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古詩詞鑒賞
《臨江仙》古詩詞鑒賞
《臨江仙》古詩詞鑒賞1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賞析】
紹興八年(1135)五月,作者因病辭官,寓居湖州青墩鎮(zhèn)壽圣院僧舍。二十年的經(jīng)歷不堪回首,特別是靖康之難,仍歷歷在目。上片憶洛中舊游。洛陽是他的故鄉(xiāng),南面的午橋是他呼朋喚友宴飲游樂的地方,如今淪落異族,座中那些“豪英”呢?撫今追昔怎不令人傷感。追憶中的往事是美好的:于是還有長溝流月仙境般的明凈和幽寂環(huán)境,有“杏花疏影”似詩如畫的攜.友良辰美景,有“吹笛到天明”的閑情雅興。談之令人愉悅而爽朗。下片夜登小閣感懷。過片一句推進(jìn)到當(dāng)今,“如一夢”、“堪驚”云云,往事云煙縹緲,二十年風(fēng)雨顛沛、交游零落、國事滄桑,盡括其中。“閑登小閣”,語似閑淡,而實(shí)感愴無限,末將古今興亡,收攏到三更漁唱,空靈凄婉,余韻不盡。由青年之盛游,到晚境之寂落,由一己之今昔,到歷史人事之滄桑,撫今追昔,古今同慨。
《臨江仙》古詩詞鑒賞2
畫舸、蕩槳,隨浪前,隔岸虹。□荷點(diǎn)斷秋容。疑水仙游泳,向別浦相逢。鮫絲霧吐漸收,細(xì)腰無力轉(zhuǎn)嬌慵。
羅襪凌波成舊恨,有誰更賦驚鴻。想媚魂杳信,算密鎖瑤宮。游人漫勞倦□,奈何不逐東風(fēng)。
賞析/鑒賞
柳永由秋日枯荷、荷塘彩虹,想起了曹植在《洛神賦》里所描寫的荷花盛開的夏日荷塘里洛神宓妃戲水游泳,以及銀河鵲橋牛郎織女相聚的情景來?!傲璨ㄎ⒉剑_襪生塵”行動(dòng)輕盈像飛鳥一樣,在水波上細(xì)步行走,腳下升起蒙蒙水霧;“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體態(tài)輕盈柔美像受驚后翩翩飛起的鴻雁,身體健美柔曲像騰空嬉戲的游龍。這美輪美奐景致已成舊恨,賦寫這景致的詩人已作古,只留下“媚魂香信”“密鎖瑤宮”了。
最后“漫勞倦”的詞人發(fā)問道:“奈何不逐東風(fēng)”?水仙已去,情景猶在,為何不像曹植那樣翻山越嶺,上下追蹤,尋找洛神遺留下的足跡呢?詞人知道,《洛神賦》只不過是曹植所作的一場清夢,一種綿綿不絕的思念之情。詞人之所以最后“質(zhì)疑問難”,實(shí)質(zhì)是詞人的一種幻滅哀傷的徒然發(fā)泄與哀嘆而已。
劃動(dòng)船槳,高大的畫船隨著波浪似箭飛奔,隔岸荷塘上空出現(xiàn)一道絢麗的`彩虹,枯荷占盡秋色。想起了曹植《洛神賦》中的“灼若芙蕖出淥波”句子來,好像水仙洛神宓妃在那夏日的荷塘里戲水游泳,又似牛郎織女相逢在銀河的鵲橋之上。水仙輕薄如同鮫絲吐霧的上衣,在陣陣輕風(fēng)中隨風(fēng)飄動(dòng),細(xì)腰無力更顯得柔弱倦怠。
眼前,在這滿目枯荷的秋日的池塘里,那“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的美輪美奐已成舊恨,賦寫“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詩人已不復(fù)存在。料想艷麗的水仙洛神宓妃以及曹植贈(zèng)與她的信物玉佩,還靜默地深鎖于瑤宮里吧。游人徒然疲勞,為何不像曹植那樣翻山越嶺,上下追蹤,尋找洛神遺留下的足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