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瀝”的成語(30個)
本文整理了瀝膽隳肝、肝膽披瀝、披瀝赤忱等含“瀝”的成語30個,其中“瀝”開頭的成語9個,“瀝”結尾的成語2個,“瀝”在中間的成語19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瀝”開頭的成語【第1句】:瀝膽隳肝[lì dǎn huī gān]
【解釋】猶瀝膽披肝。比喻開誠相見。也形容非常忠誠。
【出處】唐·李頎《雜曲歌辭·行路難》:“世人逐勢爭奔走,瀝膽墮肝惟恐后。”
【示例】仙郎舊有黃金約,瀝膽隳肝更禱祈。 ——唐·羅隱《冬暮寄裴郎中》詩
【第2句】:瀝膽抽腸[lì dǎn chōu cháng]
【解釋】猶瀝膽披肝。比喻開誠相見。也形容非常忠誠。
【出處】《梁書·王僧辯傳》:“身當將帥之任,而不能瀝膽抽腸,共誅奸逆,雪天地之痛,報君父之仇,則不可以稟靈含識,戴天覆地。”
【第3句】:瀝膽濯肝[lì dǎn zhuó gān]
【解釋】猶瀝膽披肝。比喻開誠相見。也形容非常忠誠。
【出處】明·唐寅《與文徵明書》:“瀝膽濯肝,明何嘗負朋友,幽何嘗畏鬼神!”
【第4句】:瀝血披肝[lì xuè pī gān]
【解釋】比喻竭盡忠誠、懇摯的心意。同“瀝血叩心”。
【出處】《再生緣》第五四回:“實指望盡心竭力,不負天恩,瀝血披肝,勤于王事。”
【第5句】:瀝血剖肝[lì xuè pōu gān]
【解釋】光明磊落,以誠相見。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回:“來往的,盡是咬釘截鐵漢;出入的,無非瀝血剖肝人。”
【第6句】:瀝血叩心[lì xuè kòu xīn]
【解釋】瀝:滴。比喻費盡心血。
【出處】南朝·梁·蕭繹《與諸藩令》:“瀝血叩心,枕戈嘗膽,其何故哉。”
【第7句】:瀝血披心[lì xuè pī xīn]
【解釋】比喻竭盡忠誠、懇摯的心意。同“瀝血叩心”。
【出處】前蜀·杜光庭《晉公后土醮詞》:“誠切禱祈,瀝血披心,仰希鑒祐。”
【第8句】:瀝膽墮肝[lì dǎn duò gān]
【解釋】比喻竭盡忠誠。
【出處】唐·李頎《行路難》詩:“世人逐勢爭奔走,瀝膽墮肝惟恐后。”
【示例】仙郎舊有黃金約,瀝膽墮肝更禱祈。 ——唐·羅隱《暮云寄裴郎中》
【第9句】:瀝膽披肝[lì dǎn pī gān]
【解釋】比喻開誠相見。也形容非常忠誠。
【出處】唐·黃滔《啟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于死節。”
【示例】入會之人,無宜情意真摯,瀝膽披肝,以維時局。 ——張篁溪《記自立會》
“瀝”結尾的成語【第1句】:肝膽披瀝[gān dǎn pī lì]
【解釋】猶言披肝瀝膽。比喻極盡忠誠。
【出處】湯增璧《崇俠論》:“食人之祿,不顧其患,非志士所忍出;當其發難,則亦慷慨悲歌,顧盼生姿,自謂肝膽披瀝,不忘平生一諾。”
【第2句】:淅淅瀝瀝[xī xī lì lì]
【解釋】象聲詞,形容輕微的風雨聲、落葉聲等。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這里黛玉喝了兩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時天就變了,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示例】今天又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了。
“瀝”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披瀝赤忱[pī lì chì chén]
【解釋】披瀝:表露,傾吐;赤忱:赤誠,極真誠的心意。傾吐自己至誠的心意。
【第2句】:嘔心瀝血[ǒu xīn lì xuè]
【解釋】嘔:吐;瀝:一滴一滴。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
【出處】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唐·韓愈《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示例】嘔心瀝血,謳歌社會主義,受到群眾的歡迎。 ——臧克家《老舍永在》
【第3句】:傾肝瀝膽[qīng gān lì dǎn]
【解釋】形容對人極其忠誠。
【出處】宋·梅堯臣《聞密賜》:“傾肝瀝膽謝不敏,豈可便恃張良才。”
【第4句】:披沙瀝金[pī shā lì jīn]
【解釋】沙里淘金。比喻從大量的事物中選取精華。
【示例】在大量的資料面前,我們要披沙瀝金,汲取我們需要的東西。
【第5句】:斬頭瀝血[zhǎn tóu lì xuè]
【解釋】形容為匡扶正義而不顧生死。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我是斬頭瀝血的人,何肯戲弄良人!”
