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要山游記散文
青要山游記散文
青要山游記散文1
閑煮歲月,細品時光。在慶祝建國七十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們暢游祖國大好河山,別有一種心情和感受。游覽中,印象最深的是雄踞于洛陽新安境內的青要山。
《山海經》記載,“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換言之,青要山是黃帝除昆侖之外的一個秘密行宮,傳說由妖媚的女神武羅管理。此文,使得青要山與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有了淵源,也使她透過漫長的時光隧道,成為傳承古文化的載體。
追隨先人的足跡踏入青要山,進入景區豁然開朗,兩岸青山間遼闊的水面靜得出奇,遠處亭立山頂,沿著水上的棧道漫步,不敢高聲語,恐驚水中仙,被這幽靜吸引著,有一種超然塵外之感。
步入景區深處,更多的是峽谷奇景,山勢險峻,谷壑奧幽,溪秀潭清。
聯珠峽,山高水長,峽谷之中,潭泊聯珠,猶如大大小小的葫蘆連綴在曲曲彎彎的秧藤上, 聯珠峽俗名又叫“葫蘆套”。峽谷之內,兩山夾峙,溝深峽窄,忽而溝壑敞開,天光如瀉;忽而絕壁欲傾,懸崖如堵。如此往復九曲十八彎,其間河水渲瀉,濤聲轟鳴,僅有棧道、吊橋可通往來。行走其間,一洗塵念煩惱,心靈變得空曠而寧靜,望峰息心,窺谷忘返,就此忽略了時光。
武羅三潭,在峽谷深處,有一段極窄的“V”型峽谷。溝底瘦水如線,有一連串三個圓形水潭,依次叫“凈身潭”、“洗心潭”、“益智潭”,當地人則叫它們為“煮人鍋”。其實這里并沒有煮過人,只是當年羅姑用以改造蚩尤部落戰俘的地方。洗蒙昧愚頑,棄殺戮之心,萌人間善念,播男女情愛。望著這潭水,暖意在心底恣意彌漫著。
仙足擎天,這是一處地質演化遺跡,遠古地殼裂變時留下的高大石柱,經億萬年風剝雨蝕形成了這塊象形石,酷似一只倒立的巨足伸向天空。好奇的我手腳并用爬上了仙足,靜靜的顧盼,凝眸處青山如儀,逶迤起伏,此刻就想安靜地融入到這靜謐的山色里,與清風握手,與時光相擁。
離開仙足,遇見一位在細雨中賣柿子老婆婆,跟她攀談起來,得知老人家八十有余,住在山上,靠賣山貨生活,于是,我們買了好多柿子,一邊品嘗一邊幫助推銷,經我們的體驗和誠摯的推銷,終于幫助老人家賣完了柿子,可以讓她少受些寒涼早點回家,我們也倍感欣慰。 漸漸懂得,旅行中跟當地人交流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拾階而上,終于登上了山頂,眼前一亮,如此高的峰頂上,居然有這樣的巨石陣,我被震撼了。在巨石陣里漫步著,偶爾腳登兩塊巨石,在石縫中攀登留下精彩的瞬間,又淘氣的爬到巨石上,作行走狀,拍下行走在山頂我為峰的感覺。
巨石陣屬微型“城堡群”地貌景觀,位于和合塬山頂東隅,相傳炎、、蚩尤三位祖先為爭奪生存空間,經常發生戰爭,尸橫遍野,后來青要山的土著居民中武羅姑娘,施展“以柔克剛”之術,促使各部落之間相互通婚,和睦共處。他們依憑這莊重肅穆的巨石陣為祭壇,向天盟誓,永結友好,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形勢,開啟了華夏民族大團結的歷史。被武羅姑娘的精神感動著,沉醉在上古時代和當下的美景中,任微風輕吻著臉龐,心中生出絲絲柔情,一種莫名的舒暢在心底蕩漾著。
離開青要山,有一種濃濃的眷戀, 此情、此景讓我們心情如詩,讓我們夢想如畫,讓我們回味悠長。
青要山游記散文2
五月二十二日清晨,我們一行數人乘車前往心儀已久的青要山。昨晚預報說,陰天有陣雨,當時心里不免有些躊躇。誰知早起一看,雖然太陽未出,東方已是霞光一片。
