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8篇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8篇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輝歷史,在這五千年中涌現出許多偉大的人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8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我最喜歡的一位歷史人物就是詩人李白。你可謂是一個詩中的“仙人”,有著豪放的性情與不同于人的不一般的浪漫與多情。
在廬山的瀑布下,你創作了一首千古絕唱《望廬山瀑布》!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就令世人震驚,在那山腳下,你遙望著那氣勢磅礴的廬山瀑布,獨自飲著那甘甜香醇的美酒,品味著這自由自在地樂趣。我喜歡你,李白,在你認為,那是你人生中最大的快樂,你用極其豪放的詩篇,為我們描繪了祖國那壯麗的山河大川!
身為“青蓮居士”的你,豪放而豁達,金錢在你的眼睛里一文不值,似為狂人的你敢讓楊貴妃為你磨墨,讓高力士為你脫靴,也正是因為這件事,你在無奈之中離開了長安,可你卻未曾因此而放棄作詩與你的偉大抱負!一詩《行路難》寫出了你永不放棄的豪邁與無比的自信。你認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喜歡你,挺你!
這種情懷何不令人敬佩不已,不過在此之后你卻獲得了更多的自由。我很喜歡你,也明白你,懂你,李白,宮中的一切并不屬于你,你是屬于自然,屬于百姓的。
但你也很多情。你久居在外,總是會產生思鄉的念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想你當時凝望著地上那明亮的月光,不禁對故鄉產生無限的懷念與感慨。
在孤獨面前,你卻能豪爽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你“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的傲骨讓你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謫仙人”。我喜歡你,李白,正是因為你的與眾不同,深深吸引住了我。
你的仙風道骨,甚至會讓山水風月生情,讓花草樹木都與你相戀。因你“仍憐故鄉水”,綠水便為你“萬里送行舟”。你的浪漫,讓天地都為之動容。我喜歡你,李白,你就是想用你的信心去點燃整個世紀,去燃燒整個宇宙,你所追求的就是那種豪放不拘的生活,那種令人無限向往的生活。
這不就是你嗎?你報國無門的痛苦,我也懂……
李白,像你這般自信豪爽的人,真難得!在你看來,世界是美好的、多姿多彩的,也正是這種看法,讓你創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千古絕唱……
我喜歡你,李白!如果要問我,歷史上你最喜歡誰,我會豪不猶豫地說:“為李白是也!”
篇二: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三國時期蜀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著無數美麗的光環。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于一身的諸葛亮,被善于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布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群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采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斗中七擒七縱,最后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著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涌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謎語大全及答案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后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后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跡,發圣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群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后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后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后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恒星,為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圣潔的光輝!
篇三: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早已發芽的柳條在春風中盡情的搖曳,輕柔的發絲也舞動著,一片粉嘟嘟的花瓣帶著一縷清香,不知從何而來,又要往哪里去,思緒被帶到了那片山林之中。
滿眼都是翠綠的樹,還有那清澈的泉水,在這濃密的樹林中,有一條似乎無限延伸的羊腸小道,放眼望去,忽看到幾座茅草屋在靜謐地站著,那或許就是茅屋了吧。過了一會從房屋中出來了兩個人,衣冠簡樸且古風彌漫,有一個人拿著羽毛扇,正有說有笑地走著,一位是諸葛亮,另一位就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劉備終將諸葛亮請出了山林。
諸葛亮知天文曉地理,博覽群書的他常為劉備出謀劃策,同時也證明了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
要說諸葛亮的品質,很多,而且每一種都值得大家去學習。
諸葛亮對先主后主忠心耿耿,他沒有自私自利的想法,而是全心全意的輔佐,恪盡職守,忠貞不二。對待朋友,和對待皇帝一樣,要有一顆忠誠的心,如果只是貪圖眼前的一點利益,失去的便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燦爛的友誼。諸葛亮信念堅定,執著興復漢室的信念,悲壯地北伐,一直至死。諸葛亮勤于思考,“研制”出模樣奇特、作用很大的木流牛馬,可謂聰明才智。還有八陣圖,能看出他對兵法活學活用,爛熟于心。諸葛亮不畏困難,有時有很多難題,諸葛亮并沒有懼怕,而是勇于挑戰自我,系蜀國安危于一身,而從未退縮。
經過時間的消磨,很多事物都會變老變舊,但在我心中,諸葛亮是不會改變的,或許經過時間的延續,我對他這個鮮明的歷史人物會有更深的了解!
