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士告別的語錄
周潤發作為香港黃金一代里無法躲開的一位人物,對于許多八零后,九零后的人們來說他的電影,承載著多少個人青春的底色,那時候多少人想要成為他這樣具有男人味的男人,很多人模仿他的動作,很多人都對于他演繹的那個江湖心馳神往,今天小編就盤點一下周潤發留在人們記憶中濃墨重彩的十句話。
第一句,“我長這么大,從來沒哭過。那次是我第一次流淚。我發誓以后再也不會讓人家用槍指著我的頭。”
多少個人在生活里被人壓制一頭,我們不服,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多了不起,只是想爭一口氣,可是在生活的槍口下站著的男人并不多,往往跪著討生活的才是升斗小民常有的縮影。我們這么多年長大后才明白,能夠說不的男人,都已經算是硬漢了。
第二句,“阿力,你冷靜點,我們遲早要各走各的”
當時在上海灘的許文強給丁力講的這句話,我們不能否認當時我們的一些兄弟情深,但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際遇,我們不能要求命運的拐角每一次都是拐向我們想要的方向,有時候兩個兄弟不再聯系,很多時候你成為對方記憶里的一個過客,人走茶涼,熱情的人不好當,不如你做個薄情的人好了。
第三句“凡我失去的,我將親手一件件,拿回來!”
這句話能算是當年的社會語錄,當年發哥在《英雄本色》里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不知道讓多少個年輕人為之振奮,像是自己也成了那個落寞之后,又不甘平庸生活的發哥一樣,我們把自己帶去其中,有人是因為習慣這種男人的說話方式,另外一種人就比較悲催了可能真的是丟東西了。
第四句“我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我也從來不會要求十全十美的東西”
真正的男人經歷生活的打擊,往往明白了,生活豈能竟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學會灑脫一點男人往往比較聰明,生活也不會那么得疲憊。
第五句“你們都知道我的性格,我喜歡西逛逛,東逛逛,我喜歡流浪,其實愛一個人并不是要跟她一輩子的,我喜歡花,難道我摘下來你讓我聞聞,我喜歡風,難道你讓風停下來,我喜歡云,難道你就讓云罩著我,我喜歡海,難道我去跳海”
這句話仔細品讀我都會感到心酸,多情的男人看到這一句話,往往是自己不能得到的女人,自己明明動心,卻再也沒有機會擁有的那個人。
第六句“人真的不可以做錯事,一旦做錯了可能一輩子都翻不了身。”
人生有幾步是比較艱難,社會有些底線是我們不能觸碰的,一旦一不小心,往往可能就是萬劫不復,就像教父里的那一句話,我花了一輩子,就學會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夠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第七句“女人,好就是女人,不好就是累人。”
在《監獄風云》里周潤發說出了所有直男想說的話,我所有的努力都是跟你有關系。
第八句,“在這個世界上無論做夫妻也好,做朋友也好,做什么都好,就是害怕我幫不了你,你要是不相信我,為什么不自己幫自己呢,你要放棄我就跟你放棄,你要餓死,我就跟你餓死,行了吧!”
《英雄本色2》里的這句話,可以說把我們對自己朋友那份掏心掏肺的感情表現的淋漓盡致,我們為什么年輕的的時候感情那么純粹,我到現在都鬧不明白,有時候我會回憶,感覺記憶里的那個人好陌生。
第九句“對于你,飯不算什么。可是對于我們飯就等于我們的父親、母親,不要侮辱我的親人。”
我們之所以喜歡周潤發,是因為他說的一些話往往與我們有共鳴,我喜歡糧食,就像熱愛女人一樣。
第十句“江湖是虛名,李慕白也是虛名。”
年少輕狂,想要仗劍行走江湖,到最后發現什么是江湖,江湖也只不說一些人情世故。活明白了,活的也就是一個感情,活不明白了,可能自己的江湖也就是一團漿糊。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總結,周潤發經典的十句臺詞,大家有什么關于周潤發深刻的臺詞,也歡迎留言評論。
在古代,除了江湖人士以武術作為運動健身的方式外,古人還有哪些健身方式
我個人認為運動健身一說應該是近現代才流行起來的一項運動。
在古時,人們受物質條件的影響,無論是出行,勞作,生活無不需要付出極大的體力和精力,時間。應無暇持別抽出時間去做健身運動,就是八段錦,五禽戲之類的健身功法,也大多和武術有著密切的聯系。
