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通用13篇)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通用1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通用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1
自然,偉大的母親;自然,萬物之神;自然,生靈的棲息地。這個名叫自然的創世神,熱心地哺育著自己的兒女:動物、植物。然而在眾多的動、植物當中,自然卻偏愛人類,給予他們超凡的智慧,讓他們在世界中無憂無慮地生長,進化,最終走向新時代。
自然往往會給人一些啟示,從而讓他們發現一些奧秘。這些啟示又往往藏在一些巧合中。還記得人類是怎樣發現燒熟的食物比生的食物好吃嗎?那是在石器時代,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一道閃電劃破天空劈中了一棵樹,一場森林大火發生了。火在風雨中越燒越旺,一些動物被燒死了。火災過后,幸存的人們饑餓地尋找食物,而森林里似乎只剩下被燒死的動物了,人們只能去吃那些肉。可是他們吃驚地發現,這些肉比平時好吃多了!于是他們想辦法制造火,在學會“鉆木取火”,“燧石生火”后,他們就學會了將食物烤著吃。這是人類進化的重要一筆。
隨著人類的進化與發展,高科技發明越來越多。但是,再高明的科技,說到底也離不開自然。
就說汽車吧。汽車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解決了由于運輸慢而使食物變質的問題,給人帶來了許多便捷,拉近了各地間的距離。在我們看來,它是超自然的新科技。然而,汽車也需要依靠自然的力量。我們有沒有想過汽車的動力在哪兒?汽車是靠什么發動的?毋庸置疑,是能源。無論石油,太陽能,風能,電能……甚至汽車的原材料本身不都是自然的饋贈。
人類依靠自然生存,而且利用自然創造了新事物。但人類的貪婪,過多的索取破壞了自然,讓自然發怒了。
典型的事例就是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由于在山上過多地,毫無節制地開采,砍伐樹木。沒了樹根扎實的山土,變得松動,一旦大暴雨來臨,雨水猛烈地沖刷土石,山體就會崩塌,如洪水般傾瀉而下,掩埋山下和附近的村莊。這些地方連同成百上千的生命就此凝固,永遠失去了生機……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2
今天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在溪邊,愛美的垂柳把清澈的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在那兒梳妝打扮。山上的溪水綠油油的,像樹一樣。溪里生機勃勃,蜻蜓在樹枝上停著,欣賞著遠處大山上的霧,小魚在水里和小蝦你追我趕,小青蛙在岸邊“呱呱呱”地唱著歌,在贊美小鳥姐姐美妙的歌喉,小鳥姐姐聽了羞紅了臉,過了許久,才嬌滴滴地飛下來一展歌喉,蟈蟈在草叢里和蟬比賽,看誰的歌聲能讓花朵妹妹露出笑容,花朵妹妹一笑,小蜜蜂就來了,小蜜蜂充滿關愛的吻著花朵妹妹,吻完這朵吻那朵,小蜜蜂吻完后就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在這和諧的情景中突然“轟”的一聲,一輛巨大的挖土機把小溪用土填平了,又來了幾個人,把松樹,銀杏樹……都給無情地砍了。小鳥的家毀了,鳥兒們在天上哀鳴,小蜜蜂的巢從樹上掉下來,貪婪的人們把小蜜蜂辛苦收集的花蜜裝進了袋子,賣給了別人,小蜜蜂又氣又無奈地說:”這個冬天怎么辦啊。”蜻蜓被捉去做成了標本,它死前說了一句話”為什么人類總喜歡把小動物和其它生物做成標本,而不是你們自己呢?”人們把土鏟平后,把水泥鋪平,在森林里開通了一條公路,汽車在公路上開來開去,汽車越來越多,排出的有害氣體就越多。人類還不滿足,四處捉小動物,把熊的膽汁抽出來,做中藥;把熊的熊掌割下來做補品;把狐貍的皮扒下來做大衣;把老鷹的羽毛扒下來做裝飾品;把兔子的毛撥下來做毛筆;把大象的象牙鋸下來做藝術品……
自然母親創造了人類,而人類有了智慧,也造出了許多東西,但人類不只有智慧,還有貪婪,人們并沒有感到滿足,依舊不斷的傷害自然母親。
有一天,自然母親終于向人類發起了報復,人類傷害過樹木,于是沙塵暴把人類居住過的地方吹的又臟又亂;人類把河水湖水污染了,河里就沒有干凈的水了,人們就喝不了水了;人類為了造房子,把山都挖了,于是就發生了山體滑坡……
自然是人類的母親,給了我們智慧,但我們不是用智慧來傷害自然,而是用智慧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沒有傷害和災難,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做到一點”請愛護大自然,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3
大家可曾記得小時候的藍天白云,綠草如茵,沒有汽車尾氣,沒有柏油路的日子?我記憶中的深處有一幅屬于我的畫。秋天我坐在一棵老樹寬大的胸膛下蕩秋千,大口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一片黃葉飄落,映著山前的紅楓,顯得格外妖嬈。小時候,我還不珍惜,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抱怨大自然:“唉,今天又下雨,不能去。”但現在想起來十分后悔,大自然無私的給予我們吃穿用住,我們還要抱怨,這豈不是荒謬之極?