篇四: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輝歷史,在這五千年中涌現出許多偉大的人物,其中,最讓我敬佩的人物要數三國中的'“常勝將軍”——趙云。
趙云智勇雙全,文武雙全。武藝超群,忠心耿耿,歷來被后人所贊頌,被后人所學習。因此小時候家人常用趙云來教育我要精忠報國。漸漸地趙云的事知道的越多,我就越加敬佩趙云。
我敬佩趙云,首先是因為他的武功很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囊中取物。一桿銀槍,被趙云使得風馳電掣,出神入化。一把剁鐵如泥的青紅寶劍,被趙云耍得神出鬼沒,讓人眼花繚亂。所以,無論什么怎樣的大將見到趙云都聞風喪膽,狼狽而逃,否則,就會死在銀槍之下。趙云直到老年仍英勇無比,真可謂寶刀不老。
我敬佩趙云,其次是因為他臨危不懼,經常急中生智。有一次,黃忠夜襲曹寨,不料中了埋伏,趙云舍身將黃忠救回軍營,可這時,曹操趁勝追擊,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趙云大寨壓來,這時,趙云軍*人員傷亡嚴重,無法應戰,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趙云突然想起一妙計,他讓弓弩*埋伏在戰壕里,待曹軍接近,弓弩*突然站起來,霎時,萬箭齊發,曹操以為趙云早已布好了天羅地網,馬上命令大軍撤退。看來,趙云真可謂是一員有勇有謀,不可多得的武將。
我喜歡趙云,最主要是因為他時刻為天下百姓著想,而且認準明君就死心踏地的跟著他,決無二心。趙云年少時投奔袁紹,盡管袁紹勢力龐大,但是個昏君,不聽忠臣直言勸告,只聽奸臣花言巧語,趙云放棄高官厚祿,毅然離開,幾經周折,投奔劉備。當時,劉備勢單力薄,連吃敗仗,可趙云沒有離開,決心幫助劉備脫離苦境。在長板坡時,趙云為了留下一點劉備的血緣,為了蜀國的將來,趙云領著二三十個軍士闖入曹軍去救甘夫人和劉阿斗。當趙云尋到劉阿斗時,已只剩下單人單騎,鮮血灑滿戰袍,可趙云不顧生命危險,把阿斗放入戰袍中,又打入了曹操百萬軍中,就在他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力斬曹操五十多員,最后,趙云把阿斗完好的交給劉備。
趙云是一位世上少見的神奇武將,他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將永遠敬佩他。
篇五: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李后主
南唐亡了,頃刻間,灰飛煙滅。
你只是獨自登上高樓,望著那一輪明月,望著家的方向。無言,只能無言。
你是一個詩人,一個愁比江水更多的詩人。不然你怎會吟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般千古名句?
然而你只是個詩人,一個愁比江水更多的詩人。你不該為帝,不該君臨天下,你不懂什么治國方略,更沒有什么遠見卓識。大臣們感嘆的對:“百無一用是書生。”真是妙手偶得。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身為階下囚的你是多么委曲求全,即便只是在夢里,也只能一晌貪歡,淪為亡國奴的恥辱你怎么會忘記?對于故鄉你又何嘗不思念?到頭來,只是一句“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其實,你真的是一個善人。要不然,當大宋兵臨城下時,你怎會棄權投降?因為你知道如果兩軍兵戎相見,百姓就會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為了保全百姓和大臣的性命,你選擇了放棄江山,放棄皇位。
當你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傳到昔日臣子耳邊時,他們紛紛抱頭痛哭。你是一個心慈手軟的皇帝,你難道不知皇帝都要心狠手辣嗎?
因此你注定要亡國,注定要成為亡國之君。你的確失去了很多,但你從此得到的更多。那些流傳下來的佳作就像鮮花一樣芳香,我知道,那是你生命的延續。流芳百世,難道不是生命的價值所在嗎?
但愿有一天你能明白,你的生命里也有芳香,也有夏天。而不只是望著那一輪明月,望著家的方向,寂寞吟唱: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篇六: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有誰能把全部精力投入文學之壇、革命之漄?有誰能把全部生命印于書紙、印于人民?有誰能把全部思想匯于筆尖,與敵人戰斗一生?他,就是魯迅。
這般奉獻精神,讓我感動---“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在那段特殊的歷史背景之下,人們都想先立足于自己,只有魯迅先生自己兢兢業業地埋頭苦干,為人民之解放而辛勤耕耘,為人民只站立而奉獻自己。只有這般品質與一身,才不枉“民族魂”的榮稱。
這般惜時精神,讓我感動---“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魯迅先生珍惜時間,再將擠出乃至全部時間都用來寫作。多少青年聚集在這位先行者的筆下,聽他呼吸,跟隨他吶喊。就是在這些時間下,他用自己的心血引導無數革命學子走上正理和正義之路。只有這般品質于一身,才是他用同樣有限的時間做出無限的事。
這般愛國精神,讓我感動---“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的話。中國也一定能向上的。”魯迅先生不僅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國革命的主將。為了祖國,他多么直爽:他敢罵,罵茍延殘喘、陰險狡詐的“落水狗”,馬奴顏卑膝的偽君子;他敢論,論國民眾生的劣根本性;他敢評擊把孔乙己推上絕路的封建禮教;他敢吶喊,為艱辛而麻木地生活著閏土;為受封建四大權力壓迫的祥林嫂……總之,他不屈地戰斗著,不撓地抗掙著,為的就是自己的祖國。只有這般品質于一身,群眾才把他抬舉的很高,很高。