練武一可防身,健身。二可搏取功名,賴以生存,所以,無論官宦,富裕人家,還是普通百姓應無專門做所謂的健身運動。以騎射,獵守,練武為多。當然,皇宮里還是有一些有益健康的游戲的,如鞠蹴等。
在古代朝廷允許江湖人士隨身攜帶刀劍嗎
各朝代管制嚴格程度不同,而且刀和劍的管制嚴格程度也有不同。劍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允許平民階級佩戴的。《說文》上記有:“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帶劍,諸侯三十而冠帶劍,大夫四十而冠帶劍,隸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則帶劍,無事不得帶劍”這里說的有事指的是有戰事。就是說在沒有進入戰備情況的時候,是不允許平皿佩劍的。這說明在先秦時期劍的管制就已經非常嚴格了。青銅時代長刀還沒有出現,所以僅僅對于佩劍有管制。
到了漢代進入鐵器時代,劍在戰爭中的作用開始被環首刀所取代,更是變成了身份的象征。《后漢書·輿服志》記載:“自天子以至百官,無不佩劍”,“公卿以下至縣三百石長導從,置門下五吏,賊曹督曹功曹,無不佩劍”。這都是當官的人才會佩劍。但是刀并不禁。
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對于佩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北朝游牧民族大多并不講究,而南朝羸弱,很多士大夫連馬都沒見過,更不用說佩劍尚武,他們即便需要佩劍表示身份也是使用木劍。宋齊梁陳各國更迭,總的來說
直到隋代統一天下,重新制定規則,對于佩劍的等級制度定的很詳細。包括劍的種類以及配飾都做了嚴格要求。《隋書·禮儀志》記載:“一品,玉器劍,佩山玄玉。二品,金裝劍,佩水蒼玉。三品及開國子男,五等散品名號侯雖四、五品,并銀裝劍,佩水蒼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則象劍。”隋文帝開皇十五年發布禁令:“收天下兵器,敢有私造者,坐之”。隋煬帝楊廣規定:“民間鐵叉、搭鉤、鉆刃之類,皆禁絕之”所以隋代禁止刀劍武器。
到了唐代,佩劍風氣減弱,《唐開元禮》:“漢制,朝服帶劍,晉代以木,謂之班劍。”唐代達官貴人也開始佩戴木劍,唐昭陵李勣墓就出土了一把木質班劍。唐律中“甲、弩、矛、矟、具裝等,依令私家不合有”,至于“弓、箭、刀、楯、短矛者,此上五事,私家聽有”所以唐代普通刀是可以佩戴的。
而到了宋代,早在宋初,趙匡胤就下過一條法律:“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宋代的《刑統》也規定“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而這個標準沿用唐代。就是說刀在非京城,還是可以佩戴的。但是后期“景佑二年,罷秦州造輸京師弓弩三年。詔:‘廣南民家毋得置博刀,犯者并鍛人并以私有禁兵律論。’先是,嶺南為盜者多持博刀,杖罪輕,不能禁,轉運使以為言,故著是令。”連民間的開山刀都禁了。
元代查的就更嚴了,《元律》:諸私藏甲全副者,處死;不成副者, 笞五十七,徒一年;零散甲片下堪穿系御敵者,笞三十七。諸郡縣達魯花赤及諸投下,擅造軍器者,禁之。諸神廟儀仗,止以土木彩紙代之,用真兵器者禁。諸都城小民,造彈弓及執者,杖七十七,沒其家財之半,在外郡縣不在禁限。諸打捕及捕盜巡馬弓手、巡鹽弓手,許執弓箭,余悉禁之。諸漢人持兵器者,禁之;漢人為軍者不禁。諸賣軍器者,賣與應執把之人者不禁。諸民間有藏鐵尺、鐵骨朵,及含刀鐵拄杖者,禁之。
《大明律》:凡民間私有人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號帶之類應禁軍器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非全成者并勿論,許令納官。
明代由于火器開始盛行,對于刀劍已經放寬了,但是也分地方,明朝景泰二年下令:“禁廣東、福建、浙江等處軍民之家不得私藏兵器,匿不首者,全家充軍,造者本身與匠俱論死,其知情者亦連坐之”
江湖人士退出江湖,為什么還要金盆洗手
這就是說與做的區分!任何行業都有一個開始和結束,你說退出江湖,可能誰都不知道,可是你要是舉行個儀式,讓行業中人都知道,不管你是銅盆,鋁盆,有了過程,在里面洗了,你就是正式退出了!
