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勵志語錄經典短句 醫生格言經典語錄
終于等到這部《中國醫生》。
作為博納新發布的“中國勝利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影片中,那一幕幕感天動地的場景、一個個熟悉的、忙碌的白衣身影,一下子就把我們拉回到了一年半前,那個被疫情的陰霾重壓的時刻。
沒有人會忘記,那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帶來的慘烈。
更沒有人忘記,國難當頭時,正是那群白甲披身的逆行者們站出來,不顧個人安危,一力扛起了抗擊疫情的重任。
因為真實,所以感動。
120分鐘的時間里,觀眾們一次又一次被戳中淚點:
“淚點一個接一個”、“每個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周圍人“此起彼伏地哭”……
醫生張文宏更是盯著看了兩個多小時,卻愣是沒找到一個bug。
因為真實,所以感動。
危難時刻,一個個普通人因為背負著抗疫的使命而變得不再普通。
白衣為甲,逆行出征。
每一個人,都在用生命詮釋著勇敢、堅強。
正是有了他們的挺身而出,才有了我們今日的平安康泰。
而片中那些有力量的臺詞,無一不在彰顯著這一切的來之不易:
感謝你,為我們拼過命!
01
“你們都想活,我們都想救!”
醫院敞開大門迎接第一批大規模病患,恐慌與求生欲,帶來的是爭搶、混亂甚至破壞。
此時,面對急切的病人,面對有些失控的場面,袁泉飾演的重癥醫學科主任文婷,果斷站到高處,拿著擴音器,一吼定乾坤:
“你們都想活,我們都想救。”
現場秩序穩住了,觀眾的心卻顫抖了。
想活的何止是病人,這群站在疫情第一線的逆行者們,也一樣想繼續活下去。
每天接觸的都是攜帶病毒的人,從開始的毫無防備到后期,哪怕有著厚厚的防護,也難免有人中招感染。
一同戰斗的同事接連離去,面對這未知的病毒,沒有人不害怕。
可鋼鐵俠并不是天生就有堅硬的盔甲,只是有了想保護的人,才生出層層堡壘。
當穿上那身防護服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將自己的恐慌置之度外。
心中只有一件事:
救人!
02
“老子醫院的能力沒問題!”
疫情在角落里快速蔓延,潮水般的病患涌進了處于挺立在暴風眼的醫院——金銀潭醫院。
醫院門口排起了長隊,救護擔架穿梭其中,空氣里遍布緊張的氣息。
突如其來的疫情,誰也不知道如何對付,病人不斷新增,每天都有人在死去。
當外界質疑醫院的救治能力,張涵予飾演的張競予院長拍桌怒吼。
奮力維護自己的醫院和同事,一句臺詞:“老子醫院的能力沒有問題”,直接吼出一位平凡英雄的擔當。
這才是有魄力、有膽氣、有脾氣的張院長。
如同他在全院動員大會上所說:
“為了保護我們的城市,保衛我們的國家,保護我們的親人,同志們,責無旁貸”。
他們做到了。
他以一已之力頂住巨大壓力、超負荷運轉,帶領全院救治危重病患2780多名,硬是為援鄂醫療隊的到來爭取了寶貴時間。
從來沒有什么理所應當的逆行,只不過,他們勇敢地選擇了挺身而出。
03
“我最看不慣的,就是遇到點挫折,就喪失斗志,灰頭土臉的樣子!”
一位位病人死去,病人家屬質疑醫生的能力,質疑他們見死不救。
當“見死不救”這句話說出來的那一刻,多少醫生辛辛苦苦兢兢業業付出的一切,被這么一句話輕飄飄地否定了。
有時怕的不是付出,而是付出了很多卻得不到認可。
英雄從來都不是天生的,都是普通人的他們又何嘗不是在質疑自己呢?
“我到底有沒有資格當一名醫生”,這樣的自我質疑,只能在自己的心里不斷發酵。
每當一位患者死亡,這種質疑都會放大一萬倍,啃噬著他們的內心。
張院長將醫生們的無力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在會議上拍案而起,對著所有人怒吼道:
“我最看不慣的,就是遇到點挫折,就喪失斗志,灰頭土臉的樣子。”
一席話發人深省,鏗鏘有力。
越亂越要保持鎮靜,在以自己的方式拼盡全力,哪怕不被理解。
成為英雄的道路上,每個人的生命里都充滿了不易。
04
“我們不管他們,誰管他們?”
電影中,我們也不斷看到了人們脆弱和崩潰的一面。
就算是醫護人員,他們也是人,不是神。
比如易烊千璽主演的青年醫生楊小羊,也有恐懼的時刻。
但承認害怕,并不是懦弱。
醫院病患中癥狀最嚴重的,都在ICU,在進ICU之前,有一刻他是在猶豫的。
看他孤單一個人縮在墻角,內心做著思想斗爭。
觀眾們的心就像瞬間被揪住了一樣,我們理解他的不安和焦慮,更心疼他肩負的重擔和使命。
沒有生而英勇,只有選擇無畏。
是人都有軟肋,也會有脆弱,但永遠不會退縮。
楊小羊最終戰勝了自己,他對病人的關心和對生命的敬畏,注定了他一定會接受挑戰。
什么是英雄?這就是。
沒有超能力加持,沒有神器護體,也沒有主角光環。
卻拼盡了所有力氣,以命換命。
馬克·吐溫曾說:
“勇敢并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在心懷恐懼的時候,仍然選擇向前。”
這就是千千萬萬醫務工作者最真實的狀態,不是不怕,而是明明也很怕,信念依舊很堅定。
正如小羊所說:
“我們不管他們,誰管他們?”
