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事記敘文
北京故事記敘文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特別是作為常用文體的記敘文,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我們該怎么去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京故事記敘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京故事記敘文1
炸醬面,是北京的標志。而我喜歡炸醬面,并不只是因為它代表著北京,更因為它包含著屬于我的北京故事。
挑燈夜戰的我疲倦地抬起頭,桌面上鬧鐘的滴答聲提醒著我時間已過晚上九點。這時,電話在我安靜的房間里響了起來,很是突兀。“哦,是奶奶給我來電話了。”我自言自語,心里卻沒有勇氣去聆聽她那慈愛的聲音。
“你周末有時間嗎?我給你做炸醬面。”慈祥的聲音中透著一絲乞求,她知道我有多么喜歡吃她做的北京炸醬面。我望瞭望桌上的作業,只好滿懷愧疚與無奈地說了一聲“不”。她聽完重重地唉了一聲,便掛斷了電話。掛了電話我始終無法專心寫作業,因為奶奶的炸醬面一直縈繞在我心頭。
還記得小的時候,悶熱的暑假使我煩躁,奶奶的炸醬面就像流經我心中的一股清泉,使我平靜下來。為了給我做面,她總是去市場上買最好的肉,回來切成輕薄如紙的肉片給我炒醬。她總是堅持用六必居的醬,因為作為一個純粹的老北京人,她覺得只有用北京老字號的材料炒出來的炸醬才最有味道。每當一碗拌好的面送到我手中時,我總是能看到翠綠的黃瓜絲、脆嫩的芹菜、金燦飽滿的黃豆、白里透青的小白菜、橙黃的胡蘿卜絲以及那細細長長的豆芽,一起均勻地點綴在筋道白凈的面條間,讓人食欲大開。每當一碗拌好的面送到我手中時,我總是立馬接過,然后不管不顧的一通亂吃,任憑深棕色的醬汁調皮地在我的臉上奔走。奶奶總是一言不發地看著我,臉上帶著慈祥的微笑。
可我卻不知道,奶奶為了這一碗面費了多少心思。夏日的廚房,蒸氣繚繞,奶奶彎腰切肉的身影在霧氣中若隱若現,為了把肉切到合適的厚度,她總會帶上老花鏡。當那一塊肉變成一碗晶瑩的肉片時,她寬寬的額頭上早已布滿了亮晶晶的汗珠。
奶奶的老北京炸醬面伴我一天天長大,也伴她一天天老去。后來我來到城區上初中,周末沉重的作業時常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也就忘記了還住在郊區一直盼著我回去的奶奶。不知為何,此刻的我有些患得患失。我害怕有一天當我長大了,推門回到曾經的那個溫馨的家,想再吃一碗奶奶做的炸醬面時,那個能無怨無悔地給我做一碗面的人已經永遠離開了我。想到這,我撥通了奶奶的電話。我已經下定了決心,或許我可以辜負一碗老北京炸醬面,但我無法辜負這割舍不斷的、血濃于水的親情。
時間一躍來到了星期天,我來到奶奶家,她早已在樓下等我。看到我,她從頭到腳都洋溢著笑意。祖孫倆人說說笑笑來到了樓上。當我寫完作業的瞬間,奶奶就端著一碗面擺在了我的面前,看著那噴香噴香的面條,我的世界頓時模糊,唯一清晰的卻是奶奶那慈愛的面龐。
一碗炸醬面,看似樸實無華,卻是奶奶給予我的最純粹的愛。我想無論以后我變成怎樣的人,都不會忘記這碗面的味道,都不會忘記我與炸醬面的這段故事,更不會忘記幫我寫故事的那個人。
北京故事記敘文2
北京,在千年的文化積淀,百年的春華秋實下成長為今天的模樣,隨著時代的腳步日新月異。而恒古不變的,是那些歷經滄海桑田而愈發厚重的歷史記憶。故宮,這座見證了數不盡光輝和落寞的城中城,透著歷史賦予它的深沉與莊嚴,在黎明中凝視著這忙碌而喧囂的城市。
