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然的近義詞
[mark_b]
憤然的相關詞: 憤世、憤憤、憤然、憤抑、憤概、憤青、憤惱、憤激、憤慨、憤疾
[/mark_b]
憤然的意思:憤然,漢語詞語,形容憤怒的樣子。
憤然的拼音:[ fèn rán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憤惱:憤惱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fènnǎo,是指氣憤,惱怒。
【第2句】:憤世:憤世,讀音是fènshì,漢語詞語,釋義是指有正義感的人對黑暗的現實社會和不合理的習俗表示憤恨、憎惡。
【第3句】:憤怒:憤怒,不僅僅指當愿望不能實現或為達到目的的行動受到挫折時引起的一種緊張而不愉快的情緒,而如今也存在于對社會現象以及他人遭遇甚至與自己無關事項的極度反感;后者多發于社會性動物群體之中,成語如“義憤填膺”。憤怒被看作一種原始的情緒,它在動物身上是與求生、爭奪食物和配偶等行為聯系著的。
【第4句】:憤激:憤怒而激動:~的情緒。
【第5句】:憤潰:【詞語】:憤潰【注音】:fènkuì/huì【釋義】:【第1句】:憤然逃散。很生氣的走了。
【第6句】:憤疾:憤疾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fènjí,是指憤怒憎惡;氣憤不平。
【第7句】:憤然:憤然,漢語詞語,形容憤怒的樣子。
【第8句】:憤憒:煩悶心亂。
【第9句】:憤勇:奮勇。
【第10句】:憤發:【第1句】:奮發。
【第11句】:憤抑:憤抑是漢語詞匯,讀音是fènyì,意思指悲憤抑郁。
【第12句】:憤慨:憤慨,指憤恨感慨、氣憤不平。如:抗戰年代,南京政府的退縮行為令無數國人為之憤慨。
【第13句】:憤恨:憤恨,指憤怒、怨恨。語出漢王充《論衡·死偽》:“田蚡獨然者,心負憤恨,病亂妄見也。”
【第14句】:憤懣:【詞語】憤懣【拼音】fènmèn【注音】ㄈㄣˋㄇㄣˋ【解釋】氣憤;抑郁不平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充滿了憤懣的情緒。
【第15句】:憤憤:很生氣的樣子:~不平。
憤然造句:
【第1句】:一個來自晉江叫Miu的小留學生對楓美君說:之前報著我輩考試無敵于世界的想法,憤然離開國土前往楓葉大國開始了我自認為“學霸中西”的高中生涯!
【第2句】:如果工人憤然拂袖而去,那么,雇主也不難以更低的工資找到人來坐他的位子,因為,在動蕩的蕭條形勢下,這對其他工人是很有吸引力的。
【第3句】:圣誕老人扔掉馴鹿和雪橇坐上了直升機,我問他咋改交通工具了?他憤然道:這叫臭氣熏天呀!告訴看信息的這小子,再不洗襪子我不下來了。哥們,快洗吧!
【第4句】:但是最后,也只是浪費了我的時間,而其他人也是萬般沮喪,憤然離去。
【第5句】:中國農村社會的這些毒瘡本來足以激發千千萬萬的農民憤然投入農民戰爭,但是這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第6句】:幾個成員拒絕接受表決的結果,憤然而起,猛沖出去。
【第7句】:春季養生,養肝為先,平時應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憤然惱怒。同時多進行運動鍛煉,排除體內毒素,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愿你的肝臟越來越健康哦。
【第8句】:曹變蛟憤然作色,說道:“元帥,事到如今,何必再欺瞞我等!”。
【第9句】:兒女們聞訊,捕到羚羊,剝羊皮制成長鼓,憤然起舞,以報父仇。
【第10句】:松樹正是以她那傲然屹立的姿態,憤然向上的精神,被人們視為楷模。七十年代,我國成功解決了松針葉的利用問題。松樹可能萬萬想不到,自己的松針能被我們所利用。但她知道后,又馬上把自己的松針獻出來,為人類造福。
【第11句】:仙人不仁,以天地為洪爐,烹虐眾生!一背負柴刀的少年,憤然而起于隴畝之間,抒寫逆天的傳奇!
【第12句】:他當權之后,很多人憤然離去。
【第13句】:男人的衡量標準從來都是有兩套,嚴以待人寬以律己,沒得道理可講。年輕的時候對人生如戲憤然,因為那個時候是配角,到了中年了對人生如戲津津樂道,因為這個時候是主角。方瑩
【第14句】:大才子奮然攘袂,頓足而起,斷然堅拒“臣妾意態間”的官府“辦事員”一職,憤然出走,開始了他漂泊、辛酸、不俗而又傳奇的后半生!
【第15句】:彼饒舌家著實儀表堂堂,并素以風度翩翩自豪。現將話題轉至本人服裝上,對天氣之乍變,憤然予以譴責。眾人則大贊此公所提方案。
憤然的詩句:
【第1句】:憤然瞋目罵《哭清遠權宰樓海司法二首》
【第2句】:未忍憤然夸疾走《寄德裕縣丞》
【第3句】:憤然成臆對《筆答》
【第4句】:憤然更勇進《比干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