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作文匯總9篇
【推薦】成語故事作文匯總9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語故事作文 篇1
葉公暈了之后,龍看見了以為葉公是高興得暈了,龍說帶葉公去海里玩,葉公很高興,也就不那么害怕龍了。
龍就帶他去了海里的水晶宮玩了,水晶宮里面很美麗,里面的每一塊磚就是用水晶蓋出來的,龍王的寶座是用黃金做成的,水晶宮里面有棵水晶做的花樹,還有一個大花園。
葉公參觀了水晶宮之后,都不想回去了,龍說:“那就再帶你去天上玩去吧!”
葉公于是又和龍去了天上。天上的云彩風景也很美。葉公好奇地問龍:“為什么云可以飛?”龍回答說:“因為織女織出來的河、樹、大海、花草往往人間一丟,就變出真的河、樹、大海、花草來了,然后把剩下的布再往人間一扔,就變成了天空的美麗云朵,所以云可以飛。”葉公聽了之后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龍就繼續帶葉公去參觀天上很奇妙的森林風景,那里的仙樹很高,有30米高;草卻很矮,只有三厘米的高度。葉公很好奇地問龍:“為什么這里的樹這么高,草卻這么矮呢?”龍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只有大海里的神仙才知道。”
接著龍就又帶著葉公一起回到了海里。龍找到了神仙,神仙說:“是我用魔法把樹變得很高,這樣樹就可以萬年常青;我把草變得很矮,是為了讓草地看起來更美觀。”葉公得到了滿意的答案,開始想念家鄉的一草和一樹了。
于是,龍就拔了條龍須送給葉公,說:“這條龍須跟神筆馬良的神筆一樣,畫什么就變什么,就當作你真誠喜愛龍的紀念品吧。”葉公聽了很高興,向龍連聲表示了感謝。
龍就帶葉公回到了家鄉。葉公發現自己原來離開了家鄉已經有很多年了,自己已經從古代來到了現代。善良的葉公用龍須為老百姓畫了很多高高的房屋,最神奇的是他用龍須畫出了深圳的地王大廈和京基100。
從此,葉公和龍就成為了好朋友。不管是天上還是大海,他想去哪龍就帶他去哪,葉公真的好幸福,讓每個小朋友都羨慕不已。
成語故事作文 篇2
如膠似漆[rú jiāo sì qī]
像膠和漆那樣粘結,形容感情難舍難分,多指夫妻恩愛。
在漢朝的時候,有一對學問很好的朋友,一個叫雷義,一個叫陳重。
他們一塊到京城去考試,結果雷義上榜了,陳重卻名落孫山。
雷義覺得陳重的學問其實比他好,卻沒有考中,很替朋友不平,就向刺史要求把自己的功名讓給陳重。
刺史當然不會答應;雷義就躲在家中裝瘋,不去上任,刺史只好把他除名解職了。
過了幾年,雷義和陳重又去考試,這回兩人同時都考中了,而且一起被皇帝選為尚書郎,而成為同事。
當然,鄉人見到兩人的友誼深厚,都贊嘆的說:“膠和漆合在一起,可以說是十分的牢固,但卻比不上雷義和陳重的情誼呀!”
知心朋友是非常難得的,保持這種珍貴的友誼,更是重要。膠和漆投在一起,它的堅牢是不可言而喻的,雷義和陳重深厚的友誼,比膠漆還要堅牢,實在是令人羨慕!于是,后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膠漆相投”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友誼的牢固,如膠似漆,不能分離,就像古詩中曾經說道:“把膠投到漆中,有誰還能把它們分開呢?”
成語故事作文 篇3
栩栩如生
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經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忘與!”意思是說,莊周作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美麗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覺得非常快活得意,簡直忘記了世界還有莊周這么一個人。襄王聽了莊辛的話,感到振奮,封他為陽陵君,采用了他的計謀,收復了不少失地。
【出處】《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
【釋讀】栩栩:生動活潑的樣子。好像活生生的一樣。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成語故事作文 篇4
不翼而飛( bù yì ér fēi):
沒有翅膀卻能飛,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
戰國時,有一年秦王派大將王稽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一連攻了十七個月,也攻不下城池。
王稽非常煩惱,有個名叫莊的人向王稽獻計說:“你如果犒賞部下,就可以鼓舞他們的斗志,邯鄲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煩地說:“我是統帥,只知道服從國王的命令,別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
莊并沒有被王稽的不耐煩而嚇退,他繼續說道:“你這樣講不太對。即使是父親給兒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獨斷專行,輕視士兵已經很久了。我聽說,假如有三個人謊稱老虎來了,那么聽的人就會信以為真;如果有十個人合力彎一個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彎;如果大家都口傳消息,要求你改變指揮方法,這消息沒有翅膀也會飛得很遠。這說明眾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你還是賞賜一下你的將士們吧!”