在古代,朝廷是如何管制江湖人士的刀劍
謝頭條家史先生,兩千余年冷兵器時代,各朝代對民間武器管制有松有緊,春秋戰國時期,對民間武器管制寬松,史記中記有孟嘗君門客馮諼彈劍而歌,一落魄之人佩劍浪跡天涯在當時應是常態。秦朝時對民間武器加強了管制。漢朝時,據漢書記載,丞相公孫弘認為應嚴管民間武器,壽王反對,認為治安不好是官府責任,不是武器的錯,并說秦就是不施仁義只禁兵甲而滅亡,漢武帝接受壽王觀點,故大漢百姓有資格擁有武器,保護自己,民間有濃厚尚武風氣,有利于整體穩定和國防。唐朝對兵器中那些禁,那些不禁有詳細規定,私藏弩一張,判兩年半徒刑,藏弩三張或鎧甲一副流放2千里,藏弩五張或鎧甲三副判絞刑,而弓,箭,刀,短矛,木盾不屬禁品,私人可持有。宋.明大體延續唐朝規矩,各有所不同,宋朝首都城內管得緊,不能私持武器,但外面則寬松些,邊境地區組建民兵,弩.矛等可持有,宋徽宗時管制較嚴,并禁民間習武。元朝武器管制最嚴,民間擅造軍器者禁之,神廟儀仗用真兵器者禁之,諸都城小民造彈弓和持有者杖七十七,沒收一半家財,民間藏鐵尺及含刀鐵柱仗者禁之。明代管制火器,而弓箭.槍.刀.弩民間可持有,也因如此,明朝武學發達,我國古代武藝著作大多是明朝的,明朝武術沒有玄幻色彩,后來武術中那些什么氣沉丹田.打通筋脈之類的虛幻的東西在明朝武學書中只字沒有,明朝武藝傳到琉球國被稱為唐手,因當琉球.曰本稱明朝為唐國,明亡后,唐手在琉球國發揚光大,日本滅琉球后,唐手傳日本,風靡一時,后稱空手道,后放棄器械而成徒手功夫,增強競技性,流行世界,據稱己確定為2024年奧運項目。清朝除炮外冷兵器不受管制,甚至單兵火器也不管制,順治皇帝下諭:近聞民無兵器,不能御侮,賊反得利,受其荼毒,今思炮與甲冑兩者原非民間宜有,仍照舊嚴禁,其三眼槍.鳥槍,弓箭,刀,馬匹等項悉聽民間存留,不得禁之。實際上,歷代王朝彊域大,交通通信都不便,官府控制力不從心,在有效控制的城池之外,無法嚴格管制民間擁有和鑄造武器,看水滸等古典小說中諸如持刀佩劍走江湖,魯智深花錢打造禪杖佩刀,楊志賣刀等即使故事虛構,但有其真實性。
為什么《水滸傳》中所有江湖人士見了宋江都是倒身便拜
因為宋江是“及時雨”。
及時雨的意思非常簡單:在你缺錢的時候,給你錢。而且舍得給你錢。
比如在江州,宋江見到李逵后,就給了李逵20兩銀子。于是讓李逵一輩子對他死心塌地。金圣嘆都在講:宋江那廝只會使錢。
會使錢,對江湖上好漢來說,簡直是救星。
我們知道,梁山好漢里的但凡有點錢財的,絕大多數都是被宋江等人用計“賺”上梁山的,原本自有家底好的人,基本上都是天罡星的。絕大多數好漢都是沒錢的,平日里到處混一點吃的。比如阮氏三雄,自從王倫貼出告示,石碣村的人不能去梁山打魚之后,三兄弟就只好天天靠賭博為生,沒什么正經事做。
而且就算是做土匪,似乎也沒那么有錢。
比如魯智深在桃花山偶遇李忠、周通。在一番款待后,魯智深要走,李忠和周通就告訴魯智深:
哥哥別急,我們下山搶劫點銀子送你。
當了土匪都沒辦法做到很有錢,何況是普通靠賭博為生的人?
這時候,如果有個人告訴你,只要納頭便拜,就有錢,有前途,那拜一拜又怎么了?其實認個干爹也不是不可以,對吧?
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好漢見宋江都要納頭便拜的。
比如魯智深,他想認識宋江就因為:
灑家聽說宋江是個好漢子,一直未曾得見。
再比如柴進,地位不知道比宋江高了多少,也就不需要拜宋江了。
這其實也是一個標準:
看見宋江就拜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是什么好人。
慕容復一心想興復大燕,為什么不學治國理政帶兵打仗,反而要成為一個江湖人士呢
一
慕容復最大的悲哀是用一個游俠之行為來承載復國之愿望!
作為姑蘇慕容家的青年翹楚,慕容復的武功在青年一輩里面是相當出色的,身具慕容家的獨門絕技“斗轉星移”,而且其他各門各派的各種武功都有涉獵,江湖人稱“南慕容”,而能與之齊名的就是“北喬峰”。但是慕容復家族世代“復國的夙愿”壓在他的肩上,卻最終讓他承受不了而瘋掉!
