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親》和《海瑞傳》對比閱讀
閱讀《治水必躬親》和《海瑞傳》完成10--13題 (22分)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潴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緩帶,冒雨沖風,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親給錢糧,不扣一厘,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一錢。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如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嫌而避怨,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治水必躬親》
乙:海瑞,字汝賢,瓊山人。舉鄉試,署南平教諭。遷淳安知縣。布袍脫粟①,令老仆藝②蔬自給。總督胡宗憲嘗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宗憲子過淳安,怒驛吏,倒懸之。瑞曰:“囊胡公按部③,令所過無供張④。今其行裝盛,必非胡公子。”發橐⑤金數千,納之庫,馳告宗憲,宗憲無以罪。 選自《明史·海瑞傳》
注釋:
①布袍脫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糧糙米。
②藝:種植。
③按部:巡查部屬。
④供張:奉獻招待,意思是鋪張浪費。
⑤橐(tuó ):袋。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8分)
(1)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 ) (2)遠嫌而避怨( )
(3)市肉二斤矣 ( ) (4)計利而忘義( )
11、將甲文中劃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2、甲乙兩文主要寫到了海瑞的哪些事跡?甲文中用到海瑞事跡的作用是什么?(6分)
13、甲乙兩文中海瑞的形象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4分)
【答案】
10、(1)(辦事)成功 (2)遠離 (3)買 (4)中舉 (5)盤算
11、翻譯:不經過觀察和測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實情況,不經過訪問、征求意見就不能徹底摸清情況。
12、海瑞躬親治水;生活節儉;懲罰總督之子。甲文用海瑞治水的事跡作為例證,用來論述只有不辭辛勞親自奔走、清正廉潔才能取得治水的成功這一道理。(3分。事跡概括2分,1點組卷1分;事跡的作用1分,意對即可)
13、相同點:清廉。不同點:甲文還表現了海瑞不辭辛勞的特點,乙文還表現了海瑞不畏權勢,為人剛正的特點。
海瑞,字汝賢,瓊山(今海南)人。鄉試中了舉人。進入京城,朝廷任命他南平教諭(學官名)。”改任淳安知縣。穿布袍,吃粗飯,讓老仆人種菜自給自足。總督(官職名)胡宗憲曾經對人說:“昨天聽說海縣令為母親作壽,買了兩斤肉。”胡宗憲的二子經過淳安縣,被驛館的官員惹惱,把官員倒掛起來。海瑞說:“從前胡大人公管理部下,明令所經過的地方,地方官員招待他們不要鋪張。如今此人行李裝備很豐厚,一定不是胡公子。”罰了他好幾千兩銀子,收在官庫里,派人騎馬稟告胡宗憲,胡宗憲無法給他施加罪名。
【相關推薦】
《治水必躬親》
文言文《治水必躬親》教學參考資料
《治水必躬親》和《大禹治水》對比閱讀
治水必躬親閱讀答案
《治水必躬親》同步練習和答案
文言文《治水必躬親》重點字詞解釋
為什么說治水必躬親?用原文回答
治水必躬親的原文斷句劃分句子的朗讀節奏
治水必躬親中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