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詞如吾心聲,戲文洞見人生—重溫那些觸動
一戲一別離,一生一悲喜,在戲劇舞臺這一方小小的天地中,演繹著金戈鐵馬的壯麗史詩,生死相依的傾世愛戀,風雨同舟的家國情懷,家長里短的市井百態……講述的是至情至真的故事,濃縮的是悲歡離合的人生。
莎士比亞曾說過“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人生,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p>
無論是東方戲曲,還是西方戲劇,都有著對愛情的向往,對生命的拷問和對人性的探究。無論是風花雪月的風流、似水流年的清雅,還是壯士扼腕的悲壯、雄關漫道的蒼涼……一句句經典的臺詞,跨越了地域、跨越了時光、跨越了膚色、文字、語言,從綿延了千百年的歷史中鮮活生動地流轉開來,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豐富的情感、雋永的話語,是否也曾走進你的內心,讓你有過些許觸動?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經典臺詞,重拾埋在心底的情懷,感悟經典戲劇的永恒魅力!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獪@祖《牡丹亭》(1589年)
《牡丹亭》是中國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杰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演繹出了別具東方意蘊的“人鬼情未了”。
這朵花,我以玫瑰名之;可是,如果它換了一個稱呼,香味始終不變。—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年)
與《牡丹亭》誕生于同一時期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雖是一出悲劇,但兩個青年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本身卻不可悲。他們的愛情力量使他們敢于面對家族的仇恨,敢于向生活中的障阻挑戰,最終兩個敵對的家族言歸于好。許多學者和評論家從這個意義上稱這出戲是樂觀主義的悲劇,也就是人們慣說的悲喜劇。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鯇嵏Α段鲙洝罚ㄔ?/p>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又稱“北西廂”,元代中國戲曲劇本,作者王實甫?!霸钙仗煜掠星槿硕汲删鞂佟边@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戲劇。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勘葋啞豆防滋亍罚?564年)
《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的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豆防滋亍肥巧勘葋喫袘騽≈衅铋L的一部, 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復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
半行字是薄命的碑碣,一掊土是斷腸墓穴,再無人過荒涼野—洪昇《長生殿》(1688年)
《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昇創作的傳奇(戲?。“拙右住堕L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長生殿”詩句作為劇本題目。其思想內容相當復雜,它一方面頌揚了唐明皇、楊貴妃的生死不渝的愛情,一方面又聯系了“安史之亂”前后廣闊的社會背景,批判了統治階級荒淫誤國、禍害人民的罪惡,抒發出國破家亡的感慨。劇本藝術表現細膩而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作者善于用優美流暢、富于詩意的唱詞,來描繪人物不同景況下情緒心理的變化。
通向真愛的路從無坦途?!勘葋啞吨傧囊怪畨簟罚?594年)
《仲夏夜之夢》,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的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喜劇,講述了一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吨傧囊怪畨簟返氖状紊涎荩窃?594年5月2日托馬斯·赫尼奇爵士和騷桑普頓伯爵夫人結婚的前夕。此劇在世界文學史特別是戲劇史上影響巨大,后人將其改編成電影、故事、游戲、繪畫等。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咨腥巍短一ㄉ取罚?708年)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作的傳奇劇本,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是一部接近歷史真實的歷史劇,重大事件均屬真實,只在一些細節上作了藝術加工。以男女情事來寫國家興亡,是此劇的一大特色。該劇作問世三百余年來長盛不衰,已經被改編成黃梅戲、京劇、話劇多個劇種,頻頻上演。
虛榮是一件無聊的騙人的東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過失。—戲劇·莎士比亞《奧賽羅》(1603年)
《奧賽羅》是莎士比亞創作的四大悲劇之一,這出戲最早于1604年在倫敦首演。作品講述奧賽羅是威尼斯公國一員勇將。他與元老的女兒苔絲狄夢娜相愛。因為兩人年紀相差太多,婚事未被準許。兩人只好私下成婚。奧賽羅手下有一個陰險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奧賽羅。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卻促成了兩人的婚事。他又挑撥奧賽羅與苔絲狄夢娜的感情,說另一名副將凱西奧與苔絲狄夢娜關系不同尋常,并偽造了所謂定物等。奧賽羅信以為真,在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當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劍自刎,倒在了苔絲狄夢娜身邊。
我忍耐不下了,我渴望著一線陽光,我想太陽我多半不及見了,但我也愿望我這一生里能看到平地一聲巨雷,把這群盤據在地上的魑魅魍魎擊個糜爛,哪怕因而大陸便沉為海?!茇度粘觥罚?935年)
《日出》是現代劇作家曹禺創作的戲劇,該劇以抗戰前的天津社會為背景,以交際花陳白露為中心人物,以陳白露住的某大旅館(惠中飯店)華麗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寶和下處翠喜的房間)為活動地點,寫了黎明、黃昏、午夜、日出四幕,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受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恐慌影響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里,日出之前,代表腐朽勢力的上層社會在黑暗中“損不足以奉有余”的種種活動,和下層社會的悲慘生活。該劇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強烈的愛憎和迫切期待東方紅日的心情。