近幾年,天變成鉛灰色的,霧霾像一座無法逃脫的城堡,令人窒息。整個城市都被填埋在那滾滾的汽車尾氣以及“嘀嘀叭叭”的噪音里。建筑縱橫交錯,街道狹窄紛雜,市中心孤零零的幾棵梧桐樹矗立在這鋼筋水泥的建筑群里。重經濟而輕環境,可笑!三峽大壩的建成,我也不太贊同,長江,這自古以來都奔騰不息的大江被我們截斷,它該怎么想呢?像中華鱘,銀魚,鰣魚等這些洄游魚該怎么辦呢?猛撞壩墻直至死亡?當然不行。它還使大量的文物古跡長眠于水下。不可否認大壩也是有很大作用的,提升防洪能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供應了長江中下游的用電。我們能不能想出更加折中的方法既能保護我們的大自然,又有利于社會呢?
1000多年前,蘇軾在寫“山色空蒙雨亦奇”這詩句時是下雨天才有的景色,現在連平常日子都有了——有了霧霾。正如柴靜所書的《穹頂之下》,她讓我們看見了與我們每個人休戚相關的事:霧霾。她說每個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沒有人可以只是一個旁觀者,他人經受的,我必經受。她調查說“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杭州每年有200多天的霧霾!
一日,我去西湖邊的中國美術學院看敦煌展,過了黑暗的萬松嶺隧道,我突然聞到久違的竹林的味道,那清香真是無與倫比的美妙,我忽然覺得自己尋到什么,尋到了遠方的記憶。兒時抬頭可以看見藍藍的天,雪白的的云,低頭可以看見泥濘的土地,翠綠的野草,河水是碧綠的,清澈見底,可以看見小魚,小蝦在河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秋天沒準還能看到大雁南飛呢!
遠方的記憶,令人神往的記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天天見到。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4
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清澈的小溪歡快地流淌,茂密的樹林遮住了毒辣的太陽,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天空……
它叫百花村,是一個山里的小村莊。村里的經濟不好,但這里的人們活得很開心,因為他們的家園令村民自豪。
致富之風掃遍全國,這里的人們也開始想方設法地賺錢,幻想著有一天也能過上小康日子。
三年過去了,張家靠砍伐樹木住上了小洋樓,李家因為開化工廠搬進了三層別墅……村民們看在眼里,心中羨慕極了,于是每家每戶都尋找著自己的“發家之路”。
五年過去了,這里的人家家戶戶都是樓房別墅,生活得十分富足,村民也不再種田,過著安逸的日子。可是鄰村昔日的青山變成了禿山,小溪成了臭水溝,鳥兒都飛走了,剩下的只有蒼蠅、蚊子、垃圾和沙子。村民們也發現土地正在沙漠化,河里漂著死魚,樹林里幾乎只剩些木樁子……但依舊沒人管,人們想著:過一天是一天,等將來環境壞到不能住再說。
沒過多久,這里的情況也和鄰村一樣,村民們流著淚遷走了。
千千萬萬個“百花村”的教訓使人銘記:人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否則“百花村”的悲劇將再次重演!
