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大暴雨洪澇33人死亡18人失蹤精選3篇
【篇1】北京特大暴雨洪澇33人死亡18人失蹤
自然條件
氣候異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國降水的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大,一般年份的雨季集中在七、八兩個月,中國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國家之一,這是產生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主要影響因素有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地形地勢。
經濟條件
只有當洪水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地方才能成災。受洪水威脅最大的地區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區,而中下游地區因其水源豐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經濟發達地區。
城市條件
城市的雨水比農村多。城市的“ 雨島效應”(城市溫度高,上升氣流多,雨水多),城區的年降雨量比農村地區高5%到10%。再者城市地表覆蓋多是隔水層,雨水多了后排不掉。雖然有下水道,但是我國城市的下水道整體偏小,容積量不足。城市規劃建設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輕地下,輕基礎,輕底子。其次城市地勢低,外來洪水容易入侵。城市往往建設在地勢地平的地方,導致外來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
【篇2】北京特大暴雨洪澇33人死亡18人失蹤
1.洪水來到時,要迅速向高處轉移,來不及轉移時,應盡快就近抓住固定物或漂浮物。
洪水到來時,應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迅速向屋頂、山坡和大樹等高處轉移,轉移過程中應沉著冷靜,切忌驚慌失措;如果突遇洪水來不及轉移,應按照快速、就近的原則,及時抓住木頭、木板等漂浮物,或盡快把身體固定在樹木等上,以免被洪水沖走。
2.如果被洪水包圍,應設法發出求救信號,及時尋求救援。
如果被洪水包圍無法脫身,應盡快撥打當地防汛部門電話、119、110或與親朋好友聯系求救,夜間用手電或大聲呼喊求救,也會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在求援時,應盡量準確報告被困人員情況、方位和險情。
3.在撤離時應避開高壓電線。
發生洪水時,接近高壓電線、電線桿等十分危險,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要迅速遠避,防止觸電。
4.安全轉移要本著“就近、就高、迅速、有序、安全、先人后物”的原則進行。
遇洪水威脅時,為了最大限度保證生命財產安全,應迅速就近向高處轉移,盡量減少轉移時間。在轉移過程中,應保持先后順序和良好秩序,并確保安全。生命是人世間最寶貴的,切記在確保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再設法搶救財物。
5.當發現有人溺水或被洪水圍困時,應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設法營救。
發現有人溺水或被洪水圍困時,應給予幫助,設法營救。施救前應沉著冷靜,全面評估自身能力和水況,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施救,切忌盲目下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拋擲救生圈、繩索、長桿、木板、塑料泡沫或輪胎等給溺水者,幫助溺水者攀扶上岸。入水施救時,需注意,溺水者情急之下會拼命抓緊或抱緊施救者,影響營救動作,甚至會造成雙雙殞命的嚴重后果。一般來說,結伴施救會增加安全性和成功率。
6. 洪澇災害期間需謹慎駕車,在不能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不可在濕滑山路、積水路段、橋下涵洞等處行駛。
大雨天氣建議不要開車上路。在駕駛過程中如遇大雨,應及時把車就近停靠在安全地帶,等雨量減小后再上路。在道路濕滑、泥濘的山路上或湍急的河道上行駛,極易引起車輛側翻或傾覆。積水路段可能存在路面井蓋移位等問題,涉水行駛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多雨季節,橋下涵洞容易積水,最好繞路行駛,不可強行通過。如果車輛在積水路段或地勢低洼處熄火拋錨,應盡快離車,尋求救援。
【篇3】北京特大暴雨洪澇33人死亡18人失蹤
環境破壞經濟損失
洪水泛濫,淹沒了農田、房舍和洼地,災區人民大規模的遷移;各種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沒引起群落結構的改變和棲息地的變遷,從而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
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莊遷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結構發生變化;洪水淹沒村莊的廁所、糞池,大量的植物和動物尸體的腐敗,引起蚊蠅孳生和各種害蟲的聚集。
水源污染
洪澇災害使供水設施和污水排放條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廁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來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動物尸體留在水面,受高溫、日照的作用后,腐敗逸散惡臭。
這些水源污染以生物性污染為主,主要反映在微生物指標的數量增加,飲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腸道傳染病的暴發和流行。
洪水還將地面的大量泥沙沖入水中,使水體感官性狀差,混濁,有懸浮物等。一些城鄉工業發達地區的工業廢水、廢渣、農藥及其他化學品未能及時搬運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