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風而潰
望風而潰
核心提示: 歡迎訪問古典文學網(wǎng),古典文學網(wǎng)提供成語望風而潰的詳細解釋、讀音以及望風而潰的出處、成語典故等。
成語名字: 望風而潰 成語發(fā)音: wàng fēng ér kuì 成語解釋: 潰:散,潰逃。剛看到敵方的影子就潰不成軍。形容軍旅不堪一擊 成語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西川自唐劉辟構逆后,久無干戈,人不習戰(zhàn)。每歲諸道差兵屯戍大渡河,蠻旗才舉,望風而潰。” 成語繁體: 朢風而潰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 作謂語、狀語;指不堪一擊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 古代成語 近義詞: 望風而靡  望風瓦解  查看更多望風而潰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1回:“誰人不喪膽消魂,早已望風而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