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記原文拼音版 石鐘山記注音版
《石鐘山記》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游石鐘山后所寫的一篇考察性的文言文。以下是蘇軾石鐘山記注音版全文翻譯及注釋,一起來看看吧。
石鐘山記注音版原文
《 石shí鐘zhōng山shān記jì 》
《 水shuǐ經(jīng)jīng 》 云yún :“ 彭péng蠡lǐ之zhī口kǒu有yǒu石shí鐘zhōng山shān焉yān 。” 酈lì元yuán以yǐ為wéi下xià臨lín深shēn潭tán , 微wēi風(fēng)fēng鼓gǔ浪làng , 水shuǐ石shí相xiāng搏bó , 聲shēng如rú洪hóng鐘zhōng 。 是shì說shuō也yě , 人rén常cháng疑yí之zhī 。 今jīn以yǐ鐘zhōng磬qìng置zhì水shuǐ中zhōng , 雖suī大dà風(fēng)fēng浪làng不bù能néng鳴míng也yě , 而ér況kuàng石shí乎hū ! 至zhì唐táng李lǐ渤bó始shǐ訪fǎng其qí遺yí蹤zōng , 得dé雙shuāng石shí于yú潭tán上shàng , 扣kòu而ér聆líng之zhī , 南nán聲shēng函hán胡hú , 北běi音yīn清qīng越y(tǒng)uè , 桴fú止zhǐ響xiǎng騰téng , 余yú韻yùn徐xú歇xiē 。 自zì以yǐ為wéi得dé之zhī矣yǐ 。 然rán是shì說shuō也yě , 余yú尤yóu疑yí之zhī 。 石shí之zhī鏗kēng然rán有yǒu聲shēng者zhě , 所suǒ在zài皆jiē是shì也yě , 而ér此cǐ獨(dú)dú以yǐ鐘zhōng名míng , 何hé哉zāi ?
元yuán豐fēng七qī年nián六liù月yuè丁dīng丑chǒu , 余yú自zì齊qí安ān舟zhōu行xíng適shì臨lín汝rǔ , 而ér長zhǎng子zǐ邁mài將jiāng赴fù饒ráo之zhī德dé興xīng尉wèi , 送sòng之zhī至zhì湖hú口kǒu , 因yīn得de觀guān所suǒ謂wèi石shí鐘zhōng者zhě 。 寺sì僧sēng使shǐ小xiǎo童tóng持chí斧fǔ , 于yú亂luàn石shí間jiān擇zé其qí一yī二èr扣kòu之zhī , 硿kōng硿kōng焉yān 。 余yú固gù笑xiào而ér不bù信xìn也yě 。 至zhì莫mù夜yè月yuè明míng , 獨(dú)dú與yǔ邁mài乘chéng小xiǎo舟zhōu , 至zhì絕jué壁bì下xià 。 大dà石shí側(cè)cè立lì千qiān尺chǐ , 如rú猛měng獸shòu奇qí鬼guǐ , 森sēn然rán欲yù搏bó人rén ; 而ér山shān上shàng棲qī鶻hú , 聞wén人rén聲shēng亦yì驚jīng起qǐ , 磔zhé磔zhé云yún霄xiāo間jiān ; 又yòu有yǒu若ruò老lǎo人rén咳ké且qiě笑xiào于yú山shān谷gǔ中zhōng者zhě , 或huò曰yuē此cǐ鸛guàn鶴hè也yě 。 余yú方fāng心xīn動dòng欲yù還huán , 而ér大dà聲shēng發(fā)fā于yú水shuǐ上shàng , 噌cēng吰hóng如rú鐘zhōng鼓gǔ不bù絕jué 。 舟zhōu人rén大dà恐kǒng 。 徐xú而ér察chá之zhī , 則zé山shān下xià皆jiē石shí穴xué罅xià , 不bù知zhī其qí淺qiǎn深shēn , 微wēi波bō入rù焉yān , 涵h(huán)án淡dàn澎péng湃pài而ér為wèi此cǐ也yě 。 舟zhōu回huí至zhì兩liǎng山shān間jiān , 將jiāng入rù港gǎng口kǒu , 有yǒu大dà石shí當(dāng)dāng中zhōng流liú , 可kě坐zuò百bǎi人rén , 空kōng中zhōng而ér多duō竅qiào , 與yǔ風(fēng)fēng水shuǐ相xiāng吞tūn吐tǔ , 有yǒu窾kuǎn坎kǎn鏜tāng鞳tà之zhī聲shēng , 與yǔ向xiàng之zhī噌cēng吰hóng者zhě相xiāng應(yīng)yìng , 如rú樂lè作zuò焉yān 。 因yīn笑xiào謂wèi邁mài曰yuē :“ 汝rǔ識zhì之zhī乎hū ? 噌cēng吰hóng者zhě , 周zhōu景jǐng王wáng之zhī無wú射yì也yě ; 窾kuǎn坎kǎn鏜tāng鞳tà者zhě , 魏wèi莊zhuāng子zǐ之zhī歌gē鐘zhōng也yě 。 古gǔ之zhī人rén不bù余yú欺qī也yě !”