偶然控制著我們,未來的事又看不清楚,我們為什么懼怕呢?最好盡可能隨隨便便地生活。—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古希臘)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死账箘撟鞯膭”?。取材于希臘神話傳說中關于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義的希臘悲劇沖突——人跟命運的沖突。這部劇被亞里士多德推為戲劇藝術中的典范。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諭所示的命運,而這逃避本身恰恰在實踐著神諭?!抖淼移炙雇酢凡粌H在藝術上給后世留下了典范,而且經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闡發,更引申出了一個新名詞——“俄狄浦斯情結”。
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在這暗無天日的時候,一切都睡著了,都沉在夢里,都死了的時候,正是應該你咆哮的時候 ,應該你盡力咆哮的時候!—郭沫若《屈原》(1942年)
《屈原》是郭沫若影響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劇作。他創作歷史劇《屈原》時正值1942年1月,抗日戰爭處于相持階段,“全中國進步的人們都感受著憤怒,因而我把時代的憤怒復活到屈原的時代里去了,換句話說,我是借了屈原的時代來象征我們當前的朝代?!彼_到的目的是,鞭撻國民黨反映派黑暗統治,表達人民心中的憤怒,借屈原的悲劇,展開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賣國與愛國之間尖銳激烈的斗爭,借古諷今。
要一個驕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臉,只有用別人的驕傲給他做鏡子?!勘葋啞独顮柾酢罚?606年)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故事來源于英國的一個古老傳說,故事大約發生在8世紀左右。故事講述了年事已高的國王李爾王退位后,被大女兒和二女兒趕到荒郊野外,成為法蘭西皇后的三女兒率軍救父,卻被殺死,李爾王傷心地死在她身旁。
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話劇·老舍《茶館》(1956年)
《茶館》是現代文學家老舍于1956年創作的話劇,劇作展示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云變化。通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在這個社會中的蕓蕓眾生。劇作在國內外多次演出,贏得了較高的評價,是中國當代戲劇創作的經典作品。
黑暗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莎士比亞《麥克白》(1606年)
《麥克白》是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創作創作于1606年的戲劇。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被公認為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麥克白》的故事,大體上是根據古英格蘭史學家拉斐爾·霍林獻特的《蘇格蘭編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編而成,講述了利欲熏心的國王和王后對權力的貪婪,最后被推翻的過程。
我念起人類是怎么樣可憐的動物,帶著躊躇滿志的心情,仿佛自己來主宰自己的命運,而時常不能自己來主宰著?!茇独子辍罚?934年)
《雷雨》是劇作家曹禺創作的一部話劇,此劇以1925年前后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劇中以兩個家庭、八個人物、三十年的恩怨為主線,不論是家庭秘密還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發,在敘述家庭矛盾糾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頑固的同時,反映了更為深層的社會及時代問題。該劇情節扣人心弦、語言精煉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在中國現代話劇史上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被公認為是中國現代話劇真正成熟的標志。
從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數人說的話,也不能一味相信書本里說的話。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自己的腦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易卜生《玩偶之家》(1879年 )
《玩偶之家》,是“現代戲劇之父”,19世紀挪威戲劇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著名社會劇。作于1879年。該戲劇是一部典型的社會問題劇,全劇人物刻畫鮮明生動、戲劇情節嚴謹集中、戲劇張力豐富強烈,圍繞過去被寵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覺醒展開,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結束全劇。不僅對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歐美戲劇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極大地推動了歐洲女權運動的發展。該劇自1879年于哥本哈根皇家劇院首演以來,已成為世界各國戲劇舞臺上常演常新的經典作品。
一切都停止了,這夜晚停止了,那月亮停止了,那街燈,這個秋千,你和我,一切都停止了?!嚶暣ā栋祽偬一ㄔ础罚?986年)
《暗戀桃花源》一劇以奇特的戲劇結構和悲喜交錯的觀看效果聞名于世,講述個奇特的故事:“暗戀”和“桃花源”是兩個不相干的劇組,他們都與劇場簽定了當晚彩排的合約,雙方爭執不下,誰也不肯相讓。由于演出在即,他們不得不同時在劇場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錯的舞臺奇觀。
我毫無指望的等著我的戈多,這種等待注定是漫長的,我在深似地獄的沒完沒了的夜里等待,生怕在哪個沒有星光的夜里就會迷失了方向,開始是等待,后來我發現等待成為了習慣。—塞繆爾·貝克特《等待戈多》(1953年)
《等待戈多》,是愛爾蘭現代主義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兩幕悲喜劇,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表現的是一個“什么也沒有發生,誰也沒有來,誰也沒有去”的悲劇。作品著重表現人的心態、心理活動過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動障礙。作品中的人物沒有鮮明的性格,作品也沒有連貫的故事情節。《等待戈多》是戲劇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誕派戲劇。
百年前,戲劇也許還只存在于上流社會的社交圈,如今,走進大劇院,觀看一場戲劇表演,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泰山大劇院愿意成為這樣一個載體,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提供更多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