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博客描述格言聚集5篇
感動經典散文
我在“網易”和“新浪”都建了自己的“博客”,也就有了很多“博友”。在這樣的平臺上,可以欣賞很多文筆流暢文字優(yōu)美的好文章,看到精美的圖片照片,也可以學到很多好東西。所以很喜歡這里,也經常把自己新寫的或者是以前在報刊雜志發(fā)表過的東西,拿出來請大家瀏覽。看到朋友們認真地“跟貼”,那一份好心情啊,會伴隨自己好幾天。看到一篇非常喜歡的文章,更是有一份喜悅心情,所以,上“博客”成為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樣,每天都牽掛著、惦記著……
最近總是習慣到新浪博客來忽略了網易的博客,當我打開網易的博客時,看到了“博友”們的留言,問詢我的行蹤去向,給我一個感動,也真的讓我感到歉意。
特別是一位名字叫“向日葵”的大慶“博友”,他建立的博客之后,幾乎沒有寫什么東西,但他總是瀏覽大家的“博客”說是在學習階段。他的名字也經常出現在我的訪客里。
記得在一個多月前,好像是在重陽節(jié)之前,我發(fā)了一篇幾年前在大慶油田報刊登的“慈母情”,他在看了之后留言告訴我:你在文章中說:“記得小的時候,被媽媽罵是很沮喪的事情,可是現在我卻覺得是讓我高興和欣慰的事,因為,五十歲了還有媽媽在關愛的罵著你,您說不是‘福氣’嗎?即使被媽媽再多‘罵’上幾句,被多‘瞪’上幾眼,是多么愜意的'事。”是呀,你真有福氣,可我今生今世在也享受不到了,我的媽媽在四年前以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在此我祝福你的媽媽健康長壽.快樂長在。”
今天我再次打開網易博客又看到他給我的留言:紫煙雨朦;你好我又拜了你所寫的慈母情真的好羨慕你我下載了我最愛聽的歌。如果你喜歡的話也來聽一聽吧。我每次都是含淚聽完這首歌的,真的。
他在自己的博客里下載了閻維文的“母親”,只要打開他的“博客”就會聽到這首動聽感人的歌。我也很喜歡聽這首歌曲,也曾經在歌廳里唱過這首歌,可我今天卻覺得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其歌詞含義。覺得歌詞也在提示我們,行孝要在老健在,不要淚水為悔流!
還有一位名字叫“阿文”的朋友留言說:欣賞閱讀佳作感人,我從不貪圖事業(yè)的輝煌,從不向往生活的奢侈,只乞盼重新接受母愛,哪怕幾天、哪怕片刻、哪怕一分鐘。因為我失去了母愛,并非失去的總是美好,我深知,只有母愛,才屬真誠、永恒。她不因你的幼小而欺凌,且加倍地呵護你,直至根繁葉茂。她不因你的貧窮而歧視,且用心去幫助,用行動去支撐。她不因你的丑陋而自卑,不因你的錯誤而責備,那就是母親,人類偉大的女性。你成功時,她不奢望分享你的幸福、快樂,只在乞求你的一切永遠。你失敗時,她卻用疲憊的身軀為你撐開愛的天空。你快樂時,她的臉上也綻開高興的淚花,你痛苦時,她用長滿老繭的雙手去撫慰你受傷的心胸,這就是母愛的真誠。
多少人為失去了行孝的機會感嘆后悔,那么,父母健在的朋友們,是否有感悟呢?
