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裳”的成語(23個)
本文整理了袞衣繡裳、玄裳縞衣等含“裳”的成語23個,其中“裳”結尾的成語8個,“裳”在中間的成語1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裳”結尾的成語【第1句】:袞衣繡裳[gǔn yī xiù cháng]
【解釋】古代天子祭祀時所穿的繡有龍的禮服,形容衣著華麗奢華。
【出處】《詩經·豳風·九罭》:“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第2句】:拱手垂裳[gǒng shòu chuí cháng]
【解釋】拱手:雙手在胸前合抱;垂裳:衣裳下垂,指端坐。形容無為而治,安坐江山。
【出處】《尚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示例】今陛下處積安之時,乘不拔之勢,拱手垂裳而天下向風。 ——宋·蘇軾《御試制科策一道》
【第3句】:顛衣到裳[diān yī dào shang]
【解釋】到,通“倒”。形容匆忙而亂了順序。同“顛倒衣裳”。
【出處】漢·揚雄《太玄·上》:“次六。升于堂,顛衣到裳,廷人不慶。”
【第4句】:水佩風裳[shuǐ pèi fēng shang]
【解釋】以水作佩飾,以風為衣裳。本寫美人的妝飾。后用以形容荷葉荷花之狀貌。
【出處】語出唐·李賀《蘇小小墓》詩:“風為裳,水為佩”。
【示例】宋·姜夔《念奴嬌》詞:“三十六陂人來到,水佩風裳無數。”
【第5句】:鴻衣羽裳[hóng yī yǔ shang]
【解釋】以羽毛為衣裳。指神仙的衣著。
【出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二》:“巖堂之內,每時見神人往還矣,蓋鴻衣羽裳之士,練精餌食之夫耳。”
【第6句】:顛倒衣裳[diān dǎo yī cháng]
【解釋】顛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時上為衣,下為裳。形容匆忙而亂了順序。
【出處】《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示例】夜則廢寢,晝則忘餐。顛倒衣裳,不知所措。 ——元·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第7句】:毀冠裂裳[huǐ guān liè cháng]
【解釋】毀壞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徹底決裂的意思。
【出處】《后漢書·周燮傳》:[馮良]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毀冠裂裳,乃遁至犍為,從杜撫學。”
【示例】譬如有一批人是為要擁護中國的舊禮教、舊道德,以為新文字運動是毀冠裂裳的叛逆。 ——郭沫若《今日新文字運動所應取的路向》
【第8句】:作嫁衣裳[zuò jià yī shāng]
【解釋】指白白替別人操勞,自己卻一無所得。
【出處】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示例】誰知又為張郎作嫁衣裳也。 ——清·無名氏《玉嬌梨》第九回
“裳”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玄裳縞衣[xuán cháng gǎo yī]
【解釋】黑色的裙,白色的上衣。用以指鶴。
【出處】宋·蘇軾《后赤壁賦》:“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
【示例】紅濺了玄裳縞衣,那怕你豎飛橫飛,聳身追趕肯稽遲。 ——清·方成培《雷峰塔》第十七出
【第2句】:褰裳躩步[qiān cháng jué bù]
【解釋】褰:把衣服提起來;躩步:快步疾走。提著衣服小心地快步疾走。形容謹慎而匆忙的樣子。
【出處】《莊子·山木》:“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不大睹?’褰裳躩步,執彈而留之。”
【第3句】:衣裳楚楚[yī cháng chǔ chǔ]
【解釋】楚楚:鮮明的樣子。形容服裝整齊漂亮。
【出處】《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示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胡四相公》:“張如其言,推扉一覷,則內有美少年,相視而笑,衣裳楚楚,眉目如畫,轉眨之間,不復睹矣。”
【第4句】:裂裳衣瘡[liè sháng yī chuāng]
【解釋】撕下自己的衣服,裹扎農民的瘡傷。
【第5句】:裂裳裹膝[liè cháng guǒ xī]
【解釋】裂:破裂;裹:包裹。指奔走急切。同“裂裳裹足”。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申包胥知不可,乃之于秦,求救楚,晝馳夜趨,足踵跖劈,裂裳裹膝,鶴倚哭于秦庭,七日七夜,口不絕聲。”
【第6句】:掎裳連袂[jǐ cháng lián mèi]
【解釋】裙子牽住裙子,袖子連著袖子。形容人多。
【出處】晉·潘岳《藉田賦》:“躡踵側戶,掎裳連襼。”
【示例】袨服靚妝,繼日而掎裳連袂;鮮車怒馬,凌晨而結轍并駈。 ——宋·劉從乂《重修開元寺行廊功德碑》
【第7句】:衣裳之會[yī shāng zhī huì]
【解釋】與“兵車之會”相對而言,指春秋時代諸國之間和好的會議。
【出處】《谷梁傳·莊公二十七年》:“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示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8回:“君奉王命,以臨諸侯,安用兵車?請為衣裳之會。”
【第8句】:壞裳為褲[huài shang wéi kù]
【解釋】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裝;褲,指軍裝。后以之代指從軍。
【出處】《南史·劉穆之傳》載,劉裕召劉穆之為主簿(軍吏),穆之“壞布裳為褲”,往見劉裕。
【示例】賣劍買牛衰可笑,壞裳為褲老猶能。 ——宋·陸游《嘆息》詩
【第9句】:軒裳華胄[xuān cháng huá zhòu]
【解釋】軒裳:古代貴族的車服;華胄:顯貴的后裔。指貴族世家的子弟。
【出處】唐·孫恂《獵狐記》:“二秀才軒裳華胄,金玉奇標,既富春秋,又潔操履。”
【第10句】:衣裳盟會[yī cháng méng huì]
【解釋】衣:穿。穿著禮服聚會。與“兵車之會”相對而言,指春秋時代諸國之間和好的會議
【出處】南朝·梁·江淹《蕭讓太傅相國齊公十郡九錫表》:“若乃衣裳盟會,九合一匡,猶慚德斯禮也。”
【第11句】:裂裳裹足[liè cháng guǒ zú]
【解釋】裂:破裂;裹:包裹。指奔走急切。
【出處】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棄之長騖。”
【示例】老兄憂時之切,惓惓不忘,竊計裂裳裹足不俟屨而就徒矣。 ——宋·朱熹《答呂伯恭書》
【第12句】:倒裳索領[dào cháng suǒ lǐng]
【解釋】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出處】《鄧析子·無厚》:“斯逆理而求之,猶倒裳而索領。”
【示例】你不要干倒裳索領一樣的蠢事。
【第13句】:垂裳而治[chuí cháng ér zhì]
【解釋】垂衣而能治理天下。用以稱頌帝王無為而治。
【出處】《周易·系辭下》:“黃帝堯舜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第14句】:霓裳羽衣[ní cháng yǔ yī]
【解釋】以云霓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裝束美麗。
【出處】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七卷:“這些仙女,名為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做霓裳羽衣。”
【第15句】:掎裳連襼[jǐ shang lián zhēng]
【解釋】牽裙連袖。形容人多。
【出處】晉·潘岳《藉田賦》:“躡踵側肩,掎裳連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