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親情的記敘文
關于寫親情的記敘文
親情,有一種奇妙無比力量;親情,是一則永不褪色話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寫親情記敘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我懂了親情】
花兒,因綠葉守護而美麗;雄鷹,因天空寬廣而壯觀;我,因父母關愛而成長。
親情,是骨肉相連深情。
親情,是相互理解默契。
親情,更是無私守護。
爸爸,有一雙粗糙而有力手,為了家庭為了事業在外打拼。
媽媽,有一雙光滑而溫柔手,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在內料理。
兩雙手構成了一個幸福而溫馨家。
每當在外受料理委屈,總是習慣淚水漣漣地跑去向父母傾訴。此時,總有一雙溫柔手為我擦去眼角淚水,然后柔聲細語說:“別哭,用一顆寬容心去善待身邊每一個人,問題總會解決。”
是啊!此刻,我明白了親情就是輕輕為我抹去淚水那雙手。
人生道路上總是有那么多不如意。每當被人生道路上困難絆倒而覺得心灰意冷時,總有人為我輕輕地撫平心靈上創傷,然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一次失敗并不是人生結束,人生中不如意是再所難免,但只要用心去克服,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孩子,記住,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
哦,我明白了親情就是父母一句句鼓勵。
可有時親情又是苦澀,不免有時會刮風下雨。
在父母寵愛下我總以為可以為所欲為:奪走了小伙伴玩具,對長輩不理不睬,甚至故意地搞破壞。這時父母又是那樣嚴厲,那樣“可怕”。
“誰讓你這么做,誰讓你搶小伙伴玩具?誰讓你砸碎鄰居家玻璃?你要好好反思,為自己言行負責!”
門被重重地鎖了,在黑暗和恐懼中,我明白了尊老愛幼和禮貌待人真諦。
啊!我明白了,親情就是七分甘甜,兩分鼓勵,再加一分苦澀。
【篇二:擁有親情真好】
六點四十分了。我昏昏沉沉地從床上起來,才想起今天要去競賽。刷牙,洗臉,穿衣……做完一件件事,來到客廳與爸爸吃飯,心中空蕩蕩,對今天競賽一點兒也沒底。
餐桌上,爸爸已為我備好了早飯,吃完早飯,想起沒帶水瓶,便跟爸爸說今天買瓶礦泉水去考場喝,可爸爸卻如受驚獅子一樣,猛地站起來,拍著桌子,一聲怒吼:“怎么可以不喝水呢?這樣買礦泉水沒多大益處啊!”我一下子從昏沉中驚醒了。爸爸卻起身走到冰箱旁熱水瓶,為我倒水。
陽光灑落在他肩頭,披了一層金黃紗,使他背影特別柔和。他身姿此時異常挺拔,他眼神中既有一絲嚴厲意味,又有一種很柔軟東西。他已過了四十歲,頭發夾雜著幾絲銀發。他拿著為我準備瓶子,倒入清冽熱水,他仿佛在微笑,在享受這個過程。他仿佛在瓶子里灌輸了一種最醇厚希望。
我心仿佛被敲擊了一下,四處搖晃,但那里卻感受到了最美好親情。
走入考場,我又看見了爸爸在門外為我守候時他所擁有那種柔和目光。他看見了我在看他,立即像個小孩子似對我擺了一個勝利“V”手勢。我漸行漸遠,手中拿著那瓶水,像是沉甸甸重物。我心中全然沒有剛才那種困惑自負心情,而是充滿著愛意與自信。
親情,如茫茫沙漠中,旅人所喝一杯清涼水;如浩浩大海中,船只所見一座燈塔。它不奢求你給它什么,它只希望它可以給你一個美好祝福,讓你不會灰心與失望,讓你擁有自信,擁有前進力量。
啊!擁有親情真好!
