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湖北恩施仍詞句
【第1句】:關于恩施的詩歌
屬于詩詞曲賦、且有據可查的如下:
寇準《巴東縣齋秋書》:
訟庭秋日靜,琴鶴一長閑。
晚樹生涼吹,秋思在遠山。
水穿吟閣過,苔繞印床斑。
幸有江云看,何思卜往還。
(寇準19歲作于恩施巴東)
陸游《秋風亭》
寇公壯歲落巴蠻,得意孤亭縹緲間。
常依曲欄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
遺民雖盡猶能說,老令初來亦愛閑。
正使官清貧至骨,未防留客聽潺潺。
(恩施巴東秋風亭)
杜甫《西瀼溪》:
迢迢水出走長蛇,懷抱江村在野牙。
一葉蘭舟龍洞府,數間茅屋野人家。
冬來純綠松杉樹,春到間紅桃李花。
山下青蓮遺故址,時時常有白云遮。
(游巴東神農溪)
白居易《竹枝詞》: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
蠻兒巴女齊聲唱,愁煞江樓病使君。
("蠻兒巴女",即指恩施人)
【第2句】:形容湖北的詩句
《黃鶴樓》 崔 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隨州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以“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的不朽詩篇贊美隨州。
原文:《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 寧知喪亂后,更有一珠歸。
天門 茶圣陸羽贊美故鄉天門 【六羨歌】. 〖唐〗 陸羽.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唐代詩人皮日休贊美故鄉天門《送從弟皮崇歸復州》 羨爾優游正少年,竟陵煙月似吳天。
車螯近岸無妨取, 舴艋隨風不費牽。 處處路傍千頃稻,家家門外一渠蓮。
殷勤莫笑襄陽住,為愛南溪縮項鳊。 唐代詩人皮日休贊美故鄉天門《天門夕照》 落霞如綺絢晴空,坐對天門欲下舂。
十里孤峰層漢碧,數村殘照半江紅。 荒城市螟人歸牧,遠浦沙明水宿鴻。
回首長安何處是,崔峨宮闕五云中。 據《天門縣志》記載,文學泉系晉代支遁和尚開鑿,因水質優良,深受歷代茶人推崇。
宋代王禹 曾專程來天門品嘗井泉,并賦七絕一首,詩曰:" 石封青苔百尺深,試茶嘗味少知音。唯余半夜泉中月, 留照先生一片心"。
詩中既表白了對陸羽懷念;同時,對陸羽研究茶事作出貢獻給予充分的肯定。但陸羽身后,西塔寺與文學泉長久湮沒,直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由于旱災掘塘取水,才發現了井址和書有"文學"的斷碑,證實井址所在,才恢復勝跡。
在井泉附近,還建了陸羽亭。可惜到1935年大水沖于前,又為日寇戰火毀于后。
1957年重建后又遭"文革"破壞。1981年再次重建至今。
在重建的陸羽亭內立有一塊石碑,正面鐫刻"文學泉"三字,背面題有"品茶真跡"四字。永遠留照人間。
應城 李白游歷江南時,曾隱居湯池,賦得《安州應城玉女湯作》留千古,留下“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的詩篇佳句。 江陵 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荊門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留下了《秋下荊門》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的詩篇。
襄陽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 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 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 留醉與山翁。 李白是孟浩然的崇拜者,他曾寫到:“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李白到襄陽多次,與孟浩然攜手共游襄陽山水。在襄陽留下十數首詩歌: 襄陽行樂處,歌舞《白銅鞮》。
江成回綠水,花月使人迷。《襄陽曲四首》 峴山臨漢水,水綠沙如雪。
《襄陽曲四首》 訪古登峴首,憑高眺襄中。 天清遠峰出,水落寒沙空。
《峴山懷古》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襄陽人,他在《登襄陽城.》詩中寫到: 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 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
孟浩然是山水派詩人,又是襄陽人,他寫襄陽的詩歌大約有一百五十余首,現摘錄幾首,看看他筆下的襄陽山水,是不是更有韻味。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與諸子登峴山》 樓臺遠映青山郭,羅綺晴嬌綠水洲。
向夕波搖明月動,更疑神女弄珠游。《登安養城樓.》 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
最高唯望楚,曾來一攀躋。《登望楚山最高頂》 黃州 著名詞人蘇東坡在黃州東坡赤壁寫下不朽名篇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