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燕一·蘇秦死其弟蘇代欲繼之
戰(zhàn)國策·燕一·蘇秦死其弟蘇代欲繼之
《蘇秦死其弟蘇代欲繼之》是創(chuàng)作于戰(zhàn)國時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zhàn)國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蘇秦死其弟蘇代欲繼之》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文言文
蘇秦死,其弟蘇代欲繼之,乃北見燕王噲曰:“臣,東周之鄙人也,竊聞王義甚高甚順,鄙人不敏,竊釋鉏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鄲,所聞于邯鄲者,又高于所聞東周。臣竊負其志,乃至燕廷,觀王之群臣下吏,大王天下之明主也。”
王曰:“子之所謂天下之明主者,何如者也?”
對曰:“臣聞之,明主者務(wù)聞其過,不欲聞其善。臣請謁王之過。夫齊、趙者,王之仇讎也;楚、魏者,王之援國也。今王奉仇讎以伐援國,非所以利燕也。王自慮此則計過。無以諫者,非忠臣也。”
王曰:“寡人之于齊、趙也,非所敢欲伐也。”
曰:“夫無謀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謀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謀未發(fā)而聞于外,則危。今臣聞王居處不安,食飲不甘,思念報齊,身自削甲扎,曰有大數(shù)矣,妻自組甲絣,曰有大數(shù)矣,有之乎?”
王曰:“子聞之,寡人不敢隱也。我有深怨積怒于齊,而欲報之二年矣。齊者,我讎國也,故寡人之所欲伐也。直患國弊,力不足矣。子能以燕敵齊,則寡人奉國而委之于子矣。”
對曰:“凡天下之戰(zhàn)國七,而燕處弱焉。獨戰(zhàn)則不能,有所附則無不重。南附楚則楚重,西附秦則秦重,中附韓、魏則韓、魏重。且茍所附之國重,此必使王重矣。今夫齊王,長主也,而自用也。南攻楚五年,蓄積散。西困秦三年,民憔悴,士罷弊。北與燕戰(zhàn),覆三軍,獲二將。而又以其余兵南面而舉五千乘之勁宋,而包十二諸侯。此其君之欲得也,其民力竭也,安猶取哉?且臣聞之,數(shù)戰(zhàn)則民勞,久師則兵弊。”
王曰:“吾聞齊有清濟、濁河,可以為固;有長城、鉅防,足以為塞。誠有之乎?”
對曰:“天時不與,雖有清濟、濁河,何足以為固?民力窮弊,雖有長城、鉅防,何足以為塞?且異日也,濟西不役,所以備趙也;河北不師,所以備燕也。今濟西、河北,盡以役矣,封內(nèi)敝矣。夫驕主必不好計,而亡國之臣貪于財。王誠能毋愛寵子、母弟以為質(zhì),寶珠玉帛以事其左右,彼且德燕而輕亡宋,則齊可亡已。”
王曰:“吾終以子受命于天矣!”
曰:“內(nèi)寇不與,外敵不可距。王自治其外,臣自報其內(nèi),此乃亡之之勢也。”
作品出處
《戰(zhàn)國策》是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fēng)貌,是研究戰(zhàn)國歷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書并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末劉向編訂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戰(zhàn)國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于文采。雖然書中所記史實和說辭不可盡信,但其仍是研究戰(zhàn)國社會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