“這件瓷器是在清代康熙時期景德鎮窯……”我懷揣著激動、興奮與緊張,在放滿珍貴文物的展柜前,我以一種從未有過的莊嚴肅穆的神情將早已倒背如流的資料娓娓道來,生怕會出一點兒差錯。因為,此時我是以一位志愿講解員的身份,站在這輝宏的故宮博物院中,哪怕我涉及的于整個偌大的'紫禁城只是方寸之間,我依舊忐忑不已。
“很抱歉,打擾一下。”工作人員的聲音打斷了我剛剛找到的節奏,展廳內的所有人,齊刷刷的向聲音的源頭望去。
兩位工作人員將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小心翼翼地攙扶著,顫顫巍巍地走到展廳最中央的展柜前,拿了一把椅子,給老人坐下。
就在大家都充滿疑惑的時候,工作人員開口了:“這是當年護送文物南遷的老同志,他想來看看他保護過的文物。”我恍然大悟,便鼓起勇氣對老人說:“老爺爺,我是志愿講解員,大家都說文物南遷是個奇跡,您能給我們講講您的經歷嗎?”老人看著我胸前的紅領巾,笑了笑,點了點頭:“當年,我19歲……”
在老人的故事里,我仿佛來到了那個戰火連天的時代。在一九三零年代,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故宮為躲避日軍戰火,運出了最為珍貴的一萬三千多箱文物,在十四年的時間里,這些文物輾轉兩萬多里分三路南下,穿越大半個中國,幾乎沒有一件損壞,“這在旁人看來是個奇跡,其實,不過是那時候的故宮人把文物看的比命更重要。”
老人深情地注視著那些文物,眼里漾著光。我淚潤了眼眶,不止是一個人,這是一種來自靈魂,來自血脈的共鳴。
傍晚,故宮在太陽的余暉下籠罩著金色的光輝,胡同間燈火闌珊,燈籠被霞光點亮。或許,在這些文物所走過的漫長歷史里,有許多同這位老爺爺一樣的人,曾經追尋過,并且保護,拯救過它們。他們當中的任何人如果心念一動選擇放棄的話,這些文物可能就不在這里了。在這每一個文物延伸出去的歷史的長線上,是無數個被時代遺忘在塵埃,可卻值得永遠銘記的故事。
北京故事記敘文3
我的書柜里擺著一個水晶獎杯,那是我在20xx年參加第五屆中華文化小大使獲得的全國三等獎獎杯。每當我看到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選拔比賽中那些過關斬將的往事。其中最讓我難忘的事,是頒獎典禮前發生在北京的一個小故事。
第五屆的小大使市級頒獎在故宮舉行。頒獎前我們要完成一個任務:教外國友人一句中國話。如果你打小兒就住在北京,沒去過故宮幾乎是不可能的。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也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殿宇巍峨,宮闕重疊,畫棟雕梁,吸引著全球各地各種膚色的朋友,在這里找一個外國人真是太容易了。
可是,以我的英語水平,直接和老外交流還是有些膽怯。人群中,我看到了大殿前有位中國導游帶著一群外國友人。我靈機一動,跑過去仰著頭對導游說:“叔叔,我今天要完成一個任務,教外國人一句中國話,您能幫幫我嗎”?導游叔叔彎下腰親切地笑著問我:“好啊沒問題,你想教他們什么呢?”我高興地舉起手中準備好的中英文牌子:“歡迎來北京”!導游叔叔笑著點點頭,轉身同旁邊的幾位外國游客交流了一會。幾位白頭發、藍眼睛的叔叔阿姨開心地走過來圍著我。導游叔叔跟我們介紹這些外國友人是來自美國的建筑師,進故宮之后他們的嘴就沒有合上過,表示很難想象在幾百年前,中國人就可以用木頭搭建出如此氣勢磅礴的宮殿。一路大呼Amazing。
一位高大的金發叔叔笑著朝我揮揮手。他的腿看起來明顯不太好,但為了方便與我交流,他很吃力地走到我身邊蹲了下來,和我保持同樣的身高,并把一只手搭在我的肩膀上,眼睛親切地望著我,慢慢地用中文對我說“小朋友,北京真棒!你真棒!”
我興奮地睜大眼睛,哈哈外國人都能說中國話,難道我還怕說英語嗎?
于是我挺起胸脯用英語答道:“WelcomeToBeijing,WouldyoupleasefollowmeinCHINESE?”,
“sure”!
