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回歸自然的作文4篇
精選回歸自然的作文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回歸自然的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回歸自然的作文 篇1
課堂細節是我們一直以來強調的重點,可是這些東西又是沒有人能夠系統的進行總結和指導的,因為這些東西往往都是課堂生成的,是超出預設之外的。
但是往往體現一個教師的基本功,就在這樣的細節中更能讓人驚嘆。
一個老師的語言和體態,還有他對課堂氣氛的調節和利用,都是一個老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創新對于我們來說,其實并不是什么新的招式,而是對某種方式運用的恰當和合理。一節課是不是體現了一個老師的思想和靈魂,這才是教育的境界。很多老師能夠緊緊圍繞一個詞語,一句話,或者一個問題,甚至一個表格展開進行教學,把整個課堂緊緊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這樣不但讓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更可以游刃有余的把問題隨時能夠收回來,這樣收放自如的課堂,讓人看了是一種享受。更是一個老師做到對教材的理解的深度,因為牽一發而動千鈞的作用,實在是很好的教學方式。而這一次聽課卻見到了好幾個這樣的課堂。比如一個老師在上《老人與海鷗》的時候從一個“餅干丁”可以看出來老人的仔細和愛心。這個細節完全可以讓我們想到這背后的很多故事。這種發現,恰好正是我們要讓孩子掌握的。
回歸自然的作文 篇2
發散思維是我們語文訓練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我們總是簡單的把剛剛學過的內容,讓學生簡單的進行一下練習,看似有了拓展和延伸,但是卻不免很多人學不到內核,只是流于形式和表面,真正讓孩子有所體驗和感悟,這的確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很高興的是,這次在一節《小動物過冬》中有這樣的一個環節,老師讓學生通過讓學生練習一個句子,體會“好朋友在一起商量問題,很快樂”,補充練習句子,最后教師舉出來了一個最現實的例子,就是能夠和這樣的一群孩子在一起的快樂。這種把知識運用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往往體驗是更深刻的,而且也是更直觀的。
這恰好體現出來了一個語文老師的基本素質,能不能在課堂上不失時機的把知識溶解在學生的心靈,這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夠做到的。
回歸自然的作文 篇3
坐在家前面的坪里,暖暖地曬著太陽,微風徐徐地穿過竹林,掠過桔子樹,送來桔子花香,很濃郁,醉人。廣袤的天空,有幾朵白云悠然飄著,慢慢地舒展著自己曼妙的身姿,它應該是也擺脫了喧囂城市的粉塵烏煙而心情大好吧。左鄰右舍,從家門前經過,熱情的打著招呼,看著我回來了,都想把自家最好的小菜捎一點給我吃。嘮叨著家長里短,感嘆著人生無常。那份濃濃的鄉土、鄉音、鄉情,總是讓人無法割舍。有多少次在車水馬龍中焦躁不安的日子,我回到這片熱土后,又回歸平靜;有多少次看盡人間冷暖后,聽到家中這淳樸的話語。在農忙時節,看秧苗青青,那是播種的希望;看稻穗澄澄,那是收獲的喜悅呀!看我們勞作時,揮汗如雨,此時我們才能更加明白“粒粒皆辛苦”,那是坐在高樓大廈、行駛在人流車流中,永遠都感受不到的生命的真諦呀。
回歸自然的作文 篇4
方法是一節課最重要的技能。
有人說,沒有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我贊同。
但是,學生根本做不到。老師也不一定做得到。所以我們要交給孩子的必定是一種方法。哪怕是對一個文字的認識,一個標點符號的理解,或者是對課文的理解,還是對一句話的含義的分析,或者對閱讀的方法的總結。這些都無疑是我們應該教給學生的,也是讓他們必然要掌握的。
這是我這次聽課最深的感受。
能夠回歸到這樣的一種課堂,扎扎實實的來教語文,這才是語文的本質,才算是還原了語文的真面目。語文原本就是回歸到文字上的東西,我們對文字的理解還有對文字的閱讀,都是我們最應該做好的基本工作。如果沒有了這些,一切都是徒勞的。
以前的課堂總是過于開放,開放的讓我們找不到任何可以下手的地方進行評論,似乎一切都是有用的,但是作用在哪里,起到了沒有,卻無法看到。討論是不是就是自主探究?是不是不討論就體現不出來個性?老師不敢更多的去指導,是不是就算是改革的要求呢?
然而,這次我看到了,更多的老師把課文中的文字和語言進行了深層次的挖掘和探索,讓學生去洞察文字之后的情感和藝術性。這應該是值得我們高興的。可是仍然有人提出了問題,是不是回歸了?回歸到了二十年前?我想,也許有,但是卻不能等同。因為畢竟這里面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我們不能把好的東西因為是過去的,就放棄不用。
我們所謂的方法,哪一個不是原來就有的?我們所缺少的就是這種對新舊兩種方式的整合與借鑒,將他們各自的長處和優勢都完全的發揚出來,這才算是我們的進步。偏離于任何一個方向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