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日記通用15篇
端午節的日記通用15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獲的,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么能落下。那么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日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的日記1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家鄉最有特色的節日——端午節。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每年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
我很喜歡吃粽子,媽媽經常帶我去五芳齋吃粽子。今年的端午節,媽媽又從五芳齋買來了很多粽子:有中肉的,有豆沙的,有蛋黃的……我和爸爸喜歡吃蛋黃棕,奶奶喜歡吃豆沙棕,媽媽喜歡吃中肉棕。粽子可真香呀,我們一家人有說有笑,吃得津津有味。
端午節這天下午,媽媽提議去看龍舟賽,一家人立即響應。吃好了粽子,我們出發了。到了賽龍舟的南湖,哇,湖邊早已是人山人海。盡管我們沒有很好的位置來觀看這精彩的賽龍舟,但是能親眼看看這個熱鬧的場面,我們仍然覺得很高興。
看完了激動人心的賽龍舟,我們又來到了梅灣街觀看內容豐富的文藝演出。有小朋友表演的戲曲連唱,有奶奶們表演的模特秀,有姐姐們表演的肚皮舞……節目精彩極了,觀眾們的掌聲可熱烈了。
晚飯的時候,媽媽又買來了黃魚、黃鱔、小黃瓜等端午節吃的小菜。
這次端午節,過得太有意思了。我想明年的端午節一定會更有意思,我期待著。
端午節的日記2
我的家鄉在黑龍江省尚志市,是為了紀念抗日英雄趙尚志而命名的。我家鄉的端午節也是與眾不同的。
還記得那是小時候,有一年媽媽領我回老家過端午節。那天早晨,我正在睡覺,媽媽忽然叫我起床。我問媽媽:“天還沒亮,那么早起床干嘛呀?”媽媽說:“今天是端午節呀!媽媽要帶你去看看這里的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我高興極了,馬上穿好衣服,跟媽媽出發了。
我們坐著舅舅的摩托車來到了一條河邊。這時河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拿著毛巾在洗臉。我好奇的問媽媽:“為什么有這么多人來到河邊洗臉呢?”媽媽說:“這是祖輩傳下來的習俗,每年端午節這天太陽沒升起來的時候,人們都來河邊洗臉洗眼睛,這樣一年眼睛都會明明亮亮的。”真有意思,我們也恭恭敬敬地洗了一把,覺得涼爽極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見路兩邊有好多人在折柳枝。我問媽媽:“這是干什么呀?為什么要把柳枝折下來?”媽媽說:“在柳枝上掛上紙葫蘆,然后插在大門上,這樣才有過節的氣氛。”后來我查書,原來人們相信插柳能避邪。
哦!我明白了原來老家過端午節還有這么多講究,真是不虛此行呀!
端午節的日記3
我盼啊盼,終于盼來了端午節,我想,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就能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端午節到了,我早早的起床,等著,盼著,吃到香噴噴的粽子,我既著急,又興奮。
包粽子是媽媽的拿手好藝,首先她把粽葉放到熱水里浸泡,再準備好糯米、紅豆、棗和肉,把瘦肉切成小塊用醬油等作料拌好和米等放到用幾張粽葉卷成的“小斗”里,再用一張粽葉包一下,用線扎好,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轉瞬間,媽媽手腳很麻利,三下五除二就把一籃子粽子弄好了。然后,再把它們放到鍋里煮熟。這時,我就專門盯著鍋,沒多長時間,從鍋里飄出一陣陣清香,這股裊裊升起的熱氣濃香撲鼻,把我饞得口水直流三尺,不住咽唾沫。急不可待揭開鍋,拿出一個恨不得一口吞下,可又燙又饞,不住用嘴吹氣,用手扇,那饞樣把全家都逗樂了。媽媽說:“不要急,還有各式各樣,各種口味的粽子等你,形狀有枕頭狀的,圓桶形,煮熟了,放那,隨時吃,既方便又美味。
今天著一天過得真快樂啊。我不僅享受到粽子的美味,還享受到過端午節的快樂。我真想天天過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日記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里,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里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說干就干,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團,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于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著做。
粽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沖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后拿出了這個粽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著大家說:今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么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日記5
端午那天,媽媽帶我去浹江看龍舟比賽。
比賽快開始了,江邊已人山人海,只見江上已經停好了七八艘龍舟,接著又來了幾隊人,他們依次坐上了龍舟。這時我發現每艘龍舟上都有一個敲鼓的'人,我問媽媽:“媽媽,他們為什么要敲鼓呀?”媽媽神秘地一笑說:“待會兒你就知道了。”忽然,人群安靜了下來,接著只聽“呯”的一聲槍響,龍舟都如離弦之箭一般,沖了出去。啊,原來那些敲鼓的人至關重要,劃龍舟的人是按他們的節奏來劃。劃龍舟的人個個奮力拼搏著,你追我趕,晶瑩的汗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船槳激起無數的小水花,細細的密密的,好看極了。這時江上敲鼓聲、加油聲和船槳激水聲,都融在了一起,真是熱鬧非凡。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龍舟之間的距離也漸漸拉開了。忽然,一艘紅色的龍舟,快要追上最前面的那艘了,我緊張得眼睛一眨不眨,為他們捏了一把汗。這時,這艘紅色的龍舟輕盈而快速地到達了終點,他們一看自己隊勝利了,便歡呼了起來。緊接著,其他幾艘也陸續到達了。
就這樣,一場激烈的龍舟比賽落幕了。
端午節的日記6
