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愛與痛的邊緣經(jīng)典語錄
《愛與痛的邊緣》是郭敬明的一部散文、短篇作品集。作品初版時分為《白晝明媚》與《暗夜未央》兩輯,意指青春時光的明朗與陰郁。下面是雨露文章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關于郭敬明愛與痛的邊緣的經(jīng)典語錄,歡迎大家的閱讀。
【第1句】:歡樂的角色在劇終時總會悲傷,而悲傷的角色在劇終時不是瘋了便是死了。 寂寞是王家衛(wèi)的殺手锏,而失落是他夜行時的錦衣。
【第2句】:那些熱鬧的風啊,那些寂寞的人。
【第3句】:每個傷口都像是一朵黑色的曼陀羅,一邊妖艷一邊疼痛,并且涌動無窮無盡的黑色暗香。
【第4句】: 夢中我是個愛走路的人,我走過了所有書中寫到的村莊以及城市,甚至花朵開遍但空無一人的龐大草原。 走過我的泱泱四季,走過我的悲悲戚戚。
【第5句】:我喜歡找一條漂亮的馬路,然后在上面氣定神閑地走,走過斑斑樹陰的時候我像是走過了自己心中明明滅滅的悲喜。
【第6句】:我寫的東西很可能只有我自己鼓掌,而在別人眼中就只是個狗屁。
【第7句】:要理想不要幻想,要激情不要矯情。 凡事知足常樂。
【第8句】:外面還在下雨,從昨天晚上一直下到現(xiàn)在,纏綿悱惻得沒有一點夏季暴雨的味道。
【第9句】: 天氣熱得簡直不像話。 溫度越高物質越不穩(wěn)定,化學如此,思維如此,心情如此,此原理放諸四海而皆準。
【第10句】: 大街上的霓虹已經(jīng)升起來,整個城市顯出一份與白天截然相反的味道,地面仍然發(fā)燙,空氣卻開始降溫。
【第11句】:時間依舊流轉街市依舊太平。 但平靜的表象催生底層的暗涌,沉默的中心孕育驚世的爆發(fā)。
【第12句】:我的生活開始變得像羅布泊的流沙,無數(shù)的旋渦拉扯著我向下沉。盡管我知道下一秒鐘我就可能被淹沒,但我無動于衷,任流沙一點一點地淹沒我的腳、膝、胸、頸直至沒頂。
【第13句】: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高考是上蒼神明降下的雙刃劍,割傷我們也刺痛師長,受益者躲在遠處嘿嘿地笑。 然而誰是受益者? 孤獨的我佇立在茫茫的塵世中,聰明的孩子提著易碎的燈籠。
【第14句】:我們以為要找的是鎖,其實我們要找的是那串丟失的鑰匙。 池塘邊的榕樹上沒有知了,操場邊的秋千上落滿塵埃。
【第15句】: 我降生到這個世界十七年,有十六年在迷路。 剩下的一年我停在原地思考我為什么迷路。
【第16句】:痞子也是分很多種的,痞子蔡那種網(wǎng)絡英雄注定離我們很遙遠,而我們只能是那種人見人恨的學痞地痞。
【第17句】: 一下子花光自己千辛萬苦掙來的錢會有種血淋淋的快感。
【第18句】: 他就像是從水泥地面長出來的一朵啼血的玫瑰,凄艷而高傲。
【第19句】:黑色是收斂的,沉郁的,難以琢磨的。 很多有傷口的人,只穿黑色的衣服。 因為這樣不容易讓別人看到疼痛。
【第20句】: 真的,很多時候細小的幸福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淹沒我們,只是我們常常出于麻木而忽略。
【第21句】:平靜而安寧。 這是我們可以用來撫慰傷口的東西。
【第22句】:很多人在城市的夾縫里營營役役,他們不知道生命有非常多的苦難和甜美,值得我們堅持,寬容和珍惜。
【第23句】:一年一年地活著,葉落歸根,一層又一層,最后埋在自己一生的落葉里,死和活都是一番境界。
【第24句】:我真的期待有一場大雪可以覆蓋整個大地。 然后就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然后一切重新開始。
【第25句】:我一直認為流浪是一種大境界,不管是關于腳的還是關于心的。
【第26句】:我和錢的關系比較曖昧。 我們是情人,我愛她,她也愛我。
【第27句】:我的生活曾經(jīng)五彩斑斕,但它沒能和我一起長大一起穿過時間緩緩向前。 它在鎖定的時間里看著我越走越遠。
【第28句】:天空很暗很暗,沒有星星,沉重的云壓得很低。 黑色的,帶點陰暗的血紅色。 沒有風,樹木像后現(xiàn)代的雕塑一樣紋絲不動。 然后一聲霹靂,然后我降生了。
【第29句】:記憶中的童年被我主觀美化了,天永遠都是藍的,不許變成別的顏色;草永遠都是嫩的,不許變黃變干;花永遠就是開的,不許敗不許謝。柏拉圖是我心目中尊貴的神,童年是我無法企及的烏托邦。