【篇三:親情不生銹作文】
自幼時便羨慕大人們和其他孩子身上有一串叮叮當當響鑰匙,一開始也是因為覺得好玩,但是后來許多同學開始傾訴忘帶鑰匙,進不了家,于是,我便開始有了同樣擔心。
終有一日,我也有了自己一串鑰匙串,可是時至今日,唯有一把鑰匙一直沒用,那就是我家門鑰匙。
這把鑰匙上開始長上了鐵銹,還退了不少色,可是這把鑰匙不曾用過啊!一日,在客廳中,大家談論著裝修事情,于是我說:“要換門嗎?”“是”母親應和道。“可是這把鑰匙我都從來沒用過啊!”“這鑰匙,你父親一把,你姐弟倆一人一把,我一把,你奶奶和爺爺合用一把。”母親打開了記憶閘門。
爺爺奶奶共用那把,經過歲月打磨已經锃亮發光。而我略顯發黃,有些生銹。而父親那把,亦是如此,原來父親每次熟悉轎車鳴笛聲,早已驚動了奶奶。走到家門口,他發現門口早已大開,父親一直沒機會使用,我們姐弟倆不也是一樣嗎?老人想挺周全,說要是家里沒人,從學校回來不用在門口等,可每到周五放學,奶奶早已開門等到我們歸來。
鑰匙不用,總會生銹。人世間,唯有親情永不生銹。
皎潔月光下,我摩挲著鑰匙,仿佛在尋找那藏在鑰匙中滿滿愛。
【篇四:暢說親情】
提起親情,記憶便如洪水般地涌了過來。記得七歲那一年,晚上,我吐了,床上留下了不少“戰跡”媽媽把我抱下了,朦朧中我正努力掙扎。媽媽被我踢了幾下,最終還是爸爸把我鎮壓住了。媽媽幫我沖洗干凈了身體,換上衣服后,一探,這一探不得了,發高燒!爸爸敏捷地披上衣服,順水拿了放在桌上鑰匙,跑了下去。媽媽則把我抱得緊緊,跟著下去。到了醫院,醫生讓我吊針,父母雙雙守在床邊……天,冷冰冰,毫不留情地刮著大風,下著傾盆大雨,但父母衣服還是薄得像紙……
親情,不過一個簡單詞,可至古到今,誰又能讀懂它呢?父親對你好,是親情;母親對你好,是親情……親情今生今世給了我們那么多關懷,給了我們那么多開心,給了我們多少啟示,我們又何以報答呢?每個人都需要親情,親情不僅僅是指父母給愛,還指親朋好友給愛。
有一篇課文《秋天懷念》從作者殘疾了那天起,作者母親就忍受著這種絕望,也許那只是作為母親一種執著,但也足以讓讀者明白:每個人都需要關懷,照顧,我們為什么不犧牲一點,讓他們感受到親情關懷呢?
親情,只是一個兩個字詞語,但它蘊含著每個人都需要它……
【篇五:珍惜親情】
“你怎么才出來?”父親似乎生氣了,焦急而耐心地望著兒子。
“不用你管!”兒子也不甘示弱,大聲吼著。
父親心似乎平靜了下來,拿起外套:“乖,快穿上,別著涼!”
“我就不!”兒子扔下外套,走開了。
兒子那倔強聲音淹沒在雨際。雨兒沙沙地下著,像是在為父親哭泣。
我心里一愣,呆呆地望著發生在校門口這一幕,心兒伴著雨兒哭泣在飛蕩……
同樣是下雨天,同樣發生在校門口。父親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校門口,望著零落人影等待著。終于接到了我,而最令我不可思議是,父親在學校、家這兩點一線上來回騎了三四趟。因為他怕我已經回到了家……
過了不久后,父親病了。我知道,這一定是秋雨使他受了涼。而我則整日在良心譴責中度過。猛然間才發現,自己其實很幼稚,整日都在讓父母操心。我似看破紅塵俗世老者,變得沉穩而教練,開始走著我“旅游生涯”——孝敬父母。
一杯熱騰騰茶水,一句溫馨祝福,一張寫滿真誠賀卡,一段體貼安慰。而在這個不斷付出中,我所收獲不僅僅是心靈上安慰。因為,自己又向成熟邁出了一大步。
纏纏綿綿雨兒打斷了我記憶,我呆呆地望著那位傷心父親,自豪地笑了。
是,我懂得了珍惜親情,珍惜人世間最偉大而又最無私愛!