“粽子香,香櫥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叉在大門上……”。讀了這首兒歌,大家都知道寫的是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娃娃節等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不僅和五緊密相連,就連來歷都有五條傳說呢?有屈原說、龍的節日、迎濤神說、惡日、夏至說。其中紀念屈原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鈞《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汩羅江,死后被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年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般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間,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民間端午節的習俗也不少,有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掛菖蒲、艾葉……據說吃粽子原來是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尸體;喝雄黃酒是為了驅妖辟邪;賽龍舟原來是小舟打撈屈原的尸體,后因為人們像競賽一樣,所以演變成了今天賽龍舟的習俗。總之,都是為了寄托人們對屈原的哀思之情。每逢端午節,我們家也不例外,都要一起吃粽子。每當媽媽包粽子時,我都會催促媽媽動作快點。當粽子一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肉粽吃起來,啊!真香。端午節就是這樣一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日記7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放了三天假,就是雙休日和端午節加在一起的。說到端午節,我也就想到了屈原,據說,屈原是在農歷五月初五受冤,他抱著石頭自投舊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老百姓為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進舊羅江中。
媽媽和爸爸帶我一起去外婆家過,這時,外婆正在煮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外婆說:“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咸蛋黃及雄黃酒。這時,外公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聽說在江南地區,他們為了驅邪,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時,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粽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說:“外婆,我來幫您嘗嘗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瞇瞇的說:“看你這只小饞貓,好!外婆給你先來一個。”我把粽葉撥開,看到了糯米粽子,聞一聞,哇!真香啊!接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外婆說:“現在的粽子品種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咸肉粽……”聽著聽著,口水都要流了下來。
去了外婆家,我了解了不少知識,不過端午節的粽子真是太好吃了!
端午節的日記8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傳統習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包粽子活動,大人們先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種調料,包成立體的三角形,再用細繩纏緊。
粽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餡的,還有加蛋黃的等等
就連粽子的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如:圓形,三角形……讓我看的眼花繚亂。
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拿來蒸,過上半個鐘頭,媽媽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個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撥開它的竹葉,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從肉色變到黃色,我情不自禁的嘗了一口,啊。好吃的無法形容……
忽然,我聽到外面傳來了一陣陣“嘿喲”,“嘿喲”的吶喊聲,我連忙從窗口望出去,只見湖里的龍舟上一個人在擂鼓,還有八個人在劃漿,而且比賽隊員都整齊有規律地吶喊著,劃動著,個個都生龍活虎,并且精神抖擻。看那一艘艘龍舟就像一支支發射出去的利箭一樣向前沖去。在岸上的啦啦隊員們也都大聲的喊著;“加油”,“加油”。龍舟聽到大家為它喊“加油”似乎變得更快了。
啊。端午節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趣味無窮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那就好了。
端午節的日記9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紀念屈原,包粽子,賽龍舟,掛香囊……今年端午,我就深深體會到了過端午節的樂趣。
首先,是我最愛的包粽子。今年端午,我“華麗蛻變”——由一個包粽子的小菜鳥,變成了包粽子一代“粽”師。剛開始,我跟著爸爸學,結果包出來的粽子……呃,還不錯,能吃,但前提是別看它的樣子。我撅著嘴巴,唉!這么難看的粽子,就算想投到汨羅江,也得給退貨。這時,真正的“棕”師媽媽來了,媽媽要教我包粽子。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很快就會了,立刻成為新一代“粽”師。我包出來的粽子,很有立體感,并且小巧玲瓏,十分可愛,漂亮!媽媽也嘖嘖稱贊,接著,媽媽立即煮了一鍋粽子,煮熟后,粽子的香味牽引著我飄進廚房。餐桌上早已擺好了小巧玲瓏的粽子,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一個,哇哦!一粒粒糯米晶瑩剔透,中間還有像紅寶石一樣的蜜棗,簡直就是可以吃的白珍珠和紅寶石。吧唧吧唧,嗯嗯,又香又甜!