05
“對不起,回不去了。”
重癥醫學科主任文婷,在醫院是獨當一面的醫生,冷靜地統籌局面。
可她也是一位母親。
過年前夕,年幼的女兒發來微信:
“媽媽,大年三十能回來嗎?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準備。”
她只能壓抑住想念給女兒回復:
“回不來了,對不起。”
隨后她抬起頭,臉上有口罩的勒痕與淚痕。臉上分明寫滿了一個瀕于崩潰的成年人,在重壓之下的心碎、憔悴與無奈。
她知道,“對不起”二字太重,這個回答對一個孩子來說很殘忍。
可是他們真的沒有辦法回家過年,此時武漢需要他們,國家需要他們。
累了,休息時大部分醫護人員都睡在地上,防護服也不會脫,因為不斷有病人送過來。
喝了餓了,泡面、礦泉水應付。
所有人都無怨無悔。
就算有可能向前一步是犧牲,也不能阻止他們向前的腳步。
只要有一絲希望,他們就會付出萬倍的努力。
這就是我們的白甲戰士。
因為人民需要他們,他們就勇敢地蛻變成了英雄。
可是他們對得起人民,卻唯獨對不起自己和家人。
那一刻,是心酸,是歉意……
06
“我來的第二天,寫了兩封遺書。”
疫情剛出現的時候,為什么病人救不了?
答案是:因為這個病沒有治愈的方法。
可明知如此,當醫護人員投入戰場的那一刻,他們依然愿意傾盡一切去付出。
李晨飾演的援鄂醫生吳晨光,他說:
“到了的第二天,寫了兩封遺書。”
這句臺詞驀然揪心。
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一線每天都非常危險,極有可能因感染病毒而犧牲。
原來我們的醫生,竟然真的是抱著一去不回的心態在為我們拼命。
那一刻淚水決堤。
后來才知,現實中寫遺書竟成了常態。
一名女護士接到要去武漢的通知時,家人因為害怕她被感染,讓她找個理由就不去了。
她說:“我不去,怎么對得起我這一身衣服”。
一名95后女護士在她的請愿書上寫道:“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
山東援鄂醫療隊隊員陳博醫生,在武漢期間寫好了“遺體捐獻志愿書”,一直藏在自己的衣服里。
但有的人真的永遠留在了那個冬天,再也沒有回來。
都是血肉之軀,誰不恐懼死亡?誰不知道生命可貴?
可是,就是這這些原本平凡的人,心中的使命感戰勝了本能的恐懼。
他們領命沖上前,替我們負重前行,成全著我們的歲月靜好。
07
“叔叔,一個沒爸沒媽的孩子,該怎么辦?”
影片中,由張子楓飾演的張小楓,父母先后感染疫情離世。
當她收到醫院自己雙親死亡通知的那一刻,她的臉上沒有太多表情,但口罩之下,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悲傷、絕望、迷茫和痛苦。
沒有大哭大鬧,卻埋著大悲之下的無聲凄痛。
她握著爸媽僅有的遺物,悄聲說出自己唯一一句臺詞:
“叔叔,一個沒爸沒媽的孩子,該怎么辦呢?”
銀幕外的觀眾,早已泣不成聲。
有人說:憋了多半場,還是被楓妹一聲哭喊擊潰防線……
而這只是大時代背景下的一幕。
疫情肆虐,有人活著,有人生病,有人死亡。
在這場席卷全球的疫情,付出巨大代價的,除了醫護人員,還有這一個個鮮活的普通人。
生離死別原來是那么近,又那么悄無聲息。
疫情蔓延下,誰也不會是一座孤島。
逝世人數在不斷遞增,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和一個破碎的家庭。
如張小楓一般,那些在疫情中不幸失去家人的普通人,她的無助,我們感同身受。
但疫情終會過去,生活仍將繼續,不是嗎?
人在,希望就在。
08
“國家可以把家底都拿出來,就要把病人一個一個救活!”
正如鐘南山院士所說:
“武漢是能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
是的,我們堅信。
國家投入全部資源,全國各地醫護人員響應號召支援武漢。
國家的實力就是戰勝疫情的底氣。
疫情之后,全國各地趕赴武漢支援新冠肺炎疫情的醫護人員有42322人,2024年1月24日至2024年3月1日,全國累計派出344支國家醫療隊(其中中醫醫療隊17支,軍隊醫療隊3支)。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中國醫生。
無疑,《中國醫生》就是那段經歷的最好體現,也是中國力量的最好證明。
就像基辛格說的那樣,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我們之所以能戰勝疫情,是因為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更是因為武漢人民的巨大貢獻與付出。
最重要的,是因為我們有這樣一群在危急時刻逆向前行的中國醫生。
這場載入歷史的災難里,有傷痛也有感動。
謝謝你,為我們拼命。
謝謝你扛住苦難,換回這花開春還。
張文宏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大家不要過分關注我,歷史把我們這些人推到大家眼前,疫情結束,我仍然只是一名普通醫生。”
他們不計較功名,但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
《中國醫生》是對過去歷史的記錄,更是給最美逆行者的贊禮。
今生何其有幸,生于華夏家。
向所有無畏堅守的中國醫護人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