【示例】在今日算是一個斬頭瀝血的人兒。 ——清·感惺《游俠傳·俠議》
【第6句】:披肝瀝血[pī gān lì xuè]
【解釋】比喻竭盡忠誠。
【出處】唐·柳宗元《為南承嗣請從軍狀》:“披肝瀝血,昧死上陳。”
【示例】臣之憂危迫切,披肝瀝血之誠,亦已屢瀆于天聰。 ——宋·歐陽修《又乞外郡第三札子》
【第7句】:披肝瀝膽[pī gān lì dǎn]
【解釋】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也形容非常忠誠。
【出處】唐·黃滔《啟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于死節。”宋·司馬光《體要疏》:“雖訪問所不及,猶將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
【示例】我每遇著我所敬愛而知心的人,就喜歡披肝瀝膽地暢談。 ——鄒韜奮《經歷·初出茅廬》
【第8句】:槌骨瀝髓[chuí gǔ lì suí]
【解釋】槌:敲打;瀝:往下滴。敲碎骨頭,瀝干骨髓。形容殘酷的剝削。
【出處】宋·陸九淵《與宋漕》:“貪吏并緣,侵欲無藝,槌骨瀝賄,民不聊生。”
【第9句】:析肝瀝悃[xī gān lì kǔn]
【解釋】謂披露肝膽,傾吐至誠。
【出處】宋蘇舜欽《投匭疏》:“蓋以陛下開言路,塞諱門,采瞽說,納愚慮,是以析肝瀝悃而具述之。”
【第10句】:隳肝瀝膽[huī gān lì dǎn]
【解釋】隳:毀壞;瀝:液體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誠無比。
【出處】唐·元稹《上裴度相公書》:“宰物者雖朝許之以綸誥,暮許之以專席,厚則厚矣,遽責有隳肝瀝膽同廝養之用力,亦難哉!”
【第11句】:披心瀝血[pī xīn lì xuè]
【解釋】剖開心滴出血來。比喻竭盡忠誠。
【出處】《南史·袁昂傳》:“推恩及罪,在臣實大,披心瀝血,敢乞言之。”
【第12句】:噦心瀝血[yuě xīn lì xuè]
【解釋】噦:嘔吐;瀝:滴。吐出心,流出血。比喻費盡心思和精力。
【出處】明·沈榜《宛署雜記·志遺六》:“讀公當時十失四事諸疏,蓋皆噦心瀝血之誠也。”
【第13句】:捶骨瀝髓[chuí gǔ lì suǐ]
【解釋】比喻殘酷搜括民財。同“敲骨吸髓”。
【出處】唐·陸贄《論長吏以增戶加稅辟田為課績》:“今或重困疲羸,力求附益,捶骨瀝髓,隳家取財,茍媚聚斂之司,以為仕進之路。”
【第14句】:攄肝瀝膽[shū gān lì dǎn]
【解釋】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也形容非常忠誠。同“披肝瀝膽”。
【出處】元·揭傒斯《與蕭維斗書》:“竊為公計,莫若攄肝瀝膽,激昂慷慨,極論天下之賢士,求當今政令之得失。”
【第15句】:剖肝瀝膽[pōu gān lì dǎn]
【解釋】比喻開誠相待。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材。”《隋書·李德林傳》:“百辟庶尹,四方岳牧,稽圖讖之文,順億兆之請,披肝瀝膽,晝歌夜吟。”
【示例】公乃漢室皇叔,故剖肝瀝膽以相告。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第16句】:輸肝瀝膽[shū gān lì dǎn]
【解釋】比喻誠心待人。
【出處】唐·李白《行路難》詩:“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腰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第17句】:披瀝肝膈[pī lì gān gé]
【解釋】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也形容非常忠誠。同“披肝瀝膽”。
【出處】宋·范仲淹《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三狀》:“故臣等披瀝肝膈,屢有奏述,且乞在任,以盡疲駑。”
【第18句】:披瀝肝膽[pī lì gān dǎn]
【解釋】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也形容非常忠誠。同“披肝瀝膽”。
【出處】唐·權德輿《權載之文集·盧相公陳乞第五表》:“前后陳聞,披瀝肝膽,期切之至。”
【示例】今遇明公,不敢不披瀝肝膽。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0回
【第19句】:刳肝瀝膽[kū gān lì dǎn]
【解釋】猶言披肝瀝膽。比喻竭誠相見。
【出處】宋·司馬光《辭修起居注第五狀》:“煩讀圣聽至于四五,刳肝瀝膽,盈卷溢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