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觀察日記【匯編六篇】
【篇1】花生觀察日記
10月8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把一些胖胖的小花生倒入一個透明的杯子里,以方便觀察花生的生長過程和變化,我往透明杯子里倒了半杯涼水,讓它們在杯中浸泡,它們像一個個在水中游泳的小娃娃,有的在水下練習憋氣,有的在水面上嬉戲、打鬧、玩耍,我很期待它們明天的變化。
10月9日 星期三 晴
早上,我一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穿著鞋跑向陽臺去看我的小花生們,我先把杯子里的涼水倒掉,再把一張潔白的衛生紙用涼水打濕,給小花生們當作涼爽的“被子”蓋上,然后把它們放在陽臺上,曬曬太陽。
10月11日 星期五 陰
今天,我把花生們的“被子”拿走了,從杯中一看,只見它們一個個長出了可愛的“小尾巴”。有的花生已經脫了一半的粉色衣服了。于是我把它們轉移到了它們漂亮的新家——花盆之中,它們明天醒來可能會大吃一驚吧!
10月16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小花生們終于從花盆里露出小腦袋了。他們長出了約三厘米的小腦袋,看到后我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樣,樂開了花,還感到無比驕傲。希望這些花生寶寶快快長大,再結出一些果實來。
【篇2】花生觀察日記
1月22日
今天,天有點涼,再加上幾分小雨,更顯得冷。雨,伴隨著涼風,飄到陽臺,鉆進我的脖子,涼涼的。
媽媽告訴我,這是播種的最好時候!我和媽媽先拿鏟子松好了土,又澆了一點水再壓實了泥土,把選好的花生一個一個放上去,最后,用細細的土在花生上面蓋上薄薄的一層,好像給花生蓋上了一張被子。
媽媽說:讓我們一起呵護它們吧!
2月1日
早上我把花盆搬到東面的窗戶,讓它曬曬太陽。下午我又把它搬回西面的陽臺,讓它繼續接受陽光的溫暖,晚上我給它喝點水。一天天過去了,一天天沒動靜,我都著急了。今天早上我去搬花盆時,突然發現有一些小芽。小小的,胖嘟嘟的,有點鵝黃,有點淡綠,它們靜靜地躺在那里,是的!是躺在那里并非我想象的那樣站在那里!它們像一個個沉睡的嬰兒,等著陽光把它們喚醒。現在我得更加呵護它們了。
醒了醒了,寶寶終于睡醒了。懶洋洋地伸了一個腰,伸伸這只胳膊,抬抬那條腿。哎呀!松了松了!咦?這是什么?這么硬,走開走開,別擋了我的路!從黑乎乎的泥土里,冒出了一個大腦袋,大腦袋下伸出了一個嫩嫩的尖尖的翠綠的小臉!吸了一大口新鮮空氣,金燦燦的陽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他睜著一雙求知的眼睛:我家的陽臺好大啊,我的鄰居??百日紅,好鮮艷啊!我的家白底蘭花??青瓷盆,好美啊!我將要在這里抽枝、散葉、開花、結果!
這就是我,一顆花生的發芽歷程!
