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心好問古代格言匯集70句
關于好問的經典名言
好問:不問一個為什么,什么東西都學不到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后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忘;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中國古代思想家)茍子
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中國古代思想家)王充
凡是你不知道的事,都應向人請教。雖然這會有失身份,學問卻會日漸加深。——(波斯詩人)薩迪
天地是個悶葫蘆,悶葫蘆里有妙理。你不問它你怕它,它一被問它怕你。你若愿意問問看,一問直須問到底。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
學問,學問,一學二問,不學不問,是個愚人。——(法國作家)雨果
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中國書法家)陳獻章
不思故無惑,不求故兀得,不問故莫知。——(中國古代思想家)程碩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間。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中國教育家)陶行知
邊學邊問,才有學問。——(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
任何一個人的任何一點成就,都是從勤學、勤恩、勤問中得來的。——(中國作家)夏衍
如果一個人從肯定開始,必以疑問告終。如果他準備以疑問著手,則會以肯定結果。——(英國哲學家)培根
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俄國理論家)普列漢諾夫
師以質疑,友以析疑。師友者,學問之資也。——(中國古代詩人)李煌
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今人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中國古代畫家)鄭板橋
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地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當歸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法國作家)巴爾扎克
讀書好問,一問科導,不妨再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要使疑竇釋然,精理迸露。故其落筆晶明洞徹,如觀火觀水也。——(中國古代畫家)鄭板橋
學問以識為本,有識則虛心,虛心則識進;無識則氣驕,氣驕則識益下。——(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家)吳喬
讀書元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中國古代哲學家)朱是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中國古代思想家)王充
凡你不知道的事,都應向人請教,雖然這會有失身份,學問卻會日漸加深。——(波斯詩人)薩邊
關于勤學好問的名「精選」
導語: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勤奮好學的名言警句,歡迎查閱,謝謝!
勤學好問的名言警句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成就是謙虛者前進的階梯,也是驕傲者后退的滑梯。
趕腳的對頭是腳懶,學習的對頭是自滿。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虛心的人學十算一,驕傲的'人學一當十。
汗水和豐收是忠實的伙伴,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麗的情侶。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韓愈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華羅庚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真心英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雨果
學習如鉆探石油,鉆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識的精髓。 先學爬,然后學走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孔丘 (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 孔丘 (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 劉向 (西漢經學家、文學家)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 曹雪芹 (清代文學家)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 蒲松齡 (清代文學家)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孔丘 (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 韓愈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
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 韓愈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業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毀于隨。
—— 韓愈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
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
乎?
—— 朱熹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學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 莊周 (戰國時代哲學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陸游 (南宋詩人)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荀況 (戰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 韓愈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王之渙 (唐代詩人)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____ 解縉 (明代學者)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 (唐代書畫家)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此第一境界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第三境界也。
—— 王國維 (清代學者)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 白居易 (唐代詩人)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荀況 (戰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 蘇軾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 班固 (漢代史學家、文學家)
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
—— 《周易》 (先秦儒家經典)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關于好問的名人故事
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關于好問的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終于成為文豪。
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么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后,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并不以為恥辱呀!”
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勤學好問的伽利略
伽利略17歲那年,考進了比薩大學醫科專業。他喜歡提問題,不問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
有一次上課,比羅教授講胚胎學。他講道:“母親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是由父親的強弱決定的。父親身體強壯,母親就生男孩;父親身體衰弱,母親就生女孩。”
比羅教授的話音剛落,伽利略就舉手說道:“老師,我有疑問。”
比羅教授不高興地說:“你提的問題太多了!你是個學生,上課時應該認真聽老師講,多記筆記,不要胡思亂想,動不動就提問題,影響同學們學習!”“這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動不動就提問題。我的鄰居,男的身體非常強壯,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5個女兒。這與老師講的'正好相反,這該怎么解釋?”伽利略沒有被比羅教授嚇倒,繼續反問。
“我是根據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講的,不會錯!”比羅教授搬出了理論根據,想壓服他。
伽利略繼續說:“難道亞里士多德講的不符合事實,也要硬說是對的嗎?科學一定要與事實符合,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比羅教授被問倒了,下不了臺。
后來,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評,但是,他勇于堅持、好學善問、追求真理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變。正因為這樣,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陶弘景菜園求學
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里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致的觀察,陶弘景終于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銜到窩里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云亦云。
好問的我作文200字
我是一個好問的小男孩,在學校里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每次問的問題卻是一大串,常常把爸爸媽媽問得啞口無聲。也有時,一個問題得不到回答,我就一個勁兒地追問,讓他們很不耐煩。
一個雙休日的.早晨,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著<<三國演義>>的時候,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張飛戰馬超”這句三國的歇后語后面是什么呢?我就走到媽媽身邊,問,“媽媽,張飛戰馬超的后半句是什么呀?”媽媽聽了,想了想說:“當然是不分勝負了。”“哦!”我點了點頭,說,“媽媽真厲害。”于是,我又認真地看起來。“咦,這個叫陳宮的老頭書上怎么沒有字,沒有號呢?”我解不開問題就沒心思看書。于是又去麻煩媽媽,這次好像媽媽不知道答案,可媽媽不好意思說自己不知道,就說:“去,去,去,一邊去看,看書怎么有這么多問題,我要煮飯燒菜,沒時間來回答你無聊的問題。”說完,就不搭理我了。
“為什么叫他這個名字呢?”我又開始發問了。一有問題我總是想問個究竟,不過以后我得學會自己解答,這樣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