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讀書日記6篇
有關讀書日記6篇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一定有不少感想,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日記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日記 篇1
從小到大,有一個好朋友,一直陪伴著我,在我成長的日子里,它帶給我歡樂,充實我頭腦,引導我思考, 教會我做人,讓我感受到了世界的精彩和知識的奧妙。它就是我的好朋友DD書。
甚至在我還不認識一個字的時候,我就已經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很小的時候,我和別的孩子一樣,喜歡讓媽媽拿著故事書為我講故事。對于每個故事,我總要認真的聽上三、四遍才肯罷休。隨著認字的增多,我終于可以自己讀書了,這是一件多么讓人高興的事情啊!每當我寫完作業,獨自呆在臥室的時候,我總是喜歡拿上一本喜愛的書,沉醉于形形色色的故事之中,那種快樂,在當時是其它任何一種東西也無法替代的。
從《格林童話》、《三百六十五夜》到《安徒生童話》,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和善良的形象共同塑造了我單純而樂觀的性格;從《海蒂》身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生命的意義;《三毛流浪記》讓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頭懸梁,錐刺股” 的典故則時刻督促著我前進。
書是我的好朋友,它陪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生活,它讓我知道了過去的事情,了解了社會的百態,學會了各種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它就像一頁小舟,載著我們駛向浩瀚的知識海洋!
讀書日記 篇2
平日里,我最愛讀書了,時不時就捧著一本書看。
中午放學回了家,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讀書了。過了一會兒,媽媽叫我吃飯,我嘴上答應著,腳卻還是原地不動。直到媽媽親自去叫我,我才不情愿地放下書,去吃飯了。
我為什么這么喜歡讀書呢?主要是因為媽媽。媽媽只要一遇到好書就給我買,而且從微信能上申請書,申請書她簡直是百發百中。這樣下來,我能不愛讀書嗎?
為了能讓我看到更多的書,媽媽給我辦了兩個借書證,每次都可以從區圖書館和小雨滴圖書館借書。每次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每天晚上,是我的讀書時間。這時,我想讀什么就讀什么。每天晚上基本能讀完一本書。媽媽經常提醒我:“讀書雖然很好,但是也要注意眼睛。”
讀書是我的.愛好,我愛讀書。
讀書日記 篇3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于1918年4月。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這部作品以日記的形式,以第一人稱行文,通過作者、敘述者、主人公的視角,在敘述中拉遠了距離,又讓讀者方便帶入。
日記開始的序言,是用文言文的形式寫的,但日記是白話文,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分析。文言文是封建社會和傳統文化的的代表性產物,所以文言文小序就象征當時舊社會文化秩序,作為狂人思想武器的白話文自然也就帶上了反對舊社會的色彩。文言文小序的添加使得整個小說的敘事方式顯示出一種復雜性,兩重敘述視角構成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存在,構成了緊張、反諷的關系,形成序言與正文間的距離,從而使作品充滿張力,使人形成遠距離觀照和閱讀,具有形式上的意義,也創造出一種最能顯示出其人生體驗的獨特文章結構。
文言與白話兩種完全不同的文體出現在同一篇文章里,形成的對比就如同狂人這樣的啟蒙斗士與這“吃人”本質的舊社會的格格不入,這樣鮮明的對比也預示著文言文為代表的舊社會與白話文為代表的新社會是對立的。
日記開始第一句話就很值得品味,“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這聽起來似乎是胡話,細品下來又像是最清新的實話。三十年不見月光,是不是說生下來就是黑暗呢?那見過的月光,或許是還未學習時,字里行間寫滿的兒時。中國人對宗教的信仰或者對統治階級權力的信仰比起對歷史的信仰來是少一些的。而歷史的信仰根植于宗族里的血脈里和周圍的無物之陣里。心有不甘地想看清認清,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那代價就是發狂和被發狂,然后被戕害。在狂人第一次認清事實的時候是感到精神分外爽快的,是感到全身通透的。可是隨之而來他就感到需要無比的小心,連狗都要小心。然后狂人后面的日記里就細細寫下了他小心的點點滴滴,寫下了他看見的的月光下真真切切的一切。