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相信,人們只要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昔日的百花村就一定會回來的!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5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類的發展和社會上的經濟發達很多地區建造了高樓大廈,因此疏忽了周圍的自然環境,這對大自然是一種嚴重地破壞,對生態的不平衡。使大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工廠還排放烏煙,烏煙瘴氣污染新鮮的空氣,導致人類呼吸后身體健康會受到很大的傷害;有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和工廠排放的污水流向清澈的小河,這一來不但污染了水環境還致使河里活蹦亂跳的魚死亡,這已形成一種頻繁的現象,河上漂流著的雜物惡化了美麗的自然環境,使眾多的養殖水面被迫放棄;還有人不懂得珍惜水資源,大量的浪費,這樣我們大自然就會缺水。也許有人會這樣問:"地球上的水資源不是跟空氣陽光一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資源嗎?"事實上并非如此。
雖然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面積都覆蓋了水,但這些水中97%是海洋。你們知道海水是咸的,剩余的少量淡水又大都集中在終年積雪的高山和寒冷的南北兩極。這樣,地球上可供人的水資源就更少了。有沒有人想過,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滴水了,人們一定認為非常珍貴,可以前人們是這樣認為的嗎?還有的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耍踏壞了小草。僅管邊上都豎立著要保護小草,人人有責的牌子,可又有誰能真正做到呢?他們都不屑一顧;在茂密的森林中,獵人還要捕殺小動物,讓許多小動物流離失所,失去自己的親人,現在森林里的小動物變得越來越稀少了。這種種現象就是導致自然環境被破壞,被污染的源頭。
大自然是偉大的`,生態是復雜的,生命是奧妙的,而我們了解得太少了,尚不及"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地球是豐富多彩,物象萬千的。一根草,一棵樹,一個動物,一個群體,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一個社會。都是自然不斷進步的結果。天生的動物,天生的植物,天生所有的植物,天生所有的生命都是有用的。它們的存在就說明有用。一看到森林,就向想到母木材;一看到河流就想到發電;一看到草原,就向想到牛羊肉和羊絨衫;一看到動物,就向想到能不能吃,能不能用,能不能入藥。
珍惜動物是社會的財富,我們必須保護。一些雖很常見,但對人類有益的動物,我們同樣應該愛護。植物也是人類的朋友。植物能夠幫助人們凈化空氣,減少噪音,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真是為人類做了不少貢獻。
為了保護生態平衡,我國還建立了不少自然保護區或國家公園,就地保護野生瀕危動物。
大自然是我們可靠的朋友,它們無時無刻陪伴著我們。人類和大自然互相依存,共同構成和諧的自然界。我相信信息+創造=21世紀。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6
當人類第一次乘坐飛船從太空中回望地球時,不禁被它的美麗驚呆了——這顆被夢幻般蔚藍色的海洋包裹著的橢圓形星球,就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據天文學家推算,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萬個星球可能像地球那樣,擁有水并孕育著生命。但是,時至今日,人類還是沒有發現哪個星球真正存在著生命。所以,地球這顆擁有海洋、陸地、島嶼,擁有森林、草原、飛禽走獸,擁有風霜雨雪、四季更替變換的星球,是目前我們人類所知道的并擁有唯一一塊宇宙綠洲,也是我們人類唯一的家園。在這人類的伊甸園里,大自然賦予我們詩情畫意般的美景:茂密的樹林,清清的河水,綠茵茵的草地,盛開的花朵,自由飛翔的鳥兒……然而長期以來,人類為了自身和社會的發展,忽略了自然和環境的承受能力,許多發展是通過掠奪自然,甚至是“斷子絕孫”的做法來實現的。嚴酷的現實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現在還不提高環保意識,不尊重自然,不以實際行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大自然將會懲罰人類!試想,如果沒有了優美和諧的自然環境,就沒有了蔚藍色的天空,沒有了鳥語蟬鳴合奏出的悅耳“和諧音符”,沒有了清澈的湖水和美麗的天鵝,藝術家還能夠找到“美”的創作靈感嗎?像《天鵝湖》那樣蕩人心魄的芭蕾舞還會出現嗎?