我舉起手中的宣傳牌,大聲地喊出“歡迎來北京”,外國朋友們一起鼓掌一邊跟我大喊“歡迎來北京”!
我們的聲音響徹一座座宮殿,穿越一道道城門,看著四周巍峨雄偉、金碧輝煌的建筑,我心中生出一種豪邁:北京不僅有歷史悠久的古建筑,還有摩登現代的鳥巢水立方,作為一名中華文化小大使,我想把這一個個美好的北京故事在世界各地傳頌。
北京故事記敘文4
地鐵站臺上人很多,擁擠,混亂。我早就習慣了,這不過是北京普通的一天早上的7點45分。
我每天都趕在這個時間來到地鐵站。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保證下了地鐵轉乘公交車趕到公司上班不會遲到。還有一個原因,我常常在這個時間看到一個姑娘,一個我喜歡的姑娘,一個大多數人都會喜歡的姑娘。
她常常穿著淺色的衣服,身材修長,淡淡地站在人群中,仿佛一朵在風中微微搖曳的百合花,散發出幽幽的清香。我總是站在不遠不近的地方默默地看著她的側面,她有一個小巧微翹的鼻子,在地鐵站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
每次,不管人再多,我都能很快發現她的身影。因為我很熟悉她的背影、她走路的姿勢、她輕撫頭發的手,即便是她不時變換的發型也在我心里深深烙下了一掃就能自動識別的二維碼。
當然,也不是每天都能看見她,看不到她我的心就會很失落,連早飯都沒心情吃了。不過今天很幸運,我走下地鐵站臺,第一眼就看到了她。今天她穿著一件淺粉色的長款羽絨服,微卷的長發溫柔地披在身后,看著就讓我覺得心里很溫暖。
地鐵來了,我隨著她上了車,今天人格外多,我被擠到了她的身旁。我的臉距離她的臉不超過30厘米,我的心跳得很快,這是要眩暈的節奏啊!我甚至不敢呼吸了,害怕驚擾了夢中的人兒。我癡癡地看著她的臉,這讓我魂牽夢縈的面孔啊。如果這時候我開始流鼻血,我想應該也是不過分的。
有風吹來,她的一絲頭發拂在我的臉上,還有她微甜的香水味,我全身有種酥麻的感覺。這感覺該如何形容呢?我突然看到車身上有一張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面的宣傳畫,上面有句話正是我此刻的感受──這酸爽簡直叫人不敢相信!
不遠處有個人接了個電話,說道:“親愛的,明天情人節想到哪里吃飯啊?”
情人節!沒有情人的情人節!悲催的情人節!我的心揪緊般痛!明天就是情人節了,她會跟誰過情人節呢?想到這里,我的心里有一種莫名的酸楚。
她好像也聽到了,轉過臉,似乎掃了我一眼,我屏住了呼吸。這時到站了,人群中一陣騷動,她被撞了一下。“啊!”她輕呼了一聲,手機滑落了下來。說時遲那時快,我猛一伸手在空中接住了手機,遞給了她。
她有些驚訝,旋即嫣然一笑道:“謝謝啊,你身手真快啊!”
我做夢都沒想到她會主動和我說話,她的聲音很好聽,笑容很好看,我想我的臉一定紅了。
“呵呵。”我傻笑著摸了摸頭道,“沒什么,我平時練過的。”我不敢看她的眼睛,只好盯著她的發梢。
她輕笑道:“沒想到你還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呢!”
“是啊,是啊。”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手足無措,只能傻笑。
“我經常看到你呢!你住附近吧?”
她也注意過我嗎?我的心狂跳起來,我猜全車廂的人都能聽到我的心跳聲。一種巨大的甜蜜感如山洪暴發般傾注進我的全身,我想我快融化了。
“不,不是啊,我,我是轉車到這兒坐地鐵的。”我的嗓子有些發緊。
“哦。”她應了一聲。
短暫的沉默,猶如一個世紀般漫長。
我想自己必須要說些什么,我不想遺憾終生,我鼓起勇氣,抬起頭,看著她的眼睛。
“你知道嗎?我關注你很久了,每天早上我都在地鐵站期待你的出現,看到了你我就覺得北京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美好。”我感覺千言萬語堵在喉嚨里噴薄欲出,卻無從說起。
她的臉紅了,含羞一笑,輕聲道:“我哪有那么好!”