【篇六:我讀懂了親情】
親情如一本不可捉摸書,需要你去細細閱讀,仔細地去感悟。——題記
親情。母愛
母愛似一縷陽光,讓你在寒冷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每當清晨,當你騎著自行車準備上學時,母親背影便跟隨其后,當你騎得越來越遠,她腳步和目光也跟著一寸寸地挪,直到看不見你背影才停住了腳步,而目光卻回憶著剛才消失一瞬間背影。母愛那一頁,記滿了生活中感人點點滴滴,讓我懂得了母愛偉大。
親情。父愛
父愛如一座大山,讓你在疲憊不堪時心靈得以依靠。每當夜晚,當我在寫作業時,那一道道難題便止住了我思路,使我灰心喪氣。一個高大背影悄悄接近我,給了我光明——父親指著那道題,頭頭是道地講解起來,可我卻一直聽不懂,父親沒有生氣,仍以微笑待我且耐心講解。父親那一頁,記錄語句十分不起眼,很平凡,卻讓我懂得了父愛深沉。
親情。兄妹情
兄妹是一棵大樹,讓你燥熱不安心緒得以驅散。當父母不在家,每當我受傷時,第一個趕來便是姐姐,她猶如我天使,每時每刻呵護著我。曾有一次,我在家中不幸弄傷了手,鮮血直流,而父母出遠門了,我嚎啕大哭,恐懼與不安頓時籠罩在我心頭。姐姐——這位天使驅散了我心頭恐懼與不安。她用手小心翼翼地扶我起來,并仔仔細細地觀察傷情輕重,急忙拿來醫藥箱,輕輕地涂上止疼藥,認真地幫我包扎。雖然十分疼痛,但此時此刻疼痛已被天使驅散。姐姐那一頁,記錄了許許多多關愛,讓我懂得了那兄妹情溫馨。
親情這本厚厚書,滿記錄親情感人事跡。我深受感動,淚水化作一段段感悟:親情是世間最偉大愛。
【篇七:距離讀懂親情】
記憶在喧囂里低頭不語,沉默在黑夜里與日光交替。爸爸用他愛承載著我,風里來,雨里去,殘缺歲月中總有一段距離,那段距離,裝滿了沉甸甸父愛……
小時候,我總是愛與爸爸爭奪生活中各種東西,爸爸也小孩性子一般,在爭奪吵鬧日子里,陪著我慢慢地成長。直到那一年……
那年,爸爸被上級派去出差,這意味著我將體驗幾個月獨霸日子。但遠遠沒有我想象那么簡單,爸爸消失,讓我覺得占有以不再成為一種有意義事情。后來爸爸給家里打來了出差后第一個電話,電話那頭傳來聲音是那么陌生憔悴,可以明顯地讓人感受到距離恐怖。往事碎片沖撞著我思緒,我仿佛看到了一個瘦弱爸爸正在努力給不懂事女兒更多東西……
爸爸回來后,他又一次送我上學,我不知道是不是在那段距離中產生珍惜感,讓我掏出了口袋里煮蛋。可是,他不需要了,他那么累!我想法,太遲太遲了。我看到了他背影:那么虛弱,那么瘦!我忍住了想哭沖動……
當爸爸再一次離開那一天,送離爸爸我,眼中多了一份牽掛和珍惜。
這段距離,裝滿了沉甸甸父愛。那一天,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擁有時候不知道珍惜,知道珍惜時候可能已不再擁有,所以,別愛他們愛得太遲。
【篇八:碗中親情】
這周回奶奶家,又見了奶奶。奶奶大病初愈,牙快掉光了,眼睛不甚有神,可做起事來,依舊是原先嚴謹樣子。
爺爺過世早,奶奶從20多歲開始守寡,拉扯大四個孩子。奶奶一輩子生活在這城中村,見識不廣,平日里性格保守而頑固,愛認死理,對誰也少好話。她做事一向獨斷專行、自以為是,很少顧及子女們感受,從不溺愛兒孫們,只是對我稍有例外。奶奶是過來人,她形成了自己一套自認為節儉生活習慣,和為人、處事方式,別人難以改變。
兒孫們對他畏大于敬,唯遵命是從,也不敢提醒她做法正確與否,所以一向認為她是我們一家“老佛爺”——大家長。就像古代對子女一切事務皆包辦、皆獨斷封建式家長。
殊不知,她內心也有自己獨特對子女愛護方式。母親說,我小時候,奶奶說我嘴小,她買回比大姆指甲蓋稍大小勺喂我吃飯,這也許是造成我胃口小,身體瘦弱原因。
這次回去,爸爸怕累著奶奶,不讓奶奶準備飯,我和爸爸晚上吃飯后回家。次日早晨奶奶準備了簡單早餐,中午爸爸又叫我出去吃。我告訴過奶奶,不必為我做飯了。可是中午吃完飯后回去,她早已做好了一大鍋燜面,往一個大盆里舀,讓我帶回家吃。我看她已把那小盆里填得滿滿當當,再裝不下一些了,又開始從鍋里挑出菜不停地往盆里夾,我站在旁邊看著、等著,奶奶不停地夾呀夾,我終于忍不住勸她一句“奶奶,夠了,不要夾了!”可奶奶仿佛什么也沒聽到似,仍固執地往里夾菜,一切在無聲地進行,恨不得把鍋里菜全部挑選出來夾進去似,她一邊低沉而又不無堅定地說:“我不吃它,你去吃吧。”這恐怕是我聽過,她說最有人情味一句話了。
此時,我才明白,奶奶不是不愛我們,而是在用她自以為愛方式在無聲地幫助我們,她沒有呀,咬不動菜,但她專門從菜市場挑選出來好菜,并做成燜面,要給我們帶上。
一些菜在我們眼中微不足道,但她卻要從一絲一毫看似平凡無奇小事中去愛我們,從任何不被察覺地方關注我們,這就是奶奶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