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康政格言警句合集50條
居官為政的名言警句大全
【第1句】: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 (孔子)
釋:作為領導者,是民眾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 也會好起來。
【第2句】:為人臣者,以富樂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漢.賈誼)
釋:身居大臣位置的人,應該把使民眾的富裕和歡樂當作自己的責任,把民眾的貧窮和苦難當成自己的罪過。
【第3句】: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也。 (荀子)
釋: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這是敗壞國家和毀滅個人的道路。
【第4句】:乃知國家事,成敗固人心。 (宋.王禹戎)
釋:要知道國家的事情,成敗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第5句】: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宋.范仲淹 )
釋:政令暢通,人民團結和睦,各種困難就都克服。
【第6句】:位在十人之上者,必處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處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處天下人之下。 (清.唐甄)
釋:所處的職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須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職位在百人之上,必須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職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須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第7句】:水濁無掉尾之魚,土確無葳蕤之木,政煩無逸樂之民。( 北齊 . 劉晝 )
釋:水渾濁了就沒有再往回游的魚兒,土地瘠薄了就生長不出枝葉茂盛的樹木,政令煩亂了就不會有安逸快樂的民眾。
【第8句】:為上能自愛,群屬必畏鉗。 (清.康熙)
釋:作為上級的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屬就必然服從他的管理,執行他的指令。
【第9句】:尊賢使能,信忠納諫,所以為安也! (漢.王符)
釋:尊重賢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誠的人,聽得進別人的不同意見,這樣才能保持安定。
【第10句】: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宋.王安石)
釋:自古以來,領導、驅使民眾在于有信用和誠懇,要把所說的話看為比百金份量還重。
【第11句】:無多事、無廢事、庶幾無事;不徇情、不矯情、乃能得情。 ( ( 清.程祖洛)
釋: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誤松懈該做的.事,方能太平無事;不徇私情,不搞矯作虛偽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第12句】:吳王事事堪誤國,未必西施賽六宮 。 (唐.陸龜蒙)
釋:吳王夫差做的每件事都足以丟棄國家,并不只因為西施勝過六宮嬪妃所造成滅亡的。
【第13句】:不信而任事,則事反;不仁而御眾,則眾殃。(宋.李覯)
釋:叫你不信任的人去辦你想辦的事,就會使事情辦壞;自己不仁義的人去領導群眾,群眾就會遭殃。
【第14句】:得時者昌,失時者亡。 (《列子.說符》)
釋:能夠抓住時機、利用時機的就能昌盛;失去時機的就會衰亡。
【第15句】:明主好要,暗主好詳。 (荀子)
釋:聰明的人愛好抓要害,簡明扼要;昏暗的人愛好詳盡羅索。
【第16句】:諂諛在側,善議阻塞,則國危矣。 (墨子)
釋:阿諛奉承的人圍在身邊,善良的意見建議受到阻塞,這樣國家就危險了。
【第17句】: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漢.王符)
釋: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為能夠多方面聽取意見;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為偏信個別人的說法。
【第18句】:貌言華也,圣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漢.司馬遷)
釋:華麗的語言是虛偽表面的,實在語言是高尚神圣的,能當藥治病的語言是苦澀的,使人得病的言語是奉承、甜蜜的。
【第19句】:計疑無定事,事疑無成功。 (三國.諸葛亮)
釋:思考問題猶豫不決,懷疑這懷疑那就不能決定事;做事時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辦成功。
【第20句】:明主者務聞其過,不務聞其善。 (《戰國策》)
釋:明白的領導愿意聽別人指出他的過錯,不愿意聽別人吹捧他、講他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