我急道:“你真的很好!非常好!我,我很喜歡你!”說完我熱切地看著她,我真希望此時空中打出一個字幕,上書四個大字――“情深似海”。
她笑道:“其實你也挺好的,我很早就注意到你了,你很特別。”
幸福來得太突然了!我感覺這班地鐵似乎正行駛在外太空,因為我已經快飄起來了。
熱血涌進我的胸腔,我猛一伸手握住了她的手,柔軟溫暖的手,我愿牽著這只手走遍天涯海角。
“我沒房沒車沒北京戶口,工資也不高,你,你會喜歡我嗎?”我的聲音都快哽咽了,眼角也濕潤了。
她看著我,眼神清澈而溫暖,緩緩說道:“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我們在一起。”
我被人猛地一撞,恍惚之中,猶如隔世,大概是每天晚睡早起趕車太疲憊的原因,我剛才迷迷糊糊打了個盹兒。
那個姑娘已經到了門口,下一站是燈市口,我知道她在那站下車。
我猜她一定不知道剛才發生的事,否則她不會如此淡定地低頭玩著手機。她也永遠不會知道有個人每天在7點45分的地鐵站臺上偷偷地看她。
“你好,我喜歡你”這句話我永遠說不出口,就像“老板,我想加薪”一樣。我只是個軟弱并善良的人,沒有帥氣的面龐,沒有修長的大腿,沒有側漏的霸氣,沒有不羈的率性,我有的是足夠的自知之明,我全靠它在這地球上活了這么久。我還有憂郁的眼神、稀疏的胡楂、凌亂的頭發,不過這些只能幫助我蹲在地鐵口混點兒飯錢。
即便如此,這世界紛紛擾擾,總有些事情需要相信,比如愛情。這世上有些事情你不相信并不會帶給你什么力量,相信了反而會給你安慰,也許,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我下了車,北京還是北京,愛情還是愛情,只是,沒有故事。
北京故事記敘文5
幾塊切成長方體的豌豆黃擺在一個塑料盒里,緊繃而不失水潤的表皮給人一種吹彈可破的錯覺。嫩黃的外皮,仿佛可以讓人感受到入口的清甜涼爽,沁人心脾。可是此刻,面對著一盒豌豆黃,我卻下不去嘴,似乎看見這幾塊小小的糕點中珍藏著的北京回憶……
那天朋友拉著剛到北京的我去南鑼鼓巷,樂得受邀的我也不推辭,迎面來了幾輛黃包車,我們倆毫不猶地上車了,想體會一下老北京風情。
“鈴鈴鈴”,一輛自行車從黃包車旁騎過,留下一陣涼風,我趕緊抓緊了車座邊上的扶手,聽那黃包車師傅數落那人:“您瞧瞧這(zhèi)個,這像話嗎這個?”雖是責備,卻自帶俏皮。
下了車,我和朋友邊走邊吃,不知不覺就到了一家點心店門口。我看著一大塊黃黃的方糕問他是什么吃的,“這(zhèi)……這不是豌豆黃兒嗎?”他倒是司空見慣地說。我學著他的樣子,也故意把zhè讀成zhèi,說:“哦,感情這就是豌豆黃兒呀。”一來一去,我倆都笑得前仰后合。
南鑼鼓巷里人聲鼎沸,比菜市場還要熱鬧,這兒是什么時候熱鬧起來的?它還能熱鬧多長時間?沒人知道。但是如果你問問那些小吃,沒準它們能跟你說清楚:驢打滾的綠豆粉里,包裹著英子的懵懂善良;老豆腐的熱氣中,升騰著祥子的可歌可嘆;一粒粒冰糖葫蘆上,更承載著數不清的回憶……只有這豌豆黃,不同于其他小吃的浮夸,自成一派,以清新淡雅為特色,綻出別樣的美。
我還沉浸在想象中,那個熟悉的黃包車師傅的聲音又響了起來:“喲,您可算來了,剛干嘛去了?”我拿起那盒豌豆黃兒,毫不客氣地“回敬”道:“瞧把您給急的,這不是給您拿豌豆黃兒來了嗎?”
坐上黃包車,我們離開了南鑼鼓巷,但是這段北京故事卻久久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