嚴酷的現實告訴我們,人類只有做到與自然的和諧,才能減少或消除因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導致的各種社會矛盾,人類社會才能持續發展。同學們,讓我們以人類的良知,人類的靈魂之“愛”去親近大自然,保持大自然吧!作文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7
近代以來,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類實踐的范圍不斷擴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轉化為人化自然,人類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時,對自然均衡狀態的破壞也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與自然的問題:人口問題(人類自身問題)、資源問題(自然問題)、環境問題、生態問題(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相當突出。
環境污染、生態失衡已成為世界性公害。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目前全世界有10億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嚴重的城市,而在潔凈環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數以萬計人的死與水污染有關,食品中毒事件經常發生。
由于自然資源非正常利用,異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擾了自然生態的正常演化,破壞了整體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平衡,出現了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其中:“臭氧層的破壞”、“溫室效應”、“酸雨危害”,已成為世界性的生態危機的三大突出問題。
人與自然關系嚴重失衡,造成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個方面不可忽視:
一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水平有限;
二是人類對技術的控制能力不夠;
三是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區利益、集體利益以及個人利益代替了人與自然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
四是價值偏見。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資源的使用價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內在價值,為了滿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對自然資源進行掠奪性開采,以至危及人類的持續發展。
在唯物辯證法看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我們面對的現實世界,就是由人類社會和自然界雙方組成的矛盾統一體,兩者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一方面,人與自然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人由自然脫胎而來,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的存在和發展,一刻也離不開自然,必然要通過生產勞動同自然進行物質、能量的交換。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現在的自然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自然,而是到處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記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越來越密切。人與自然之間客觀上形成的依存鏈、關聯鏈和滲透鏈,必然要求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自覺地接受社會規律的支配,同樣要自覺地接受自然規律的支配,促進自然與社會的穩定和同步進化,推動自然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另一方面,人與自然之間又是相互對立的。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總是要不斷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狀態,并改變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復到自然狀態。人與自然之間這種否定與反否定,改變與反改變的關系,實際上就是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如果對這兩種“作用”的關系處理得不好,特別是自然對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發性,這種自發性極易造成人與自然之間失衡。
此外,由于人類改造自然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具有雙重性,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如果人類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然規律,恰當地把握住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就能不斷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強人類對自然的適應能力,提高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對自然界更深層次的本質聯系尚未認識到,人類與自然一定層次上的某種聯系尚未把握住的情況下,改造自然,其結果要么自然內部的平衡被破壞,要么人類社會的平衡被破壞,要么人與自然的關系被破壞,因而受自然的報復也就在所難免。
恩格斯曾就此告誡過人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恩格斯還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變成沙漠為例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協調發展關系,實現人類與自然界關系的全面、協調發展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此,首先必須確立大自然觀。現代意義上的自然觀,真正視人類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整體,從整體上把握住規律,并以此作為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礎。其次,必須走出“人類中心”的誤區,建立人與自然全面和諧共處和協調發展的關系。科學證明人類不過是眾多生物種類中的一種,人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萬物的尺度,同時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類的認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況且人類的認識正確與否、能否得到完善和發展,一點也不能離開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動(即實踐),尤其是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更是離不開人與自然的聯系,在當今世界變革的大潮中,新出現的諸如“大科技觀”、“持續發展觀”、“生態價值觀”等等,就是對“人類中心論”的否定。