感動經典抒情散文
正站在隊尾專注地看滿園孩子隨歡快的音樂做課間操,大二班王鋒(化名)小朋友突然出列轉身向我走來。“老師,我肚子疼。”孩子的事永遠列位第一,不容考慮,趕緊領孩子回辦公室。
按常規(guī)先量體溫,體溫表剛剛夾在腋下,孩子一聲嘟噥后“哇”地一陣嘔吐。隨即,衣服、座椅上全是嘔吐物,同時,一股酸腐味也彌散開來。顧不得管什么,先把孩子挪移到干凈座椅為其擦身上的嘔吐物。正擦著,孩子在耳邊低語:“老師,你先把你的椅子擦擦,要不,你不能坐了。”一個愣怔,我抬眼看孩子,雙眸正盯著滿座椅的嘔吐物皺眉頭,不覺油然而生無名的感動,雙眼漸漸潮上來,視覺漸漸模糊,只啞著聲音問道:“寶貝吐后還難受嗎?”“吐完好像肚子就不疼了。”“想喝水嗎?”搖頭,“那咱先喝口水漱漱嘴。”點頭接過我遞過的水。慌亂中差點忘了還夾著體溫表,拿出對光看,數值正常,【第36句】:5℃。
孩子無礙,是得換衣服。盡管擦拭過,但經胃液浸泡過的食物粘在布料上很難擦干凈,看上去粘糊一片,還有股酸腐味,給家長打電話讓送件衣服。
不一會兒,王鋒的爸爸來了,說要接走。臨走前,孩子父親仍然連續(xù)道歉說孩子吐在桌椅上怪不好意思,孩子也不忘再提醒我,“老師,你把椅子擦了,別坐上去。”“謝謝寶貝!老師記得,寶貝回家換件衣服下午再來。”點頭。“中午記得不亂吃零食,只吃媽媽做的飯,要不,你看再吐起來有多難受!”使勁點頭。
送走王鋒父子,久久坐著不舍得馬上清理掉那一堆嘔吐物。思緒里又一次播放剛才情景,嬌嫩的童音連連在耳畔縈繞,“老師,你先把你的椅子擦擦,要不,你不能坐了。”“老師,你把椅子擦了,別坐上去。”
王鋒的聲音正在回旋,突然又闖進一群童聲。是在去年的一個下午,中一班孫老師有事,我過去替一會兒。去時孩子們正在喝水,見我不是本班老師,就趁王老師剛組織完講故事后轉身整理的空檔放肆地吵鬧,連續(xù)有不留神的孩子將水灑于桌面,任憑我怎樣吶喊都無濟于事束手無策間不知怎么就吼著冒出一句“你們使勁吵,把你們王老師吵得累倒看誰管你們?”話剛出口,教室頓時鴉雀無聲,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伏案書寫的王老師,有幾個躡手躡腳地跑到王老師跟前看一眼再跑回,一律地輕手輕腳,生怕響出動靜驚擾老師,更怕他們的老師累著而失去這份不舍的師生情。
混雜的童聲在耳畔回旋,繁雜的思緒于心頭梳理。樸實的一句話,簡單的一個動作,但從孩子們嘴里說出,行動上表現,我似乎才真正意識到與孩子朝夕相處間生出的那份涓涓情愫,感觸到幼小心靈美的塑性離不開幼兒園每一個崗位職員的為人師表,才真正體會到為人師表的責任。
謝謝可親可愛的寶貝們,從你們身上一次次的感動中我更懂得了為人師表的真正含義。謝謝!
【路遇走失幼童】
下班回家,行至一商場門口,見一約莫五六歲的男孩在哭。兩行鼻涕緊連著上唇也不記得擦拭,但又幾乎聽不到哭聲,只見孩子隨著哭泣腰一彎一彎的,雙眼似乎在人群里搜尋什么卻又透著恐懼的神情,完全不是孩子淘氣時的放縱樣。看看四周,只行色匆匆的路人,并沒有人注意眼前孩子的哭鬧。憑著直覺,莫非……
近前遞過一團衛(wèi)生紙尋問:“寶貝,你為什么哭?快先擦干凈鼻涕。”
孩子接過衛(wèi)生紙邊擦邊回答:“我爸爸把我走丟了。”
“你家在哪兒住?你叫什么名字?阿姨送你回去。”
“我家在HL,我叫浩浩(化名)”
“那是一個商場,是不是你爸爸、媽媽在那兒上班?”
“我媽媽在藥店上班。”
“你知道爸爸、媽媽的電話嗎?”
皺眉想了想,“不知道。”
“那我怎么才能幫你找到爸爸、媽媽?”
孩子茫然地看著熙熙攘攘的人流不知所措。按著孩子的提供的唯一地點撥114查詢藥店電話,但電話打通后對方卻說不是孩子說的藥店。天色已漸黑,怎么辦?