可是,王稽還是聽不進莊的意見。
幾天之后秦軍果然發生叛亂,嚴重地影響了戰事的順利進行,秦王很是惱怒,就把王稽處死了。
不翼而飛這個成語較多形容東西突然不見了,看完今天的故事后大家知道它的另一層含義了嗎?它也可以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
故事中的王稽不聽信士兵莊的建議,獎勵士兵們這個消息傳播的很快,幾天后秦軍發生叛亂,嚴重影響戰事的順利進行,最后秦王惱羞成怒處死了王稽。
這個成語教育小朋友們,要爭做一個好孩子,這樣佳名以飛快的速度傳播出去,大家都會喜歡并且尊重你的。
成語故事作文 篇5
暴虎馮河
春秋時期,孔子外出講學,子路佩劍前往接近孔子。孔子想收他為徒,子路說自己用劍不用讀書,孔子說讀書可以讓他有勇有謀。子路于是拜孔子為師,他問孔子統率三軍時愿意與誰共事,孔子說不愿與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過河的有勇無謀的.人共事。
據《論語·述而》記載,“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孔子對顏淵說:“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隱藏起來。能做到這樣的,只有我和你。”好勝心強的子路連忙問:“老師,您統率三軍將和誰在一起?”孔子說:“赤手空拳打虎,蹚水過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謹慎,善于謀劃而又能辦成事的人在一起。”
暴虎:空手與老虎搏斗;馮:同憑,馮河,過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類),赤腳蹚水。人們用“暴虎馮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從事。
【出處】《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釋讀】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成語故事作文 篇6
“見賢思齊”這個成語出自一個故事。故事主人公南先生是一位堅守自己原則和本分的人,他是為了堅持“君子”本分而拒絕吃娃娃魚的。成為一個堅守原則的人,這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遵守自己本分,才不會有貪圖錢財的想法,才不會因釀成大錯而走進監獄,誤了終生。從古至今,有多少位榜樣為我們示范去怎樣做一位真正遵守原則的人。祁黃羊,曾是中軍尉的他,為了國家的未來,竟舉薦自己的殺父仇人懈狐接替自己,處處為國著想。他,也是一名“君子”。如果說能夠堅持原則就能被大家稱作“君子”的話 ,那現實生活中的“君子”還可真不少呢。
保安,一個平常不過去又很少引人注目的職業,但是他們不管刮風下雨,一直都堅守在崗位上,密切關注任何一個人的安危。雖然你可能會說:這是他們的職業,很正常。但你換一個方式想想,堅守崗位是保安叔叔的本分,如果他不想堅守本分,干什么要在炎炎夏日里辛苦的工作呢?所以,保安叔叔是一名“君子”。
醫生,一個在人們眼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職業,她們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是處變不驚的戰士!他們總是不求回報地救治著危重病人,甚至和死神擦肩而過。日日夜夜的付出,都是為了患者的生命與健康,他們,也是稱職的“君子”。從古至今,“君子”有很多很多呢,小到站崗的保安叔叔,大到晉國的中軍尉,都是見賢思齊的“好君子”!
成語故事作文 篇7
魚竿與魚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后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
【小故事大道理】: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成語故事作文 篇8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非常有趣又有意義的書——《成語故事》。
這本書里包含了許多短小的故事,每個故事的題目都是一個四字成語,每一個故事都包含著一個深刻的哲理。
成語故事作文 篇9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里養了許多只猴子。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只猴子四顆橡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之間竟然能交流溝通了。
幾年之后,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又碰上糧食欠收,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顆改為七顆。
于是,一天,他和猴子們商量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從今天開始,食物必須節約著吃。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三顆橡子,晚上還是照常給四顆橡子,你們認為怎么樣呢?”
猴子們聽到老人的這番話,非常生氣,都認為早上怎么少了一個?于是,紛紛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竄來跳去,貌似是在用這種方式來表示對分配情況的強烈不滿。
老人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這樣吧,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總該可以了吧?”
這群猴子們聽了,覺得早上的橡子數量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比晚上的多,就換了另一番模樣,紛紛高興得在地上翻滾起來,認為自己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