【篇3】花生觀察日記
初秋,又到落花生的季節了。立秋剛過,小妹就從鄉下老家捎來一簍新花生,說是平才叔剛刨的鮮花生。我高興極了,捧起那胖嘟嘟的鮮花生,啊,一股帶著泥土氣息的淡淡清香,沁人心脾,令人沉醉……
說真的,我從小就喜歡吃這有泥土味的花生,煮著吃或生吃都香甜可口。此刻,我捧起這鮮嫩的新花生,不由得想起了故鄉那片花生地,想起平才叔講過的那名抗日戰士。
平才叔是我本家的叔叔,今年七十開外,早年一直擔任村里的生產隊長,人們都管他叫“老隊長”。我在家時,他就知道我愛吃花生。長大后,我在城里成了家,平才叔每到落花生時,就托人給我捎一些來,說是讓我嘗嘗鮮。平才叔對花生也是格外喜愛,雖說家鄉是丘陵地,土質干硬,不常種植花生,但他每年都要在東山坳種上一片花生,說那塊地沙性好、有靈氣,長出的花生粒多又飽滿。
有一年夏天,我休假回去,路過家鄉的東山坳,看見坡下一片郁郁蔥蔥的秧兒,非常茂盛。我走近一看,那正是平才叔種的花生。時值花生開花的時候,淡淡的橘黃色的小花,星星點點夾在橢圓形葉片之間,若隱若現。在一片蔥綠的花生秧之中,一塊豎著的片石引起了我的注意,細看才知是一座墓碑,只不過墓碑周圍的花生秧更茂密,使墓碑后不大的墳頭不太顯眼罷了。再看墓碑斑駁粗糙,上面無任何字跡,也看不出有加工的跡象,看樣子已是年代很久了。我被這偶然的發現吸引住了,在墓前佇立良久,思索著在這簡陋的墓里躺著的是誰。回到村里,去拜見平才叔。他正在門前扎煙把,見我回來了,忙放下手中的活兒,點燃一鍋旱煙,同我拉起了家常,我順便問起了花生地里那座無名墓碑的事。良久,平才叔緊吸了兩口旱煙,慢慢給我講起了花生地里發生的故事。
日軍投降的那年3月,一天夜里,西沖那邊響起了激烈的槍聲,村里人都被驚醒了,不知發生了什么事。過了一個多時辰,槍聲平息了,只有村里的狗還在狂叫。第二天一早就有人說,鬼子打到河口來了,昨夜新四軍小分隊在西沖和鬼子干了一仗,后來新四軍向東山坳那邊撤去了。平才叔那年不到11歲,一大早揣起一個白薯就趕著牛到東山坳放牧,走到東山坳時,猛然發現草溝里有一攤血跡,順著血跡一瞧,前面躺著一個人,那人著一身灰軍衣,臉色慘白,血把大腿上的褲子都浸透了,滴在身下草叢上。平才叔發現那人胸口還有些微微顫動,就拔腿跑回村子叫人,當村里人帶上水和玉米粥趕來時,那人的嘴只張了張就犧牲了……講述中,平才叔的煙鍋早已熄滅了,他老人家很是傷感,深深地嘆了口氣說:“唉,年輕得很呀,頂多二十來歲……傷太重,流血過多啊……一句話沒說,連眼皮都沒睜一下,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
后來,平才叔和鄉親們就地掩埋了那名年輕戰士,并在河壩里找了一塊洗衣石,立下了那塊既無名又不顯眼的墓碑。說來也怪,平才叔半個月后又到那里放牧,發現那無名的墓碑旁長了一片嫩綠的秧兒,那秧兒越長越壯。后來才知道那是一墩花生秧,到秋天竟收獲了一葫蘆瓢花生。第二年清明后,平才叔就用那收獲的花生米,在墓碑的周圍種了一片花生。從此,故鄉就有了一片花生地,每年立秋后,都有又大又飽滿的花生收獲。
想到此,我手中的新花生特別沉重。在今年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我們不能忘記那些革命先烈,為了共和國的成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要用飽含深情的筆,記錄下我們對他們永遠的緬懷。
【篇4】花生觀察日記
花生大家都見過花生、嘗過花生吧!告訴你們,我還種過花生呢!有一天,班里的劉濤送給我一株花生苗,好朋友都說不要都養不活了,吃又不能吃。我想:我最愛吃花生了,養活了我就可以吃了,還不花一分錢;即使養不活也長一長經驗嘛~~~~~~~~(說實話,我對自己根本沒有決心信念。)回到家里,我不要爸爸幫我種,我自己來種,我用一根棒挖了個洞,把苗插進去,然后把土填平,我只是看爸爸種蔥的時候是這樣的,不要笑我。但愿能長出花生來。我每天觀察、澆水,嘿!花生大哥可真不枉我心意呀,長得很快,過了十幾天,竟然開出了一朵錦繡的小黃花,可真漂亮!又過了十幾天,我不耐煩了,問爸爸:“爸爸花生怎么還沒有成熟呀?”爸爸笑著說:“你挖起來看看,不就知道了。”,“什么花生不是結在葉子上的嗎?”。“哈哈,小笨蛋,花生是結在土里的。”