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故事作文匯編7篇
名人的故事作文匯編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的故事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1
清代干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后便摻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但鄭板橋卻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經營人心的重要。從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提示
人心是一筆無形資產,是一筆潛在的巨大財富,每個人都不可忽視。做事要得人心。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2
最近,媽媽教我看了一本書叫《名人故事》,令我記憶猶新的是華人首富——李嘉誠這篇文章。文章中講述了李嘉誠出生于一和窮人家族,當時,為了躲避戰爭他們只好來到香港。李嘉誠苦苦找了一個星期的工作才有人收他當茶館的伙計。他踏踏實實的工作,經過了幾年的努力成為了一家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有自己用積蓄7000美元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
不久便有人來和李嘉誠合作,而且要求李嘉誠必須要找一位有錢的人為他擔保,李嘉誠求遍了所有他認識的人,就是沒有人肯為他擔保。李嘉誠沒有欺騙對方,誠實的告訴了這位外商,自己認識的人不多,并沒有有錢人愿意為他擔保。這位外商被他的誠實所打動,便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和李嘉誠合作。從那以后多有人都知道李嘉誠是個可信的人,都和他做生意,他在30歲時已經成為了億萬富翁!!!
我認為,李嘉誠能夠成為華人首富并不是因為他出身尊貴而是靠他自己的誠實感動了所有人,讓人們覺得他可信,都來和他做生意。在想想我們,每天都被一些謊言所迷茫,生活在一個虛假的世界里,沒有真實的自我。我真心希望人們能夠找到真實的自我,向李嘉誠一樣,讓人們相信你,這樣,你才能成功!!!!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3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注音讀物,叫《中國名人小故事集》。
其中有一個故事叫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后把它們加起來!」
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個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
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
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鐘,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
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
考完后,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
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
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
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4
董建華1937出生于上海,10多歲時移居香港。因不會講廣東話,同學們又聽不懂他的上海話,常常被取笑。董建華人小志氣大,主動與同學們交談,一字一句地學習廣東話,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消除了語言障礙。17歲時又到英國讀書,父親寄給他的錢僅夠學費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還得去打工,如到餐廳服務、去煤氣公司鏟煤等。董建華在回憶學生時代這段經歷時說:“不會說廣東話要學,不會說英語要去英國,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這種挑戰給了我一個很好的鍛煉。我喜歡為自己定下一個長遠的目標,然后會堅定不移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提示
挑戰自己,走向成功。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5
蘇東坡讀到王安石的《詠菊》詩“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后,很不以為然,心想菊花敢與秋霜鏖戰,至死焦干枯爛,并不落瓣,于是隨手寫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后來蘇軾調任黃州團練副使,在重陽節后的一天步入菊園,只見滿地鋪金,枝上已無一朵菊花,這才知道,同為菊花竟也有落瓣與不落瓣之分。
提示
學問最忌賣弄,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要主觀臆斷。要謙虛。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6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作曲家,28歲那年得了耳病,到57歲逝世,中間20多年的歲月,卻是在與可怕的聾疾苦戰。面對著命運的挑戰,他呼喊著:“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確,貝多芬沒有向命運屈服,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從不放棄任何作曲的機會,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產生在這個時期,直到完全聾了,他還不愿停下他手中的筆,繼續作曲。他以頑強的精神終于在逝世前幾年寫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戰斗力的作品《第九交響曲》。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7
秦海璐9歲時,因為爸媽下海經商,乏人照料,被狠心地“扔”進全托京劇戲校。
戲校苦哇。為了出一個“苗子”,基本采用“打為主,吼為輔”的訓練方式。尤其秦海璐學的刀馬旦——唱、念、做、打、舞、翻,樣樣得練好。承受的苦、累、痛,難以忍受,無法形容。
別的孩子周末,回家偎在父母懷里、撒嬌、盡享呵護。秦海璐像只被遺棄的小鳥“無枝可依”。父母常常忙得幾個月沒空來看她。她心里漲滿了委屈,用淚水抵抗、發泄。可是哭完了,沒人心疼,一切還得照舊。于是,開始擰巴、較勁兒,玩命練功,老師讓停也不停。就這樣,將近7年的戲校生活,練就了她極強的心理承受力,且深諳:在這個世上,任何人都依靠不了,所有的苦、累和痛,只能自己化解。
17歲,秦海璐戲校畢業,進入北京中戲。身處姹紫嫣紅,俊男美女之中,長相平平的她,既不自卑,也沒壓力。“因為7年的苦,都熬過來了,這算得了什么呢?”何況,她堅定的、唯一的目標:拿張大學文憑,回家做白領,找一個好老公。班里的同學,有的想家想得淚汪汪,有的因拍廣告、演戲,找不著感覺痛苦而哭。她沒心沒肺,悠哉淡定,兀自打發日子。直到大四。
那年,學校認定她是“能演戲的幾個里最會演戲的一個”,讓她參加電影《榴蓮飄飄》的拍攝,她不干。“不想拍電影,只想當白領。”班主任“激將”說,你如果不試試,拿了中戲文憑就去當白領。人家會說,秦海璐不行。她一想,可不是,姐們兒不成名可以,但不能讓別人說干這行不行,才改的行。不料,她這一“觸電”,捧回了最佳新人、最佳女主角兩個大獎。
都以為她會“乘風而上”,她卻躲貓貓般匿跡三年,圓她的白領夢去了。輿論嘩然,有說她自覺長相對不住觀眾,改行了,有說她受不住刻薄的言論,隱退了……各種“浮云”,她全然不顧,我行我素,心里竊笑:姐用實力證明過了,姐行!姐很行!你們愛咋說咋說。與姐無關。
然而,做演員是她命定的天職和強項,兜兜轉轉幾年,她還是被“旋”進演藝圈,且不急不躁,憑著豐厚的底蘊和扎實的`功底,聲名鵲起,成為觀眾喜愛、褒贊和欣賞的實力派演員。
在電影《愛情呼叫轉移》里,12個走馬燈似的相親女,唯獨她演的那個,讓人印象深刻。媒體問她緣由,她說,喜劇也得認真演,而不是刻意去討好、甚至胳肢觀眾,但也不能一水順的認真。除了感覺,還得動腦子。掌握好發力點,收放自如。這是從小在戲臺上的基礎和累積。在舞臺上,射燈跟著你轉,你必須找到自己的節奏。開始,鑼鼓點控制你,等你一點點有了節奏感之后,鑼鼓點開始跟著你。這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是一個演員成長、磨煉、積淀、成熟的過程。所以,吃的苦,永遠是人生的基礎。非但演戲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綜觀演藝界,學戲出來的跟沒有學過戲而當紅的,截然不同。”學戲出來的,特別扎實,特別沉穩,不浮躁,懂得收斂低調。譬如何賽飛、徐帆、袁泉,不論生活、演戲,工作,還是為人處世,特樸實嚴謹,很少會出一些幺蛾子的事兒。因為,京劇傳統的優良風格和謙謹意識,隨著那些“苦”,日積月累,浸潤到骨髓里去了,約束規范著人的言行、修為。
秦海璐出演話劇《四世同堂》里的大赤包。四川媒體評論她:“身材苗條,知性嫵媚……”她莞爾:這都是“他們”對我的評價。跟我沒關系。在我這個小小的圈子里,也許我有那么點兒知性。但出了這個圈子,比我有學問的人多了去了。所以別當回事兒。
多年來,她堅守原則:“演員是個‘感知’很強的職業。來不及感知生活,陀螺似的從一個劇組到另一個劇組,我不干!”這就是她的基礎,風格、底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