“你媽媽的藥店離這兒遠不遠?你能不能找到?”
“不遠,就在天橋過了馬路。”
“那你領我找你媽媽,好不好?”
孩子點頭。
牽著孩子往天橋方向走,天橋口向東折后孩子又說不是,我也忽然想起,天橋附近的幾家藥店名不是孩子說的。沒辦法只好報110求助了。但存一線僥幸,再撥114查一次電話,街上嘈雜,第一次查詢時將其中“1”聽成“0”,這次撥對了,是孩子媽媽在的藥店,但對方說孩子媽媽已經下班,打聽清電話就直接撥孩子媽媽的號,還真撥通了,說明情況,孩子媽媽感激中說一會兒就趕過來接孩子。
走失的`孩子有了著落,但心頭猛然生起一個念頭:如今社會,什么意外都會發(fā)生,萬一孩子被人冒領怎么辦?我這不辦了一件蠢事?世間巧合的事情還真不少。不行,還得求助110,得把孩子安全交給家長。電話撥通,地段屬下站派出所,下站派出所馬上回過電話問明情況,我交待到興隆街口與家長交接孩子,隨即也交待家長。
不到一刻鐘,家長、派出所幾乎同時趕到,看見孩子,父母的喜慶自不必說,再有派出所做證登記,我懸浮的心才踏實。
目送年輕的父母領著孩子漸去漸遠,突然想起該對他們交待一句話,該提醒所有年輕的父母們生活中注意教育孩子學會自我脫險。首先,學齡前孩子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得告訴孩子,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今天下午遇到的浩浩就沒有防范意識,假如下午遇上的是歹徒,后果真不堪設想。再者,得讓孩子知道父母的電話,無論遇到什么情況,孩子都能提供出聯系方式。
街市華燈已上,喧鬧的人聲與車鳴依然不絕于耳,熙熙攘攘的人流都加快腳步往家趕,浩浩也快回家了吧!仰天誠對高空的月亮做祈禱:祈禱所有孩子健康成長!
讓心靈感動的經典散文
這個飄過雪的黃昏,天氣清冷,我一個人的生活平平淡淡,沒有任何的故事,也沒有回憶點滴的片段,我以為孤獨是一種宿命,無所謂傷心,也無所謂疼痛。
而你的電話,在寂靜的空間驀然響起,你的聲音悠悠地傳來,在如水的冬夜里,仿佛穿越厚厚的迷霧,隔離太多太多的空間,也隔離太久太久的時日。
雖然你從不說太多自己的經歷,而我在你低沉的語調里聽出你的滄桑與無助,我從不知道,你的生活到底發(fā)生過什么,或你想追尋的又是什么。但我明白,此時的你心中有一張網,網住了太多無奈、惆悵,也網住了現在的`自己。
曾經,我也會迷失,沒有人生的方向,也看不見陽光燦爛的明媚,我的心總是在黑暗中穿行,走在自己的路上,沒有被牽掛,也沒有被想念,我懂你那份心底深處重重的悲哀,也懂你沒有哭泣但微笑的表情后面深深的無奈,可是,即使你再苦、再累,也會一路走下去,我相信,你的人生會是圓滿。
坎坷總是會如影相隨,對你我來說,總會面對不斷的失敗,而成功是遙遠的岸,我們只有繼續(xù)跋涉,不能停歇。
我說,把你的故事講給我聽,其實是為了可以讓你得到輕松,我想,你需要的也許只是一聲問候,一份關懷,一種了解,和一句承諾。
我問你,最后一次讓你感動是在什么時候,你靜默無言,我知道你的心在那一刻沉思,你說不出來,已經很久,你早已忘記,我笑了。其實,在人生走走停停的旅程中,我們隨時會丟棄一些讓我們真正感動的時刻,我們忘記最后一次流淚是為了什么,會忘記最后一次開懷大笑是哪年哪月,我們甚至會忘記昨天的快樂,今天的擁有,而忘記的太多,就會失去的太多,所以,即使人生再完美,對我們來說,也是殘缺。
而我真的希望,看見你明朗的笑容,那是一種感動,我也但愿可以了解你最真實的心情,那是一種深刻。
當你憂傷的時候,我可以傾聽,當你幸福的時候,我可以分享,當你孤獨的時候,我可以與你心靈對話,當你收獲的時候,我可以送給你祝福。
那么,不要漠視你手中的一切,不要讓心錯失風景,不要苛求人生沒有遺憾,也不要把最后的美麗都忘記。