結合序言,我們得知狂人后來痊愈了,他赴某地候補了,這里不得而知,他到底是真的被吃掉了,順從了,也成了吃人的人,還是他知道要做一個真正的斗士,入世去救那些還沒吃人的孩子。
《狂人日記》距今百年了,我也工作幾年,年齡也正好三十,的的確確在某些深夜感到像狂人一樣看見了月光,看見傷害人的無物之陣還依然存在,更看清這無物之陣是根植于人性的。看見月亮的我如狂人一般痛苦深思,一般心有不甘,特別是即將成為父親母親年紀,是選擇“赴任”去改變現實拯救下一代,還是選擇“赴任”讓自己榮華富貴以保護自己的孩子,卻有可能吃掉別人或別人的孩子。
我前些天散步的時候還與人說到,我是愿意做一個先行者的,并列舉了幾樣可以由我支配但還不是現在風俗的事情,可是與我同行的人真的就是狂人日記里的醫生、兄弟一般,緊張之極。他的緊張讓我感到孤獨,孤獨得從一百年前的書里才找到些安慰和勇氣。
還好,看見今天這一百年來的改變,我更有勇氣去看清那月光下真真切切的一切。
讀書日記 篇4
今天上午,我讀了一本書叫《女生日記》。作者是楊紅櫻所寫的校園小說系列中的一本書,她曾獲得了“冰心兒童圖書獎”,“海峽兩岸童話一等獎”等十余個獎項。
本書以日記的形式,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六年級女生冉冬陽從小女孩成長為少女的生理、心理微妙的變化。作者楊紅櫻以生命意識關照生活,把女孩子渴望長大的矛盾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真實而生動的展示了當代少年兒童成長的快樂和煩惱。我們應該怎樣面對自己的成長?怎樣才能成長的健康自然?我們該怎樣幫助孩子自然度過這段敏感而重要的時光?本書以詼諧幽默的筆調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揭示了女生心中的好多小秘密和羽化成蝶的痛苦和歡樂,引人入勝,發人深思。
有一次,我看了一本書叫《青春的萌動》。里面寫著:十一二歲的女孩子已經開始發育,進入了青春期。青春期少女是女性發育過程中變化最大的階段,也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女孩子面臨的關鍵問題是月經來潮。月經是女性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女孩子一般從11歲到16歲這個期間月經來潮。月經是有周期的。大多數女性的周期是28~35天,每次月經持續3~5天,在經期里,會出現各樣的不舒服的癥狀,比如:精神緊張,容易生氣,頭痛腦漲,腰痛腿軟,乳房脹痛……
讀了這本書,我體會到了做女還的煩惱和害怕長大的心情,所以還是兒童時期比較好,大家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讀書日記 篇5
《女生日記》原名《非常女生》,是楊紅櫻校園小說系列中的一本書。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六年級女生冉冬陽從小女孩成長為少女的生理,心理微妙的變化。作者把女孩子渴望長大的矛盾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真實而生動地展示了當代少年兒童成長的快樂和煩惱。 主人公冉冬陽是個善解人意,情感豐富的小學六年級女生,她不漂亮也不聰明,卻是那種男生,女生,男老師,女老師都喜歡的魅力女孩。 在面對幾個人要搶她錢時,她急中生智,逃過一劫;自己好友的媽媽要做生意,可沒有本錢,她樂于助人,幫助籌錢;在馬加同學的父母出了車禍,半歲的弟弟馬達沒人管時,她挺身而出,幫助照顧……
這本書告訴了我以前許多不明白的道理,告訴了我這個還只是四年級的10歲女孩該怎樣自然的度過一段敏感而重要的時光,告訴我要快樂地成長,并感受成長的快樂,給予了我太多太多的啟示。
讀書日記 篇6
我偶爾也會從一些書籍上了解,看到一些猶太人在曾經遭受到得苦難,但看了《安妮日記》之后,我更加體會到了猶太人那曾經銘心刻骨得痛,就如同當時可惡得日鬼子侵略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樣得痛,痛入骨髓。
這本書是從一位少女:安妮得角度出發得,寫了一位少女對當時德國法西斯侵略猶太人得看法、悲憤和無能為力,還有自己以及自己家庭在這一事情是得遭遇。事情是這樣得:安妮本來和爸爸皮姆,媽媽和姐姐瑪格特幸福得生活在一起,還有萊絲、月波等朋友,雖然和家人、朋友有時候也是會鬧矛盾得,但一般時候還是會相處得很快樂。
但是,漸漸德國法西斯侵略者開始迫害猶太人,開始不可避免得種族歧視。外頭得風聲越來越緊,安妮一家沒辦法,只好放棄家中得一切和小貓莫耶,躲進了位于爸爸單位得秘密后屋,開始了逃亡生活。跟弗蘭克一家一起躲進秘密后屋,跟弗蘭克一家一起躲進秘密后屋得還有范達恩一家,后來又來了牙醫迪塞爾。但是秘密后屋之間得人與人相處并不好,飯菜難以下咽,衣服破破爛爛,環境惡劣,讓所有人得脾氣都不好。但是安妮一直樂觀,直到最后秘密后屋得人都被抓了去……
安妮在這么一個惡劣得環境下依然樂觀,堅持“寫信”給日記本姬蒂,樂觀面對生活與艱苦,而生活在幸福中得我們為什么不呢?當然,當她被抓去得那一刻讓所有人都心痛不已。現在,讓我們祝福猶太人吧,請他們忘掉痛苦,重拾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