正當我吃得不亦樂乎時,媽媽駕到了,她手里拿著三個漂亮的香囊,一個是小蝴蝶,蝴蝶五彩斑斕,一副展翅欲飛的樣子;還有一個是小辣椒和小草莓,仔細一聞,嗯嗯,艾葉的香味就這么吸引人!媽媽把先囊系在我的脖子上和手腕上,據說,這樣可以祛邪避穢。
我們全家要出門玩嘍,出門時,我抬頭一看,呵,門上方已經插好了香香的艾葉,正在向我揮手告別呢。
端午節的日記10
銜泥燕幫助冬老人收起他最后一縷胡須,一夜春雨后,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敲響了春天的大門,把久違的綠色帶給大地。當我們借助春光還在忙于整理冰凍思緒的時候,端午節輕輕拍了一下我們的肩膀打開了我們塵封的記憶……
春秋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提著他的詩句靜靜地走過,留下一串風俗陪伴我們走過幾個世紀,粽子帶著撲鼻的香氣爬上你的飯桌,延續至今它已經不再是那個給魚蝦充饑的食物,豆沙、花生、腌肉、紅棗不知道從何時起鉆進了粽子里,拴住了你的胃,瞧!那位孩子的口水已經打濕了衣襟。懵懂的孩子們手上的五彩線放飛著快樂的心,那是父母的祝福,銀鈴般的笑聲響徹云霄!龍舟張開了翅膀飛行在靜靜的湖面上。“屈原杯”龍舟賽開賽了!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中國人、外國人、連湖中的金鯉也不遠萬里趕來參加盛會。中國的端午節由此聞名世界。
今年的端午節是個特別的節日,中國經過了冰凍、天崩地裂、盛世狂歡、成功。一路走來愛心充滿空氣中的每個氧離子。做一個吉祥、快樂、祝福、追憶的粽子吧,包容起每一份甜蜜,借愛心作翅膀,隨風飄向世界的每個角落!
端午節的日記11
端午節職業女子100米賽龍舟的比賽開始了,隨著震天的鼓聲,6只龍船像離弦的箭一般向前沖去。
河中央,只見紅隊右側的一位女劃手埋著頭,左手握住槳的最高點,右手握著槳柄與槳板的接口,并把槳板插進水里,從前向后奮力地撥動。她的身體微微前傾,手臂上的肌肉緊繃而強壯。槳劃過的地方蕩起一層層圓弧形的波紋。接著,第二次,第二次……槳越來越快地撥動著,水面上浮起了一片白茫茫的水霧,冰涼的河水不時落在她的頭上、身上,她卻全然不顧。
“咚,咚……”鼓聲鏗鏘有力,節奏越來越快,隊員們劃槳的動作合著鼓點也變快了。遠遠看去,十幾只手臂握著槳用力向前劃去,木槳上下翻舞,整齊劃一。紅隊站在船尾的舵手負責控制方向,她雙手緊緊把住船槳,不讓龍舟偏離方向。在最后沖刺時,觀眾席上的觀眾再也坐不住了,興奮地站起來,大聲喊:“加油!加油!”紛紛為領先的龍舟鼓勁歡呼。
紅隊最終不負眾望,成為群龍之首,贏得了冠軍。頓時,全場掌聲如雷。賽龍舟在一片歡樂中結束了,耳邊卻仍回響著那有力的鼓聲。隊員們那奮勇爭先,力爭上游的激烈場面,讓我的心久久無法平靜。
端午節的日記12
賽龍舟使我們珠三角端午節的一種獨特的民俗活動,這個活動的起因是為紀念我國古代時的一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賽龍舟,因為爸爸當天正好有空,所以我們全家去看賽龍舟。到達賽龍舟的場地時,岸兩邊早已被圍觀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橋上的一個空擋,便叫家人擠了過去。這個位置居高臨下整個江面一目了然。
賽龍舟開始了,每只龍舟都像一支離弦的箭,一個勁的向前沖,每一只龍舟下面都都綁著不少粽子,每向前一步,龍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粽子斬下扔進水里。每只龍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會兒1號領先,不一會兒8號又追上了。
突然,劃船手好像力氣大增,每一只龍舟的速度更快了。這時,擊鼓手開始鳴鼓了,劃船手頓時很有節奏的跟著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來助威,開始下起了毛毛細雨。真是鼓聲。人聲。助威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
龍舟的速度越來越快,仿佛龍群在江水中急速飛騰。漸漸的,漸漸的。1號,5號,9號構成了領先集團。100米。50米。20米終點越來越近,只見5號的力量一發不可收拾的爆發了。把后面的兩條龍舟遠遠地甩在后面,然后沖線了。
賽龍舟真是一項激烈的比賽啊。
端午節的日記13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又名端陽節,是我國很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一個叫屈原的人而建立的。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想主張富國強兵,一起對抗強大的秦國,但受到奸臣陷害,被楚懷王流放。最后秦國吞并了楚國,屈原很悲憤,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就投江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他自盡的那天立為端午節。