汽車在新安縣西北的'廟頭,轉而向東北方向駛去。不知什么原因,這條路未鋪瀝青。車子便深一腳、淺一腳,上下顛簸。像一條小船行使在波濤洶涌的大海,忽而躍上浪尖,忽而跌入谷底。偶從對面過來的拉煤車離的很遠,便早早的鳴笛致意。路面是黑乎乎的,路旁的房子的墻壁也是黑乎乎的,麥子也變成了黑色,甚至從麥地鉆出來的雞子,也變成了黑色。小煤窯也不時地出現在視線內。不知怎么,彌爾頓的幾句詩涌現在我的腦際:“瑪門在天上墜落的天使中,是卑屈的一個,當初在天時,便是低首下心,佝僂不伸的。他的眼睛,總是向下看,最稱羨天庭的黃金鋪地和豪華鋪道卻不欣賞神圣,光明的良辰美景。他首先破壞宇宙的中心,后來的人類,也是由于他的教導,用不孝的手,搜索地球母親的心臟奪取其中該好好保藏的寶庫?!?/p>
汽車過了石寺,便開始向山上爬。視野也逐漸開闊,金黃的麥子在晨風中,在布谷鳥清脆的鳴叫聲中,一浪一浪的。茂盛的雜樹,綠色的山坡,縱橫幽深的溝壑,以及裸露而成褐色的山巖,也都向車后跑去?!K于來到了青要山的大門口?;厥紫騺硖幫ィ肪瓜褚粭l帶子似的,飄拂在崇山峻嶺中,若隱若現。
她——青要之山,終于出現在我們面前。在溫暖絢麗的陽光下,她,雖然古老,卻依然美貌。好像帶有蒙娜麗莎的美麗而神秘的微笑。
《山海經》中說,“青要之山,實維帝之秘都也?!币簿褪钦f,青要山是黃帝除昆侖之外的另一個秘密行宮。傳說,她命人面、身上有豹的花紋、“鳴如鳴玉”的大神武羅管理此宮。屈原的《九歌》中是這樣描寫武羅的,“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縱文貍,辛荑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蘅,折芳馨兮遺所思?!庇纱丝磥?,武羅可能是個妖媚的女神?!渡胶=洝酚终f“青腰玉女,降霜神也”。有傳說此地有像水鴨的、食之可以生小孩的鳥。還又方桿、黃華、紅果的“荀草”,這種草吃了,可以使人青春永駐、顏色美麗。
為了尋訪黃帝、武羅的仙蹤,希望能找到那神奇的鳥和草,我們乘船劃過一泓碧綠的春湖,來到了仙人溝。溝的中間靜靜地躺著大小各異的鵝卵石,叢叢碧草,白花、紅花雜然其中。溝頂是蒼翠的山。溝壁有的立如刀削,有的怪巖突兀。溝底及溝壁的印痕都清楚地記錄著洪水激流沖擊的力度。過了晃晃悠悠的木質吊橋,瀏覽了飛瀉而下迸濺珠玉的瀑布,便來到了方城山。此山從不同的角度看,都平如城墻,令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過了方城山不久,便來到了仙人岸,仙人不知何處。但見此處怪巖嶙峋,其石有大如木船,也有小如銅錢。石上溪水淙淙,水中竟有小魚游動。在突兀的巨巖下,陣陣山嵐吹過,不僅涼意頓生。
然后是星星峽,月亮灣,烏龍潭,武羅三潭。?。∥淞_三潭,不過是三汪深深的潭水,竟尋覓不到一點霜神的蹤影和插著桂旗、飾著杜蘅流蘇的花車。然后是拾階而上和弓腰而下,一陣疾走,便來到了天梯旁。天梯寬不過二尺,卻陡如直角,朝上望去,竟看不到頭。我們兩手攀梯,貼璧而上……。上去走了不多遠,便開始下天梯。此處天梯更加兇險,朝下一看,竟有點眩暈。既無欄桿鐵索可扶,也無藤條草莖可抓。只有壯著膽,背靠著天梯,一步一步往下挪,唯恐腳下打滑,“一失足成千古恨”。到了底部,竟不住為剛才自己走過路而喝彩!到了白龍潭,我們欣賞著山上凸出的狀若龍頭、怪獸的山巖,細品著這幽幽的潭水,考究著大自然的變遷,流連著碧草和雜樹,傾聽著鳥兒清脆的鳴叫和大山呼吸……。這時,從山上下來一位老太太,她熱情地向我們打招呼,并向我們介紹景點和傳說。我們隨她來到一座小廟旁,小廟建在伸出半空的巨巖上,廟中香煙裊裊。老人在廟旁擺著紙箔、香、燭。從她口中得知,她家住在離此十幾里外的山坳里,老伴有病,不能下地,為此她才來到此處擺攤。這高低起伏的山路,年近七旬的老人,竟能健步如飛,這是多么大的毅力?!
爬上了一線天,經過了仙人居,便來到報春坡。坡上立有一碑。碑上記著,黃帝曾巡游四方,來到此處,不幸染上疾病。服一草后,疾病全無。便下令廣為種植。一到初春,滿坡山花爛漫,故人們稱之為報春坡。又上了百余個石階,終于爬上了山頂。小棲之后,在夕陽的余暉里,乘車向來處奔去。
雖然我們沒有覓到仙鳥和荀草,但青要山的青、險要,卻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心中卻另有一番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