事shì不bù目mù見jiàn耳ěr聞wén , 而ér臆yì斷duàn其qí有yǒu無wú , 可kě乎hū ? 酈lì元yuán之zhī所suǒ見jiàn聞wén , 殆dài與yǔ余yú同tóng , 而ér言yán之zhī不bù詳xiáng ; 士shì大dà夫fū終zhōng不bù肯kěn以yǐ小xiǎo舟zhōu夜yè泊bó絕jué壁bì之zhī下xià , 故gù莫mò能néng知zhī ; 而ér漁yú工gōng水shuǐ師shī雖suī知zhī而ér不bù能néng言yán 。 此cǐ世shì所suǒ以yǐ不bù傳chuán也yě 。 而ér陋lòu者zhě乃nǎi以yǐ斧fǔ斤jīn考kǎo擊jī而ér求qiú之zhī , 自zì以yǐ為wéi得de其qí實(shí)shí 。 余yú是shì以yǐ記jì之zhī , 蓋gài嘆tàn酈lì元yuán之zhī簡jiǎn , 而ér笑xiào李lǐ渤bó之zhī陋lòu也yě 。
石鐘山記全文翻譯
《水經(jīng)》說:“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在那里。”酈道元認(rèn)為石鐘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fēng)振動波浪,水和石頭互相拍打,發(fā)出的聲音好像大鐘一般。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如果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fēng)大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訪求石鐘山的舊址。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認(rèn)為找到了這個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可唯獨(dú)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
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的德興縣的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看到所說的石鐘山。廟里的和尚讓小童拿著斧頭,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硿硿地發(fā)出聲響,我當(dāng)然覺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蘇邁坐著小船到斷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傾斜地立著,有千尺之高,好像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地想要攻擊人;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云霄間發(fā)出磔磔聲響;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fā)出,聲音洪亮像不斷地敲鐘擊鼓。船夫很驚恐。我慢慢地觀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縫隙,不知它們有多深,細(xì)微的水波涌進(jìn)那里面,水波激蕩因而發(fā)出這種聲音。船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jìn)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清風(fēng)水波吞進(jìn)去又吐出來,發(fā)出窾坎鏜鞳的聲音,同先前噌吰的聲音相互應(yīng)和,好像音樂演奏。于是我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那些典故嗎?那噌吰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鐘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鐘的聲音。古人沒有欺騙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只憑主觀臆斷去猜測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酈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描述它不詳細(xì);士大夫終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沒有誰能知道;漁人和船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相卻不能用文字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石鐘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記下以上的經(jīng)過,嘆惜酈道元的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
石鐘山記全文注釋
1、石鐘山:在江西湖口鄱陽湖東岸,有南、北二山,在縣城南邊的叫上鐘山,在縣城北邊的叫下鐘山。明清時有人認(rèn)為蘇軾關(guān)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也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今人經(jīng)過考察,認(rèn)為石鐘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具有鐘之“聲”,又具有鐘之“形”。
2、彭蠡:鄱陽湖的別稱。
3、酈元:即酈道元,《水經(jīng)注》的作者。
4、鼓:振動。
5、搏: 擊,拍。
6、洪鐘:大鐘。
7、是說:這個說法。
8、磬: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9、李渤:唐朝洛陽人,寫過一篇《辨石鐘山記》。
10、遺蹤:舊址,陳跡。這里指所在地。
11、南聲函胡: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函胡,通“含糊”。
12、北音清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越,高揚(yáng)。
13、桴(fú)止響騰: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騰,傳播。
14、余韻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韻,這里指聲音。徐,慢。
15、得之:找到了這個(原因)。之,指石鐘山命名的原因。
16、尤:更加。
17、鏗然:敲擊金石所發(fā)出的響亮的聲音。
18、所在皆是:到處都(是)這樣。是,這樣。
19、元豐:宋神宗的年號。
20、六月丁丑:這里指農(nóng)歷六月初九。
21、齊安:在今湖北黃州。
22、臨汝:即汝州(今河南臨汝)。
23、赴:這里是赴任、就職的意思。
24、湖口:今江西湖口。
25、硿硿焉:硿硿地(發(fā)出響聲)。焉,相當(dāng)于“然”。
26、莫夜:晚上。莫,通“暮”。
27、森然:形容繁密直立。
28、搏人:捉人,打人。
29、棲鶻:宿巢的老鷹。鶻,鷹的一種。
30、磔磔:鳥鳴聲。
31、鸛鶴:水鳥名,似鶴而頂不紅,頸和嘴都比鶴長。
32、心動:這里是心驚的意思。
33、噌吰:這里形容鐘聲洪亮。
34、舟人:船夫。
35、罅:裂縫。
36、涵澹澎湃:波浪激蕩。涵澹,水波動蕩。澎湃,波浪相激。
37、為此:形成這種聲音。
38、中流:水流的中心。
39、空中:中間是空的。
40、竅:窟窿。
41、窾坎鏜鞳:窾坎,擊物聲。鏜鞳,鐘鼓聲。
42、汝識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嗎?識,知道。
43、周景王之無射:《國語》記載,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鑄成“無射”鐘。
44、魏莊子之歌鐘:《左傳》記載,魯襄公十一年(前561年)鄭人以歌鐘和其他樂器獻(xiàn)給晉侯,晉侯分一半賜給晉大夫魏絳。莊子,魏絳的謚號。歌鐘,古樂器。
45、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稱這山為“石鐘山”)沒有欺騙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46、臆斷:根據(jù)主觀猜測來判斷。臆,胸。
47、殆:大概。
48、終:終究。
49、漁工水師:漁人(和)船工。
50、言:指用文字表述、記載。
51、此世所以不傳也: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緣故。
52、陋者:淺陋的人。
53、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用斧頭敲打石頭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考,敲擊。
54、實(shí):指事情的真相。
作者蘇軾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1-3] 、坡仙 [91] ,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jìn)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yáng)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shù)巨匠。”
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