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書感悟 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內容簡介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感悟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書感悟 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內容簡介篇一
李鎮西老師的筆尖沒有豪情壯語,取而代之的是平鋪直敘的真實的生活化的故事;沒有華麗辭藻,取而代之的是一番番發自肺腑的聲聲嘮叨與囑咐!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里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讀著李鎮西老師的故事,聆聽著李鎮西老師與學生間的那番“甜言蜜語”,讓我回憶起曾經學生時代,我的老師和我的每個瞬間。同時也不斷地衡量自己,其實,我真的差得太遠了。作為一個小學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有時孩子的淘氣,讓我們動不動就煩躁;有時孩子的人性,讓我們拿她們毫無辦法;有時孩子會闖禍,我們是批評是職責;有時……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或大或小。我們處理了,但同時心理又是那樣的不順心,因為事情實在是多之又多。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伴關系,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孩子與教師、同伴交流。因此,教師的真愛成為構建這一和諧關系的首要因素。我們在教學中要學會以一顆真愛的心去面對孩子,用真愛去融化孩子的心靈。及時發現孩子們點點滴滴的進步,哪怕是稍縱即逝的閃光點。
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也擁有屬于自己的那片“愛情海”!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 李鎮西 老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正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書感悟 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內容簡介篇二
再一次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被李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愛心深深地震撼了。
“讓愛滋潤童心”是我讀完全書的第一感受。李老師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
反思自己,整天忙碌于教學與班務管理,平時與每個孩子單獨交流的時間似乎并不多。從剛工作時的滿腔熱情,到現在的職業倦怠,曾經對學生的那份牽掛,現在竟有些淡然。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深深地觸動了我,牽動了我內心深處那根細細的弦,也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育的本質——愛與智慧的事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孩子,這是一種特殊力量的奉獻,教師要用美好的愛,用對人的尊敬和美好,深信的精神來塑造人。”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成功的教育。
李鎮西老師認為,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感情不能取代教育,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到學生中間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不了解學生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
書中講述了很多李老師親歷的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最打動我的是學生萬同的故事。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詳實最感人的后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那樣的學生,有多少耐心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復?與李老師相比,我真的羞愧難當!其實每一個學校都有形形色色的“萬同”,也有很多老師為這樣的“萬同”付出了自己的耐心、愛心。但是又有幾人能如李鎮西老師那樣不棄不舍,耐心細致地對待萬同的呢?很多人最后選擇了抱怨、選擇了放棄、選擇了任其自然。李鎮西老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師,我想就是源于他對教育的執著,對學生智慧的愛。
李鎮西老師的教育之所以取得成功,全憑他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從我們當老師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要對學生充滿愛心,讓學生在我們愛的澆灌下茁壯成長。但為什么學生總不能按照我們的意愿發展?我想是我們還沒有領悟到愛的真諦。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書感悟 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內容簡介篇三
對教師工作來說,沒有什么比愛心更重要。讀完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我被他的愛心所感動;被他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的行為所震撼,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我自己是非常贊同這話的。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和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說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李鎮西老師對愛的執著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他也收獲著學生的愛。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做過。為什么李老師能成為名師,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工作越來越沒勁?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執著,對愛的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職業。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老師對待萬同同學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李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作為老師,你將你內心深處的愛心傳遞給你的學生了嗎?自省過后,我發現自己做得的確不夠。身為一名數學老師,由于帶多個班,周課時也多,所以平均與每班孩子相處的時間并不多,常常是這節課進這班教室,下一節又要到另一個班級上課。很少有時間和學生交流、談心,所以學生對我也并不是特別親近和了解,其實我是很愛他們的,我由衷地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為他們的失敗而難過。但作為老師,我總是在潛意識里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可能太過追求在學生面前的威嚴了。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于對學生的贊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贊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于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顆智慧的愛心!
但是,教育僅有愛心也是不夠的。這一點,李鎮西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值得思考,然而正是這些問題,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偉大,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也在想,其實這本書里面記載的許多案例,都有它具體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時代背景,而現在的社會又發生了許多的變化,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式的閱讀或許并不聰明,重要的是這本書里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者的愛心,教育者對教育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對大寫的人的張揚,應該成為我們從事教育的這個群體的出發點。
教育的愛心是空氣,是陽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糧,是布匹……你可以把它比喻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切,而且絕不過份。所以,老一輩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書感悟 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內容簡介篇四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蘇霍姆林斯基
近日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對我的感觸頗深,讓我對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很多時候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總是忙著備課、上課、批作業、考試等教學任務,還要應付各種學校的任務和檢查,而忽略了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忽略了對學生誠實、善良、正直這些優秀品質的培養。而李老師則不同,他給汪斌煮雞蛋,給學生送生日祝福,和寧瑋八年如一日地通信并一直鼓勵她。對于后進生萬同,他用關愛和平等一直激勵著這個孩子一步步的健康成長。
我們班有個學習困難戶小王。平時上課講授的知識,不論怎么樣也聽不懂。上課不專心聽講,不完成作業更是“家常便飯”。隔三差五的還要整出一些小麻煩。有一次,坐在他前面的同學小馬的文具都不見了,急得哇哇大哭。
我說“這是誰干的?”“是小王扔出去的,我都看見了。”一位同學斬釘截鐵地說。
“明天把你的家長請來吧。”
“我爸爸今天值班,
“那就叫你媽媽來!”我毫不示弱。
“我爸爸和媽媽離婚了。”他的聲音壓得很低很低。聽到這,就好像有一股電流擊穿了我的身體,我真恨自己,學生家里發生這么大的事,我居然都不知道。
“那你為什么扔同學的鉛筆盒?”