這般精神就是這樣:不屈不撓、投身革命、憂國憂民、敢于奉獻……只有將這些品質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有我們的魯迅先生。只有這些“魯迅”們的無私付出,才能有我們今天強盛的祖國。
篇七: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他,生于三國時期。
他,隨劉備定南闖北二三十年,沒發出過一聲怨氣。
他,七出七進曹營,救出阿斗。
他,是五虎大將之一,被譽為“虎威將軍”,諸葛亮贊他“一身都是膽”。
沒錯,他,就是趙云,那個頂天立地的漢子,那個蜀漢大將。
或許是同姓的緣故,每當我看《三國》時,總覺得他非常親切,有一種自豪感,畢竟三百年前是一家嗎!聽易中天的《三國演義》,總覺得劉備叫得最多的不是“云長”、不是“翼德”,而是“子龍”。因為他勇猛善戰,活像一條龍。
記得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荊州,追擊劉備于當陽長坂,是他一聲大吼“常長趙子龍在此”,七進七出曹營,救出阿斗,威名大振。
我還記得“三國演義”中還有一情節。說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時,諸葛亮命黃忠,趙云往北漢水北山劫奪曹軍糧草。黃忠與副將張著先去,正欲放火燒糧,被曹軍包圍。趙云在營中等到午時,不見黃忠返回,即命副將張翼守營寨,自己領了三千人馬去接應,孤身一人率先沖入曹軍,在曹軍中橫沖直撞,先后救出黃忠、張著,殺回本寨。曹操見狀大怒,親自率軍追趕。子龍撥弓弩*于寨外壕中埋伏,大開寨門,匹馬單槍的立于寨外。曹軍追至,吶喊上前,子龍全然不動。諸葛亮得知后稱贊道:“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不錯,要不然子龍怎么能被稱為虎威將軍呢?
荊州人都喜愛戴戒指,你知道為什么嗎?這是因為趙云在長坂坡懷抱阿斗,且戰且走。魏將張郃窮追不舍。趙云無心戀戰,奪路而走,不料誤踏陷阱。張郃馳馬挺搶刺來,趙云忙閃身策馬,跌出陷阱。他躲閃不及,左手無名指被張郃槍尖刺傷,傷好后留下條顯眼的疤痕。他便請匠人打一個金箍子,套在無名指上,蓋住傷疤。人們轉音成“戒指”。由于荊州人佩服子龍英勇善戰,于是就仿造仿戴。所以金戒指就這樣成了荊州人喜愛的裝飾品。這都是后人敬佩趙云的表現啊!
趙云,趙子龍,常山趙子龍,我最喜歡的歷史里人物。
篇八: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大家看過《三國》嗎?你喜歡哪個人物啊?我最喜歡的是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他們可謂是肝膽相照,忠義兩全。
劉備,深得民心,百姓對他贊賞有加,《三國志》里說過:“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可見劉備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袁紹對他也是贊賞有加:“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可見他不僅“仁”,而且“義”。
他為“仁”而幫助百姓,劫富濟貧,望百姓安康。他為“義”而東征西戰,愿幫舊主奪回皇權,終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惡行。
呂蒙評價過一個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此人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大家知道這說的是誰嗎?沒錯,是關羽。他被曹操所看好,曹操倍贊關羽的勇武,對他重加賞賜,封他為漢壽亭侯。關羽斬殺顏良后,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賞賜。關羽把曹操屢次給他的賞賜都封存妥當,給曹操寫了封告辭信,保護著劉備的家小,離開曹營,到袁紹軍中尋找劉備。曹操將士聞后,要去追趕,曹操勸阻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關羽曾被亂箭射中,箭穿透其右臂。后傷口雖然愈合,但一到陰雨天氣,骨頭就常常疼痛。華佗說:“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關羽便伸臂讓醫生切開傷口。當時關羽正在宴請諸將,“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飲酒,言笑自若”。但這樣一個忠義兩全的人還是被叛徒所害,最終被呂蒙斬殺。
大家一提起張飛,就會聯想到“有勇無謀”,其實不然,他也有智慧的一面,他的智慧也救了劉備很多次,劉備視他為“賢弟”。當劉備從襄率10萬百姓南逃時,曹操的騎兵也日夜追趕,在長坂遭遇時,劉備帶百姓逃去,張飛帶20名騎兵斷后,張飛名人在林中揚起塵土,曹軍無人敢上前去,使劉備成功逃離。
劉關張的另一件事跡也早已傳為佳話,話說18路諸侯討伐董卓,一路沒有什么困難,可眼看就要到虎牢關下了,卻被一名叫呂布的人擋住了去路,眾人十分憤怒,便派兵討伐呂布,但誰知呂布以一當百,是眾人無法前進。
眼看眾人即將放棄,劉備三人便請求出戰,在城門口遇到了呂布,大戰幾回合之后,呂布已力不從心,關羽和張飛幾次都想將呂布殺死,但都被劉備擋下了,這件事很能體現出劉備的仁義。
“劉關張”的故事很多很多,但使我感觸最深的是他們以“仁”為本,以“義”為根的精神,這種精神使我的敬意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