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壺,字望之,濟陰冤句人也”閱讀答案
卞壺,字望之,濟陰冤句人也。祖統,瑯邪內史。父粹,以清辯鑒察稱。
壺弱冠有名譽,司兗二州、齊王冏辟,皆不就。遭本州傾覆,東依妻兄徐州刺史裴盾。盾以壺行廣陵相。元帝鎮建業,召為從事中郎,委以選舉,甚見親杖。出為明帝東中郎長史。遭繼母憂,既葬,起復舊職,累辭不就。服闋,為世子師。壺前后居師佐之任,盡匡輔之節,一府貴而憚焉。明帝不豫,領尚書令,與王導等俱受顧命輔幼主。帝崩,成帝即位,群臣進璽,司徒王導以疾不至。壺正色于朝曰:“王公豈社稷之臣邪!大行大殯,嗣皇未立,寧是人臣辭疾之時!”導聞之,乃輿疾而至?;侍笈R朝,壺與庾亮對直省中,共參機要。
王導稱疾不朝,而私送車騎將軍郗鑒。壺奏以導虧法從私,無大臣之節。御史中丞鐘雅阿撓王典,不加準繩,并請免官。雖事寢不行,舉朝震肅。壺斷裁切直,不畏強御,皆此類也。
壺干實當官以褒貶為己任勤于吏事欲軌正督世不肯茍同時好然性不弘裕才不副意故為諸名士所少而無卓爾優譽。明帝深器之,于諸大臣而最任職。阮孚每謂之曰;“卿恒無閑泰,常如含瓦石,不亦勞乎?”壹曰:“諸君以道德恢弘,風流相尚,執鄙吝者,非壺而誰!”時貴游子弟多慕王澄、謝鯤為達,壹厲色于朝曰:“悖禮傷教,罪莫斯甚!中朝傾覆,實由于此?!庇嗤浦鯇А⑩?亮不從,乃止,然而聞者莫不折節。壺廉潔儉素,居甚貧約。息當婚,詔特賜錢五十萬,固辭不受。
峻稱兵,進攻青溪,壺與諸軍距擊,不能禁。壹時發背創,猶未合,力疾而戰,率厲散眾及左右吏數百人,攻賊麾下,苦戰,遂死之,時年四十八。
(節選自《晉書·卷七十》,有刪改)
10.下列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壺干實當官/以褒貶為己任/勤于吏事/欲軌正督世/不肯茍同時好/然性不弘裕/才不副意/故為諸名士所少/而無卓爾優譽/
B.壺干實/當官以褒貶為己任/勤于吏事/欲軌正督世/不肯茍同時好/然性不弘/裕才不副意/故為諸名士所少/而無卓爾優譽/
C.壺干實當官/以褒貶為己任/勤于吏事/欲軌正督世不肯/茍同時好/然性不弘裕/才不副意/故為諸名士所少而形卓爾優譽/
D.壺干實/當官以褒貶為己任/勤于吏事/欲軌正督世不肯/茍同時好/然性不弘裕/才不副意/故為諸名士所少而形卓爾優譽/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弱冠,古代指男子20歲。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
B.服闋,是指古代服喪期滿除去喪服。東漢以后,官員至喪期結束,才能重新復職。
C.不豫,是天子有病的諱稱。“豫”的本意是安和、安樂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了。
D.顧命,是指臨時任命。接受顧命的大臣要擔負處理朝政、教導幼君等重大責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卞壺年輕時名聲就很大,很多地方都征召他,他都沒有就任,后來投靠親戚暫代廣陵相的職位,元帝鎮守建業時,任命他為從事中郎。
B.卞壺不畏權勢。司徒王導聲稱有病不上朝,卻私自送車騎將軍郗鑒,卞壺奏請免去他的官職。雖然此事最終沒有實行,滿朝為之震驚肅穆。
C.卞壺勤于政事,忠于職守。然而他性格不夠寬宏大量,對此,他自己有清醒的認識,認為別人恢弘風流,而自己粗陋卑下,心胸狹窄。
D.卞壺為官廉潔,生活儉樸。皇帝非常了解他的品行和生活狀況,在他的兒子結婚時,特意下詔賞賜金錢五十萬,但他堅決辭讓而不接受。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壺前后居師佐之任,盡匡輔之節,一府貴而憚焉。
(2)欲奏推之,王導、庾亮不從,乃止,然而聞者莫不折節。
參考答案
10、A
11、D 本為《尚書》的篇名。取臨終遺命之意。后指天子的遺詔。
12、C(“他自己有清醒的認識”錯)
13、(1)卞壺先后擔任師傅和佐相的職位,竭盡匡正輔助的職責,滿朝官員都對他尊崇敬畏。
(2)想上奏追究這些人,王導、庾亮不同意,便停止了追究。但是聽說此事的人無不對他表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