“我向他借鉛筆,他不借給我,根本沒人喜歡我!”說著,他終于忍不住哭了起來。直到這一刻,我才明白了癥結所在,失落、不自信、沒有安全感,這些都是父母離異帶給他的負面影響。而我因為不明真相給他施加壓力更讓他幼小的心靈雪上加霜。
“誰說的?老師就很喜歡你呀!”聽了這話,他停止抽泣,透過眼角偷偷地看著我。
“是呀!”我放大了聲音,“你看,有的時候放學了,別人都背著書包出去排隊,你卻默默的把那些沒有抄起來的椅子搬到桌子上,當時老師并沒有表揚你,但是老師是不是說過最喜歡默默付出的男子漢?”
聽到這,他的頭完全抬了起來,眼里也有了光芒。可也只是片刻的喜悅,頭馬上又低了下去。我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說:“今天的事,老師不會告訴你爸爸,小馬的鉛筆盒老師也會幫他修好,但是你一定要去和他真誠的道歉。”聽完,他高興地點點頭。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作為教師,千萬不能因為他(她)是后進生而放棄對他(她)的培養與轉化,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關懷學生的精神成長。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書感悟 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內容簡介篇五
在這個假期中,我拜讀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深深被李鎮西老師深邃的教育思想、獨樹一幟的教育觀點、廣博厚重的文化功底所打動,我的教育理論及人格魅力再次得到升華。
《愛心與教育》是李老師的教育手記,分為“愛心和童心”、“與頑童打交道”、“優秀生的培養”、“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和“沉重的思考”幾個部分。在這本書中,李老師的字字句句都高揚民主、科學、個性教育的旗幟,處處詮釋著一個大大的“愛”字。愛是當好一個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愛的情感。
李老師從教17載,對學生的愛全身心地投入,貫穿到教育教學的細枝末節。這種愛細致入微,滴水不漏,這從李老師不管接手哪個班,都精心給每個學生過生日,在生日這天送他們一本勵志的書,一本筆記本、自創一首詩、或開個生日宴會等體現出來;李老師對學生的愛親和、實實在在、不摻一點雜質,這表現在李老師經常把想家的同學或有特殊情況的同學請到家大吃一頓,學生在這里無拘無束,有種回家的感覺,假期師生一起出去郊游、在草坪上和學生摔跤,斗雞,打撲克等等,學生推心置腹地稱李老師為兄長。
李老師的愛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突出表現在對差生的轉化上,更展示出了李老師過人的教育智慧,既有心貼心的情感交流又不失嚴父的溫情,對不同的問題學生投其所好,如對上課好思想溜號,自控能力很差的學生,李老師幫他出主意,就是對自己“每天十問”,如一問今天學習任務完成了嗎?二問明天的新課預習了嗎等。連問十個問題,并且要堅持這樣做;如對基礎很差,上課聽不懂又搗亂的學生,李老師便送給他一本《烈火金剛》,老師講課他也有事做這樣就不打擾別人聽課了。他以自己的心靈贏得學生的心靈,與這些學生同喜同悲,吃喝玩樂,打成火熱一片,再玩世不恭的頑童也會被李老師偉大的愛心所俘虜,孩子們于是敞開心扉,心甘情愿接受李老師的諄諄教導,李老師用自己博大厚重的愛融化了一塊塊堅冰,讓每一位孩子抬起頭來走路。
想想我們在工作中又是如何對待差生的,雖不是暴力加棍棒,那對優生和差生的態度也是親娘和后娘!結果呢?不但沒把差生從“泥沼”中拉回來,而且心離我們越來越遠。
《愛心與教育》給了我內心以極大的震動,是啊,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不能把錯誤、罪責一股腦地都扣到學生的頭上,我們要常常自我反思,反思我們的教育行為,守好腳下這塊凈土,讓學生在這里自由茁壯成長。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書感悟 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內容簡介篇六
每每問自己,我要做一個怎樣的老師呢?我想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之后,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個愛學生的老師,做一個富有童心,心中充滿愛的老師。
李老師說:“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其實現在的社會何嘗不需要有愛心的老師呢?每次和家長交流,已不多是以前家長所要求的嚴厲與管束,更多的家長現在會說,希望這位老師是我孩子喜歡的老師,是教育有方,態度和藹可親,能正確引導孩子的老師,是能夠讓孩子愉快學習,經常能搞些活動來豐富孩子生活的老師,或是能讓孩子有一些鍛煉的機會,提高能力的老師。總之是一位擁有愛心和童心的好老師,讓孩子能在他的教育下快樂成長的老師。聽聽要求還真不少,而且還很高。不過這話一點也不假,作為每個孩子的家長,都是這么想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一位好老師,讓孩子在他的引領下健康快樂的學習和成長。
現在的我已經是一位家長同時是一位老師,捫心自問,我是一位好老師嗎?這個問題總是引起我的思考,工作認真負責,鉆研教材,備課一絲不茍,上課認真投入,批改作業認真及時,這樣充其量是個合格的老師。而在大家心中一致的好老師,我想做到這些肯定是不夠的。就如上面所說的,做一個有愛心和有童心的老師,是多么難能可貴,也是所有孩子和所有家長都期盼的,也正是老師最難做的。
“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全面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李老師的這些話不正是詮釋了素質教育的真諦嗎?不正是告訴我們童心和愛心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兩把金鑰匙嗎?
一位被孩子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只有具備了童心,才會理解學生看似幼稚的言行,珍惜學生的奇思妙想;知道了具備一顆愛心,才能寬容學生在學習中的失誤,耐心對待學生千百次的發問。“老師的尊嚴都是學生給的。” 細細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很可愛,都值得用我們的心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