端午節的風俗有:劃龍舟、包粽子;用雄黃酒在頭上畫王字可以驅毒還可以鎮邪;端午節還可以戴上長命縷,長命縷可戴在小孩的脖子上,小孩的手臂上,還可以掛在床和搖籃上,長命縷可以避災難、除病、保佑健康和長命百歲。
我們家過端午節會回老家,和家人一起看劃龍舟,為自己村的龍舟加油,那里的氣氛很熱烈,有劃水聲、打鼓聲、吶喊聲關鍵就在最后看哪一組勝利,得冠軍的組會感到很光榮。吃端午飯的時候,整個村子都坐在一起吃,一邊吃一邊說,說的當然都是劃龍舟的趣事。粽子是我最喜歡吃的一樣食物,最近媽媽每天都給我煮粽子吃,粽子里面有糯米、豆子、肥豬肉和蛋黃,外面包的是蕉葉。粽子有甜味,有咸味,也有無味,我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糯米,咸咸的,粘糊糊的,還混合著一種獨特的蕉葉的味道,真好吃!
端午節我真開心!
端午節的日記14
濃濃的
20xx年 5月30日
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里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著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鉆進了教室.小家伙又想干什么 我心里暗暗地嘀咕著.
走進教室,來了十幾個孩子,都七手八腳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變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們該值日的值日,該讀書的讀書.漸漸的,教室的人多了,書聲朗朗.那個早晨看見我鉆進教室的孩子時時用眼瞟著我,好像在偷偷地觀察著我.我裝著沒看見,時而傾聽著悅耳的讀書聲,時而想著自己的心事微微嘆氣.
"老師,老師——"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我一愣正是那個孩子."老師,端午節快到了,這是我和媽媽昨晚親手包得粽子,給你捎了兩個嘗嘗."孩子扒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到."啊,啊,謝謝,謝謝."我恍然接過孩子手中的,一陣濃濃的香味迎面撲來,心里頓時蕩起一股暖流……
是啊,快過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里充滿了希翼.
端午節的日記15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一邊哼著兒歌一邊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中粽子的來歷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偉人的。
在我們的家鄉,到了過端午節的這一天,即5月5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鴨蛋,雞蛋和鴨蛋放在鍋里和粽子一塊煮!經過放了粽葉的水一煮,雞蛋和鴨蛋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有一股特別的粽葉清香!在吃早飯時,這些蛋、粽子,都要擺上飯桌,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小壺酒,姥姥還特意在酒里加了一點雄黃,她說這是為了避邪!這不能不說也是咱家鄉的一種特色呢!
吃粽子容易包粽子難,看著大人們包粽子的熟練動作,我真的是羨慕呀,最值得期待的是等粽子熟的過程了,等待的時間總是很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出鍋時,滿屋子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放在碗里,輕輕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晶瑩,透亮、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窮,我差點一口連筷子都咬下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老人們都說這樣是為了驅病避邪。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家鄉的端午節真是太美好了,我永遠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