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的近義詞
[mark_b]
民眾的近義詞: 大家、大眾、公共、群眾、公眾
[/mark_b]
民眾的意思:民眾,讀mínzhòng,意思是,1人民,群眾。2人民眾多。3民眾鎮,中國廣東省中山市下轄的一個鎮。民眾是人民概念中一個子概念,集體名詞。民眾選舉權是人民主權核心內容。民眾又稱百姓,在君主制社會是受壓迫,被統治大眾人群,在民主制社會,民眾是參加政治活動重要人群,民眾是在人民范圍分離出民主部分,即人民大眾。民眾擁有有決定民主權力。官天下社會不存在有選舉權的民眾,只有受壓迫沒有選舉權百姓,如失地農民丶失業工人。民主化初期社會也存在這種現象。民眾是參與政治事務的公民。
民眾的拼音:[ mín zhòng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大眾:大眾,漢語詞語,意思是眾多的人,也泛指民眾,群眾。
【第2句】:民主:【第1句】:指人民發表意見、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國家管理的權利。
【第3句】:民黎:黎民。
【第4句】:群眾:【第1句】:泛指人民大眾:~大會。深入~。聽取~的意見。
【第5句】:民望:民望,漢語詞匯。拼音:mínwàng釋義:【第1句】:漢語詞語。【第2句】:政治人物的支持率。【第3句】:湖南省一個村莊名。
【第6句】:民儀:民之儀表。指賢人。
【第7句】:大家:大家,指眾人,大伙兒,代指一定范圍內所有的人;古代指女子的尊稱。見唐趙璘《因話錄》卷三:“大家昨夜小不安適,使人往候。”
【第8句】:公眾:對個人而言,公眾的基本含義有二:【第1句】:從廣義上說,公眾是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具有排己性。【第2句】:從狹義上說,公眾是除自己及與自己有相當關系或一定交往的人(或團體)外的人群,具有排他性。而與自己有相當關系或一定交往的人就是自己的特殊群體。如親戚、朋友、同學、鄰居、同事、員工、合作伙伴或單位等等。就個人而言,法律意義上的公眾必須是狹義上的公眾。如果法律意義上的公眾是廣義上的公眾,則立法毫無意義、司法會出現嚴重的邏輯錯誤和法理混亂,從而造成冤、假、錯案。
【第9句】:民歌:勞動人民口頭傳唱的詩歌,包括山歌、號子、小調等。有時泛指歌謠。內容多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感情。曲調優美單純、語言樸素清新,多用比興,音調鏗鏘。各民族都有自己喜愛的各種形式的民歌。
【第10句】:公共:屬性詞。屬于社會的;公有公用的:~衛生。~汽車。~場所。愛護~財產。
【第11句】:民負:人民的負擔:減輕~。
【第12句】:民建: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主要由經濟界人士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組成、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
【第13句】:民資:民眾的資產。
【第14句】:民樂:民樂分為琵琶、二胡、古箏、揚琴、竹笛、簫等
【第15句】:民宿:民宿(Minshuku),源自日本的「民宿」。利用當地民居等相關閑置資源,經營用客房不超過4層、建筑面積不超過800㎡,主人參與接待,為游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此定義完全詮釋了民宿有別于旅館或飯店的特質,民宿不同于傳統的飯店旅館,也許沒有高級奢華的設施,但它能讓人體驗當地風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熱情與服務、并體驗有別于以往的生活。注:根據所處地域的不同可分為:城鎮民宿和鄉村民宿。
民眾造句:
【第1句】:百貨公司為了刺激民眾消費,各種促銷活動層出不窮。
【第2句】: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龐德
【第3句】:一面民眾哀號,一面是官員強迫百姓為他們歌功頌德。
【第4句】:這些妄言今日還有沒有繼承者社會事業的不易完成,它的癥所在,不是施行小惠,而在恢復民眾的權利。而在中國,底層人民幾乎是沒有什么權利的。
【第5句】:在中國打仗,我們打的什么優勢?打的實際上就是地域上的優勢。我們成本低,我們有政府支持,我們有民眾支持等等。你到外國去還有嗎?
【第6句】:最終,民眾會揭竿而起,推翻暴君。
【第7句】:造句網http://www.semjishu.com/-造句應有盡有,幾千詞語的造句供您參考!
【第8句】:國家調撥大量物資幫助受災民眾渡過難關。
【第9句】:他是個一介不取紡清官,深受民眾的愛戴。
【第10句】:大陸民眾赴臺觀光: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第11句】:對這件事,政府的政策搖擺不定,難怪民眾怨聲載道。
【第12句】: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暴行,民眾怒發沖冠,奮起反抗。
【第13句】:民主改革一定要循序漸進,才不會讓民眾一時無法適應。
【第14句】:王者以民為基,民眾以財為本,財竭則下叛,下叛則上亡。班固
【第15句】:老里長很熱心,常為民眾排難解紛,深受里民敬重。
民眾的詩句:
【第1句】:師帥勤民眾務修《登十洲之一亭》
【第2句】:不同合浦人民眾《寄石康縣曹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