慕容復的失敗是注定的,他沒有明確的方向,沒有明確的思路,雖然在江湖小有名氣,但這些名聲并不能轉化為他復國的力量!
他的父輩對他的培養注定是失敗的,畢竟他完全沒有學習治國安邦的方法,而更多的就是讓他學武!
第一,慕容博目光短淺!
雖說姑蘇慕在江湖上名聲大噪,但是畢竟不是政治世家,而是江湖草莽,這種身份更多的是在江湖上留下名聲,而在政治方面又多有不足,沒有影響力。而慕容博更多的是自己身體力行,從江湖上著手來找到切入點,像雁門關假傳信息導致蕭遠山一家被圍攻,這是不現實的,畢竟翻不起太大的浪!而他還把這種思路傳承給自己的兒子,實在不成章法!
第二,帶兵打仗不現實!
當然國泰民安,一片祥和,想要復國根本無從談起,而他身在江湖,根本不可能去招兵買馬,一旦引起朝廷的察覺,注定自身難保,肯定一敗涂地,只能暗中低調策劃,而不能光明正大的去行動!
第三,條件不成熟,學也沒用
國家穩定,天下太平,這種條件是不可能復國的,所以認為這種條件下必須先要把天下搞亂才有可乘之機,故而他認定學習理政兵法沒有多大的用處,而學武能夠防身在江湖上打下名聲,這更有利于自己去招兵買馬,但實際上也是行不通!
所以,慕容復沒有去學習兵法,只是在江湖上游手好閑,把復國提在嘴邊,實際上愈行愈遠!
二
慕容復,他自身就不具備一個陰謀家的素養,而性格的缺陷讓他注定失敗!
第一,生性高傲!
確實,慕容復的武功在江湖上已是高手之列,在前期能夠與之相比的人甚少,所以他自視甚高,放不下自己的架子,一般人入不了他的法眼!初見段譽,只覺他是這癡呆的傻小子,不把他放在眼里,而后知道他是大理世子,又另眼相看,但這種前倨后恭的態度已然失去了與之結交的最佳機會。
而后,對江湖上的小咖不屑一顧,而且江湖上層出不窮的各種案件,都指出與姑蘇慕容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慕容復不但沒有擺平這些事情,反而以過高的姿態讓人感覺不屑一顧。所以姑蘇慕容在江湖上名氣最大,但是名氣并不好。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慕容復不會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他以一種高傲的姿態去面對,那只能是適得其反。
第二,不會籠絡人心!
少林寺一戰,他不去結交“南院大王”蕭峰,不去結交大理鎮南王世子段譽,反而偏偏與星宿老仙和莊聚賢一起與之對抗,簡直是太沒眼光!明明是想做政治家,偏偏逞英雄好漢,只能適得其反。
“三十六洞,七十二島”反出縹緲峰,慕容復本可以助其一臂之力,而后雖然沒有成功,但他還是可以賣給他們面子,但是他又放不下自己的的身價,覺得自己吃力不討好,不愿再去結交,又失去了一大批盟友!
所以導致自己身邊沒有一個盟友,好歹蕭峰還有兩兄弟!
第三,心有余而力不足!
慕容復本身是一個很小家子氣的人,他沒有領導力,沒有得力的助手,只有四個三流家臣跟隨,在江湖上根本沒有朋友,這樣他做事情往往都是逆境,沒有任何幫手這是很可悲的!想當初,劉備還有關羽張飛趙云,還有軍事諸葛亮的追隨,才成為一方霸主,而慕容復卻沒有任何的謀臣和得力干將,這樣要想完成復國大業簡直癡人說夢!
堅持原創,我是忠肝義膽岳老三,歡迎關注!
有哪些深入人心的情感語錄
墨香淡灑,指尖輕彈,不經意間越過光陰的眼眸,踩過了一段柔婉的韻律。那個遠方,可否有和我一樣依著筆墨,涓涓流淌著執著的念;在瞬間成為溫潤心田的一道唯美的風景線;一曲曲,一聲聲,一字字,點燃著牽掛的心,只因在同行的路上有你相伴......
采一縷溫柔的月光,讓纏綿了許久的心事,慢慢沉淀為詩意的朦朧,一曲清幽的樂聲入耳,宛如清泉滴落的天籟。拾一抹詩心,收藏于歲月,待經年回眸,那些相約走過心間的盈歡,依然會在生命里動人而斑斕。詩里聽潮,畫里聞香,寫溫暖的文字,讓生命如歌,讓愛在歲月的門楣上靜靜地綻放美麗。
你認為最厲害的語錄是什么
我認可的是:毛主席詞:“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做為普通人的我:亦想爭得朝與夕,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去做自己想做之事,唱自己喜歡唱的歌!尋找自己喜歡你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