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絝的近義詞
[mark_b]
皂絝的相關(guān)詞: 皂白、皂苷、皂化、皂莢、皂綈、皂隸、皂錢、皂絝、皂素、皂片
[/mark_b]
皂絝的意思:黑色套褲。《新唐書·儀衛(wèi)志上》:“第三隊、第六隊,黑質(zhì)鍪、鎧,皂絝。”
皂絝的拼音:[ zào kù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皂錢:皂錢,讀音zàoqián,漢語詞匯。指的是舊時迷信,燒給鬼的紙錢。
【第2句】:皂綈:亦作“皁綈”。黑色厚繒。亦指用黑色厚繒做成的衣服。
【第3句】:皂輿:皂輿,讀音為zàoyúㄗㄠˋㄧㄩˊ,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皂人和輿人。
【第4句】:皂石:一種變質(zhì)巖,基本由滑石構(gòu)成,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包括云母、亞氯酸鹽、輝石、閃石、石英、方解石和氧化鐵。顏色從白色到綠灰和墨綠不等。可用于雕刻。主產(chǎn)皂石的地方有魁北克、安大略、不列顛哥倫比亞、艾伯塔、薩斯喀徹溫和新斯科舍。1985年,皂石、滑石、葉蠟石產(chǎn)量【第12句】:7萬噸。
【第5句】:皂莢:也叫皂角。落葉喬木。莢果可泡水代肥皂洗衣。莢、種子、刺均可供藥用,有祛痰功能。
【第6句】:皂白:皂白,拼音zàobái,指黑色和白色引喻為正確與謬誤,出處是《詩·大雅·桑柔》。
【第7句】:皂絝:黑色套褲。《新唐書·儀衛(wèi)志上》:“第三隊、第六隊,黑質(zhì)鍪、鎧,皂絝。”
【第8句】:皂素:從植物中提取的一種有毒苷類淡黃色粉末。主要用于制作洗 滌去污劑,部分可藥用。
【第9句】:皂化:使(如脂肪或脂肪酸)轉(zhuǎn)化為肥皂。
【第10句】:皂角:亦作“皁角”。即皂莢。宋 孔平仲《晚興》詩:“皁角芽已長,瑞香花欲吐。”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打扮著等他。皂角也使過兩個也,水也換了兩桶也。”《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離縣九里有座廟,喚做 皂角林大王廟,廟前有兩株皂角樹,多年結(jié)成皂角,無人敢動。”丁玲《法網(wǎng)》二:“棕板刷子用力的在一些臟布片上擦著,一些灰色的、藍(lán)色的、黑色的衣服,在皂角的泡沫里,便稍稍變得干凈了一點。”參見“皂莢”。
【第11句】:皂片:為供市場出售而制備的精致成片的肥皂,易于溶化。
【第12句】:皂頭:舊時衙役的領(lǐng)班。
【第13句】:皂隸:皂隸,指舊時衙門里的差役。語出《左傳·隱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皁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三俠五義》第五十回:江樊卻又上了開封府當(dāng)皂隸,暗暗的熬上了差役頭目。《儒林外史》第八回:“皂隸若取那輕的,就知他得了錢了。”
【第14句】:皂雕:制作過程:先用泥巴雕塑成該樣板然后開模(模具要用軟膠的)再買回皂基(主要的)等材料,將皂基加熱溶解倒入模具里,很快就干了拿開模具成品
【第15句】:皂苷:皂苷(saponin)別稱:堿皂體;皂素;皂甙(zaodai);皂角苷;或皂草苷。“皂苷”一詞由英文名Saponin意譯而來,英文名則源于拉丁語的Sapo,意為肥皂。皂苷(Saponin)是苷元為三萜或螺旋甾烷類化合物的一類糖苷,主要分布于陸地高等植物中,也少量存在于海星和海參等海洋生物中。許多中草藥如人參、遠(yuǎn)志、桔梗、甘草、知母和柴胡等的主要有效成分都含有皂苷。有些皂苷還具有抗菌的活性或解熱、鎮(zhèn)靜、抗癌等有價值的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