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那些事-作文
那些年的那些事-作文
在那些個略帶著凄苦的日子,我始終沒有勇氣離開那個沿海都市。
那時,我很安靜,也不愛笑,話也很少,始終覺得周遭的事與我無關。
廠區在郊外,距離城中心有好幾公里,廠區的對面是一個旅游景點,中間隔著寬寬的河床,我們把它看做是海,總渴望著能踏上那艘輪船,去海的那邊看看。某些個炎炎的夏日夜晚,偶遇不用加班,我們便會相約來到海邊,望著碧藍碧藍的海水,海面上偶爾駛過的一艘艘船只,赤著腳走入海水中,感受那絲絲清涼,有時候海面的水層會被風吹得席卷過來,我們便提著拖鞋歡喜的倒退,帶著腥味的海水,如同母親的懷抱毫不嫌棄的擁抱著我們這些外來工,那時候我真想變成一條魚兒,自由的融入海水中去。
廠區不算很大,左邊三層樓是宿舍,右邊是飯堂,正對面五層都是車間,所以,如果沒有放假,我們的.活動范圍就在這個院內,逛完整個廠區也用不了半個小時。在這個廠區里,大多數都是外來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或多或少的無奈和疲憊。
就這么一個廠區,誰對誰也都不陌生,可是誰對誰也都不會掏心掏肺,四川的,湖北的,湖南的,貴州的,江西的……相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做著不一樣的工序,掙著同樣微薄的工錢。相互體諒著,相互猜忌著,又相互防備著,無法接觸到外面的世界,這么個巴掌大的地方,抬頭低頭看見的都是這些人,沒有什么偉大的理想。
活著的理由也顯得有些模糊。我們的生活沒有什么大事,所以沒有人會覺得當為了多搶一件貨來做而大吵大鬧,為了拖延發工資的時間而與主管大打出手是心胸狹窄,是低級愚昧,如果不去計較這些,我們又該計較什么呢?坐在一米寬的上下床,討論中東的問題?能源什么時候枯竭?經濟危機究竟是如何形成?這些天下大事哪一件能和工資的漲幅相比呢?
廠里似乎一年四季都有事干,永遠都有不同樣式的皮衣等著我們加工,加班的時間不固定,半夜十二點,十一點,不過有時候也不用加班,可是真盼到不用加班了,又不知道該干什么了。衣兜里有錢的時候就騎上單車去夜市逛逛,買一些廉價的東西回來顯擺,衣兜空空的時候就呆在宿舍里。
或是聽著那些蹩腳的普通話講述自己家鄉的某些趣事,或是捧一本已經快被翻破了的雜志裝文人。從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中,我有同病相憐的感覺,因為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我不可能活出另一樣子來,一旦踏上這片土地,就會忘了原來的自己,簡單而純粹的打工生活,誰也別指望會活得多精彩。
廠區的每一個清晨都是被那響徹天際的鈴聲帶來的,有男朋友或是有老公的還可以略微的顯得幸福些,慢慢的睜開眼睛,不慌不忙的穿衣洗漱,然后在心里猜測著今日的早餐會不會換了花樣。清晨的宿舍總是顯得格外的沸騰,端著早餐的男士,提著水桶準備洗漱的女士,還有一些賴床的單身女孩頂著蓬松的頭發向著飯堂的方向奔跑著。
我們這些外來的兄弟姐妹過的似乎都很簡單,因為我們沒有時間去復雜,來到這么遙遠的地方,只是為了憑借自己的力氣掙得一些鈔票,從來不去想付出與收獲是否成正比。我們繁忙而簡單的生活著,談著戀愛卻沒精力玩浪漫,明知道活得卑微卻無法改變,有時候也會煩躁得想要跳樓,可是天一亮又開始了拼命做事。
在這個富裕的沿海都市,我們就像大海里的魚兒,擁有短暫的記憶力,和總是被別人主宰的命運,倒不是我悲觀,只不過那時候的我腦袋里根本裝不下那么多東西,也不相信自己還能活得更好。我以為我的生活就該是這樣,我也會像他們一樣,年初買票出來打工,年尾回家探親,嫁個肯要我的老公,生個孩子,然后等著死亡。
于我來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還能擺脫這樣的生活方式。但是,人就是這樣,活著活著就換了個花樣,走著走著,就來到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