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周記初中生4篇
【實用】寒假周記初中生4篇
轉眼間,歲月匆匆,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我們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事情,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周記了。怎樣寫周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寒假周記初中生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寒假周記初中生 篇1
快樂的寒假又快結束了,總結我這個寒假,收獲太真不少。其中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用電腦。
寒假的一天,我和爸爸上樓,爸爸說要教我學電腦,我可高興了!
爸爸首先教我怎樣開機,然后教我怎樣打開文件進行操作,還教我學會了畫畫,最后教我怎樣關機,我認真的進行了學習。過了幾天,我想去試一試,看我學會了么?我操作了好幾遍,都可以順利地找到文件,我真的學會了!
以后,我要利用上網來幫我學習更多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電腦永遠是我的好朋友!
怎么樣,這個寒假我學會了電腦,收獲不小吧!同學們,你們寒假收獲了什么呢?
寒假周記初中生 篇2
我變了,徹徹底底地變了。當然不是往壞的地方改變而是往好的地方改變了。步入初中生活,我的一切都在暗地里悄悄地改變了?,F在的我就猶如脫胎換骨了一般。
當我剛剛步入嶄新的初中生活時,我的心情是十分復雜的。從剛開始對陌生環境的緊張與不安,還有對自己應該如何面對這新的一切而感到十分的焦躁。但最后我很快就融入到了這個新的集體。當我真正融入進了這個新的集體時,我是十分激動與興奮的。在這個時刻,我真真切切地感覺到我就是班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我也漸漸地把自己的“真面目”露了出來,不再是原來那個看別人眼色而行動,因別人而改變的人了。
進入初中,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時光倒流,再次給了我一個機會,給已經漸漸成長的我一個新的機會。讓我可以重新做起,讓曾經錯過的那些遺憾可以彌補。而在初中生活中,我也明顯地感覺到了與小學生活中我的不同之處。首先,我開始以自己外向,開朗的一面來面對同學,不再是帶著那有些虛偽的“乖乖女”面具來面對他人。但無論如何,我的初中生活正在緩緩地改變著我,而我也正充滿期待,興奮地創造著屬于自己的“小小世界”。
而我也享受著這一切,但我的變化最大的地方卻并不是這些。我最大的變化就是現在的心態與性格。從小學到初中,僅隔了一段十分短的日子,而給我的感覺卻是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成長之道。剛開學時軍訓的時光已經隨著時光遠去,那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但卻已成為過去,現在的我們已經與那時變的不一樣了,說不出是哪里的改變,似乎是整個人的氣質與心性得到了升華。
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漸漸長大了,心性與心態已經漸漸變得成熟與穩重,平時的嬉皮笑臉也學會了收斂,不再像兒時一樣沖動與莽撞了。身高已經漸漸趕上了大人,只有一張還略顯稚嫩的面龐還在表示我們尚未長大。
變化永遠是十分突然而令人十分驚訝的。而我也十分期待在初中生活中的其它的改變。相信在屬于我們的初中一定會有許多令我們充滿驚喜的改變。
寒假周記初中生 篇3
古時候,有個恐怖的怪物叫做“夕”它每天都要出來吃人畜,人間被攪得民不聊生,可憐的人們叫苦不選。玉皇大帝知道了派神農老祖下去降服“夕”神農老祖到了人間,抓住了“夕”一頓鞭打,將“夕”降服,送回了天庭,人間恢復了和平,沒過多久,玉皇大帝開始可憐“夕”,于是允許“夕”在大年三十晚上到人間吃東西,有將人間弄得生靈涂炭后來,一位老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將竹子點燃了,發出“噼里啪啦”的爆炸聲,起名為“爆竹”這爆竹聲把兇殘的“夕”給下跑,人們高興萬分,慶賀趕走“年”,大年三十叫做“除夕”,放“爆竹”成了每年的一項傳統。
現在的“爆竹”不像古代那么單調,樣式千奇百態,各種各樣,“嗞”的一聲,將天空渲染的`五彩斑斕,“爆竹”也換了一個新名字——花炮。
過小年那一晚,我和幾個朋友早來到樓頂,趁天一黑,隆重而盛大的“禮花盛典拉開了帷幕。
第一個是“蒸蒸日上”肖仙勇上前,掏出了打火機,點燃了引線,“哧?!币粋€小小的火花在閃爍。“轟”一個火焰直沖云宵,又是一陣巨響,那團火燃在半空炸開,天剎那間粉刷一新,一下子紅色一下了黃色,一下子又變成了紫藍色,像一幅七彩艷圖。
下一個上場的是“驚天雷”羅偉最勇敢,走到前面,打燃一根火柴,點燃了引線,然后拼命朝后跑,堵住耳朵,“一,二,三”“轟”,像一個炸雷一樣,似乎整個地球都地動山搖。
后來越來越精彩,什么“百花齊放”“暴雨梨花”“降落傘”“雷王”“夏花綻”……一個比一個刺激,一個比一個漂亮。
一個個彩炮沖上天,璀璨,撩人,這七彩的煙火,這迎春的煙火敲響了又一個豬年新年的鐘聲。
寒假周記初中生 篇4
今天是寒假的第一天,爸爸媽媽為慶祝我優異的期末成績,決定今天包餃子!早上媽媽買了一些野菜、餃子皮跟肉。我高興極了,不住地說:“今天吃餃子嘍了!
中午到了,媽媽已經在桌子邊包餃子了,我在一旁看著,覺得包很簡單,手就開始有點癢癢了。我便偷偷地走到桌子前,看了看媽媽包餃子的樣子。
我先把餃子餡用筷子夾到餃子皮上,然后把餃子皮用手一點點的捏,嗯?怎么感覺手上濕濕的,一看原來皮破啦,媽媽說:“你放的餡太多啦!怎么能包住呢?”
我又拿了個餃子皮,少放了點餡,一點點的又捏住了,這次沒漏,我高興的把它放到了箅子上,可是卻怎么也立不起來。媽媽又說:“你放的餡太少啦,怎么能立起來呢?”我有點灰心啦,這時候媽媽說:“你照我的樣子來就能包好啦!”
媽媽把餃子皮托在手心上,然后夾一筷子餃子餡,放在餃子皮的正中間,再把餃子皮對折一下,用雙手的拇指跟食指熟練的一捏,一個胖乎乎的餃子就呈現在我的面前。
我照著媽媽教的方法開始包啦,第一個餃子的樣子很難看,但總算有點模樣啦。接著就是第二個、第三個,包的一個比一個好。
餃子包好啦,要開始下鍋煮啦。媽媽先燒開一鍋水,然后把餃子一個個輕輕的下進去,再用勺子背輕輕的推著,生怕把餃子弄破了。
不一會兒,鍋開了,媽媽又往鍋里添了半碗水。不時的用勺背輕輕的推著,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添水呢?媽媽說:“煮餃子要滾三滾,餃子才能煮透,皮筋陷軟”。鍋又開了,媽媽又往鍋里添了半碗水,然后跟以前一樣用勺子輕輕的推著。
餃子煮好了,要開始撈了,只見媽媽用漏勺把餃子盛出來,結果我包的煮爛了兩三個,不過,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還是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