哈哈,這次,我要爸爸幫我挖了,花生挖出來,花生的根居然長了三顆花生。我太興奮了,急忙剝了一顆花生吃。“呸、呸”怎么這么難吃?”全家人見我這樣撲哧一下大笑起來,連弟弟剛吃在嘴里的一顆糖也一下子噴在了墻壁上。顯然花生還沒成熟,爸爸問:“通過這次種花生你明白了什么?”我回答道:“我原本認為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那樣高高地掛在枝頭,這次種花生讓我明白了花生是長在泥土里的,也不知道成熟了沒有,像我這次一樣,花生還沒成熟就挖起來吃,花生不講體面,只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給人們,我們應該學習花生的品質。”爸爸點點頭。固然這次花生很難吃,但我嘗到了豐收的喜悅。我喜歡花生,更喜歡像花生一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
【篇5】花生觀察日記
今天早上一起床,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陽臺上看花生苗,你知道嗎?它們昨晚到現在一下子又長高了1厘米多,花生都長出來了,不像原來那樣埋在土下,還變成了綠色的了。葉子增加了許多,每片葉子都是卵形的。
我還發現了一個新鮮事兒:花生的葉子的張合是有規律的。早上葉子都張開了,接收陽光照射,它們像早起的人一樣,精力充沛的;晚上花生的葉子都卷了起來,又像預備睡覺了。
中午,花生小苗又長高了一些,葉子有多了起來。下面的小葉子個個都在比賽,不停地往上長。
傍晚,花生苗的葉子又卷起來了,像勞動了一天的人們,倦怠地休息了起來。你知道花生葉為什么會合攏嗎?是不是所有的樹葉到了晚上都合攏起來?
帶著這個問題,我查找了許多資料,知道了更多科學知識:
蠶豆葉、黃豆葉等葉子都分歧攏,而花生的葉子會合攏,原來是要休息了,由于它們有一種分泌的物質,花色的葉子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才把葉子展開,這樣有利于加大受光面積;而晚上要進行呼吸作用,合起的葉子能減少葉子和空氣的接觸面積,以減少水份的披發失。我還知道了芙蓉樹葉、含羞葉等都會在晚上合攏。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當真思索,善于學習,就能解開它們的秘密!
因花生葉“晝開夜合”的生物特性與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寢”的日夜作息規律同步,經研究,提出花生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自然助眠藥,你也可不妨一試,它一定會帶你進入甜香的夢中去。
簡易服用方法:鮮花生葉數枚,水煎代茶,睡前飲用。干花生葉亦可。假如你的睡眠不好,可以用花生葉試一試喲!
【篇6】花生觀察日記
今天的作文課上,老師帶著同學們品嘗花生。聽老師講,花生又名落花生和唐人果。由于花生有延年益壽的功效,所以人們又稱永生果。
老師發給每位同學一顆花生。我把花生放在手心里,不大不小的花生像一個嘟著嘴貪睡的小娃娃。再仔細端詳,它身上穿戴土黃色的外衣,全身有橫豎交織的紋路,像一張不規則的蜘蛛王。摸上去有點粗拙,而且還有凸凹不平的感覺。把花生放到耳邊輕輕晃動,花生里面會傳來“咚咚咚”的響聲。花香對我說“猜一猜我肚子里有幾個寶寶”。湊上去問一問,還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呢。
用手輕輕一摁,會發出稍微的“笑聲”,再用力一摁就會發出一連串的“笑聲“。掰開外殼,里面躺著兩粒花生寶寶,每個寶寶身上都穿戴淺紅色的衣服。可別小看這小小的紅外衣,它可有著止血造血的功能呢。我把一粒花生嘴里輕輕一嚼,有淡淡甜味,在慢慢的嚼碎花生,滿嘴里都是花生的香味。
通過這次作文課,讓我對花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熟悉。花生不但是一種休閑食物,仍是一種對身體有多種益處的法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