【第30句】:我現(xiàn)在看我的童年都是以一種仰視的目光,像一個滿身骯臟的浪人不敢靠近他心目中圣潔的女神一樣。 童年縮成一粒沙子,陷在我的眼睛里面,逼迫我不停地流淚。 明明就在眼前卻看不到,明明已隨時間走得很遠,但疼痛感卻異常清晰猶如切膚。
【第31句】:當晦澀的古文絞痛我的大腦的時候我會從桌子里抽出一本席慕容,把結局寫好讓淚水起程。
【第32句】:我喜歡在黃昏的時候坐在空蕩蕩的大巴士上,看窗外的淡藍色天空一點一點逝去,逐漸沉淀出一些鉛灰的顏色。 空氣中開始布滿一粒一粒白色的斑點,像是很老很老的膠片電影的畫面。 然后亮起車燈,亮起萬家燈火,霓虹從地面升起來,在整個城市間隱隱浮動。
【第33句】:這個世界上有種天氣叫陰天,陰天里有種感受叫寂寞,陰天的寂寞里,總會有個聽話的好孩子癡癡地仰望天空,那鉛灰色的長滿寂寞云朵的天空。
【第34句】:我告訴別人我討厭晴天,討厭眩目的陽光,因為每個人都在狼狽地流汗,空氣的味道像發(fā)霉的餅干。
【第35句】:我常常做一個夢,夢中我要乘地鐵去一個很遠的地方取回一樣東西,而最終當我走出車廂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地鐵站一個人也沒有,只有頭頂明明暗暗的燈光。 我回不去了。
【第36句】:我突然就覺得自己像個華麗的木偶,演盡了所有的悲歡離合,可是背上卻總是有無數(shù)閃亮的銀色絲線,操縱我的哪怕是一舉手一投足。
【第37句】:偶爾回家,在地板上靜靜坐著的時候,在我喝下一大杯清水,喉嚨里發(fā)出寂寞聲響的時候,我才會看見眼前那條恍恍惚惚的憂傷,可是它已經(jīng)被時光的流水洗滌得淡淡的,不著痕跡了,就像用橡皮在大幅素描上擦出一大塊模糊的空白,是種隱隱約約的措手不及。 憤怒的狀態(tài)已經(jīng)從畫紙上褪去了,留下這樣一塊空白,給我一個可以紀念的地方。
【第38句】:遺忘是我們不可更改的宿命。
【內(nèi)容簡介】
與魔鬼之子共舞(青春是道明媚的憂傷)――本文在沒有邏輯結構的敘述下解剖自己的內(nèi)心,講述自己的孤獨與敏感。
一個仰望天空的孩子――以散漫輕松的筆調娓娓道來作者喜愛的音樂、電影、書籍、書籍、作家、療傷方式、寫作。[3]
六個夢――這是一篇樂評,作者在文中談到了樸樹、朱哲琴等音樂人,同時也特別談到了幾首較為突出喜愛的音樂作品:《當時的月亮》等。
寒武紀――講述了“我”在生物課上聽到的“寒武紀”這個名詞之后產(chǎn)生的一些聯(lián)想。
七天里的左右手(七日左右)――對考試壓力的發(fā)泄,談到自己對難以選擇文理科的復雜心態(tài),并將其形象的比喻為左右手。作者希望選擇文科,然而家長希望自己學理科的矛盾關系。
圍城紀事(小圍城)――通過作者的母校的三條校訓講述作者以及周圍人的高三生活,筆調詼諧、從容。
我上高二了――幾乎每段話之前加一句“我上高二了”,講述了作者對高二生活的想象與認識,并從中抒發(fā)升學的壓力。
桃成蹊里的雙子座人――作者以幾乎吐槽的筆調談桃成蹊里外的自己,以及桃成蹊里認識的朋友,既有對自己夢想漫無邊際的講述,也有對想象中社會的看似看透的認識。
十二月――講述了作者在即將到來的十二月的各種心態(tài)與事情。
四維讀書之寫在前面――講述作者對于讀書的種種理解。
水中的藍色鳶尾――讀后感,講述作者對自己喜愛的作家安妮寶貝的書籍的種種看法。
坐井觀天的幸福――讀后感,講述作者對自己喜愛的作家蘇童的書籍的種種看法。
一個人的城市――讀后感,講述作者對自己喜愛的作家劉亮程的書籍的種種看法。
永遠哀傷的孩子――對《彼得潘》的讀后感。
生活在別處――以蘭波的話為篇名講述作家對自己理想的生活的憧憬。
劇本――本文虛擬了兩種態(tài)度對待人生的兩個人,左岸和右岸,左岸激烈,右岸溫和老實,其實表達的是作者內(nèi)心的兩種分裂的意識。
七天――篇名取自安妮寶貝的同名書籍,內(nèi)容則是作者對于高三生活的種種感觸。
三個人――講述“我”和“我”兩個朋友“小蓓”和“小許”的故事。
陰天――通過“陰天”講述的其實是作者自己對憂傷的理解。
三月――講“我”在網(wǎng)上發(fā)表的一篇文字《三月》,“我”和“我”的朋友對它的看法。
明媚冬日――冬日里“我”與幾個朋友的故事。
2000,我的泱泱四季――散漫的筆法講述“我”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