其三,必須全方位的探討自然的價值。不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從自然中獲取有利于人類發展的使用價值;同時要善待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要樹立大價值觀念,即在評價一切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時,不僅要考慮其經濟價值,而且要考慮其生態價值;不僅要考慮眼前價值,而且要考慮長遠價值;不僅要考慮從自然中所得,還要考慮如何回報自然等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協調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8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化身形于大地,融生命于萬物。清晨,它總是在人們還在睡覺的時候便悄悄爬上草兒的臉頰,而等人們醒來時早已化為無形。人們也許會夸贊:“多漂亮的一株草啊!”殊不知,是水奉出了生命,才造就草的美麗。但水不會計較,只因它不慕虛榮、不爭名利。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凝生命為奉獻,聚光鮮為使命。水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把自己分為千絲萬縷,送進千家萬戶。她總是不顧自己冰清玉潔的身體,染上臟污,染上灰塵,卻得不到一句贊美。“臟死了!”就這樣冷冰冰地被潑進下水道。水在污穢的地方,而心卻在最純潔的地方。奉獻,是它的初衷。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水永遠在最純潔的地方;水永遠能包容萬象萬物;水永遠待人真誠、友愛、無私;水永遠說話信守承諾;水永遠善于治理萬事萬物;水永遠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造福世界;水永遠把握著最好時機奉獻力量。
夫唯不爭,故無尤。水的所作所為,是從來不會有過錯的。它不會因為人們的胡作非為,而怨恨人類。水,是愛并包容著我們與萬物的。
也許,這便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好解釋。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9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生命的搖籃,是宇宙間唯一一顆有生命的星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生物在繁衍,形成了今日生機盎然的大好局面,我們人類成了萬物之靈。
在遠古時代,地球是一個美麗的星球,還有各類豐富的資源,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我們更應該自理利用,把地球打扮得更加美麗。然而,卻不然,人類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和科技發展的同時,不顧一切的破壞地球、破壞自然,使他遍體鱗傷: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大量的野生動物被捕殺……每天有55000公頃森林從地球上消失、15000萬噸工業煙塵滯留在大氣中、排放2—3立方公里工業廢水、100多種生物滅絕、1400萬公頃土地被沙漠吞噬……大家看看,這是多么驚人的數字啊! 頭頂的天空不再那么藍了,腳下也不再是一方凈土了。人類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類已處于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水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環境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
夠了!夠了!我們人類是該好好反思一下了!地球與自然母親太慷慨啦!一切都奉獻給我們,我們卻回報了什么?1998年,他們終于惱羞成怒,用特大洪災給人類敲響了一次警鐘。如果我們仍然執迷不悟,長此下去,后果將不堪設想。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10
幾乎所有的鳥獸都會避開兇殘的鱷魚。但牙簽鳥卻同鱷魚友好相處,鱷魚也從不傷害這種小鳥,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鱷魚需要牙簽鳥的幫助,鱷魚上了岸,張開大嘴,牙簽鳥便會在鱷魚嘴里跳來跳去,清除鱷魚口中的食物殘渣。這樣既填飽了牙簽鳥的肚子,又為鱷魚清理了口腔,真是一舉兩得。有時,牙簽鳥干脆在鱷魚棲居地營巢,好“近水樓臺先得月”,又好像在為鱷魚站崗放哨,一有風吹草動,它們就一哄而散,使鱷魚做好準備。因此,它們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瞧,這不是大自然中動物互幫互助,和平相處的例子嗎?也許你會說,這也許只是少之又少的例子罷了!不!
犀牛鳥在犀牛又嫩又薄的皮膚皺褶之間清理一些趁虛而入的吸血蚊蟲,讓犀牛覺得很舒服,還幫助嗅覺,聽覺遲鈍的犀牛盡快發現敵人,做好防御的準備。
牙簽鳥與鱷魚,犀牛鳥和犀牛,論體型,論種類,它們可是八竿子打不著。但它們卻零距離地全心全意為對方服務,與對方和平相處,是多么令人意外!連動物都能做到和平相處,何況我們呢?同學之間想請你幫個忙,借些東西,你能拋開自己的利益,幫助別人嗎?生活中,與周圍的人偶爾吵嘴,鬧不愉快,你能“退一步海闊天空”嗎?遇到需要幫助的,你能扶老攜幼,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小雷峰嗎?
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建立起你,我,他之間的和諧橋梁。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11
20xx年4月19日星期日陰谷雨物候觀察
今天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谷雨,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谷雨節氣。傳說倉頡造字成功,玉皇大帝為了滿足倉頡的心愿,在這天下了一場谷子雨。人們為紀念倉頡把這一天定為“谷雨”。其實這一節氣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谷雨時氣溫會大幅上升,有利谷類作物生長,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昨晚就下了一場雨。
今天我們和小苑同學一家一起前往剛開放的塔寺峪景區游玩。一路上,我發現路邊的農田里有許多人在種地。節氣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
進入塔寺峪大門,我們發現路邊的樹上結了小果子。綠綠的,像一顆小小的心,“長桃子了。”我們異口同聲地叫起來。媽媽讓我們仔細觀察樹上的葉子,這葉子是卵形的。我們走了幾步,又發現了長綠果子的樹,再觀察,樹上的葉子是長長的披針形,比剛才看到的葉子大。小果子雖然也是心形,但果子表面好像有一層白色的毛毛。原來這才是桃樹,剛才看到的是杏樹。
我們還看到了路邊有許多的蒲公英長得特別大。有一顆蒲公英竟然開了12支花,每根莖上頂著一朵金燦燦的圓形花,像一張小雞蛋餅。
爬到半山坡時,我們看到路邊樹樁上裹著塑料膜,上面插著兩個樹枝,沒有發芽。爸爸停下來給我們講:這是棵嫁接的樹。下面碗口粗的樹干是砧木,在它上面割開口子,從別的樹上剪下來樹枝,也剪個相同的切口,插到一起,在外面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緊緊裹住,慢慢地就會長到一起,成為一棵樹。走著走著,我們又發現了一棵裹著黑色塑料布的樹,上面插著許多枝條,枝條上長出了綠色的葉子。爸爸說:這就是嫁接成功了的樹。真是很神奇!
