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蹇叔哭師好詞佳句
【第1句】: 史記好詞佳句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紀》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紀》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史記·張儀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 匈奴未滅,無以家為.《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記·留侯世家》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史記·滑稽列傳》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漢書·司馬遷傳》中的《報任少卿書》。
【第2句】: 史記好詞佳句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紀》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紀》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史記·張儀列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
匈奴未滅,無以家為。《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記·留侯世家》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史記·滑稽列傳》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漢書·司馬遷傳》中的《報任少卿書》
【第3句】: 史記中的好詞佳句
《太史公自序》:
且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報任安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魯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高祖本紀》: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李將軍列傳》: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盧綸《塞下曲》)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孔子世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論語·述而》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管仲列傳》: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屈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荀子·勸學》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項羽本紀》:項王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杜牧《烏江亭》)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題烏江項王廟》)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絕句》)《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天雨粟,馬生角。《淮陰侯列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史記》中出現的常用短語軒轅天子(中華民族第一帝、文明之祖、人文初祖)《史記·五帝本紀》網開一面(夏桀荒淫無道,商湯想爭取民心推翻夏桀的統治。一天,商湯散步時,看到一個人在野外四面張網捕鳥,還祈禱說:“無論從哪里來的鳥都能進入我的網。”商湯對捕鳥人說:“哎呀,太殘忍了,鳥兒恐怕被你捕光了。”說罷,便拆掉三面的網。并小聲禱告:“鳥兒啊,你們愿左飛就往左飛,愿右飛就往右飛,實在不想活了,就進入網里來吧!” 諸侯和部落首領們聽說此事,紛紛說:“商湯是一個好君王,他對飛禽如此仁慈,對人肯定更加仁愛。”很快四十個氏族部落先后歸順于他。最后,商湯終于滅了夏。比喻對罪犯從寬處理,給罪犯一條棄舊從新的出路)《史記·殷本紀》 囊血射天(殷朝武乙帝暴戾無道用皮革作囊,裝滿血液,懸吊空中,自己挽弓搭箭,仰面射去,直到血流滿地才罷手,自夸為射殺天神。 后來武乙到黃河渭水之間打獵,突然烏云密布,雷電交作,終遭暴雷震擊而死。形容殘暴無道。)《史記·殷本紀》 酒肉池林 (帝紂大取樂戲于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閑,為長夜之飲。形容酒肉極多,生活奢侈。)《史記·殷本紀》 左支右絀 (絀:屈,不足。原指射箭時左臂撐弓,右臂彎曲。指財力或能力不足,窮于應付。)《史記·周本紀》 焚書坑儒 (焚毀典籍,坑殺書生。)《史記·秦始皇本紀》 指鹿為馬 (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史記·秦始皇本紀》 力能扛鼎 (形容氣力特別大。亦比喻筆力雄健。)《史記·項羽本紀》 先發制人 (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史記·項羽本紀》 破釜沉舟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史記·項羽本紀》 鴻門宴 (指加害客人的宴會。)《史記·項羽本紀》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史記·項羽本紀》
【第4句】: 史記好詞好句摘抄大全
郭敦榮回答:
讀史記,你盡可以多摘抄好詞好句。
陳涉曰:“茍富貴,無相忘。”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心翮已就,橫絕四海。
/s?ie=utf-8&src=hao_360so&shb=1&hsid=1efb05e03c898be8&q=%e5%8f%b2%e8%ae%b0%e5%90%8d%e8%a8%80%e4%bd%b3%e5%8f%a5
史記名言佳句
【第1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
【第2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紀》
【第3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紀》
【第4句】: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史記·張儀列傳》
【第5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
【第6句】: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
【第7句】:匈奴未滅,無以家為。《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第8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
【第9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第10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第11句】: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留侯世家》
【第12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第13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史記·滑稽列傳》
【第14句】: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第15句】: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
【第16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第17句】: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第18句】: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
【第19句】:力拔山兮氣蓋世
【第20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第21句】: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
【第22句】:一沐三渥發,一飯三吐哺。
【第23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
【第24句】:慈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
【第25句】: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第26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第27句】: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第28句】: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第29句】:隱忍就功名。
【第30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第31句】: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第32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第33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第34句】: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
【第35句】:興必慮衰,安心思危。
【第36句】: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第37句】: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疑。
【第38句】: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第39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第40句】:禮生于有,而廢于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利。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
【第41句】: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第42句】: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第43句】: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
(史記·項羽本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史記·張儀列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傳)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史記·太史公自序)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報任少卿書)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淮陰侯列傳)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功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
《刺客列傳》: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淮陰侯列傳》: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第5句】: 《史記》里面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好詞:
【第1句】: 運籌帷幄,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第2句】: 高屋建瓴,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第3句】: 臥薪嘗膽,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第4句】: 鳥盡弓藏,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第5句】: 一狐之腋,出自《史記·趙世家》;
【第6句】: 招搖過市,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第7句】: 韋編三絕,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第8句】: 鴻鵠之志,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第9句】: 積毀銷骨,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第10句】: 毛遂自薦,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第11句】: 脫穎而出,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第12句】: 歃血為盟,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第13句】: 因人成事,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第14句】: 一言九鼎,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
【第15句】: 完璧歸趙,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第16句】: 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第17句】: 怒發沖冠,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第18句】: 刎頸之交,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第19句】: 膠柱鼓瑟,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第20句】: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第21句】: 一字千金,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第22句】: 奇貨可居,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第23句】: 圖窮匕見,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第24句】: 背水一戰,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第25句】: 肝腦涂地,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第26句】: 多多益善,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好句:
【第1句】: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史記·項羽本紀)
【第2句】: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第3句】: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史記·張儀列傳)
【第4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傳)
【第5句】: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史記·太史公自序)
【第6句】: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史記·陳涉世家)
【第7句】: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史記·高祖本紀)
【第8句】: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史記·留侯世家)
【第9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史記·報任少卿書)
【第10句】: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淮陰侯 列傳)
【第11句】: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功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
【第6句】: 史記中的好詞好句
史記好句
太史公自序 且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是故《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
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高祖本紀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將軍列傳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盧綸《塞下曲》)
猿臂將軍去似飛,彎弓百步虜無遺。漢文自與封侯得,何必傷嗟不遇時。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