也許,累了,倦了,無需借口,也許苦了,痛了,無需理由,但讓你自己的故事豐富起來,不會只是一種傳說,讓你的心靈感動,也不只是虛無。
那么,再凄清再寂寞的夜都是黎明前的一段插曲,讓你值得珍惜,也值得把握,我祈禱你會常常讓心靈感動,讓夢有個家,讓愛有個歸宿,讓自己可以停泊。
而所有的一切都化作無語,星光便是你夢中飄飛的蝴蝶,夜夜在你耳邊低回,是最久遠的一支老歌,永不疲憊,永不落寞。
感動與溫暖散文
基督的教義指出,生活需要的不是給上帝的獻禮,而是我們的善行。
京山縣地處江漢平原北端,大洪山南麓,在京山縣城有一條路叫大中路,它是以全國著名骨病專家夏大中先生的名字而命名。曾經這里積水滿地、凼子污臭,來來往往的行人與學生在這條路上艱難前行,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本是明朗的心情蒙上了一層灰鏡。
美化京山,建設京山,夏大中牽掛家鄉(xiāng)人民疾苦,他慷慨解囊,義不容辭拿出數十萬元資金整修此路,并實地參與勘測和質量檢查。一個月后,道路竣工,12米寬的水泥大道,給京山城又添一景,沿路百姓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一些新聞媒介也紛紛報道盛贊。
醫(yī)乃仁術,無德不立,無恒德才無恒醫(yī)。治病本身就是一種慈善事業(yè)。
湖北孝感有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得了骨髓炎多年,腳潰爛浮腫,到了夏日細菌感染更是嚴重,左腿往藥水中一泡蛆就浮出水面。后來,夏大中醫(yī)好了他的病,而且還幫他介紹了對象。有一個小姑娘,17歲從通山跑出來,患了骨病,家里的后媽,因她患病不能勞動,不僅不給她治病,還經常打罵。夏大中看到這個又瘦又小的小姑娘,給她看病,送給她膏藥、內服膠囊,并對她說:“藥用完了再來,我們免費給你治療。” 這樣的事情對于夏大中來說幾乎每天都會發(fā)生,醫(yī)者父母心,患者眼中,醫(yī)生不是天使就是惡魔。
為什么我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愛你愛得深沉。
他生長在農村,時刻感受著養(yǎng)育他的那片土地的'生機和活力,也感受著那里人民的樸實、善良和疾苦。他一生立志做名良醫(yī),他努力將中國骨病治療推向一個新的高峰,他積極向社會捐助支持國家公益事業(yè),他用他的醫(yī)術和仁心詮釋了一位醫(yī)者真正的品質。
兩千年夏大中修建京山縣大中路、捐助汶川地震救災,累計金額數百萬元;
數年來捐助貧困患者醫(yī)藥費、生活費和路費,共計300余萬元。并定期到各社區(qū)組織“全免費”義診活動,積極開展健康講座、咨詢等醫(yī)教宣傳活動;
兩千年設立湖北中醫(yī)藥大學貧困學生“大中獎學基金”,每年提供10萬元;
“尚天裕”獎獲得者夏大中于19【第93句】:1994年兩次應邀赴美國洛杉磯參加國際中醫(yī)藥學術交流會,發(fā)表《骨炎拔毒膏治療慢性骨髓炎138例療效觀察》等學術論文十余篇,出版《中醫(yī)骨病證治》、《中醫(yī)臨床骨病學》等學術專著;
2007年夏大中醫(yī)院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民營中醫(yī)醫(yī)院,全國數十家媒體對醫(yī)院及夏大中事跡進行多次報道;
“夏氏丹藥制作技藝”于2009年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5月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夏大中先生為代表性傳承人享受國務院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