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變遷中行走-1186字作文
“哈!終于看完了!”我伸伸懶腰,如釋重負,“書不厚,內容可真多!60多年的歷史巨變,全在里面,好像在時空隧道中穿梭一樣,一下子回到60年前,一下子又回到60年后,真累!”“吃飯嘍!”隨著奶奶一聲喊叫。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吃起來。我狼吞虎咽著,爸爸則一邊細嚼慢咽,一邊問我:“女兒,書看了有什么收獲呀?”我知道爸爸又要檢查我的看書能力了,便得意洋洋道:“我知道了祖國六十年的巨變過程。”“說說有什么巨變?”媽媽迫切追問。
而我愣了一下,因為這六十年的巨變,不是一時半晌能說得清的,怎么說呀!況且我一個都想不起來,怎么辦?幸虧我急中生智,隨便說道:“像我們家的房子,以前的房子很小,只有
三、四十個平方,現在,我們家的房子……”我故意停頓了一會兒,說:“多大,雖不算太大,但比起以前,不知大了多少!這就是‘巨變’呀!”媽媽聽了,點頭贊成:“嗯,有收獲!還會總結舉例了!”“不錯,不錯!能推理了。”
沒想到爸爸不光贊同,那話匣子一打開就止不住了。“對于房子,我倒覺得變化真的很大,像我們小時候,住的是泥土房,比現在的水泥不堅固多了,有些人家還用柱子,石頭做的撐住,最富的人家,造的是磚頭房,那時候能造這種磚頭房的,一個村沒幾個。”我迫不及待地問:“真的?那種泥土是怎么樣的?”“是用沙和泥土混在一起,攪拌而成。”“嘿,那……”我們正討論得激烈,奶奶插嘴了:“討論房子,怎么可以少了我!我可是老前輩,比你們知道的可多了!”聽奶奶這么一說,我們的注意力一齊投向了奶奶,我拽著她的手臂,急切地問:“奶奶,那你知道點什么?講講!”“好,好,聽著啊!”奶奶像個彌勒佛,和藹地說:“跟你們說,我們以前住的是‘大洋房’……”“大洋房?”我大吃一驚,吞吞吐吐地說:“你……們那時候還……有‘大洋房’!”奶奶一看我如此吃驚,迷惑不解地問:“不可以嗎!又大又漂亮,又陽光充足,完全可以叫‘大陽房’呀!”我們一聽,頓時哈哈大笑,我笑得臉漲得通紅,原本不是“大洋房”是“大陽房”呀!笑夠了,奶奶又娓娓道來:“但后來,日本鬼子來掃蕩,房子被封了,我們無家可歸,就只能搭草房,全都是野草和竹子做的,里面是沒墻的,都是用竹竿一根根隔成一個個房間,十分不牢固,經受不起風吹雨打,如果風稍微大一些,雨稍微大一點,弱不禁風的草房就塌了。
”“哇,那不是有生命危險!?”我十分擔心。
“是啊!所以,解放后,我們蓋起了木房,木房要比草房堅固多,至少不用整天提心吊膽,但時間久了,木頭會蛀,房子也就會塌。”爸爸接過話茬,說:“你現在能夠住進別墅,是你碰上了好時代,改革開放使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幸虧我生活在90后,幸虧黨的政策好,幸虧……要不然,我連睡在家里都不安心,我暗暗慶幸。說到這里,爸爸不由感嘆:“心靈這代人多幸福!”的確。祖國多么偉大,從落后到發達,從弱小到強大。
60多年前的中國,像一顆剛埋地的白楊種子,慢慢長大,漸漸長成幼苗,雖然在成長的路上,有雨,有風,有雪,但一切困難都打不倒它,它披荊斬刺,奮斗向前,它一直在努力。
在這十年中,我們家一次次地搬房,面積越來越大不說,還自行建造了小別墅。你能說這一切不歸功于黨,不歸功于黨的好政策嗎?祖國還在不停的強盛,我們的家,我們的房子才能更和諧,更美麗。聽,我的耳邊又想起了那一首“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離……”十年,二十年……我滿心期待長大,那時祖國變得更強了,家變得更大更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