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出處】唐·杜甫《兵車行》。
【譯注】父母子女都來送別,路上的塵土飛揚,連寬大的咸陽大橋都看不見了。
【賞析】
爺娘妻子兒女,奔跑著相送出 征的士卒,踐踏起來的塵埃四處飛揚,彌漫了咸陽橋。這是一幅動亂年 代因征召壯丁致使親人離別的凄慘圖畫。作者于冷靜的描寫中寄寓了深 切的同情。
注: 耶,通爺。
【全詩】
《兵車行》
.[唐].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賞析】
唐詩篇名。七古。杜甫作。見《杜詩詳注》卷二。此詩屬于杜甫所創(chuàng)制的新題樂府,元稹稱之為“即事名篇,無復(fù)依傍”(《樂府古題序》),故為郭茂倩收入《樂府詩集·新樂府辭·樂府雜題》。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詩的背景舊有兩說:一為明人單復(fù)曰:“此詩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故托漢武以諷,其辭可哀也。先言人哭,后言鬼哭,中言內(nèi)郡凋弊,民不聊生,此安史之亂所由起也。”(《讀杜詩愚得》卷一)另一為清人錢謙益曰:“天寶十載,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士卒死者六萬。楊國忠掩其敗狀,反以捷聞。制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瘴癘,士卒未戰(zhàn)而死者十八九,莫肯應(yīng)募。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震野。此詩序南征之苦,設(shè)為役夫問答之詞。”(《錢注杜詩》卷一)以后說為勝。前段敘寫士卒出發(fā),家人送別的凄慘景象;后段以被征士卒現(xiàn)身說法,直接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不義的擴邊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全詩尖銳地抨擊唐玄宗時代的窮兵黷武,表現(xiàn)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該詩寓強烈的主觀感情于客觀的敘述之中,寫得哀怨憤激,動人心魄。大量運用口語,句式參差錯落,押韻富于變化,具有自然流暢,聲情并茂的藝術(shù)效果,為杜詩中廣傳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