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今年沒有大年三十
一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并不是一個整數,而是29天12小時44分鐘(【第29句】:5306天),但一個月的天數又只能用整數表示,因此有時是小月29天,有時是大月30天。
那么,如何確定一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呢?天文學上會固定將農歷每月初一,安排在朔所在的日子,兩個朔之間相隔30天就是大月,29天就是小月了。朔日則可通過觀測月相,也就是通過月球與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來確定,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日月黃經差為0°,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亮時,這就是朔。
如果某一年的臘月初一與下一年度的正月初一之間恰逢小月,那就沒有年三十了。比如,2024年恰逢小月,就沒有年三十了,但2024至2024年,年三十又會回來了。
至于為什么人們印象中,沒有年三十的日子好像很少見,這是由于平均月長稍多于【第29句】:5天,所以每年大月出現的次數要稍多于小月,這導致有年三十的農歷年份要比沒有年三十的農歷年份多。
但實際上,年三十“缺席”頻率很高,二十年里缺個八次很正常。
雖然我們經常把年三十叫除夕,但實際上,除夕是指歲末的最后一晚,“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一年到尾的最后一天如果是年二九,那么年二九就是除夕。
《為什么今年沒有大年三十》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