休息時,爸爸發現有一顆樹上長著長長的,像狗尾巴草似的花。爸爸不認識:“這是什么花呢?”“這是核桃花,也叫核桃狗。”媽媽告訴我們。我們清明回老家時好像看見過核桃花。核桃花長長的,像小辮子向下垂著,也像小狗的尾巴。核桃樹在村里清明開花,在山里谷雨開花。山里氣溫低,物候現象比較晚,“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就是這個原因吧。
下山的路上,我們發現了黃金榆長著嫩嫩的榆錢,就擼了一些,回家媽媽做了好吃的榆錢餅。
這次谷雨爬山,我觀察到了許多新鮮的物候現象,見到了嫁接樹,品嘗了春天的味道,真是個收獲滿滿的谷雨啊!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12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生命的搖籃,是宇宙間唯一一顆有生命的星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生物在繁衍,形成了今日生機盎然的大好局面,我們人類成了萬物之靈。
在遠古時代,地球是一個美麗的星球,還有各類豐富的資源,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我們更應該自理利用,把地球打扮得更加美麗。可是,卻不然,人類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和科技發展的同時,不顧一切的破壞地球、破壞自然,使他遍體鱗傷: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大量的野生動物被捕殺……每天有55000公頃森林從地球上消失、15000萬噸工業煙塵滯留在大氣中、排放2—3立方公里工業廢水、100多種生物滅絕、1400萬公頃土地被沙漠吞噬……大家看看,這是多么驚人的數字啊!
頭頂的天空不再那么藍了,腳下也不再是一方凈土了。人類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類已處于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水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環境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
夠了!夠了!我們人類是該好好反思一下了!地球與自然母親太慷慨啦!一切都奉獻給我們,我們卻回報了什么?1998年,他們終于惱羞成怒,用特大洪災給人類敲響了一次警鐘。如果我們仍然執迷不悟,長此下去,后果將不堪設想。
對于人類的這些行為,自然和地球母親給我們留下了一句話:“誰無過,而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人們仿佛已經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開始在享受環境的同時保護環境,希望與自然和諧相處。
說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個比方,我們看一棵樹要栽一棵樹,要盡我們一切力量來補償以前的過失,善待一草一木,保護動物……
人們開始植樹造林、保護動物了,電視上也大量宣傳環保的口號。人們在沙漠附近再上了防護林,防止沙塵暴。記得有一則新聞上說:“一位老爺爺在他們附近的荒山坡上值樹,樹苗小的時候,他每天都來看一回,澆澆水或除除草,現在樹苗長大了,他還要去其他地方種樹,他說,他老了還有他兒子,他兒子老了還有他兒子的兒子。”老人種樹也有大半輩子了,也樂此不疲。一位老人都能如此,我們有什么不能?這則興文報道后,更多的人開始植樹。很多調皮的小朋友不再掏鳥窩了,而是在家長的陪同下筑鳥巢。這些事現在已經屢見不鮮了。
我相信這樣下去,地球母親定能恢復原先的美麗,人與自然會更和諧地相處,是人類更加興旺,生活更加美好!最后請記住一句話:“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13
幾十年前,地球是一個活躍著生命的精靈,這里有美妙的大氣層,有冷暖適宜的氣候,有清新濕潤的空氣,鳥獸魚蟲上演著自由的生活,花草樹木散發著醉人的芳香,那濃濃的綠蔭給人以撫慰和舒暢……可以說,這便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篇章了。
然而,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人類將越來越多的污染拋給了哺育他們的成長的母親——自然。黑煙籠罩的天空中不見了鷹擊長空的雄姿,污濁不堪的河水終結了魚翔淺底的身影,與日俱增的人口使城市變得臃腫不堪,各種現代化的機械爭著吵著要主宰這個世界。
終于有一天,大自然負荷不了如此的傷害,他發怒了。于是,氣候變異,水土流失,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水資源短缺,沙塵暴,非典等接踵而至。人類終于領略了它的報復,于是人類開始思索人與自然不和諧給他們帶來的危害。
所幸的是,已經有一些明智的國家政府和人民,在為自己幸福生活努力奮斗的同時也在為子孫后代做著長遠打算。于是有人提出了要對自然資源珍惜,要使人與自然達成和諧,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其實,兩千多年前韓非子就給人類留下了“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的古訓,用到今天這個生態危機四伏的社會,它更是要警鐘長鳴不絕于耳。它告訴我們對水、對森林、對魚蟲鳥獸、對一切的自然資源的利用都要持長遠的有所保留的態度。因為自然和人類一樣是個有限的生命體,而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