出作者那悲傷,孤獨的情感。
王維的一首《清溪》雖說沒有那高山,河水,但卻足以,以景抒發自己的情感。“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詩的前半段都在描寫那美景,而后面便插入自己所想表達的情感。你說,詩詞妙在哪?就在此處。
詩人在詩中發出喟嘆:人生如此無奈,坎坷如此重重,還不如就此歸隱算了。傳說,姜尚曾釣渭濱,后漢有嚴光垂釣而隱出仕,向來以“垂釣”一詞指代隱者。“將已矣”三字,令人回味悠長,然而作者并未隱居,只是是人萬般無奈的美好理想罷了!你看,靜下心體會詩詞,便會與詩詞心連在一起,詩詞是多么有魅力啊!
外國同中國一樣也有美景,但他們沒有中國的詩詞,他們沒有那復雜的文字,他們只有簡短英文,祖國,是獨一無二的!祖國是無法被替代的!
中國的詩人無數,每一位詩人在寫下一首詩的情感是需要靜靜體會的。
《琵琶行》寫出琵琶女的憂愁,流露作者的同情。《塞上曲》那無形中諷諫唐玄宗勿窮兵黷武,敘述軍旅之事,還有王昌齡鮮明的愛憎都隱隱透露。
我驚艷,那祖國古老的詩詞!我愛你那無形的美!那祖國歷史中的故事,都在詩詞中被一代代人傳誦……
古詩詞的作文 篇6
清風撫過詩集,翻開了帶著木制清香的書頁,似乎展開了山水畫卷軸:長橋臥波,水光瀲滟,更有鶯啼翠柳,鷺上青天。“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陣陣秋風卸白云而飛,岸邊的樹木已不復蔥郁,然而紛紛飄墜的金色的落葉,為秋日渲染了一幅斑斕的背景。大雁蒼鳴,緩緩掠過檣桅,多少人生感慨融于其中,人生易老,歲月飛逝。“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在李白看來,這“碧山”,這“桃花流水”都是美的,桃花流水窅然遠逝,也是美的,都出自“天然”,都讓人心境悠閑。詩詞,給我們以無限美好的景象,的確值得我們細細斟酌。
那一江東去的水,總是成為各派詩人深情凝視的對象,只能怪它多情了。曾幾何時,聽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此時,江濤便成了一灘苦水,詩人的愁像水般,從汩汩細流匯成了茫茫大江,一陣陣心酸便是一粼粼波光,無法流到盡頭。“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里的江水在詩人筆下濃墨重彩地表現了,奔流而去的是心中奔涌的欣悅。
不看降水,便抬頭望望逶迤的群山,或高聳入云,至天不盈尺;或姿態萬千,橫成嶺側為峰。不知是哪位女子,吟出了“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從此,高山就被賦予了一層堅貞愛情的美義。又是誰,面對山前東升的旭陽,吟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從此,凡有雄心壯志的人兒都愛上征服高山,一覽無余眾山小,展現“山高人為峰的”的傲氣豪情。
且瞧瞧山間那輪明月,又是寄寓了多少相思?從小就搖頭晃腦地開始誦讀《靜夜思》,明白月兒不僅僅是月兒,它的每次月圓月缺,月望月朔,都帶著思緒,或是親人間的思念,或是對人生的思考,抑或是情人間相去甚遠的痛。漸漸明白,變的是人心,不變的是月兒。“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還是那輪明月,承載著的卻是越來越多的美麗與哀愁。
無論金戈鐵馬,無論老樹昏鴉,寫的總不只是景物,還是意象之后的情。我想,詩詞就是如此,把多情寓于其中,不同于古代西歐直白率性的辯論或是哲理,東方的柔美典雅、婉約怡情,永遠都是含蓄地藏在秋雁春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